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如何做到心中有爱?

爱是什么?爱是奉献,是付出,是感恩,是宽容。总的来说,爱就是让被爱的人得到快乐。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亲密的人之间最常见的关系就是爱与被爱。心中有爱,就是时时怀着关心、同情、奉献的心来对待周围的所有人。

作家罗伯特·帝森说:“我宁愿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不能说话,也不愿丧失爱的能力。”爱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将爱施予他人,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

做一个小试验:用手指着自己。你的手指会指向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可以肯定,你像那几干个已经试验过的人一样,指着自己的心,而不是指着自己的头、肚脐或者膝盖。为什么?因为人们本能地觉得心是自己的本质。心也是爱的源泉。

在许多民族中,心都被比做是钻石、宝石成者荷花,象征着人类最深层次、最宝贵的意义。人们的爱往往埋藏于心中,心是爱的家园,人们爱别人往往是发自于内心。

西方有句话说“他人即地狱”,这是说人与人之间是难以互容其处的,这是缺乏爱的。如果总把别人看做是自己的地狱,那么很显然,自已会变得很自私,无法去爱别人,而周围的人也将会难以施爱于自己。而如果人们心中有爱,就会觉得“他人即天堂”,帮助他人是无比的快乐,给他人带来快乐才是最大的快乐。

爱是需要由自己延展到其他人的,因为一个不自爱的人也将是无法去爱别人的。只有首先做到自爱,自己对自己关心爱护,自己让自己快乐,才会懂得如何让别人感到快乐。当人们真正做到自爱,然后学着给别人带来快乐,那么我们心中的爱就会在不经意之间表露出来,它体现在自己的一举一动、自已的表情话语中。

心中有爱的人绝对不会是残忍粗暴的人,这样的人不会去爱别人;也绝不会是口出狂言、脏话连篇的人,这样的人也不懂得爱别人。具有爱人之心的人都是慈眉善目、口吐莲花的人。愤怒、怨恨、报复等心理会阻断自己爱人的心灵,只有心胸宽广,自己才会懂得如何去愛人。

佛教教义教育信徒不杀生,基督教则教育信徒要施爱于所有人才会得到心灵的满足。而在中国几千年前的儒家就提出了要仁爱。这些观点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需要以一种爱的态度来对待。如果自己慈眉善目地对待仇敌,那么自己化敌为友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而如果自己不管遇见谁都是凶神恶煞的样子,相信敌人一定会远远多于朋友。试着对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保持微笑,这是自己内心爱别人的表现,没有人会对此冷眼以对,要自己足够真诚,只要这爱来自自己的心底。

学着去爱别人,只需要从自己话语当中多些关爱就可以做。心中有爱,人们看到别人痛苦就会用温柔的话语安慰;看到别人失败,就会用振奋的话语鼓励;看到别人忧伤,就会用亲切的话语开解。罗曼·罗兰说过:“爱是生命中的火焰,没有它变成黑夜。”要让别人感觉到温暖,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带给别人帮助和快乐,这样自己的心也会因为爱而变得年轻。

弗洛姆在《爱的真》中,具体说明了“爱”的内涵:给予,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如果在为怎样才算爱别入的间题而困感,不如从这五个方面入手努力吧。

首先,要学会“给予”,给予别人关心,别人会回报自己感谢;给于别人快乐,别人会回报自己笑声。有时候,自己只需要给予别人一个关爱的眼神,几句温暖的话语,甚至,只是一个真诚的拥胞,在对方因被爱而感动、幸福的时候,自己也会体验到真正的快乐。

其次,要学会“关爱”。关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只有心中有爱的人才能做到。在别人流泪的时候,轻轻拭去他的泪水;在别人摔倒的时候,悄悄扶他一把…或许自己的一个“举手之劳”就拯救了一个绝望的灵魂。

再次,要学会“负责”。负责源于爱。一个人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做到对别人负责,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负责要求人们在做每件事,说每句话之前都先想好,会不会给别人带来伤害;而一旦给别人带来了伤害,自己也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所说的话负责,努力弥补自己的过错,尽量减少对别人的伤害。

最后,要学会“尊重和了解”。之所以把这两点放在一起说,是因为这两点本身就是捆绑在一起的。一个人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会想了解别人,也只有了解别人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而无论是尊重还是了解,都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没有爱,人们就没有尊重、了解别人的动力。

心理学:如何做到心中有爱?

爱赋予了生命全新的意义和使命。当人们心中有爱,发自内心地去关爱他人时,就能够赶走对方心中的阴霾,给予他们温暖和快乐,同时自己也会感到无限的快乐!这就是真正快乐之道。

心理学:如何做到心中有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