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之间的库页岛战役


日俄之间的库页岛战役


库页岛战役,是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之间签订“雅尔塔协定”后,苏联于8月8日撕毁之前和日本签订的为期5年的中立协定,对日宣战。而作为对于苏联在中国满洲、库页岛,以及千岛群岛与日本战斗的补偿,盟军许诺苏联收回之前已经失去的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

苏军于1945年8月9日展开“八月风暴行动”,其中库页岛战斗从8月11日持续到25日,苏联军队占领全岛。有40年历史的日本殖民地桦太厅消失了。千岛群岛的战斗也于不久之后结束。而这也已经是二战最后的战役。


日俄之间的库页岛战役


早早1905年日俄战争之前,双方就开始争夺库页岛,日本已经开始向库页岛南部移民。

1905年日本在中一举战胜俄国,根据战后签订的条约,库页岛沿着北纬50度线被分成两个部分。当俄国人占据着岛的北部时,日本人在岛的南部建立了殖民地桦太厅。从1942年开始,桦太岛并入日本本土,并且不再由殖民部管辖,因而逐步变得越来越是日本本土的一部分了。

分割北太平洋和鄂霍次克海的萨哈林岛历来都是战略要地。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挟战胜余威,夺占北纬50度线以南的萨哈林岛土地,这让俄国以及后来的苏联耿耿于怀。1945年8月8日,也就是日本广岛被美国原子弹摧毁两天后,苏联对日宣战,红军向日本占领下的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及南萨哈林岛发起进攻战役,史称“八月风暴”。由于种种原因,苏军在南萨哈林岛的作战细节长期尘封于档案之中。

库页岛 自北向南绵延900千米,面积约7.8万平方千米,北纬50度线刚好将其切割为面积相当的南北两部分。据苏军情报部门提供的资料,在南萨哈林的日军约有2万人。1945年8月10日,苏联远东第二方面军第16集团军司令员切列米索夫中将接到命令,要在次日晨跨过50度线,协同北太平洋区舰队占领南萨哈林岛。


日俄之间的库页岛战役


首先,萨哈林岛上的苏日分界线很短,部队只能沿着波罗乃河谷向日占区进攻,河谷两侧密林覆盖难以通行,只有一条土路向南方延伸,这就使苏军的行动受到限制,只有第56步兵军(3.7万人,军长季亚科诺夫少将)能用于正面突击。

其次,日军在波罗乃河谷的咽喉——古屯(今波别迪诺)建有坚固筑垒地域,其正面只有12千米宽,纵深却长达30千米,布置了17座永备工事、31座火炮掩体、108座机枪掩体、28个纵深炮兵阵地,日军第88步兵师团最精锐的第125联队是古屯守备队的主力,它将是苏军面前最难啃的“骨头”。

另外,日军第88师团所属第25联队的两个大队负责掩护真冈港(今霍尔姆斯克),还有一个大队呆在南萨哈林岛的西南端,随时接应后撤的部队及日本侨民逃往北海道。第88师团所辖的第306联队则负责守备名寄(今加斯贴洛)、容浜(今多林斯克)和大泊,这些地方是日军赖以撤回本土的主要港口。此外,日军还把岛上的15-60岁男性日本人和17—40岁女性日本人组成“公民爱国战斗队”,给这些人准备的武器是弹弓和竹枪。

不过,苏军也有一个有利条件,那就是美军逼近日本本土,导致驻南萨哈林岛大泊、真冈和惠须取(今乌格列哥尔斯克)港的日本海军舰艇大多已经南下,岛上的13座机场空空如也,如此一来,苏军就不用担心来自天空和海上的威胁了。由于能用于正面突击的兵力不具备压倒性优势。切列米索夫命令配合作战的北太平洋区舰队择机在日军后方登陆,以便形成两线夹击。


日俄之间的库页岛战役


8月11日9时30分,苏联第56步兵军所属第75步兵师(师长巴图罗夫少将)率先参战。由于雾气笼罩,加上机场远离前线,本该提供掩护的苏军第255混合航空兵师(106架飞机)未能到达,苏军只能逐个阵地“敲核桃”,与顽抗的日军苦战。至14日,苏日双方都伤亡惨重,第75师仅向南推进了7千米,日军的古屯要塞依然挡在前面。眼见正面强攻进展缓慢,切列米索夫担心日军有生力量南逃,便敦促北太平洋区舰队立即实施敌后登陆。按照最初的方案,北太平洋区舰队应将第113步兵旅第2营和海军步兵独立第365营送到古屯西南面的惠须取港登陆,但由于没有掌握日军的火力配系和水文资料,特别是浓雾影响飞机侦察,最终决定改在更靠近古屯的塔路港登陆。

苏军编成4个登陆梯队,由40余艘鱼雷艇、扫雷舰和渔船组成。苏军还在行动前千方百计地展开侦察。苏联海军航空兵的侦察机冒险穿越塔路港区上空,拍到的照片相当清晰。由于登陆部队要在生疏的敌方港口登陆,航道测量保障特别重要,苏军还紧急建立航道测量组,他们会随第一波先遣队上岸,对沿岸地段进行水文测量,并在水上和岸上设置障碍标志。

15日21时20分,苏军登陆部队由苏维埃港启航,舰队在夜雾中航行,能见度仅有一链左右。次日拂晓前,雾气才有所消散,5时许,舰艇驶入塔路港,140名苏军战士在10分钟内登上防波堤,另一些人在沙滩上登陆,港口的日军守备队猝不及防,很快被歼灭。

16日,苏军登陆部队击退日军反扑,夺取了塔路、大平、西恩洞和入迫等居民点,但在随后的进军途中,2个占据制高点的日军中队以密集火力打得苏军抬不起头。当地山坡陡峭多石,旁边还有1个深达2.5米的无名湖,苏军只能通过无名湖与山坡制高点之间仅十余米宽的小路发起仰攻,战斗进行得极为艰难。尽管苏军用炮火猛轰日军阵地,但疯狂的日军据险死守,与突入阵地的苏军肉搏。双方激战至深夜,苏军才勉强把日军从高地上赶走。

在登陆部队司令员塔夫胡季诺夫中校指挥下,上岸的700余名苏军于17日7时向山脊界城发起总攻,但苏军并没有“死拼硬磕”,而是以少数步兵从正面佯攻,以主力翻越城西北的山岭,从守敌侧翼发起攻击,随后就是一场惨烈巷战。战至18日9时30分许,苏军终于控制山脊界全城,肃清城内敌人,残敌逃往南部港口。

苏军登陆部队在塔路和山脊界取得的战果,迅速产生全局效应。从16日起,正面进攻的苏军第75师就发觉古屯要塞区的日军不再显得那么顽强,一些日军据点甚至稍作抵抗便告瓦解,苏军的推进速度开始加快。25日中午时分,苏军第75师先头部队冲进南萨哈林的行政中心——丰原市(今南萨哈林斯克)。

有意思的是,一旦战场形势出现逆转,日军内部的动摇情绪就像难以扑灭的野火般四处蔓延。一些被苏军俘虏的日军供称,从16日苏军完成在塔路港的登陆后,南萨哈林岛的日本人(无论军民)都陷入了恐慌之中,一些日本兵一边高喊“抗战”,一边却急急忙忙地乘坐卡车逃往大泊港,寻找船只向北海道逃命。生活在当地的几十万日本人也扛着大包小包奔向港口,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日军几乎无法调动部队。人心惶惶之下,一些日本人还偷偷作好向苏军移交权力的准备。

战役仅持续十几天,苏军粉碎了驻守南萨哈林岛的日军集团,歼敌1.83万人,缴获大量战利品。

值得一提的是,苏军本打算在拿下南萨哈林岛后,继续进攻北海道。据曾参与作战的退役少校安申科称,21日4时,远东苏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亲自对远东第1、2方面军司令员、太平洋舰队司令员和空军总司令下令,命令驻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第87步兵军开始登船,苏联空军第9航空军和太平洋舰队航空部队的主力基地迁往南萨哈林岛,准备参加占领北海道行动。22日,苏军空降部队进驻真冈郊外的机场,准备在北海道展开空降作战,策应其他部队抢滩登陆。

然而,美国志在战后独占日本,苏军登陆北海道的行动是不可接受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在给斯大林的信件中明确拒绝把北海道纳入苏占区。8月24日和9月4日,美军第11航空队派遣2架B-24轰炸机前往千岛群岛北部侦察,以查明苏军有没有登陆北海道的企图。苏军战斗机迅速起飞拦截,美军轰炸机不得不调头返回,但这些危险的“摩擦事件”也让斯大林明白,现在是见好就收的时候了。于是,拿下南萨哈林岛的苏军再未前进一步。

战斗造成了双方数千人丧生,超过18000名日本人被囚禁,30万平民被苏军滞留在岛上。40年历史的日本殖民地桦太厅消失了。千岛群岛的战斗也于不久之后结束。

在苏联“解放”南萨哈林的时候,有将近50万人居住在这里:日本人、朝鲜人(主要是日本占领期间拉来的苦力)、白俄、波兰人和岛上的原住民阿伊努人、尼夫赫人和乌尔特人。

日本的一部分居民,主要是妇女,儿童和年长者曾企图在8月的战争期间离开该岛。然而,对于他们中的许多人而言,渡过与北海道分隔的宗谷海峡不仅没有所想象的那样简单,甚至还是一件极为残酷的事情。三艘难民船在北海道附近被苏联潜艇的鱼雷击中,造成重大伤亡。尽管如此,到战争结束时为止,还是有10万日本人得以逃脱,桦太岛的日本人减少到了30万人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