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樓市已經進入限競房時代,然而現實卻未必如預期的那般樂觀


北京樓市已經進入限競房時代,然而現實卻未必如預期的那般樂觀

“北京樓市已經進入限競房時代”,這是某財經類媒體對於目前北京樓市的一個判斷。

然而現實卻未必如預期的那般樂觀。不久前,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發佈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下旬,北京樓市已經入市25個項目,合計15628套限競房,但網籤量只有2292套,簽約比例僅為14.7%。

銷售的不理想直接彰顯了京城限競房扎堆滯銷的尷尬現狀。對於剛需來說,這算是市場遇冷的悲觀局面嗎?

劃重點!我認為恰恰相反,這是剛需的上車機會來了!

01

所謂限競房,是指以“限房價、競地價”的方式供應土地,並開發的商品房項目。

也就是說,這是開放商在拿地時就限制了售價的商品房。其特點有二:

一是政府提前給出最高售價;

二是部分項目取得房產證或契稅票5年內不能出售,5年後出售與一般商品房同權。

北京的限競房政策始於2017年“3.17”樓市新政之後,屬於當時政府出臺系列房產調控組合拳之一。目的就是在土地供應環節即明確告訴市場未來房屋最高售價,給今後的房價上漲扣上一個鐵頂,不能逾越。

一方面限房價,競地價,控制了開發商定價權,壓縮了開發商利潤;另一方面更給消費者開出一顆定心丸。應該說這是一個調控樓市的有效政策。

不過,好的初衷未必一定收穫市場碩果。今年以來限競房項目扎堆上市。截止10月下旬,北京樓市的25個限競房項目,其中16個項目有備案簽約數據,合計簽約2292套,備案簽約率只有14.7%。這個數據真是讓人大跌眼鏡,北京的房子也有賣不動的時候嗎?限競房竟然滯銷了!

02

為何市場對限競房不買賬?

我認為,首先是購房者的心理預期發生了轉變。

從2017年開始,嚴厲調控政策再結合中央“房住不炒”的精神,給市場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只要調控夠堅決,房價是可以摁住不漲的。

再看具體的成交數據,2017年全年,二手房市場成交量大減,很多區域二手房真的降價了,一些小區的二手房業主報價回調超過20%,500萬的房子,400多萬就拿到了,一下子省了小一百萬,這就是很大的實惠。這就必然會給剛需購房者一個預期——新房市場會不會也降價呢?

其次,競限房戶型設計的天然不足。

為了增加小面積、低總價項目的市場供應量,競限房項目普遍執行7090政策。也就是說,70%的房源,面積限制在90㎡以下。30%的房源是大戶型。

這就出現一種情況,為了符合政策,戶型面積卡在89㎡,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又不得不做成3居。89㎡的三室就尷尬了。


北京樓市已經進入限競房時代,然而現實卻未必如預期的那般樂觀

為了保利潤,一般開發商會把剩下的30%房源,全部做成面積較大的三居或者四局。在89㎡以下、90-120㎡目前很多競限房項目是沒有產品可選的。

香港有一句俗語,螺絲殼裡做道場,以89㎡建面為例,在不足69㎡的套內使用面積裡,再減去牆體佔地,設計出讓大部分購房者滿意的三居室,估計設計師的內心也是很抓狂的吧。

第三,交通不便利、學校不足。競限房的供地主要集中在大興、房山等五環外近郊區,而就業主要集中在市內商務區。職住不平衡導致的通勤問題成為很多剛需族的第一個顧慮。

另外,很多項目在新開發區域,教育配套有限,雖然優質中小學資源和幼兒園這幾年在向近區轉移,但是數量依然不足,如果項目周邊有好的教育資源一般是不愁賣的。商業配套的問題反而不是特別的急迫,一是電商發達,二是隻要有商業預留,一般社區商業在入住後會較快的完善。

03

說了這麼多限競房的不足,好像限競房就不能買了?

當然不是。

要知道事有兩面,凡事有利弊,限競房自然也有自己的最大優勢:便宜!而且,在各種條件的限制下,買普通住宅,可選的餘地其實並不多,但限競房卻給了購房者更多的選擇。

現在就來說說,為什麼限競房的滯銷反而是剛需的上車機會。

首先,北京的需求基本面不變,剛需族永遠都是存在的。根據北京市統計年鑑2017,北京人均居住建築面積32平米,超過6成的家庭居住條件不多於兩居室。

從數據看,住房改善性需求還是很大的,特別是三口之家和四口之家,兩居室是不能滿足居住要求的,換房是必然的選擇。

其次,從購買時機看,逆週期其實有更多的選擇權。首當其衝的是價格,開發商為加快去化,在銷售淡季通常都會推出更優惠政策。比如直接降價,有的競限房項目爆出一期每平方有幾千元的優惠,考慮拿地和建安成本,這個力度其實是很大的。再比如一年首付分期,可以讓購房者提前一年鎖定房源。

北京樓市已經進入限競房時代,然而現實卻未必如預期的那般樂觀

對於經濟狀況有壓力的剛需來說,這時候買房是最實惠的。

另一個是房源,一般開放商蓄客後,會集中開盤,客戶只有幾分鐘時間選房。客戶往往因為準備不足錯失好的樓層和戶型,淡季的選房就會從容很多,好的樓層和戶型,開放商都公示出來讓客戶自由選擇。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限競房雖有一些經常被詬病的地方,但並非所有項目都如此。如果能慧眼識珠,從中挑到優質筍盤,絕對不只是考眼光還是非常實惠的購買行為。

比如,以供應量比較大的大興區來看。大興義和莊板塊的兩個競限房項目,地理上雖然接近六環,實際卻是大興新城核心,近地鐵4號線,臨近念壇公園,教育,商業配套都不錯,該地塊為新政後黃村拍出的2塊限競房地塊,樓面價仍然高達4萬元,銷售均價5.5萬左右。顯示出政府和開發商對該地塊價值的認可。高地價,堆配套,地價增值,形成一個正循環。

再如,星光影視城板塊,距離五環更近,該區域在做產城融合,職住一體,有產業,有購買力,距離西紅門薈聚,新宮萬達等商業配套很近。這些項目都有不錯的潛力。

最後想說的是,雖然對於剛需首套,只要錢到位,什麼時間都是上車機會。但在買房這件事上,我們遇到的往往不是最優解,而這時候的次優解,卻往往是最合適的選擇。希望大家都能買到理想中的好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