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金融博士畢業了,可是我想重新去讀本科學醫,該如何選擇?

用戶61404424


學醫是想當醫生?那基本上必須讀醫學院。但是這很不現實,博士畢業基本上已經30左右了。再來至少七八年才有可能當醫生。先不說可能性大小,年齡至少36/7,大了。要不要結婚,買房等等?

如果只是想學醫學知識,完全不用上學。隨便弄點書看看得了吧。

金融博士馬上畢業,特定問題的理論水平絕對完爆世界上絕大多數人。能寫出博士論文,基本上有能力出書了,並且是原創水準。這水平,竟然還能對金融完全沒有興趣?

都馬上博士畢業了,竟然還問這種問題?

是不是在夢裡畢業的?

是不是根本就沒有完成學業,打算馬上退學了?


菜雞也是菜禽


學醫是內心中的一個嚮往,也是一個心結。,如果想解開這個心結,找十位可以現身說法的醫生,包括住院醫生,主治醫生,主任醫生,他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幫你分析,也會從不同的人生高度來看專業的轉換。當了解過一切之後,問題當可迎刃而解。



血管外科蘇磊


題主您好!我是某財經大學大一的學生(馬上大二了)我也特別想學醫,整個大一就是昏昏噩噩過來的,大一開學剛學習的時候就想著回去復讀,為了學醫真的什麼手段都想過了,填志願的時候父母強行讓我填的財經專業。我是出生於一個醫學家庭,父母都是醫生,也是由於他們知道當醫生的苦和累才不讓我學的吧。現在他們給我放寬了點,說研究生畢業就可以去讀醫科……但我感覺學醫這輩子是件很難成的事了!

現在也很迷茫,題主要想學醫為什麼不早點去呢,其實本科畢業去考醫科還有點現實,題主都快博士畢業了,說實話當醫生還是不太可能實現了,但學醫可以,什麼人都可以學,不知道題主是跟我一樣想當醫生還是單純的想學醫,後者可以,去買醫學相關的書籍,自己自學然後做一個醫學愛好者還是可以的,前者還是算了,年齡不允許。畢竟博士畢業都27、28了再去學醫還要十年左右,白白浪費了時間得不償失。

最後,我很能理解題主的心情,自己喜歡的卻無法得到真的很難受,尤其感覺自己一輩子都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更加傷心欲絕,但自己想一想都走這麼長的路了,不如好好利用自己的學歷和財經方面的能力(畢竟博士學位!再不喜歡能力是真的強!)找份穩定的工作真的不比醫生差,反而比醫生強很多。(醫生越老越吃香,剛工作的醫生沒有5-7年都沒有什麼薪水,不能讓父母養自己到37、38歲呀!)真誠祝願題主學業有成!

—一名大一學生


娜娜米小姐姐


金融博士畢業,即便是18歲開始,大學到博士連讀,估計是27歲,不大,恢復高考後的前兩屆大學生很多三十歲以上的。再從本科開始讀醫,醫學學制長,5+3+3,讀到博士是11年,38歲。碩士時讀臨床,可以拿到規培證,不需要再規培,可以直接上崗執業,你們覺得晚嗎?

我覺得不。

人生只要開始,永遠都不晚。

否則,會在職業理想和現實中,擰巴一輩子。

比如,我在公務員崗位和律師的職業理想中,擰巴了半生,終於痛下狠心,斬斷前緣,做了律師。

走出機關大門的那一刻,才發現,天有多寬,地有多闊。

如果不想從本科開始,有捷徑可以入行醫科。

那就是,去讀對專業沒有要求的醫科博士後,看看哪些導師能收你。

比如,一些基礎類的,北京中醫藥大學,大名鼎鼎張其成、曲黎敏就是從中文專業考入中醫文獻學的研究生。

還有一些歷史系的同學,直接讀中國醫史文獻學的二博,博後。

有些導師喜歡跨專業跨學科的學生,不妨聯繫一下看看。

祝順利如願。


潘衛霞律師


不知道題主今年多少歲,學醫至少要八年的時間,你還有多少個八年,估計等你學完你就該退休了。

施一公教授說,中國現在最大的悲哀就是所有的精英都想去做金融,你都已經在這個行業當中了,並且取得了那麼高的學位,將來一定前途遠大,為什麼還要走這種回頭路呢?我認為你這種想法也只能是一種想法,如果你真的這樣去做了,那隻能說明你很槓。

如果是為了你的興趣愛好,我建議你就把它當做一種興趣得了,不要把它當做一種職業,人生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反覆的選擇路徑,你已經走到這個份上,基本上沒有什麼回頭路了,如果你實在感興趣,將來賺了錢,可以再去兼修一個醫學專業。

現在不是馬上要畢業,重要的事情是選擇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果你能在本專業取得成績,將來不要說當醫生,開個醫院也不是什麼問題。

人有時候就是這樣的,一山看著一山高,覺得別人的東西都比自己的好,但是真的自己去幹了,覺得未必就那麼好。

所以還是安安心心的走自己的專業路吧,浪費太多的時間,會讓你的人生變得很凌亂,雖然說藝多不壓身,但有些時候藝多也不養人。


凡鐵鑄兵堂


你博士畢業也應該有30了,從頭學醫,需要本科五年,一個學期最多要考11門,少的也得8.9門,規培三年,本科不好找工作的,要不就是三年研究生,然後進醫院,從住院醫師開始幹,幹著神一樣的活,要忍受地獄般的磨難,你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人,沒完沒了的溝通,沒完沒了的各種交班,查房,沒完沒了的各種操作,沒完沒了接新病人,各種詢問,體格檢查,下醫囑,開化驗單,別的病人出現狀況要去處理,沒完沒了的寫病歷,記病程,各科室會診,出院記錄,帶藥,各種交接班記錄,下午要看檢查化驗單,還要整出院病歷,電話回訪,各種病例討論,沒有周末,沒有假期,沒完沒了的夜班,沒完沒了的培訓,開會,考試,進中級職稱要考試,要發表文章,想五一十一放個假去外地旅旅遊5.6天,不可能,別想了,這就是一個內科醫生一天要乾的,基本幹完早點按時下班,晚點就加班!關鍵是你得到40歲左右才能拿到全工資,和你之前的專業找的工資比,會讓你悔恨終生的!


藍天149868820


大概看過其他人的回覆,大部分回答都是建議不要重新學醫,少部分是鼓勵。如果是我,我不會重新學醫。

從你的描述來看:首先,你當年一心學醫,但父母不允許,作罷。可以推測,你父母對你選擇的影響還是挺大的。其次,大學期間發現學校不能轉到醫學專業,就繼續選擇讀經濟學研究生。從這些描述來看,猜測你平時或許有點“宅”吧。博士即將畢業,雖然成績不錯,但內心還是不想繼續沿著所學專業走下去。原因有很多可能,概率比較大的可能就是你專業所學到的無法讓你實現自我追求。所以,現階段對現狀的不滿,一直以來對醫學的渴望(附加圖片patient medical history),以及重讀的風險讓你很迷茫。

但是,你其實並不是真正喜歡學醫,至少沒有你自認為的那樣愛的深沉。

或許是你認識的人身患疾病,自己無力改變,而渴望獲得改變的力量;或者是認為醫學可以救死扶傷,是很高尚且能實現自我價值的職業;或者是某個很重要的人對你學醫信念的引導。

但實際上,你內心學醫的信念並不足以幫你衝破各種阻礙:比如報考不聽從父母的話;大學後自學,然後考研選擇醫學方向;現在選擇學醫,而不是迷茫等等。相信你作為經濟博士生,重新學醫的基本風險回報評估肯定是想過的。還在猶豫中就說明你很可能不是真正的喜歡學醫的過程,你或許只是喜歡成為醫生後所帶來自我價值認同。

最後,其實可以放開思維,醫生的本質是救死扶傷。但救死扶傷不一定必須是醫生才行。

救死扶傷可以是研究開發出更好療效的藥物,建立更多更好的醫療平臺,幫助病人找到最匹配的醫生,減少病人預後痛苦,幫助病人發現疾病於早期等等。不一定只有醫生才可以。還可以建立公眾號醫學知識宣傳與闢謠;有條件的話也可以投資醫療健康行業,或參與政策制定,運作國家與社會資源應對國家與地方的老齡化問題等等。真的願意去做的話,其實有很多方式來實現。

綜上所述,我的建議是沒必要從頭開始學醫。發揮自己現在的優勢,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從多元角度來解決問題。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劍華世界


先說一點,你導師的思維我等學渣實在不懂,如果看高級微觀和高級計量經濟學的書能夠冷靜的話,那你T M D還是去做金融吧……

還有就是都讀到博士了,你說你只是馬馬虎虎在學……

翻譯過來就是“我就隨便玩玩已經把99%的人秒成渣”……

算了,不能按這個思路往下寫。

我覺得你真正的猶豫和真正的恐懼根本不是在學金融和學醫這個問題上,而在於你的”邊界“在哪裡?你到底是應該“聽話”還是應該“不聽話”。

恐懼是一個人的邊界。

十字路口,看到紅燈你不會輕易過馬路,因為有恐懼。

夜深人靜的時候,四下張望,沒有車,你或許會闖紅燈,因為恐懼消失。

勸別人轉行,分手,創業,辭職,道理5分鐘就講明白了,對方比你還懂並且也認同,但是多半還是留在原地,恐懼捆綁住一個人的手腳,讓我們沒有辦法向前一步。

當你很努力地想說服一個人,去做一件你看來非常正確的動作時,對方不動,不是道理他不懂,而是他內心有恐懼,但他不願意告訴你。——梁寧

然後,想起一個別人的例子。

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媽媽在學校教書,她有一個兩歲的孩子。這位博士媽媽觀察到一個現象:姥姥帶孩子一段時間後,孩子變得內向封閉,而且出現各種問題,但是奶奶帶孩子一段時間後,孩子會變得外向開放,也更加開心活潑。

開始她否認這個事實,但孩子的轉變非常有規律,後來她開始仔細觀察姥姥和奶奶在帶孩子上的區別。

奶奶和姥姥對孩子的叛逆都容易產生不愉快,然後會用一些方式去管教孩子,但是程度上有巨大差異,姥姥會一遍遍給孩子施加壓力,或者直接粗暴地逼迫孩子按她的方式來,而奶奶沒有這麼執著,她會用更多有趣的方式,誘導孩子聽自己的,並且更有耐心願意等著孩子自己來。姥姥和奶奶都會喂孩子,並且都逼得緊,只是姥姥更直接,更容易不高興,但奶奶很少不高興,會變著方法逗孩子。又比如孩子想自己穿娃子,奶奶會接受,而姥姥通常沒有耐性,乾脆替孩子穿上,這時孩子哭鬧,姥姥就變得更不高興,姥姥一不高興,孩子就會害怕。

這位博士媽媽回想起她自己的童年,由於爸爸經常出差,在很多事情上,媽媽都會逼迫她放棄自己的意志,然後聽媽媽的話。後來她一直是一個乖得不得了得孩子,長大後,她發現在她的家裡,幾乎所有關係中都藏著一個東西“順從”。

在任何關係中,你都覺得做不了自己,都太考慮別人,那麼你就會選擇內向與封閉。

你一直讀書讀到博士,一直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正是因為:邁出這一步對你來說根本就不是選擇這個專業這麼簡單,你害怕這個選擇會影響你和父母的關係。

什麼都不做,是一種消極自由,是一個人在徹底失去權力空間時,對自己做的一種自我保護。——武志紅

希望上面的文字對你有幫助。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飛出去的石頭


我覺得一切都不晚,勇敢的做自己,我支持,我的孩子假如考研不成功,我是建議他重新高考去讀醫的,我現在都耿耿於懷他沒有讀醫,我覺得醫生的職業很高尚,我是非常願意培養他的,而且有能力培養他,只要他願意聽從我們的建議。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我覺得聽從自己的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是對自己最好的幫助,我曾經在頭條看見過一個女孩子做翻譯的,工作了重新高考讀醫,人生沒有對錯,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好。我支持,而且我相信題主肯定會有自己的規劃。


讀者198686197


你都是經濟博士了,怎麼能提出這麼簡單滴問題?投入和產出哪個划算還不知道嗎?如果你是富二代,一輩子不掙錢照樣也花不完那種,錢和時間對你來說根本就不是事,那就去學吧,反正上不上班都無所謂,怎麼開心怎麼玩,開心就好。如果你是普通家庭出身,你父母含辛茹苦把你供到博士,背後的付出可想而知,難道你打算一直啃老到40歲,同齡的人都事業有成,至少三代同堂,家庭幸福,你卻只能零開始,不敢想象十年後40歲的人從零開始是什麼樣,勸你還是別玩了,不要太任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