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陝西發現一匈奴墓,出土一文物,後來被專家奉為鎮館之寶

1957年,陝西發現一匈奴墓,出土一文物,後來被專家奉為鎮館之寶

文 | 韋爵爺

1957年,陝西發現一匈奴墓,出土一文物,後來被專家奉為鎮館之寶

1957年,陝西高兔村有家農民在取土修房子,意外挖到了一座有“漢墓”,文物專家最喜歡聽到哪裡有古墓,所以聽聞消息後就立刻趕過去查看。這座古墓因遠離人煙稠密之地,所以墓室中的東西保存完好,也沒有盜墓賊曾進去搗亂,而這件金質怪獸文物就是在這裡面發現的。

這座“漢墓”跟以往發現的漢墓有所不同,經過考古專家確認,這應該是一座漢代時的陵墓,不過墓中的人應該是匈奴人,所以這座漢墓的風格跟中原漢墓有所不同。幕室中出土曾出土了很多有價值的玉器、石器、青銅器,還有這件金質怪獸。

1957年,陝西發現一匈奴墓,出土一文物,後來被專家奉為鎮館之寶

這件金器剛被發現的時候很土,看不出有什麼價值,不過用清水洗乾淨後,這件金器是隻動物的形狀,但這個動物又跟平時我們見過的有些不一樣。它頭像馬、嘴像鷹、身體像羊,看上去有點萌萌的,所以這個金器是作什麼用的呢?難道是用於鎮墓的,可是這模樣也太可愛了點,說是有象徵意義,也看不出來。最後無奈之下便請來了幾個業內對文物有著深厚研究的考古專家一起做了場鑑定。

一位專家看到這件寶貝之後,他說知道這件東西,他認為這應該是傳說中的飛廉,在古神話中,飛廉就跟這件金質怪獸長得差不多。不過這件金怪獸到底是不是飛廉,還存在很大的爭議,專家也沒有給出個明確的說法,不過關於這件金怪獸的用途,專家倒是想明白了。這應該是匈奴王冠上的裝飾品,證據就是這件金怪獸底座有12個小洞,應該就是用來固定到王冠上用的。

1957年,陝西發現一匈奴墓,出土一文物,後來被專家奉為鎮館之寶

匈奴是個歷史悠久的北方民族,直到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時候,匈奴在漢王朝的鐵腕下節節敗退,最後慢慢的淹沒於歷史當中。

匈奴雖然消失了,不過他們也曾創下過獨有的文明,也吸引著考古專家的研究和探索,所以這件金怪獸對於歷史學家來說有著很深的研究意義,可以填補匈奴歷史的空白。如今,這件文物已經成了陝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