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多3毫米,威力大大增加!中國相中美國火炮,人家的威力就是大

作為陸軍最為主要的技術裝備,“戰爭之神”的稱號顯然不是白白得來的。在火炮的發展史中,因為計量方法的不同,不同國家之間對於火炮的衡量方法也不同。比如英國在二戰以及二戰之前,習慣用炮彈重量來衡量一門身管火炮的威力,如二戰時英軍的25磅炮。

就多3毫米,威力大大增加!中國相中美國火炮,人家的威力就是大

二戰英軍的25磅炮

而現在大部分國家陸軍大多數已經採用火炮口徑和倍徑來衡量一門火炮的威力,比如同樣都是155毫米口徑的火炮,45倍徑就比39倍徑打得更遠,52倍徑就比45倍徑的威力更大。然而在二戰後的火炮發展歷程中,我們卻發現同樣作為主要壓制手段的身管榴彈炮,卻在美國和蘇聯,又或者是北約和華約之間產生了不同的命運。

152毫米炮早期主要是蘇聯和英國在使用,因為在使用英制單位進行衡量的時候,152毫米正好是6英寸,這也是英國皇家海軍大型戰艦上標準的副炮口徑。

就多3毫米,威力大大增加!中國相中美國火炮,人家的威力就是大

皇家海軍戰艦上的6英寸副炮

而155毫米炮來源的說法則比較複雜,有觀點認為是當時的美國為了能夠獲得比152毫米火炮更大的威力,於是在6英寸的口徑上又加大了3毫米。也有人認為是有的國家採用公制單位進行衡量,以5的倍數來制定相應的火炮口徑,無論怎麼樣,152毫米和155毫米這一對歡喜冤家就這樣定下來了。

當然,還有其他的主流火炮口徑,比如二戰時德國陸軍的師級壓制火炮,就是150毫米。在抗戰前夕,中國也曾經從德國進口了一批SFH18型150毫米榴彈炮,稱為“150公釐野戰重炮”,在淞滬會戰的時候,對日軍炮兵和步兵陣地都取得了不錯的壓制效果,可惜數量有限,後繼乏力。

就多3毫米,威力大大增加!中國相中美國火炮,人家的威力就是大

抗戰中的SFH18型150毫米榴彈炮

在二戰結束後,美國建立了北約,蘇聯則建立了華約。美國的盟友有使用150mm、152mm和155mm的榴彈炮,實際使用起來比較麻煩。因此美國統一了北約火炮的制式標準,定為155毫米。一來美國自己使用的主流火炮的口徑都是155毫米,二來盟友的150毫米和152毫米火炮炮彈,在發射的時候,在炮彈上纏上彈帶,也勉強能夠使用,就是威力上差了點。而蘇聯則一口氣將華約的榴彈炮口徑定為152毫米,至此,兩兄弟分家發展。

在此之後,美國在火炮研發上的優勢開始顯現,即使是相同的倍徑,北約的155毫米火炮也會比華約的152毫米火炮打得更遠、打得更準。在和平環境下,德國的克虜伯、萊茵金屬、法國的施耐德、英國的皇家兵工廠們與美國聯合發力,研製出了155毫米口徑的M198型39倍口徑155mm榴彈炮。

就多3毫米,威力大大增加!中國相中美國火炮,人家的威力就是大

M198型39倍口徑155mm榴彈炮

對比同時期蘇聯裝備的152mm榴彈炮,射程上基本形成22公里對18公里,彈頭重量上44公斤對39公斤的全面優勢。美國和北約以該型號火炮為分界線,開始全面領先。

因此,客觀的講,155毫米口徑的火炮單純在口徑上並沒有對152毫米口徑火炮有非常大的先天優勢。而現在之所以155毫米火炮成為世界主流的師級壓制火力,是因為美國為首的北約在上面砸了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果把這些資源投入152毫米口徑的研發,帶來的效果也不會太差。

就多3毫米,威力大大增加!中國相中美國火炮,人家的威力就是大

66式152毫米榴彈炮

而在中美邦交正常化之前,中國師級身管火炮的最大口徑為152毫米,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66式152毫米榴彈炮。該炮即使到現在也仍然在中國陸軍之中進行服役,擔任遠程火力壓制任務。

就多3毫米,威力大大增加!中國相中美國火炮,人家的威力就是大

W88式155毫米榴彈炮

而在中國同西方國家進入“蜜月期”之後,西方155毫米口徑火炮在各項性能上的領先讓中國火炮業感受到了差距。以此為分界線。中國陸軍主流身管火炮的口徑開始從152毫米向155毫米進行轉變,而所有的152毫米火炮研製計劃,要麼下馬,要麼封存相關技術進行儲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