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欧盟终于跟美国“掀桌子”了!

文/东南偏北

01

是可忍,孰不可忍!

再好的关系,也经不起反复折腾!这不,这句话在国际关系间应验了,欧盟跟美国终于走到了“掀桌子”时刻。

今天(2018年12月5日),新华社、每经网等多家权威媒体,转发报道了英国媒体的一则新闻——欧盟计划抬高欧元地位以挑战美元。

在报道内容中,详细描述道:

美国政府试图用美元做武器,依然与伊朗做生意的欧洲企业施加制裁,为欧洲经济和货币主权“敲响警钟”。11月5日,美方重新启动对伊朗能源、航运等领域制裁,要求其他国家停止购买伊朗原油,否则施以连带制裁。鉴于“以国际规则为基础的治理和贸易”近期遭遇挑战,欧盟有必要采取行动。欧洲联盟将制定计划,在能源、大宗商品、飞机制造等“战略性行业”增加使用欧元,以挑战美元地位。欧盟计划同样包括为愿意使用欧元作为国际支付货币的非洲国家提供技术支持。
釜底抽薪!欧盟终于跟美国“掀桌子”了!

至于欧盟为啥要在这个关键时间点有计划的抬高欧元地位,在通稿中,也明确提到,其最主要原因是来自美国的压力,美国不顾欧盟反对退出了伊核协议,并仍对在伊朗做生意的欧洲企业实施制裁。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其实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最开始,法国总统、德国总理和英国外长,都亲自跑到美国进行游说希望美国留下来,但无论欧洲各国好说歹说,都没能阻止美国离去。

釜底抽薪!欧盟终于跟美国“掀桌子”了!

游说美国无果后,欧盟只能回去自己商量对策,欧盟后来启用了“阻断法令”,并成立了个“特殊机构”来补贴在伊朗受损失的欧洲企业。

或许欧盟也觉得这么一直补贴损失也不是回事,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大半年后的今天,英国、法国、德国等五个重要成员国,终于一致同意实施了该计划回击美国。

02

欧盟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公开反击美国,确实让人震惊。

这也恰恰印证了那句话,国与国之间没用永远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欧盟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大半年后,才对美国予以回击,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要是“大毛子”,估计当天就跟美国对着干了。

当初美国,对欧盟成员国收取贸易关税时,欧盟的那些国家都没有这么大的反应,为啥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欧盟这就怒火中烧了,不惜去挑战美国的“核心利益”?

表面原因当然还是美国对中东地区某些国家的指手画脚,不尊重欧洲盟友的意见,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态度,已经超越了欧盟的底线,欧盟只被迫做出反击。

另一方面,就是欧洲现在日子也不太好过,从法国的动乱就可以窥其一二,欧洲要是在出出来秀秀肌肉,那也太没存在感了。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美国与欧洲之间的利益冲突。美国要想维持全球美元的霸主地位,就必须控制石油,而目前全球70%以上的石油生产国,基本上都集中在中东,而中东以伊朗为首的部分国家,一直在跟美国作对,就以伊朗为例,伊朗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亲美的王国政府后,就一直走在“反美”的最前线。

伊朗作为中东地区的区域性大国和重要能源出口国,已经严重触及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所以,在历年美国的政策中,美国一方面支持伊朗的敌对国以色列的侵略扩张,另一方面对伊朗实施各种制裁。

以前,美国制裁伊朗以及中东地区的小打小闹,欧盟基本上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毕竟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六个国家都在伊核协议的框架里,可以保证的是中东地区不会有大的差枪走火。

现在美国不仅退出伊核协议,对以色列的怂恿也越来越厉害,中东大有“战火重燃”的趋势,而欧洲又都有核心利益在中东、在伊朗。

对欧盟来说,更希望看到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中东,因为中东一旦乱了,将有大批难民涌入欧洲,这是欧盟不愿意看到的;但美国诉求却不一样,美国想要拥有的是控制整个中东,从而达到控制全世界的目的。

当两个利益诉求不一致时,反目自然只不过是时间长短问题。所以,在12月5日这天,欧盟终于下定决心,以抬高欧元地位的方式来试图挑战美元。

03

在中国谚语中,讲究打蛇打七寸,必须要命中要害,否则后患无穷。

显然,欧盟同样深谙这句话精髓,不反击则矣,反击则直接抓住了美国的命脉——美国引以为傲的美元。

此次欧盟反击美元、提升欧元国际地位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三点:

1、使能源合约以欧元结算,同样支持引导金融交易以欧元结算,鼓励开发欧元支付系统。欧盟计划推动建立流动性池,容纳以欧元结算的证券。2、欧洲联盟将制定计划,在能源、大宗商品、飞机制造等“战略性行业”增加使用欧元,以挑战美元地位。3、欧盟愿意为使用欧元作为国际支付货币的非洲国家提供技术支持。

关系到各国货币的国际地位的因素,除开军事能力以外,还有两个,一个是各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情况,这个跟流通情况有关,比如国与国之间使用的美元越多,则存储的美元外汇也就越多。

另一个则是国家在全球支付中的市场占有率排名,这个关系到货币与货币之间的结算体系,截至2018年1月末,美元市场占有率为38.53%。排在其后的欧元市场占有率也超过30%,达到了32.75%。人民币目前结算体系中的占有率还排在第五位,跟美元、欧元还存在一定差距。

很明显,基于这两点,欧元对美元已经展开了精准反击,虽说对美元的狙击,不一定就能将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击垮,但这无疑也是一个信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哪怕再好的关系,也有可能反目的一天。

欧洲对美国的“釜底抽薪”,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欧元跟美元的竞争,对中国来说,可能为中国人民币国际化争取到更多时间,这是对中国有利的地方。

同样的,中国也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兵书上讲究的是兵不厌诈,既要谨防欧元跟美元竞争过程中把人民币挤下船,同时,更应该在保持低调的同时,持之以恒的去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总得来说,一场“战争”已经打响,只不过这次是欧盟与美国,我们暂且观望,最后的胜出者是谁,历史总会给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