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看此花,此花真好看,冬至與梅花更配哦


冬至作為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古往今來為無數文人墨客反覆吟誦。從這一天開始,陽氣開始上升,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而此時的梅花猶如一個靈動的精靈,映入了文人墨客們的眼簾,流傳在他們的筆尖,讓我們隨古代文人的視角一起去領略一番冬至裡的梅花吧!

“官路春光早,簫落數枝梅。”這是宋末元初文人汪宗臣寫的《水調歌頭》中的詞句。在這首詞中,他感悟到冬至後,寒冷中慢慢有了溫暖,雖然路上春天的景色還早,還是有幾枝梅花綻放了。

“梅逼玉肌春欲透。”這是宋代馮時行寫的《漁家傲》中的詞句。馮時行是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狀元,在這個狀元的筆下,梅花開了春天即將來臨,時光很快,一會兒就會到花紅柳綠的季節。

“梅邊雪外,風味猶相似”這是宋代詞人朱敦儒寫的《驀山溪》中的詞句。朱敦儒有“詞俊”之名,是“洛中八俊”之一,在詞中,他感知到白天剛開始變長,那梅那雪,與往年相似。

“嶺梅驚暖,數枝爭綻寒玉。”這是宋代仲並寫的《念奴嬌》中的詞句。仲並是宋高宗紹興二年進士,他在冬至夜裡,感覺到陰陽交替,到處是一派祥瑞的景象,梅花也競相綻放。

“梅含露蕊知迎臘”,這是唐代文人殷堯藩寫的《冬至酬劉使君》中的詩句。在他鄉的冬至日,作者想起了自己的故鄉,令作者欣喜的是陽氣開始生髮,冰雪漸漸消融,梅花綻放迎接臘月。十二月是臘月,是祭祀月,古人在冬至這一天,要祭拜祖先,給長輩行禮拜節。

“早梅初識春風面”,這是宋代文人趙彥端寫的《點絳唇》中的詞句。古人認為冬至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在這樣的節氣裡早早綻放的梅花給人帶來春天的氣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