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超級富豪,只見毛澤東一次,就認定他是中國領袖,後官至副國級

陳嘉庚,就是一個絕世傳奇。

他出身於福建,父親早年在新加坡經商,17歲時,陳嘉庚離開家鄉去了新加坡,在父親的米店當學徒。後來,父親生意破產,負債20多萬元。陳嘉庚決心代父還債,集資7000元辦起一個菠蘿罐頭廠。結果,他只用三年時間,就把父親的債務全部還清。

五年後,他的存款達到50萬之巨。

陳嘉庚一舉成為了新加坡有名的企業家。

這位超級富豪,只見毛澤東一次,就認定他是中國領袖,後官至副國級

1909年,陳嘉庚結識孫中山先生,加入了同盟會。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當選為民國臨時大總統,陳嘉庚匯款5萬表示支持。

在20年代,由於經營有方,陳嘉庚在南洋的橡膠園達到一萬餘畝,工廠30多家,分店150多間,僱傭職工3萬餘人,為南洋第一,他本人的總資產也達到1.2億餘元。

但是,陳嘉庚身處異國,十分愛國,在國內捐資辦學,先後建成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還資助了近百所中小學。

陳嘉庚還積極支援抗戰,多次捐鉅款。

1932年,十九路軍淞滬抗戰時,他的豪言是:

“時至今日,任何人皆應抱犧牲精神,各盡所能,以與暴日扛。”

他帶頭捐款,南洋華僑紛紛響應,有力地支援了抗戰。

這位超級富豪,只見毛澤東一次,就認定他是中國領袖,後官至副國級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陳嘉庚本人和發動華僑捐款,達到2億多元。

在抗戰中,他尤其感人的,是與曾經的好友汪精衛割袍斷義。

汪精衛為國民黨要人,早年追隨孫中山。陳嘉庚加入同盟會時,與汪相識。兩人一向私誼深厚。陳嘉庚創辦廈門大學時,還聘請汪精衛為校長。

但是,1938年廣州、武漢相繼淪陷後,國民黨軍節節敗退,抗戰進入危急階段,汪精衛身為國民黨副總裁,卻公然發表對日“和平談話”,賣國媚敵。10月22月,陳嘉康從路透社的電訊中獲悉汪精衛的言論,立即發電規勸。汪精衛覆電狡辯,陳嘉庚於是於25、26日連發三電,痛斥汪精衛是當今的秦檜、張昭,並將自己與汪精衛來往的五份電文公諸於世。

這位超級富豪,只見毛澤東一次,就認定他是中國領袖,後官至副國級

10月28日,國民參政會第二次大會在重慶開幕。陳嘉庚以國民參政員身份,從新加坡向大會提出“敵人未退出我國以前,公務員談和平便是漢奸國賊”的電報提案,獲得大會通過,給喧囂一時的主和論沉重一擊。這個提案,被國人稱為“古今中外最偉大的一個提案”。

汪精衛受到陳嘉庚提案的抨擊,身敗名裂。​

在四面楚歌之中,汪精衛不思改悔,又於12月18日潛逃越南,接著在香港發表“豔電”,公開表態贊成日本首相近衛提出的亡華和平三原則。陳嘉庚聞訊,當即致電國民政府指出:“汪精衛甘冒不韙,公然贊同日寇亡國條件,稽其行跡,不僅為總理之叛徒,抑且為中華民族之國賊。”他強烈要求:

“宣佈其罪,通緝歸案,以正國浩,而定人心。”

然而,國民黨當局庇護汪精衛,“僅革黨籍,未及國法”,搪塞國內外輿論。1939年4月13日,陳嘉庚以南僑總會主席名義,致電國民黨中央黨部、軍委會、國民政府及國民參政會,對此再次進行質問和追究。

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陳嘉庚不顧個人的私誼,毅然站出來揭露、聲討幾十年的好友汪精衛賣國求榮的劣行,並且一追到底,表現出浩然正氣和大公無私、除惡務盡的精神。

他的愛國之舉,贏得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欽佩和尊敬。

這位超級富豪,只見毛澤東一次,就認定他是中國領袖,後官至副國級

1940年,陳嘉庚訪問了延安,停留了九天。

回到成都後,他公開地說:

“我未往延安時,對中國前途甚為悲觀以為中國的救星尚未出世,或還在學校讀書。其實此人已經四五十歲了,而且已做了很多大事了。此人現在延安,他就是毛主席。”

9年後,他的話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毛澤東當選為國家主席。

陳嘉庚也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1950年5月,他從新加坡回國,從此定居在北京,後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1961年6月,陳嘉庚腦溢血,臨終前留下三條遺囑:

一、死後葬於故鄉集美。

二、最緊要的是國家前途,臺灣必須迴歸祖國

三、集美學校要繼續辦下去。

陳嘉庚先生去世後,毛澤東稱之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瞭解更多反邪教知識,傳播社會正能量,請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太白劍”、微博“寶雞反邪教”、網站秦嶺雪“http://qinlingxue.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