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把"加油”翻译成"Add oil"?

为什么要把

《牛津英语词典》在最近一次的更新中,收录了直译于中文“加油”的"Add oil"。词典解释说“add oil”是港式英语,用来表示鼓励和支持,相当于英文的 go on, go for it。词条中也收录四条有明显时间跨度的“书面证据”加以说明 add oil 已经走红多年。

为什么要把

截图来自东吴大学英文系副教授、前系主任曾泰元的文章

读到这则新闻,我想:以后终于可以放心大胆的用 “Add oil”表示“加油”了!中式英语万岁!

再一想,先别自嗨啊。虽然被收录了不代表外国友人们都会买账并开始使用。词典主要是记录一个词已经被很多人使用,但是否能流行起来要取决于使用者。让 Add oil 成为像“long time no see”那样流行,还需要时间和我们的共同努力。

最后我想,“加油”直接说成“jiayou”不也挺好的吗?

1.

《牛津英语词典》在早就收录过不少港式英语词汇,例如lucky money, milk tea, char siu, sandwich class,如今收录了 "add oil" 并不算新鲜事。只要有足够多的人在使用这个词,词典就有义务把它收录。这也体现了语言的灵活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切勿把语言当成一成不变的东西——毕竟,我们才是语言的主人。

三年前我在《“饺子”的英文非要是dumplings吗?》中,引用了张勇先先生在《英语发展史》中的一段话:

对于“干杯”和“加油”这一类的词语,有些人总要查字典或“不耻下问”,希望老外能告诉我们某个中国特有文化名词用英语怎么说。这些人为什么没想到最简单得体、最直截了当的音译呢?在很多场合,有不少中国人在语言表达方面缺乏自信心,而其他国家的人对中国的这个特点(弱点)看的很清楚。

张先生的观点是对于我们文化中特有的名词,我们要敢于自信地直接用它的音译,不要放弃了自己命名的权利和机会。“饺子”就是“jiaozi”,“白酒”就是“baijiu” “加油”就说“jia you”就好了,我们不需要一味的方便他人而委屈自己。

虽然牛津词典这次收录的是“Add oil”,不是“jiayou”,但在释义中也解释了"add oil"的由来,也算是我们争取到了命名的权利吧。

另外,我想懂外语的人应该自觉地做一名“文化使者”,主动把我们的文化介绍给他人。他可能听不懂什么是 baozi, baijiu,我们解释一下就好了。比如《经济学人》就使用了“音译加解释”的方法介绍了中国特色的名词:

  • 弟子规:Children sit with straight backs chanting in loud voices from the Dizi Gui, a classic Chinese text about obedience.


  • 拉面:Japanese ramen restaurants are all the rage in London and New York, but the noodles are Chinese: lamian, meaning pulled noodles.


  • 人情:The rural poor continue to give even when they cannot afford it, says Mr Yan, because of a powerful imperative of renqing, or personal feelings.


  • 白酒:Their glasses may have contained a special blend of Moutai, an expensive brand of baijiu, a liquor distilled from sorghum.

虽然 “Add oil” 已被权威辞典收录,但是目前大多英语为母语人士还是听不懂的。我们要帮他们逐渐习惯这个表达,还可以顺便教他们原汁原味的“jiayou”。因此在使用的时候要加以解释,比如可以使用 BBC News 上的这段话:

"Jia you"is a Mandarin Chinese expression used in cheers at sporting events and rallies or to encourage someone. Now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 "add oil" - has been recognised by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为什么要把

2.

曾经读到过一篇题为《连课本上教的都是中式英语, 我们的英语还有救吗?》的微信文章,其中写道:

Chuck 第一次来中国,下飞机后,负责接待他的东北某大学英语系陈老师说:您刚到,我们吃点饭吧。我们要点 Chinese dumpling(饺子)和 Chinese beancurd(豆腐),您看可以吗?Chuck 以前从未听说过这两种东西,但出于好奇,就说可以,结果饭菜端上来一看,原来就是ravioli(饺子,来自意大利语)和 tofu(豆腐,来自日语)。Chuck 当时心里暗想,这两种东西,国际上早已经有通用的说法(ravioli 和 tofu),他们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那种生僻的说法呢?

读到这里我想,如果一名来中国教书的外国人从未听说过"Chinese dumpling"和"Chinese beancurd"的话,干脆不要来了... dumpling 怎么就生僻了?谁说 "ravioli" 是饺子的“国际通用说法”?为什么我们中国的食物要用意大利食物来“通用”?

为什么要把

Ravioli 长上面这个样子,它是意大利方饺以碎肉或奶酪为馅,佐以酱料。

文章还写道:

以后 Chuck 跟陈先生混熟了,就问他,当初你为什么不说 ravioli 和 tofu呢?陈先生听了大吃一惊,连忙解释说,我真的不知道这两个词,而且我们的《英汉词典》上也没有这两个词。 于是 Chuck 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英语教师、英语课本、甚至英语词典肯定存在问题,否则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

为什么要把

读到这里的“大吃一惊” “连忙解释”, 我心想:你咋不给他跪下磕个头呢!为什么不说这是 ravioli?因为这是饺子啊!

陆谷孙先生一直说要“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中式英语不可怕,可怕的是死心眼,可怕的是为了学个外语把自己学丢了。别忘了学外语看世界,最终还是为了找到自己、表达自己。

Go “jiayou”!中国人,add oil!

你可能还想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