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原司长建言东北制造:创新机制环境还需优化

12月22日下午召开的2018年东北振兴主题论坛上,今年刚刚卸任国家发改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司长的周建平出席了论坛。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与东北振兴”这一主题,他今年的关注点落在东北制造的2019年振兴展望上。

周建平总结,有着深厚积淀的东北的装备制造业,多年来存在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等主要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进入新常态以后,东北老工业基地逐渐呈现出弱势。

因此,周建平指出,2019年,东北需要下大力气改变工业“一柱擎天”和结构单一的“二人转”的分工产业体系。因为,推动东北地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应该成为东北地区2019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这也是破解东北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困难的关键所在。

“必须充分发挥创新驱动的自身作用,推动东北地区的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学、现代农业等领域的一些技术的突破,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结构的优化和动力的转换。”他认为,东北需要大力支持以企业为龙头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开放创新,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研发的投入,建立一批具有原创型研究能力的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型企业。

同时,东北的科技创新环境与机制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还要注意把握科技创新的重点。“要聚焦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顺应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瞄准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加快中低端水平制造业向高端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市场为导向,鼓励企业来承担一些产业化项目,完善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的真正对接、直接对接,从而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问题。”周建平说。

创新驱动归根到底是人才的驱动。面对人才流失的痛点,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东北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关键。周建平也提出,如何在科研管理项目、经费使用上扩大科研人员的自主权,如何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的支配权,如何进一步完善以增强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如何提高科研人员的正高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从而激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都需要东北去认真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