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91年过去了,朱德元帅的“32字金句”还是超赞流行语?


为什么91年过去了,朱德元帅的“32字金句”还是超赞流行语?


​提起朱德,映入脑海的是 “十大元帅之首”“政治家”、“军事家”等等赞美之词,但关于他的故事,一时间所能想到的,似乎只有朱老总的那根扁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感受朱德带领的孤军如何在黑暗中用信仰坚守光明的决心。


为什么91年过去了,朱德元帅的“32字金句”还是超赞流行语?


1927年9月,朱德率领部分兵力留守三河坝,抗击国民党抄袭失败后的八一南昌起义军的后路。经过几天几夜的抗击,部队伤亡惨重。此时噩耗传来,南下的主力部队作战失败了,领导人只能够各自突围,无暇他顾。当时从南部跑回来的一些官兵哀叹道:“主力都散了,我们又不是主力,还在这干什么?我们也散了算了。”部队面临一触即散的架势。


为什么91年过去了,朱德元帅的“32字金句”还是超赞流行语?


在关键时刻,首先站出来的是朱德,说道;“队伍不能散,主力打散了,但我们不能散。我们还有人,还有枪,有人有枪就有希望!”


为什么91年过去了,朱德元帅的“32字金句”还是超赞流行语?


后来很多当时留在三河坝的同志回忆,部队勉强听取了朱德的意见,非常勉强。因为部队不是他的,是叶挺的二十五师,朱德只是暂时负责指挥。


为什么91年过去了,朱德元帅的“32字金句”还是超赞流行语?


南昌的天气非常炎热,部队虽然摆脱了国民党的追击,但常受到地方武装力量的袭扰,一路狼狈穿行。起义部队穿着短衣短裤,一直走到了10月底。走到了江西安远的天心圩,没有被装,没有食品,没有弹药,越走人心越散,越走部队越散。每个人都考虑着同样的问题:现在部队失败了,到处都是敌人,我们这支孤军,一无给养,二无援兵,应当怎么办?该走到哪里去?各级干部战士纷纷离队,有的先辞后别,有的不告而别。师团长均逃跑,营连长直接离开,师以上干部只剩下朱德一人,队伍岌岌可危。


为什么91年过去了,朱德元帅的“32字金句”还是超赞流行语?


在这个中国革命最关键的时刻,八一南昌起义的火种,28000余人的八一南昌起义队伍,最后只剩下800余人。这800余人能不能保留下来?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曾评价道:对丧魂落魄者来说,这800余人是残兵败将,对志存高远者来说,这800余人是一堆可以燎原的火种。


为什么91年过去了,朱德元帅的“32字金句”还是超赞流行语?


在消沉阴云的笼罩下,所有人都惴惴不安。在最关键的时刻,站出来的又是朱德。在天心圩军人大会上,是他又一次稳住了部队。他说,大革命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朱老总特地举例说道,我们今天的革命就像俄国的1905年,1905年俄国人失败了,1917年他们成功了,我们的今天就是俄国的1905年,我们也会有我们的1917年。现在是我们最关键的时刻,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但黑暗是暂时的,我们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


为什么91年过去了,朱德元帅的“32字金句”还是超赞流行语?


这800余人就在朱德鼓舞之下稳住了。回首再看,日后排列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十大元帅之三的林彪,十大元帅之六的陈毅,十大将之首的粟裕,1927年都站在这天心圩800余人的队伍里。


为什么91年过去了,朱德元帅的“32字金句”还是超赞流行语?


南昌起义诸领导人1927年10月底分散撤退时,没有人会想到,留在三河坝的朱德,日后会与毛泽东一道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起义部队的主力都溃散了,没有人会想到,留在三河坝殿后的部分兵力,最后会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中流砥柱。


为什么91年过去了,朱德元帅的“32字金句”还是超赞流行语?


这不仅仅是朱德个人信仰的号召,更是留下的800多名官兵信仰的汇聚;朱德举起了第一把火炬,这800余人也点亮了内心的火种。一点一星,似漫天繁星,终变成烈火燎原之势,以不可抵挡姿态,席卷宇内。


为什么91年过去了,朱德元帅的“32字金句”还是超赞流行语?


正因为有信念,我们的军队才能从弱小走向强大;正因为有信念,我们的国家才能从贫穷走向富强;正因为有信念,在江南静静的明月里,在塞北茫茫的风雪里,在天边寂寞的哨所里,在万家团圆的灯火里,才会有我们的战友,革命军人默默奉献的身影!


为什么91年过去了,朱德元帅的“32字金句”还是超赞流行语?


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还是阳光明媚的和平年代

军人,这个特殊的群体

时刻紧握手中的钢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