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評郡主
我們平常百姓怎麼吃飯的就不說了,來給大家瞧一瞧清朝皇帝是怎麼吃飯的。
由於清皇室是女真入關,所以也保留著遊牧民族的特色,那就是一日兩餐,叫做早膳和晚膳。早膳為上午六點至八點半,晚膳在十二點至下午兩點之間。夏秋兩季則提早一個小時。那皇帝吃不飽怎麼辦呢?好說,在正餐之後會各加一頓小吃,隨時可叫人傳上去。
當然了,皇帝吃飯肯定不叫做吃飯,叫做“用膳”。而關於菜餚,清朝的標準御膳為每頓飯有120道菜,三張大桌。主食、點心、果品一應俱全。後來又減為64道,32道,直慈安慈禧兩太后的時候,又減為24道菜。那有人就問了,太遠的菜夾不到怎麼辦,畢竟那時候沒旋轉圓桌啊?沒關係,遠處的自有太監宮女站崗,喊一聲就有人替皇帝夾菜了。
皇室的氣質自然需要明黃色來匹配,所以關於盛裝食物的器具,那都是有明文規定的,必須是金銀器為主,然後是黃釉的頂級瓷器,無不凸顯皇室的雍容和華貴。而且,你不要以為皇帝吃飯是一家人吃的,別人可沒資格跟皇帝一塊吃,那必須得是一個人吃,叫做“吃獨食”。
那有人就說了,哇,一個人吃飯,還有120道,豈不是爽死?然而實際上並沒有這麼爽的事情。溥儀在自傳《我的前半生》裡就說了,御膳基本上都是前一天準備,然後需要放炕頭上一直保暖著的,這樣才可以確保準時上齊所有菜,換句話說這些菜並不好吃,沒啥味道,都是中看不中吃的。而且挑食是每個人的本性,皇帝可不準挑食,得每道吃一點點,吃不完,熱熱再給皇帝吃。
這就導致了皇帝的伙食看著山珍海味,實際上鳥屎一坨。以至於當時的小溥儀常常到隆裕皇太后那撒嬌偷吃東西,因為皇太后沒這麼多規矩,且藏著溥儀愛吃的糕點。
這麼看起來的話,皇帝不好當啊,白天吃不好,晚上還得播種子,一個字,累。
三觀粉碎機
根據清朝留下來的海量史料,清宮皇帝的飲食起居都有相關記載,清朝宮廷膳食檔案非常豐富,歷代清帝的用膳情況(比如用膳時間、程序)等沒有太大區別,只是每個皇帝的飲食習慣和口味有點不同,根據國力的不同,膳食也有繁有簡。
清朝皇帝一般是清晨四點起床,請皇帝起床的宦官叫做“請駕”。根據清宮的膳檔記載,皇帝每天一日兩餐,這是皇帝的正餐。早膳的時間一般在卯初三刻或卯正一刻、卯正二刻等(早晨六點左右),晚膳的時間為未正時分(下午兩點左右)。
皇帝膳食主要由內務府所屬的御茶膳房和“掌關防處”等幾個機構來管理的。而宮中舉辦大型慶典的筵宴,主要由光祿寺具體辦理,或由光祿寺與內務府共同辦理。
日常生活中,皇帝每次用膳都是獨自一人,只准和皇太后的食桌擺在一起。皇后、妃嬪等是不能與皇帝一起進膳的。后妃們各自有單獨膳房。某個后妃獨自給皇帝侍膳的情況非常罕見。像乾隆朝幾十年厚厚的膳食檔,只有乾隆二十七年的《撥用行文底檔》記載過一次令妃侍膳。所以電視劇裡皇帝不辭勞苦奔波在六宮吃流水席的情景主要就是方便男女主交流感情談戀愛。當然,碰上皇帝生日或者各種年節慶典,后妃們可以一起和皇帝用膳。
皇帝進膳時,妃嬪們都會向皇帝進獻幾款皇帝喜歡吃的菜餚。如果是在避暑山莊,公主、額駙和皇帝親近的大臣有時也會向皇帝進菜。比如,令妃和和敬公主、和嘉公主向乾隆進菜。
皇帝每次的膳食少則二三十款,多的達到了一百多款,這肯定吃不完,所以他吃完後,往往會把這些菜餚賞賜給后妃們或者身邊的侍衛等。皇帝在正餐之外,根據皇帝飲食需要,又有一些不定時間的便餐,比如早點、夜宵等,有些皇帝會在起床後來份早點,比如乾隆,他往往在宦官請駕之後會來一份冰糖燉燕窩。
附圖:乾隆三十年江南節次膳底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