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2018年風王——颱風“玉兔”

揭秘2018年風王——颱風“玉兔”

連日來,超強颱風“玉兔”備受關注,其從生成地一路走來,先後影響了塞班島、天寧島,登陸了菲律賓呂宋島,又來到了南海,成為2018年當之無愧的“風王”。

在10月下旬11月初這個時期,為何還會誕生超強颱風?每年這一時期的颱風都具備什麼特徵?作為遠海臺風,其和近海臺風相比又有什麼特點?是什麼原因促使它快速增強?別急,謎底一點一點將被揭曉。

超強“玉兔”緣何而來?

10月19日下午,在原熱帶擾動96W生成地東側遠洋上空再度生成一個熱帶擾動,編號97W。10月21日下午,97W加強升格為熱帶低壓。10月22日,熱帶低壓持續加強,升級為今年第26號颱風“玉兔”。隨後,“玉兔”逐漸向西北方向移動,到達關島之前已加強成為超強颱風,強度超過之前的“風王”——“山竹”。

秋季生成的“強力兔”!

根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颱風的歷史資料,常年夏季生成的颱風數量比秋季生成的颱風要多,登陸我國的颱風數量也比秋季多。

秋季之所以容易出現超強颱風或強颱風,這與海溫偏暖有關。

當夏季向秋季過渡時,太陽從北向南移動造成海溫偏暖,這樣有利於海洋積攢更多熱量,提供給颱風的能量也就更多。例如,“山竹”之所以這麼強,是因為它經過的海域海溫基本在30℃以上,高海溫為其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揭秘2018年風王——颱風“玉兔”

據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呂心豔介紹,“玉兔”生成在熱帶西北太平洋洋麵上,生成海域海溫異常偏暖,高達31℃。加之生成於秋季,“玉兔”具有典型的秋颱風特點。

厄爾尼諾也來加碼

目前,在西北太平洋上,厄爾尼諾事件正在形成,隨後颱風活動也會趨於減少,雖達不到厄爾尼諾年的強度,但西北太平洋海溫已呈現“西低東高”的態勢。

在“山竹”“潭美”“康妮”等三個超強颱風的席捲下,菲律賓以東西北太平洋“暖池”、臺灣以東“黑潮”的海溫已經偏低;而關島以東的遠洋海溫為29℃至31℃,明顯偏高。

颱風“玉兔”在這種條件下生成,上升的海溫對於它的生成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實力偏強。

遠海臺風VS近海臺風

我國並未根據颱風生成後與大陸的相對距離而給出固定專業詞彙,但根據習慣,預報員通常將生成後位於我國颱風48小時警戒線(15°N-34°N 110°E-132°E)以東的颱風稱之為遠海臺風,反之則稱之為近海臺風,“玉兔”就是一個遠海臺風。

揭秘2018年風王——颱風“玉兔”

從影響我國海域的颱風歷史資料看,遠海臺風和近海臺風的數量相當。登陸我國且影響較大的遠海臺風不算少見,從2006年第8號颱風“桑美”到2013年第7號颱風“蘇力”,從2015年第13號颱風“蘇迪羅”到2016年第1號颱風“尼伯特”,還有今年的第8號颱風“瑪莉亞”,它們的路徑都比較長,威力不容小覷。

然而,並不能因此斷定遠海臺風強於近海臺風。從持久度來看,遠海臺風的生命力的確強於近海臺風,因為在海面上的時間長,水汽聚集條件好,只要不遇到很強的冷空氣,壽命都會較長。但颱風的影響力不僅和颱風的壽命有關,還與其自身結構條件、影響區域及影響區域的防災能力等諸多因素有關。

揭秘2018年風王——颱風“玉兔”

從生成到現在,“玉兔”最大風力為72米/秒,其在進入南海後,受菲律賓呂宋島的削弱作用影響,強度大大減弱。因此,無論颱風出生於遠海還是近海,其產生的影響還是要看後天的“造化”。

“玉兔”為啥能這麼強?

赤道附近地區的溫暖水域是颱風生成的“溫床”。“玉兔”急劇增強的最重要原因非海溫條件莫屬。

在秋季,由於海溫熱容量較大,海溫存在一定滯後性,再加上中東太平洋地區海溫異常偏暖,所以,在“玉兔”生成地區海溫明顯偏高,超過29℃,甚至一些區域超過30℃,並且在這些區域,溫度較高的海水深度較大,給予了“玉兔”非常良好的增強條件。

颱風是一種熱帶氣旋。當潮溼、溫暖的空氣開始上升時,它會產生一個低壓區,進而吸引周圍更多的暖溼空氣。溫暖的空氣在上升過程中開始旋轉,並且溫度開始下降,冷凝生成雲團,釋放出潛熱並進一步加快上升運動。對“玉兔”而言,高空有輻散流場,出流條件好,也有利於其增強。

壓軸“掃尾”颱風是啥屬性?

在汛期陸續經歷了幾個月的颱風影響後,人們原本以為颱風終於可以消停了,沒想到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節氣上已過霜降、即將立冬之際,還有如“玉兔”這樣的超強颱風生成,而其更是被冠以2018年的“風王”名號。

揭秘2018年風王——颱風“玉兔”

在一年中的颱風季即將結束之時,這些“掃尾”颱風都自帶啥屬性才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高拴柱給出答案。

從1979年到2017年不到40年的統計數據看,10月16日至11月15日這一時段,西北太平洋地區共有22個強度達到或超過52米/秒的超強颱風生成。登陸菲律賓的2013年超強颱風“海燕”強度達到78米/秒,穩居超強颱風榜首;登陸我國福建廈門的2016年超強颱風“莫蘭蒂”強度達到75米/秒,和1990年影響我國的超強颱風“麥克”並列第二;今年的超強颱風“玉兔”以72米/秒的強度排名第三,由此可見其實力不俗,並非等閒之輩。

揭秘2018年風王——颱風“玉兔”

1979年到2017年,10月16日到11月15生成的颱風數據。

根據多年的統計數據,從颱風生成之初的熱帶風暴到最後的超強颱風,呈現出的是金字塔狀,能夠到達金字塔頂端的一定是超強颱風,而真實的數據也再現了歷年來10月16日到11月15日這一時期生成強颱風、超強颱風的比例之高,以及這些颱風所具備的到達金字塔頂端所需的屬性和特質。

轉發分享是一種美德。

本文由頭條號作者上傳併發布,頭條號僅提供信息發佈平臺。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頭條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