大遼帝國消亡之謎,強盛契丹王朝為何突然衰敗?

神經病LY_


遼國曾經非常興盛,它的衰敗當然也不是突然的,而是歷史發展的一個必然過程。遼國的衰亡當然可以列舉出一堆理由:皇帝昏庸無能,朝廷奸臣當道,關鍵戰役失敗,關鍵時刻內訌,政治殘暴導致內部起義不斷等等,但這都不是遼國徹底消失的理由。

在之前文章,國史君(國史通論)提到,幾千年歷史中,中國當然被其他政權吞併過,但是中國沒有消亡的根本原因在於文明的延續,從夏商周三代以來,我們的疆域不斷在變化,民族不斷融合,甚至語言也產生了徹底的改變,但是漢字延續了下來,思想延續了下來,所以歷史沒有斷絕。

但是遼國就不一樣了,遼國的文化甚至整個契丹民族都隨著遼國的滅亡而消失,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遼國在文化的政策上採取了封閉的政策。耶律阿保機建國之後不久就建立了孔廟,借鑑中原王朝的政治和文化制度,並且重用漢人。他之所以這麼做也是無奈之舉——遼國當時統治了大面積的唐朝故地(尤其是燕雲十六州),這些地方聚居著擁有高度文明的漢人,而契丹人則是由遊牧民族發展而來,他們好不容易創建了契丹文,但是並沒有辦法徹底推行下去。於是,契丹文只能限制在契丹貴族中使用。這也就算了,關鍵是遼國還規定不允許以契丹文書寫的隻言片語流出遼國國境。

這種封閉的文化政策才是導致遼國徹底消亡的根本原因,遼國被宋金聯軍所滅之後,大量的契丹人與女真和蒙古人相融合。耶律大石雖然遠渡沙漠建立了西遼,但是他帶走的只有200騎兵而已,西遼發展到數萬軍隊,靠的都是中亞地區的伊斯蘭人啊。所以,西遼雖然有遼的國號,但已經沒有遼的子民,當然也沒有遼的文化。

在文化面前,什麼疆域、什麼民族,都是那麼不堪一擊。文化亡了,一切都亡了,


國史通論


不請自來!

很多不熟悉歷史的朋友,都會以為契丹人建立的遼國是個很小的國家。其實不然,遼國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接阿爾泰山,南到河北南部的白溝河一帶,北至大興安嶺,國土面積達489萬平方公里,是宋朝的兩倍。但遼國地理環境惡劣,百姓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因而地廣人稀,人口只有900萬左右!



公元916年,契丹大汗耶律阿保機在發動“鹽池之變”後,統一了契丹八部。同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國號“大契丹國”。



經過幾代契丹皇帝的統治,遼國逐漸強大起來。到公元1009年,與宋簽定《澶淵之盟》且交好西夏的遼國國力達到頂峰,與宋、西夏三國鼎立天下。



物極必反,到了遼興宗耶律宗真時代,遼國政治腐敗,朝中奸佞當道,百姓生活困苦。欲轉移國內矛盾的耶律宗真多次征伐西夏,結果事與願違,窮兵黷武下,遼國越打越弱!



公元1101年,遼天祚帝耶律延禧繼位。13年後,女真部落首領完顏阿骨打起兵,反抗遼國統治(①、契丹人一直對女真部族橫徵暴斂;②、驕奢淫逸的天祚帝每到女真部落,便要求女真人進獻美女陪宿;③、女真人善捕捉、馴養一種名叫“海東青”的名貴鷹隼,遼國屢屢派人索要,女真人完成不了越來越繁重的“海東青”進貢任務,就要被遼人懲罰、打殺)。



公元1115年秋,金國大舉進攻遼國軍事重鎮黃龍府,黃龍府陷落,遼國失去扼制金國發展的地理優勢。

同年,遼天祚帝率15萬大軍親征(當時遼軍對外號稱70萬)於護步達岡(今黑龍江省五常市西)與金軍展開決戰,遼軍損失慘重,天祚帝僅率殘部30餘騎逃亡,遼國自此元氣大傷!

此後,遼國國內勢力四分五裂,再無對抗金國實力。公元1125年,遼天祚帝被金軍俘虜,這個享國210年的國家正式滅亡!後契丹餘部建立的西遼,也於公元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大軍所滅。



自古朝代更迭衰落,離不開以下幾點原因:

1、內部腐敗:朝野清明,百姓安居樂業,軍隊能征善戰,是國家強盛基石——遼國後期政治腐敗,統治者橫徵暴斂,驕奢淫逸,大失民心!

2、內部分裂:上下一心,如臂運使——遼國權貴攬權,結黨營私,多次發生宮廷流血事件,統治階級喪失凝聚力!

3、外敵入侵:攘外必先安內,內部不安,外敵乘虛而入——女真人本就能征善戰,遼國的衰落給了女真人絕佳的反抗機會!

4、外交失策:好的盟友可以充當“遠親不如近鄰”角色,但交惡的鄰居只會“落井下石”——遼國不斷與宋、西夏交戰,分兵必然分力!

我是“才子八怪”,期待您的關注!


才子八怪


契丹意為“鑌鐵”,世代遊牧於我國的東北地區。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建國號契丹,是為遼太祖,自此契丹奮發幾百年後終於作為一個王朝登上了歷史舞臺。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年。遼帝國全盛時,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與當時統治中原的宋朝相對峙,形成南北朝對峙之勢,《遼史》稱“幅員萬里”。

大遼帝國是遊牧立國,迅速漢化,仿製漢家文化設置百官、制度採取一國兩制,設置南院大王,漢族農耕部分採取一種制度;遊牧部落實行另外一種制度。因此遼帝國滅亡的原因中政治經濟和軍事兩個方面來做介紹。

首先,說政治經濟方面:作為一個漢化嚴重的政權,兩百多年的國祚基本符合中原政權的運行規律。一個帝國的興起、建基、鼎盛、衰落有著其自然的規律。兩百年過去,中原王朝末期的通病同樣侵蝕著遼帝國的肌體。從遼興宗耶律宗真開始,遼帝國內部就已經矛盾叢生,對外多次用兵,對西夏、宋施壓,兵戈不息,使得遼朝日益衰落。到遼道宗耶律洪基的時候,在位四十六年,為人昏庸,忠奸莫辨,迷於酒色,國內階級矛盾日漸尖銳。而末代天祚帝自幼父母被逼殺在恐懼中生活。從小心靈被扭曲,對人世充滿猜忌和畏懼。對國家大事漫不經心,重用奸臣、聽信讒言、迫害忠良,整天沉湎於狩獵、酗酒之中;因幾句挑撥離間的話,他竟殺妻滅子,逼走忠良,使內外人心盡失,眾叛親離。宗室貴族彼此勾心鬥角失去了進取心,眼睛裡只有奢侈腐化的生活,遼帝國從根子上基本上已經病入膏肓。遼朝大小官僚,腐敗透頂,除了撈錢,劈蹆,嗑睡,渾渾噩噩,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契丹國志》記載的情景“五個翁翁四百歲,南面北面頓瞌睡。自己精神管不得,有甚心情管女真?”簡直是腐敗透頂。大遼得以立國的團結果敢,大殺四方,氣吞萬里的根基消磨殆盡。女真如果不是被契丹貴族壓榨的沒有活路,也不會憑藉幾千雜牌軍隊造反對抗遼帝國,致使完顏氏從疥癬之疾終成心腹之患。退一萬步說,即使沒有金國,還可能會有其他其他銀國銅國鐵國之類的。哈哈,玩笑之語。

我們總結規律的同時,不能完全建立在軍事失敗的基礎上如何如何,軍事失敗只是表象,如果大遼政通人和,即使有重大的軍事失敗,以大遼的國土底蘊和團結對外眾志成城的決心,那真是天上飄過五個字“那都不叫事”。跟中原王朝差不多,連續多個昏庸的君王,遼帝國的衰落不可避免有跡可循,也不算突然。


其次,咱們再說軍事方面的疏漏之處。天祚帝耶律延禧對軍隊勝不賞,敗不罰。軍隊戰鬥力能保持嗎?再看金滅遼的過程,關鍵的三大戰役:出河店戰役,遼派兵10萬,當時女真士兵是3700人,雙方比例為1:27。此戰的失利,讓女真看清了大遼的虛弱,也拓展了女真的野心,女真各部爭相來投,軍隊達到萬人。二、黃龍府之戰:黃龍府是大遼國庫所在,影響遼的經濟命脈。女真的戰法是圍點打援,此戰契丹潰不成軍。女真得到擴軍必須的給養和財物。無論遼軍高層是否內訌,即使有叛亂,天祚帝也不能放棄這次關鍵戰役,幾十萬的兵力,完全可以以主力打垮女真,分兵平叛,只要滅掉心腹之患,叛亂呵呵,在契丹這不是經常的事兒嗎。可惜耶律延禧一沒有這個魄力,被嚇破了膽子,只知道逃跑。他卻不知此戰讓女真完顏氏去得了府庫,財物裝備齊全,如果說之前金國還有在大遼版圖上偏安一隅的想法,從此有了滅遼的野心。三、護步答岡之戰:公元1115年遼天慶五年,國庫有失,朝野震動。遼天祚帝傾其所有兵力70萬,阿骨打士兵是2萬。金遼雙發進行戰略決戰。金軍追擊大敗遼軍主力於護步答岡(今黑龍江省五常西)。此戰,阿骨打殲滅遼軍數萬,遼國主力損失慘重。天祚帝再次逃跑,天祚帝一次又一次的把帝國的軍隊好不珍惜的消耗,耶律延禧缺乏與國同休的決心和魄力,這一點上他不如大明的崇禎大帝,人家做到了君王死社稷。自此,遼元氣大傷,帝國存在的時鐘開始的倒計時,直到公元1125年二月,耶律延禧逃到應州新城東60裡處,被金將完顏婁室追上俘獲,至此,遼國滅亡。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錯誤,歡迎斧正。


歷史縱橫帝


遼國是唐亡後契丹人耶律阿保機於公元907年稱汗、916年建國稱帝的,相繼滅亡渤海國,收“幽雲十六州”漢地,勢力遠達漠北、東北女真、西夏,屬國70有餘,與宋互為南北朝、兄弟之國,以中國正統自居的多民族、實行南北面官制的龐大帝國!享國219年。

強大的契丹王朝之所以亡於金,主要是:

1 戰略決策失誤,失去千載良機;

完顏阿骨打(漢名完顏旻)以2500人起兵反遼,先後經過寧江州戰役、出河店戰役,於1115年建金稱帝,年號收國。黃龍府作為遼國控遏女真的門戶,地位相當重要,阿骨打率軍圍困數月,終於攻克黃龍府。遼天祚帝震恐,率70萬大軍親征,欲一舉消滅金軍。此時金軍也不過兩萬人而已,一波一波衝擊攻殺金軍,金軍打得異常艱苦,大遼突然“後院起火”,原來遼國耶律章奴發動政變欲立魏王耶律淳為帝,天祚帝這個自大狂,關鍵時刻決定回兵自救,雙方戰局急轉直下,遼軍兵退如山倒。阿骨打從俘虜中得知遼帝西撤,自統金軍追擊,在護步答岡這個地方追上遼軍並集中兵力左右翼夾攻猛攻天祚帝的中軍。遼軍大敗,死者首尾相連百餘里,天祚帝一日一夜逃亡500裡,退守長春州。遼軍主力怠進,從此一蹶不振,再無能力組織有效的進攻。

護步答岡之戰,是金國以少勝多的戰爭奇蹟,一方面說明阿骨打乃軍事天才,抓住有利時機大膽進攻,一舉滅亡遼軍主力;另一方面說明天祚帝無雄才大略,後院起火時,可分兵作戰,一部分回師平叛,大部分繼續進攻消滅金軍主力,金軍兩萬人無論如何抵擋不住,金亡在所難免。可惜天祚帝未抓住最佳良機,反而做出昏聵的決定,葬送了遼軍主力,只有捱打的份了。

2 天祚帝 狂妄自大,失去喘息時機;

女真未建國前,一直是遼的蕃屬,接受遼國冊封,女真建國的目的也只是想擁有一個獨立國家而已,並不真的想滅掉大遼,也不曾幻想滅掉大遼。

金收遼東後,就想著從遼國天祚帝那裡討封,以視金國存在的合法性,同時爭取遼的屬國承認和更大的民心。要求冊封的內容有十條:一是大聖大明皇帝;二是國號大金;三是玉格;四是袞冕;五是玉刻御前之寶;六是以兄弟通問;七是皇帝生辰、國家正旦遣使;八是歲輸銀絹25萬兩匹;九是割讓遼東、長春兩路,十是送還趙三、阿虎產大王等叛金降遼的部族首領。

這本來是給了遼國喘息和恢復的機會,此時的天祚帝耶律延禧傲氣沖天,又一次以天子自居,什麼都答應,唯獨在前兩項上不答應,反而冊封阿骨打為“東懷國皇帝”,阿骨打異常不滿,遂斷絕了與大遼的關係,恰巧北宋派使臣與阿骨打聯繫,南北夾攻大遼,誓滅大遼就成了大金的首要任務。

可見,狂妄自大,未能審時度勢、韜光養晦為遼國徹底覆亡埋下禍患。

反觀南宋初立,內憂外患下與金媾和,獲得喘息和恢復,未嘗不是個好主意。趙構並非意氣用事之人,實乃中興之主。金國之勢強,非宋國可比,議和方有半壁江山,才可徐圖之,可惜,南宋武功孱弱,實不是😁金國對手!可嘆,趙匡胤重文輕武之策實是宋弱之根源。

3 內部政局不穩,叛降眾多;

遼國自金遼開戰後,政局不穩,既有內部政變,也有眾多部族歸附金國,包括原渤海國漢人、契丹人,也有熟女真等部族。這些人眾歸附,使金國勢日盛,滅遼信心日足。

4 兄終弟及,中外一統;

阿骨打於天會五年即1123年,歸上京府途中病倒,召見完顏吳乞買和完顏宗翰等諸將,傳位於吳乞買,三軍歸宗翰統轄,留下遺言:中外一統,誓要滅遼。

阿骨打創立金國後,即將其弟吳乞買列為繼承人,並規定吳乞買後將皇位傳於阿骨打之子,再兄終弟及。這是金國在創立前完顏部的繼承之法,非幼子繼承可有效完成滅遼事業。

最終在吳乞買的領導下不但滅遼,也滅亡了北宋,僅僅在立國12年後,相繼俘虜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宋國徽宗和欽宗,真可稱得上奇蹟了!

天祚帝在護步答岡戰役中主力被殲是遼國滅亡的關鍵一役,形同後世金國主力30萬大軍在野狐嶺被蒙古殲滅一樣,都是亡國的前奏,雖然都有議和,但金國獲得喘息機會,二十多年後方亡,反觀遼國之亡過於太快,這固然有金國興起勢猛,但亦有遼國皇帝狂妄自大,不願韜晦之顧。


溢利信商行


說起這個,覺得歷史有很多巧合,

北宋因不堪遼國兵禍之苦,和金國聯盟導致遼國滅亡,後金國勢大,反過來又滅了北宋……

南宋建國又因金國大兵壓境,聯合蒙古滅了金,後蒙古強大又滅南宋……


商山人家851


難道不是因為南院大王蕭峰平定了北院大王叛亂,後面為了北宋又背叛了遼主,迫使大遼損失了兩位封疆大吏,並且跟宋有了幾十年和平?哈哈,開玩笑的。遊牧民族文化底蘊差,保持戰力的最佳方式就是對外侵略,遼宋和平,對於宋朝是一個緩衝機會,對於遼而言,則是和久生變


Gholf


因為喬峰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