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行立改消除網約車安全隱患

網約車行業必須強化運行風險管控,主動利用大數據、衛星定位等技術,對路線偏移、不合理長時間停留等風險進行及時處置。各網約車平臺必須嚴格駕駛員背景核查,開通“一鍵報警”,設置24小時應急機制,建立違法犯罪快速反應、聯動處置機制。

交通部日前聯合多部委組織開展網約車、順風車安全專項檢查。27日,交通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在例行發佈會上表示,檢查組發現滴滴出行等平臺公司存在公共安全隱患問題巨大、應急管理基礎薄弱、效能低下等九方面問題。下一步,檢查組將指導有關執法部門,對相關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嚴肅處理,消除安全隱患。

網約車作為近年來興起的交通運輸新業態,為廣大群眾的出行帶來了便利,受到社會認可。但是,此前連續發生的兩起重大安全事件,令社會各界對網約車尤其是順風車的安全保障水平產生廣泛質疑。交通部也由此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對所有網約車順風車平臺公司開展進駐式全面檢查,同時在全國範圍組織開展打擊非法從事出租汽車經營的專項整治行動。

近期隨著有關專項整治行動展開,各地針對網約車的執法力度逐漸加大。伴隨網約車活躍度的下降,局部地區和特殊時段又開始重現“打車難”“黑車擾序”情況。對此,其實不宜過度擔憂,有關部門是可以通過一些針對性舉措予以紓解的。各地交通管理部門應該積極鼓勵傳統巡遊出租車企業和網約車平臺公司加大夜間時段的運力投放,同時應該豐富夜間運力供給方式,要求公交企業適當延長運行時間、適當開通“夜間公交”,以解決群眾的出行問題。

當然,專項整治之後一些新情況的出現,也促使社會各界更冷靜、全面地看待網約車這一新業態。此前連續出現的重大安全事件,無疑表明一些網約車平臺公司在運營安全管理、產品合規性、應急管理、非法營運、信息安全保護、公共安全管理等諸多方面存在著嚴重安全隱患。但是,不能因為網約車這一新興出行方式存在問題,就對其全盤否定。有關部門對網約車相關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嚴肅處理,並非要斷其生路,將其一棍子打死,而是要發現問題、消除隱患,最終要促進網約車行業健康發展,實現各方共享共贏。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先後誕生了網約車、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定製客運等多種交通運輸新業態新模式。而滴滴出行堪稱其中的代表,該平臺公司僅用幾年時間,就擁有了3.4億用戶、3100萬註冊車主,在國內網約出行市場一家獨大。然而,網約車行業的高速發展和急速擴張,是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一些網約車平臺為“順風車”開發了社交功能,暴露乘客個人隱私,而且允許駕駛員選擇乘客。一些平臺對乘客的投訴不聞不問,使行為不端的駕駛員愈加囂張。

平臺公司在快速發展中忽視了安全問題,與此同時,發展迅猛的各種交通運輸新業態也令監管者應接不暇。網約車等新業態基本都呈現跨領域、跨部門特點,在快速發展中僅靠一個部門或幾個部門很難實現全面有效的監管。外部監管不足、內在自律缺失,網約車行業的冒進最終導致了嚴重後果,這種發展狀態必須徹底扭轉。

對於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各種安全隱患,有關部門應當嚴格督促網約車平臺堅決徹底地立行立改。網約車行業必須強化運行風險管控,主動利用大數據、衛星定位等技術,對路線偏移、不合理長時間停留等風險進行及時處置。各網約車平臺必須嚴格駕駛員背景核查,開通“一鍵報警”,設置24小時應急機制,建立違法犯罪快速反應、聯動處置機制。

安全出行是廣大網約車用戶的底線,也是網約車行業的生命線。痛定思痛之後,網約車必須及時徹底地消除各種安全隱患,只有如此才能輕裝前進,以行業健康發展贏得企業的未來。(樊大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