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怀念陶伟的时候,我们在怀念什么?

当我们在怀念陶伟的时候,我们在怀念什么?

“我还是支持拜仁慕尼黑。”

几天前,我偶然在B站上看到了一段曼联与拜仁的欧冠比赛视频集锦。那场比赛是2009-10赛季欧冠1/4决赛,解说员是刘建宏,与他搭档的是陶伟指导。

曼联一度取得3-0的领先优势,在奥利奇为拜仁扳回一球之后。弹幕溢满了整个屏幕,齐刷刷都是“我还是支持拜仁慕尼黑。”

”陶指导,这会你是看好曼联,还是拜仁?“刘建宏问出了这个问题。陶伟的答案成为了经典——”我觉得,对吧,还是会支持拜仁慕尼黑。“至今看来,这段对白仍会让无数拜仁球迷泪目。

陶伟准确预判了最终的结果。拜仁最终涉险淘汰曼联。陶伟的论断不仅渗透着他对于拜仁慕尼黑的感情,更体现了他的专业性。

斯人已逝,徒留悲伤,球迷们再也听不到陶伟夹杂着儿化音、略显慵懒的嗓音,以及对于德甲专业的评述了。

在解说领域,分为解说员和评论员。PP体育常务副总裁曾钢用A角和B角来区分这两个工种,”A角是解说员,重要的是把场面描述清楚。B角核心讲的是技战术水平,包括后续的复盘。对于一个专业用户来说,他们期望了解在这样环境中教练是如何思考的,以及球员们如何实现教练的意图、进行战术实施。“

毫无疑问,陶伟就是一个非常称职的B角。当我们在追忆他的时候,不仅仅是在想念它,也掺杂着对于当下解说嘉宾队伍的不满。当被誉为“塔希提球王”的宫磊指导数次将贝尔叫成劳尔的时候,你对于陶伟的怀念尤甚。

好球员≠好解说嘉宾

当下中国解说界的现状是:解说员并不匮乏,但最有名的解说员仍是黄健翔、詹俊、苏东、董路这批中生代,年轻解说员数量众多,但像苗霖这种能脱颖而出者凤毛麟角;评论员队伍呈现出多元化,但深谙技战术且口才一流者屈指可数。

简而言之,无论是解说员,还是评论员,成才的速度都已经赶不上时代的需求了。

中国的体育版权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在PP体育发力体育版权之后,咪咕、优酷体育和爱奇艺体育今年也杀入进来。中超、英超、CBA等优质赛事IP版权出现在各个新媒体平台上,对于解说员和评论员的需求猛增。

这种趋势愈演愈烈。一旦NBA版权结束新媒体独播时代,优秀的NBA解说员和评论员会更加抢手。

每一家获得了优质版权的媒体平台,恨不得所有比赛都进行直播,焦点赛事甚至会安排多路解说。如今每年直播的比赛数量,相比几年前呈现出几何级增长。

恰恰因为版权不再集中于央视手中,解说员和评论员成名远没有那么容易了。白岩松曾说过,让一只狗天天上央视,也能成为名狗。这里并没有对名嘴们不敬的意思,也无意抹杀他们的努力和天分。我只是想强调,在那个央视如日中天的年代,黄健翔、刘建宏、段暄到后来的贺炜成名的速度远非如今的年轻人可比。

当我们在怀念陶伟的时候,我们在怀念什么?

即便拥有世界杯这样的大舞台,朱晓雨、刘嘉远和曾侃在名气上也无法与前辈们相提并论。《足球解说大会》涌现出很多好苗子,但他们距离成为名角仍旧路途遥远。

现在的解说员不缺少机会,但由于球迷的目光不再那么聚焦,延缓了他们成名的速度。詹俊、董路等名嘴的光芒过于耀眼,也遮掩了年轻人的星光。

与解说员队伍比起来,评论员队伍状况更令人堪忧。很多媒体人走上了这个岗位。这里面也涌现出很受球迷爱戴的评论员,比如杨毅、苏群等人。但像陶伟这样能从专业技战术角度进行评述的B角并不多。

除了刘越、徐阳、张路、李铁这几个名宿,还有谁能与他们比肩呢?篮球领域,最受球迷欢迎的评论员当然是张卫平老爷子,其他人难以望张指导项背。

在曾钢看来,解说嘉宾需要两种复合能力,”一是你在球员时代必须是顶尖选手,才能参与到高水平的比赛解说中,理解球员在关键场次中的关键动作,以及教练员的技战术处理;二是,你必须有解说员的天分。”

媒体应帮助评论员成长

通过张卫平都登上了《吐槽大会》的现场,我们也能看到一个优秀评论员的受欢迎程度。张卫平的专业自不必说,他幽默风气的语言风格无人可比。名宿转行成为评论员,专业素养都无须担心,但语言天分就要看老天爷赏不赏饭吃了。

当我们在怀念陶伟的时候,我们在怀念什么?

除此之外,媒体平台在一个评论员成长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要看媒体土壤,就是媒体能不能提供丰富的媒介产品和内容支撑,降低嘉宾们的直播压力。通过一些动作、工具呈现出更多内容,进行大场次的实验,树立其清楚的表达能力。”曾钢说。

曾钢特意提到了两套战术分析系统,一套是vizrt、Libero系统,另一套是其自主开发的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广泛采集,提取解读,提供给解说嘉宾。依托数据做支撑,解说嘉宾更容易有的放矢,也能给出令球迷们印象深刻的表述。

在裁员潮滚滚而来的当下,体育解说嘉宾成了“稀缺物种”。有了媒体以及新技术的辅佐,更多像张卫平、张路、刘越、徐阳一样出色的评论员会进入我们的视野。看到自己的事业后继有人,陶伟指导可以在另一个世界安心支持拜仁慕尼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