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山東人最適合當公務員

山東籍有志青年報考公務員複習指南。

北京到南京,首長為什麼最愛山東兵。

雖然這個說法讓同樣是北方人的河南兵和河北兵,以及蘇北兵和皖北兵,有些不服氣。但山東兵在首都很受首長們喜愛應該是個有目共睹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實。

山東大漢,穿上軍裝英姿颯爽,看著也養眼。那麼同樣出大個頭的東北和西北大漢又會有點不服氣;愛張羅講求老鄉情誼能喝酒,這個優點又讓將這個優點更加發揚光大的河南人很不服氣;離首都近,近水樓臺先得月。那麼河北人和山西人更不服氣;沂蒙山好,革命老區,江西蘇區、陝北蘇區和太行山的人們更不服氣。

既然,山東人身上這些優點,上述其他地方的人也都有,為什麼還要說山東人最適合做公務員。但是沒辦法,如果查下目前副省級以上公務員的簡歷,大家就會承認這是個事實,山東人真的最適合做公務員。

那麼,我們就來論證一下,山東人為什麼就是適合做公務員。

山東的人文地理構成

扯遠一點,但是非常有必要。話說,山東人是孔孟之鄉,孔子故里,受孔孟文化薰陶,修身治國平天下,以天下為己任,當然山東人就是自然要當公務員和能當公務員嘛。如果這麼立論。顯然很不真誠。首長們是破過四舊的,個個對封建禮教大地主有著階級仇民族恨,你當年如果揣本論語去當兵,當時就能把你遣送回來。而且還要追查一下當時政審是怎麼通過的。

況且,南宋以後,北方兵火。孔子家族已經遷往南孔聖地,今天的浙西南角的衢州。若是受孔子文化薰陶,衢州人顯然更適合當公務員。但遺憾的是,衢州江山地區在民國時期的確是一個公務員扎堆的地方,不過是在三毛一戴的軍統。解放後還沒有聽說過。

山東人適合做公務員的歷史,經得起推敲的歷史,最早應該是在明清的京杭大運河繁盛時代以及清末的青島港被德佔領,津浦線、膠濟鐵路修築的時代。

看山東的版圖,西部,北有重鎮產扒雞的德州,再往南是聊城、臨清和濟南,以及濟寧,其實這條線今天是京滬線,在明代是中國南北的重要經濟和交通命脈——京杭大運河。


為什麼山東人最適合當公務員



明清京杭大運河時期,臨清這些地方相當於中國今天的海關。直到清代末期,幾乎和京杭大運河平行的津浦線的修築,使得這一地區的山東沿線,商業繁盛,人們知識文化偏好,至少,這一地區的人們能夠充分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和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要性。

而且,相比中原內陸、西北偏遠地區,與河北交界的魯西南,過了黃河,與河南、安徽交界的魯東南,湖(微山湖)西地區,這一山東段的津浦線和大運河沿線,北能達北平,南能達南京、上海,走出去,到外面大世界,有著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

這是後話,先不說了。

我們再來說一下山東東部,膠東半島東部,又稱為膠東半島,或膠東。膠這個詞很古老,要古到春秋時期。我們暫且以濰坊以東的膠萊運河為界,以東,包括青島,整個半島都是膠東。清末,青島、威海和煙臺先後被德英日佔領,以及後來被日本人佔領的膠濟鐵路沿線,直到今天依然是山東乃至中國經濟較發達的地區。

自西向東,濟南、臨淄(春秋齊國中心)和濰坊、青島,個個是經濟重鎮。莫言老師的老家山東高密鄉。其實並不是一個很閉塞很土的地兒,緊鄰膠濟鐵路南側,他當時去趟北京顯然比在陝北黃土高原川地下的路遙老師要方便的多。所以,雖然莫言老師據說一直生活在老家,但是也是耳聽八方的。

再來說說山東東北部,也就是膠東半島北部。在明代,遼東半島(今天大連地區)是屬於山東行省的,也就是說,在明清,由於渤海灣的便利性,從膠東半島的北部,緊鄰渤海灣(萊州灣)的北部沿海,掖(掖縣,今改名萊州)、黃(黃縣,今改名龍口)、蓬(蓬萊)三地區,與遼東半島乃至整個東北都有著天然的交通便利性。清末闖關東的山東人,除了陸路經過山海關,另一條海路便是從掖、黃、蓬三縣,渡海過去。今天,很多山東籍的東北人都是膠東人,尤其是掖、黃、蓬三縣人。

所以,當時,趕時髦,掖縣改名萊州,黃縣改名龍口,最反對的是山東籍東北人。人老家們沒了。當年闖關東的祖先去時候可是銘記著籍貫掖縣和黃縣的。

其實,整個膠東半島,古代都稱萊(東萊、萊子國)。和春秋齊國臨淄齊名的即墨古城,便是東萊地區的重鎮。

再加之煙臺和威海(衛)和青島,海運交通,商業海港和軍港的重要性,直到今天,煙臺、威海和青島依然是中國的沿海重要港口城市。

膠東半島不僅產煙臺蘋果,而且招遠產硬通貨黃金。這個也很重要,我們也先暫且不表。

山東南部,魯山、沂山和蒙山以南,是沂河和沭河南流入淮的沂蒙山谷地,也就是當年的孟良崮和歌曲裡唱的沂蒙山革命老區,今天臨沂這一地區,一直到黃海沿岸,是中國古代的南北分界線,古稱琅琊。目前很火的各種琅琊王琅琊榜都是來源於此地。

看到這,有些同學已經受不了想取消關注趕緊去背真題想申論去了。不要著急。地理說完了,我們再來說下,山東的近現代史。尤其是北洋時代以後的山東和新中國成立前後的山東,這個對於山東人為什麼適合做公務員能夠做公務員至關重要,甚至整段可以劃重點。

近現代史裡的山東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共兩黨的北伐軍,最遠打到的就是濟南。甚至沒有再從山東過黃河。當然,在此之前打到武漢時,國民黨已經開始背信棄義,背叛革命搞分共和寧漢合流。當時打到濟南,力圖最後消滅軍閥最後的殘餘東北奉系張作霖父子時,已經是國民黨右派一家獨大了。

北伐軍為什麼沒有北渡黃河,和日本人佔領濟南,將整個山東、青島和膠濟鐵路視為其勢力範圍有關係。也是這個原因,相比黃河以南的,中原河南深受革命洗禮相比,山東在新中國成立以前,始終是在舊北洋軍閥的統治地區。

抗戰以前,由於張學良的改旗易幟,山東理論上還是北洋系的地盤。再後來,從北洋系出身,背叛了馮玉祥的韓復渠當山東省長,乃至到抗戰時期,盤踞和影響山東政局的吳化文(又一個著名的倒戈將軍,韓復渠的部下)的部隊,都是北洋系軍閥出身。

雖然武人、河北霸州人韓復渠,在治理山東時鬧了很多真真假假的笑話。但是,其實他的確支持何思源(魯東菏澤人,先後當過山東省教育廳長、山東省省長。民革中央原主席何魯麗的父親)和梁漱溟在山東搞過“鄉村建設計劃”。現在加在韓復渠的很多段子,其實是在韓之前,奉系出身的軍閥,同樣盤踞過山東,當過山東省長的山東掖縣人張宗昌的段子。

在韓復渠之後,先後當過青島市市長、山東省省長的沈鴻烈,同樣是出身北洋奉系的東北海軍。

也就是說,北伐革命以後,新中國成立以前,從張宗昌、韓復渠、沈鴻烈到何思源,沒有一個是純正國民黨體系的。整個山東,始終沒有過多國民黨反動派的色彩。

在抗戰前後,尤其徐州會戰後,韓復渠的不戰而逃。山東成了各類抗日救國軍和土匪林立的真空地帶。山東尤其魯東南地區、黃泛區,清末便受義和團起事的影響,匪患甚多。震驚世界的山東臨城劫車案便是發生在今天的魯南抱犢崮地區。(詳細可閱讀我們的河系列文章:為什麼是這兩條鐵路決定了中國近代史?)

韓復渠山東敗兵的南退,以及徐州會戰(臺兒莊大捷)大戰的影響,使得整個山東地區槍支大量散落民間。偽軍、各類抗日救國軍比比皆是。

八路軍下山東

再加之日偽武裝主要佔據津浦線和膠濟線等沿線地帶,國民黨反對派和日偽的統治真空地帶,我們當然必須要去佔領。何況是一個有著津浦線和膠濟線、隴海線三條中國最重要交通幹線,以及人口大省和掌握出海口的沿海大省。

尤其以雙一(中央蘇區一方面軍一軍團)背景的115師為主力的八路軍進入山東,主要從冀南和冀魯豫平原地區,進入魯西北和魯西南、湖西地區(微山湖以西的魯西南地區)。在羅榮桓帶領,先後在魯南沂蒙山地區建立根據地;冀南的八路軍達到膠東地區,沿掖、黃、蓬沿海向膠東半島發展。在許世友帶領下建立膠東抗日根據地。

山東根據地解放區的存在不僅解決了兵源問題,膠東半島招遠所產的黃金也曾經運到延安解燃眉之急。抗戰時期,中央甚至設想成立一個山東工作團,特意到膠東半島搞搞貿易搞稅收。

最為重要的是,隨著日本投降,國內形勢的發展,搶佔東北至關重要。當時,羅榮桓和黃克誠等從山東沿陸路和海路派往東北的山東部隊和幹部團有十萬之眾。為佔領東北,乃至後來遼瀋戰役的勝利,可以說立下了首功。

隨後,陳毅和粟裕領導的新四軍也先後到達魯南沂蒙山地區,當時的臨沂成為了我黨建立的山東省政府的省會。後來便是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以及解放濟南,和淮海戰役。

陳毅元帥評價的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小推車推出來的。主要的群眾都是山東群眾。甚至,膠東地區由於已經是解放區。當時從煙臺、威海和青島等膠東地區的港口,大量物資運往淮海前線。

膠東解放區的煙臺也成為我黨除了張家口之外,最早佔領的大城市之一。尤其是佔領了煙臺意義在於佔領了出海口。

新四軍和留在山東的八路軍後來改成了華東野戰軍,進入東北的山東八路軍改成東北野戰軍。遼瀋戰役、淮海戰役乃至四野主力出關打的平津戰役(解放天津),都和山東軍民脫不開干係。

山東籍的南下幹部

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裡,山東兵佔了主力。剩下就是一路南下,四野打到了海南島,解放了整個中南地區。華東野戰軍解放了東南沿海的華東地區。

而且大軍南下還需要建立政權,有文化懂經濟的幹部團。

當年隨著新四軍一起從蘇南和上海敵佔區,退往山東的還有大量的懂經濟的我黨白區來的幹部。前面已經說過,山東津浦路、大運河南北沿線的魯西北、魯西南地區本來就商業繁榮,經濟繁盛,有著重視文化的傳統,有知識、有文化的知識青年較多,因此,在魯西南、膠東地區等山東地區,這裡培養了我黨比較成熟的搞經濟的青年幹部隊伍。

這些大致出生於1920年代的二十歲左右意氣風發的青年幹部隨著大軍一路南下,再加上四野和華野裡的山東兵,成為了後來主政一方的南下山東干部。

有人會說,山西和河北的冀魯豫解放區也有南下幹部。但是,山西幹部隨著大軍南下,根據革命分工,主要解放的是內陸雲貴川相對貧瘠的大西南,華東和中南地區的沿海發達地區主要還是山東干部。解放後,比的是搞建設,所以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自然也更能出成績更能出類拔萃脫穎而出。

河北省地區由於距離日偽的京津中心和平漢線較近,並沒有大塊的解放區青年人才可供培養和重用。而山東則不一樣,山東地區隨著膠東解放區的較早解放,以及濟南、青島大城市和整個山東的解放,再加之沒有傅作義這樣的華北國民黨反對派政權的強力政治影響,山東的青年十分傾向我黨和解放區。除了少部分濟南、青島大城市的青年學生隨著國民黨軍一路退到臺灣,農村等山東廣大地區的青年學生都是傾向革命和解放區。

因此,有著整省的才俊青年人才可供挑選,以及津浦線、膠濟線等工業城鎮和煙臺、青島等沿海大城市的難得的城市經濟管理經驗,山東青年幹部當時到哪都是吃香的。

再從年齡層來說,將帥們雖然都不是山東人。但是當時都是1910年左右的年齡段,將帥們當時做的事是大的戰略問題,具體到技術層面只能是一些1920後當時的年輕人在幹。

地利原因,較早在山東解放區經濟工作中得到歷練,當這群1920年代出生的山東走出來的革命年輕人,在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經濟建設成為主要工作的時候,正值壯年。寶刀未老,壯心不已。

上海、廣東沿海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東南經濟先發達地區,都有著山東南下幹部的身影。這些與同齡人相比,投身革命較早,在解放區較早得到學習鍛鍊的山東籍的南下幹部在改革開放以後,無論是在中央還是在地方,都為國家方方面面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於是,在某一個時代,如果小鬼和小同志你能說一口親切的山東話,眉清目秀,會打“摳機”,又懂得如何安排主陪副陪複雜的工作後從餐文化。你不當公務員真是屈才。

直到前一陣子,網上還在傳播山東某位領導在調往北京某部時,如何安排接送詳盡的人員和時間表。這張表裡充分展示的便是山東人民在公務員工作裡的大智慧。

當然山東人民願意為人民服務的傳統,也鼓勵鼓舞著當今的山東青年才俊們繼續進入公務員隊伍。網上不是說了麼,每逢春節,掙錢再多不如公務員的觀點都會困擾著山東籍的年輕人們。

祝願每一位山東籍有志報考公務員的考生考出好成績。只是,隨著時光的推移,以及公務員逢錄必考的嚴格,並且嚴格到省市縣一級,山東籍公務員們可能要付出自己真正的個人努力和為人民服務的政績,來得到更大的升遷。想其他捷徑,在中央從嚴治黨的背景下已經不可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