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幹投稿三」楊海峰——走出毒品陰霾的創業青年

毒品是目前社會的一大公害,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也給社會的和諧穩定帶來了很大影響。從目前我國的吸毒人員戒毒康復治療情況來看,吸毒人員復吸的情況時有發生,歸根結底還是從戒毒所出來以後無法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無法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職業以及固定收入,所以再次回到了以前的生活中。

在靈武市城區街道辦事處管理的吸毒人員中,有一位特殊的康復人員,他的名字叫楊海峰,曾經是一名癮君子的他有著八年的吸毒生涯,兩次進入戒毒所進行強制隔離戒毒,但遺憾的是他出來以後,都沒有成功戒除毒癮。其實他吸毒前家庭情況很好,可謂是有房有車的富裕生活,因為自己成年後就和父親一起做生意,也鍛鍊了一身的本領,在他二十幾歲的時候家庭資產就已經超過了百萬元,是當時富甲一方的大戶人家。但是好景不長,一雙黑手就在這個時候悄無聲息的出現在了他的身邊。2002年的時候在朋友的邀請下,他參加了一個社交活動,在一個KTV裡他第一次見到了海洛因,一次吸食後就不慎沾染上了毒品,開始了“地下吸毒”的生涯。幾個月後東窗事發,他被公安民警治安拘留,後又被送到戒毒所強制戒毒6個月,但是好景不長出來後他再次沾染上了毒品,此後的8年時間由於無法擺脫毒品的誘惑,他敗掉了所有家產,身體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整天萎靡不振、哈欠連天,腦子裡只想著毒品,家庭生活舉步維艱。

2009年從戒毒所出來以後,楊海峰來到了寧夏靈武市城區街道辦事處登記報到,成為了該辦事處的一幕社區戒毒(康復)人員,街道辦聯合公安局共同為他設計了康復治療的方案——美沙酮維持治療。在維持治療期間,他用頑強的毅力克服毒品誘惑,抑制心魔,從開始每天用藥80毫升堅持到每週用藥10毫升,經過兩年多耐心堅守,鞏固到後期每天用藥5毫升,此外還被街道辦並被聘為義務宣傳員向周邊社區戒毒(康復)人員進行禁毒預防宣傳。接受美沙酮治療後他的身體狀況逐漸恢復,但新的生活靠美沙酮的維持治療遠遠不夠,還需要多方努力幫助他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

為了給他找一份合適的工作,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傷透了腦筋,很多企業與楊海峰見面後印象不錯,覺得這是一個本分的小夥兒,但後來就沒了下文,大多都因為他曾經有過吸毒的歷史而被用人單位無情的拒絕,因為企業覺得有吸毒史的人工作起來有風險,不敢用。

“既然就業之門走不通,我們不如幫助楊海峰自己開公司創業?”寧夏靈武市城區街道辦事處的一次工作例會上,街道辦綜治辦主任王海燕提出了這樣一個大膽新穎的想法。王海燕說其實這個想法由來已久,因為楊海峰早年間就和他的父親一起搞二手車買賣和糧油生意,只是由於吸毒就中斷了,從小在父親的薰陶下深諳經商之道的他,在寧夏靈武市城區街道辦、公安局、就業及民政部門的幫助下,從草編產業起步,先後幹過太陽能安裝、編織袋製作等,2015年3月屬於他自己的公司——寧夏海峰陽光彩印包裝有限公司在寧夏靈武市創業園區正式開業,街道辦工作人員幫助他以賒賬的方式購進了價值50餘萬元的先進彩印包裝流水生產線,並且還獲得寧夏銀行30萬元的創業扶持貼息貸款,楊海峰也不負眾望,成功簽下榮昌絨業、果品公司等大型企業的產品訂單。

有過吸毒經歷的他深知自己目前的成果來之不易,也更知道在寧夏靈武市還有很多社區戒毒(康復)人員,他們有的沒有工作待業在家靠父母妻子微薄的收入維持生活,有的在建築工地打工幹著重體力勞動拿著很低的工資,還有的從戒毒所出來以後仍然和一些曾經的“毒友”保持著聯繫,存在著再次復吸的風險。面對這些曾經的“朋友”與和他有同樣經歷的人,楊海峰用一顆寬容和同情的心接納了他們,讓他們成為了自己企業中的一員,幫助他們在自己的企業裡實現就業,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現如今楊海峰的公司已經有員工16人,這些一線員工全部都是社區戒毒(康復)人員和吸毒戒斷人員等特殊人群,這些職工根據各自的勞動量,每個月工資收入在2500元到3000元不等,有了屬於自己的工作,這些人也逐漸遠離了曾經的生活,斷了和“毒友”之間的聯繫,楊海峰還常常會在公司的例會上回憶曾經吸毒的日子,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實際行動幫助和感染他們,讓他們在生理上和意識上實現“雙脫毒”,幾年時間16名職工中目前沒有發生一例復吸現象。

每天十分鐘開車上班的路上,楊海峰總是緊緊握住方向盤,車速儘量放的很慢,眼睛不停地關注著周邊的情況,因為他明白自己戒毒成功後,這個駕照的取得是多麼的艱難。楊海峰常說,現在他的一切都得益於寧夏靈武市城區街道辦和公安局的幫助。“是公安民警在我吸毒的時候抓住了我,及時糾正了我錯誤的人生,這是對我的拯救。是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幫助我創辦企業,開啟了我新的人生,這是對我的救贖。”

經營著自己的企業楊海峰的日子越過越好了,當初他吸毒時不離不棄的妻子過上了穩定的日子,他的父母也退休安度晚年,一雙兒女一個參軍成為了一名解放軍戰士,一個在學校讀書學習成績不錯。生活步入正軌的他對今後的日子充滿了信心,他說“事實上戒毒(康復)人員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他們同樣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可,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夠帶動更多的吸毒者擺脫毒癮,重拾信心,向著美好的生活前進,我們都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靈武市城區街道辦社區戒毒康復中心:曹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