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不僅僅有外患

現在提起比利時,恐怕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關聯詞就是恐怖主義。的確,恐怖主義是當前比利時面臨的一個嚴峻考驗,然而事實上,這個國家還有更迫切的內部問題需要解決。

比利時:不僅僅有外患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複雜的行政區劃

比利時是歐洲各民族國家中的一朵奇葩,雖然它目前總人口也就一千一百多萬,但卻不存在一個嚴格意義上的主體民族,官方語言就有三種,59%的人講荷蘭語,40%講法語,另外1%則講德語。

與此相適應的是比利時的兩套不同的行政區劃體系。一方面,全國被分為三個大區:北部的荷蘭語人口為主的弗拉芒大區,南方法語人口占多數同時包含德語地區的瓦隆大區,以及中央的布魯塞爾-首都大區。另一方面,全國又有荷蘭語、法語、德語三個社群。

按照規定,大區主要負責地方具體行政事務,而社群則本應偏重於文化和教育方面事務的處理,然而隨著比利時國內各族群矛盾的加深,大區與社群的功能已經在相當大程度上被融合。

弗拉芒大區與荷蘭語社群由於在地理邊界上基本一致,所以合併起來沒有什麼障礙,現在的弗拉芒大區已基本上成為了一個空架子,由荷蘭語社群的議會實際領導。然而隨之也產生了一個問題:首都布魯塞爾的地位。根據比利時憲法,布魯塞爾的荷蘭語人口歸荷蘭語社群管轄,荷蘭語社群議會中也有布魯塞爾荷蘭語人口的席位。但是因為布魯塞爾同時也擁有自己的大區機構,除文化教育以外的其他區內事務社群都無法插手,所以這就導致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荷蘭語社群議會針對上述議題進行投票表決時,來自布魯塞爾的荷蘭語議員不能參加。

瓦隆大區內德語社群的存在使得其與法語社群的合併顯得比較困難。於是,直到現在,瓦隆大區與法語社群至少在表面仍然依照憲法規定保持著良好的分工。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因為兩者議會中的成員基本上是同一批人,所以其與弗拉芒大區和荷蘭語社群的直接融合相比也是大同小異。

不得不承認,比利時依照語言和族群劃定行政區劃的初衷是照顧國內不同族群間的利益,使其能夠自由發展,這也應該是其當時能選擇的最佳方案。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這種形式在客觀上也進一步加深了不同語區之間的隔閡,使國家更加分裂。

分裂的國家

“團結就是力量”,這是比利時的國家格言,然而在如今的比利時,要做到團結,簡直比登天還難。

荷蘭語魯汶大學和法語魯汶大學,法語基督教社會黨(現人道主義民主中心)和荷蘭語基督教人民黨(現荷蘭語基督教民主黨),它們都是在1968年從原來的整體一分為二,這樣的例子在比利時還有許多,光是透過這些名字,我們就能感受到這個國家的分裂。

比利時如今的這種分裂狀態其實有其深厚的歷史淵源。與其他歐洲國家大多基於民族認同形成不同,比利時是一個不同民族因為共同的宗教信仰而走到一起建立的國家。在最開始,宗教因素還能讓這個國家保持團結,共同面對外來威脅,然而隨著宗教對社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弱以及周邊環境的漸趨緩和,其內部的民族矛盾就開始逐步爆發,並愈演愈烈。

2010-2011年間,這一矛盾就曾一度達到頂峰,當時比利時大選結果出爐後,由於法語區與荷蘭語區政黨間嚴重的分歧,組閣遲遲無法完成,比利時由此創造了541天無政府狀態的世界紀錄。這次的危機雖然最終得到了解決,但是也讓很多人都開始嚴肅討論比利時徹底分裂的可能性,以至於已經有方案提出一旦比利時發生分裂,就讓法語區加入法國,德語區加入德國。

尷尬的首都

上面所提出的方案似乎是比利時分裂以後一種比較實際的做法,但是這樣一來,就必然會將作為首都的布魯塞爾推入一種十分尷尬的境地。

2016年4月份,在3.22恐怖襲擊發生僅一個月之後,我來到了布魯塞爾。我驚訝地發現,這裡市中心老城的建築風格似乎更偏向荷蘭,但是超市的收銀員對顧客說的卻是Bonjour(有自己的口音,聽上去與巴黎的法語有比較明顯的差別)。事實上,這反映的就是布魯塞爾由一座荷蘭語佔優勢的城市轉變為法語佔主導城市的歷史。

比利時:不僅僅有外患

布魯塞爾街頭隨處可見的荷蘭風格建築

由於法語曾經一直作為精英人士交流的語言,而荷蘭語則被視作低等人的象徵,所以自從比利時脫離荷蘭獨立以後,布魯塞爾就有越來越多的人改用法語作為日常語言。結果時至今日,在布魯塞爾,僅使用荷蘭語作為家中交流語言的人口比例已降到不足5%,而法語則為38%。這種巨大的差距必然導致了荷蘭語人口的強烈不滿,他們認為荷蘭語遭到了不公正的對待,尤其是他們一直指責法語人口傲慢,在荷蘭語民眾努力學習法語的時候自己卻不願意學習荷蘭語。

然而不管現狀如何,作為首都的布魯塞爾目前還是一個雙語城市,用一個現在比較流行的詞來說,這是比利時的一項“政治正確”。

在布魯塞爾,幾乎所有的標識都有荷法雙語,在谷歌地圖上,布魯塞爾的名稱也是Brussels/Bruxelles。雖然這在很大程度上僅具有象徵意義,但是若能借此平衡比利時國內不同民族的利益,那麼也不失為一種成功,畢竟對於布魯塞爾來說,如果比利時的荷蘭語區和法語區真的發生分裂,它一定會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不管最終歸屬於誰,都會使它陷入比現在更加尷尬的境地。總之,對布魯塞爾來說,也許保持比利時的統一才是它最好的出路。


近年來發生的多起恐怖襲擊讓比利時經常成為國際社會的焦點,我們從新聞中看到的似乎是一個疲於應對的國家。的確,在內憂不斷加深的當下外患又不期而至,比利時政府自然有點力不從心。

我至今仍然記得,在2011年比利時政府難產時,央視播放了一段採訪,一個荷蘭語區的民眾對著鏡頭說道:我希望維持統一,大家共同建設一個強大的比利時聯邦。這大概是比利時如今面對恐怖主義威脅的最佳對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