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铁柳古镇胡家老屋

会东铁柳古镇胡家老屋

谈起古镇老寨,不论是山西王家大院,还是安徽宏村,如今的热闹早已赛过了旧时的繁华。但在会东县铁柳镇有着这样一条古老的集镇街道,它至今保留着老街坊民居、石板路,没有商业氛围,除了祖祖辈辈居住于此的居民,便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市井生活,很是悠闲。

会东铁柳古镇胡家老屋

会东铁柳古镇老街离县城41公里,距离该镇境内的国家级AAA级景区老君峰15公里,地形从河谷到高山,海拔从650米至2600米,乡村风光旖旎,立体气候明显,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这里除了有着古老的街道民居、胡家老宅,还有着传承了300多年的土陶手工制作坊蔡家厂、蔡家老宅、嘉庆皇帝御封“金铜官”杨慧芳陵墓……。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导致游客较少,真正认识和了解铁柳古镇老街的游客就更少了。

古街老宅

据了解,清代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移湖广填四川垦荒,江西籍三户人家在铁柳支炉打铁,逐渐形成村落,俗称铁匠村(今铁柳村)。胡家老屋就位于铁匠村,一条叫做“湾街”的老街子里。

最初,胡家从江西到了铁柳后,开荒种地,农闲时打铁,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经过几代人的繁衍生息,胡氏家族在铁柳站稳了脚跟后,发扬 “江右商帮”(赣商的在历史上的称呼) 聪慧善谋、厚德和合的特点,在铁匠村做起了生意。

由于铁柳地理位置特殊,云南、四川往来的客商很多,逐渐形成集市,后来发展成为鲹鱼河下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在的柏岩、嘎吉、可河、龙树、火石,会理的富乐、光山、钉子房等都到铁匠村来赶集,其它地方买不到的东西在“湾街”都能买到,有专门的猪市、米市等,市场极其繁荣。

会东铁柳古镇胡家老屋

经过几辈人的苦心经营和财富积累,胡家在当地购买了田地出租,家里也请了帮工和佣人,过着地主的生活,并与周边的地方势力联系紧密,相互照应。

但是不管在铁柳的日子过得多富足,他们时刻也没有忘记对江西老家的思念,怀念老家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大约在1840年前后,胡畅修老人(1899年出生,1986年去世)的老祖拿出了几代人的积蓄,按照江西建筑风格修建胡家老屋,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老屋占地面积400平方米,为全木结构房,上排正房一楼一底两层,下排共三层,上下房屋之家有天井相连,左右两边是粮仓和工人住房。房屋雕梁画栋、飞兽龙盘、高墙翘檐、四水汇中,建造精美、极具奢华。现在保存下来的“蜈蚣脊” 、“马头墙”、砖雕、石雕柱凳、木雕装饰等都按照江西建筑风格装饰和修建。

由于当时周边的房屋都是低矮的平房,多数是茅草房,并且家家都烧柴火,容易发生火灾,所以蜈蚣脊” 和“马头墙”不但美观,同时具有防火、防风的作用,更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青砖墨瓦、镂棹雕棂、彩绘装饰等等,都表明了胡家在当时富甲一方,装饰的彩绘龙凤图案和房后防御匪盗的枪孔更是彰显其地位和权势。

讲述历史

据当地96岁的何光早老人回忆,他小时候经过胡家老屋时,会被胡家老屋的高耸吓到,仰望都会头晕。莫忠义小时候听老人讲,胡家老屋由于工艺要求高,修建复杂,当地少有工匠能完成,主要的木匠和泥水匠都是从会理请来的,当地只有木匠世家的刘廷富参与修建,修建胡家老屋用了很长时间,五升斗的辣椒面吃六七斗才修好了。

而后,由于社会的变革和收租争地的矛盾,19世纪末期,胡家逐渐走下坡路,到了胡畅修青年时期,胡家已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但家里田地还是不少,弟兄七人成年后分了家,过着自己的日子。胡家老屋的上排正房分给了胡七少爷,现在还在居住。下排房分给胡畅修,屋顶和“蜈蚣墙”已拆除多年,只留下后墙上彩绘圆形窗能见证往日的风采。

会东铁柳古镇胡家老屋

胡畅修看到了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接触了新思想,不安逸于在家种地过日子,于是就自学了中医,随着年龄的的增长,医术日益精湛,后来他开了诊所,也就是铁柳医院前身。他所教授的徒弟均技艺高超,蜚声乡内外,现在当地老中医尹光彩、康志仁、李庆万等都是他教授的高徒。在当时,会理大地主苏家和嘎吉高科大地主龙家主人生了病,都派人来铁匠村用轿子把胡畅修请去看病,受到两个大地主家的保护,在当地是没有人敢欺负的。1954年,也就是会东县中医院成立后的第二年,胡畅修受邀到了县中医院工作,退休后回到了铁柳,也一直从事医疗事业,直到去世,为铁柳卫生院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医人才。尽管去世了多年,现在大家聊到胡畅修都尊称他为“胡二老师”。

然而,胡畅修的独子胡诗对中医并不感兴趣,整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赌博、喝酒,甚至还吸食鸦片,胡家家业就更加荒废了。1950年底,农村阶级成分划分,将胡畅修划分为自由职业者,把胡诗划分为了破产地主。1958年至1961年胡家老屋被征用作集体食堂,后来又作供销社,1981年归还胡家。就在这段时期,老屋内的雕花窗户、隔断、彩绘装饰、石狮子等都被毁坏。

红色记忆

时间回到1935年5月4日,红三军团十三团在洪门渡渡江登岸,经大崖头,直杀铁柳占领了铁匠村,并向群众宣传,“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红军打富济贫,杀官安民”等,并将查抄胡家堆满仓的粮食分给群众。在铁柳短暂停留后,红三军团十三团兵分两路(一路经过今会东县蒿校坝梁子、新乐村、小坝,一路经过今会理县长冲、富乐)和从皎平渡过金沙江的中央红军主力会师。

红军走后,胡家不但没有记恨红军,胡畅修的奶奶还收留了受伤的红军。受伤的红军当时只有10多岁,也正好是江西籍人,胡家为红军治疗好伤后,留下了这位家乡人一起生活,红军为感激胡家的救命之恩,也自愿将本姓陈改姓胡。红军成年后,就在铁匠村做了上门女婿。现在,两家的后人都以弟兄相称,情同手足,世代永续着这一段知恩图报的革命情谊。

会东铁柳古镇胡家老屋

如今的老街,没有了往日的繁华,没有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也少了许多胭脂气。老街的人,以自己的一种方式活着,悠闲的过着日子,偶有三五成群的游人走在这一条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回望着历史。门口绣花的老大妈,如水般温软的微笑,甜美、静谧,就着脚下的青石板和洗尽铅华的老屋,一下子能把你带回当年那个街市繁华,处处充满着铛铛铛打铁声、叫卖声中的铁匠村。

走进铁柳古镇老街,抚摸着老宅那一砖一瓦,都浸透了老一辈的智慧与汗水。站在胡家老宅三楼,透过圆形的窗孔望着窗外的风景,金黄的稻谷随风摇摆,满脑都是百年前铁柳的繁华与丰收画面。

魅力之地

金沙江从会东县西南方入境,围绕县境东南蜿蜒153公里后流出县境,是全国金沙江过境流径最长的一个县。两岸高山峡谷景观蜿蜒起伏,森林植被、生态系统保存完好,三百里丽水金沙绘就壮美雄奇风光,十万顷大地孕育出多彩的民俗风情。

位于金沙江边的铁柳古镇老街(铁匠村)自古就是连接云南四川的古商道,自清朝以来是川滇商贸、文化交流重塞,受道教、佛教等文化熏陶较深,铁匠村以手工打制马蹄掌等骡商用品而得名,名小吃铁柳臭豆腐、手工宽面享誉川滇。在这里,除了有胡家老宅、红色的革命记忆,还有着传承300多年的手工土陶制作坊蔡家厂、蔡家老屋、清代咸丰年间金铜官司杨慧芳陵墓……

蔡家厂:清康熙末年,蔡家厂陶制品声名远扬,曾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出产的陶制品不仅热销当地,还远销西昌、攀枝花、云南的禄劝、巧家、昭通等地。同时,九代蔡家人居住的百年老宅也坐落于此,这是一座古老而朴素的四合院,青瓦层面、筒瓦镶边的老屋子,风蚀突显的墙面,使整座院子散发出浓郁的历史韵味。

会东铁柳古镇胡家老屋

清铜官杨慧芳陵墓:清嘉庆年间,杨慧芳主管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铜矿开采、冶炼、铸币等事宜。因创新冶炼方法,对国家贡献巨大,因此嘉庆皇帝御封杨慧芳为朝廷“金铜官”,还赏赐皇马褂。死后墓碑上可刻龙图案及“皇恩宠赐”四个字。如今陵墓“皇恩宠赐”四个大字清晰可见,幕前有着一对石狮守护,仿佛述说着当地曾经的辉煌。

国家AAA级景区老君峰:老君峰景区地理位置紧靠金沙江,并与云南省禄劝县隔江相望。由于特殊的地质活动孕育了丰富的地文景观,主要有悬崖、奇峰、沟谷、怪石、洞穴等,在川内山地生态旅游中独树一帜,闻名遐迩的“千里滩王”—老君滩位于老君峰下游。相传,太上老君受天帝派遣,下凡在此处炼丹济世。丹落之处,阴阳分明、江河流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太上老君济世凡间,其精气神便化作了一座雄奇的山峰,身上的六丁神火映红了身后的山崖。

会东铁柳古镇胡家老屋

老君峰共两峰,坐北朝南,峰高六十八米,突兀险峻,悬高百丈,犹如斧砍刀削的撑天巨柱屹立在悬崖峭壁之中,站在老君峰上可尽览川滇两省山脉的奇丽风光,被誉为“巴蜀南来第一峰”。

从会东县城到铁柳古镇老街及老君峰沿途,院落散落在五彩梯田之间,不同种类的热带水果挂满枝头,地方名吃臭豆腐、手工制作的特色小碗红糖、狮子糖的香气弥漫在整个乡间,美景、美食与纯朴的乡风民风将令你忘了归路。

(特邀记者 彭家兴、付永明、严仁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