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发展特色农业 迈向现代农业示范市

关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报道。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发展特色农业 迈向现代农业示范市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而土地改革无疑就成了其中的重要一环。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免除农业税,再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农村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四十年的发展,常宁的农业、农村、农民各个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从传统农业县向工业强市、现代农业示范市、现代服务业大市加快迈进。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发展特色农业 迈向现代农业示范市


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我市改出了“一村一业”的新路子,257个村(社区)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56个村(社区)实现分红。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发展特色农业 迈向现代农业示范市


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者份额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作为其参与集体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据。通过“政府培育产业,合作社经营,农民保底分红”的新模式,扶持发展扶贫产业,实施“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方式,实现了政、企、村、农共赢,确保贫困户不离地、不失地、不失业、不失居、保增收。2017年12月6日,狮园村天堂塔山合作社举行首批贫困户股金分红仪式,106户410人贫困人口每人获得股金分红。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发展特色农业 迈向现代农业示范市


近年来,借助改革的东风,我市在稳定全市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优先发展“两油两叶一加工”产业,先后引进中联天地、大三湘、殷理基等企业,做强齐家等本土油茶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企业化运作,适度发展大户承包经营、专业合作社经营等模式。经过多年努力,常宁市油茶基地面积目前已扩展至100万亩,年产茶油达1.13万吨左右,年产值达17.6亿元,油茶产业已成为常宁市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常宁成为了国家油茶示范林基地试点县(市)、全国唯一油茶生物产业基地,常宁茶油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茶油产品。2017年,常宁成为全国首个通过森林经营认证(CFCC)的县市。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发展特色农业 迈向现代农业示范市


常宁市突出生态有机特色,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了一批生态茶园基地,已建成塔山瑶族乡、天堂山办事处等2个茶叶生产专业乡和狮园、鳌头等10个茶叶专业村,形成了天堂山生态有机茶带、天湖周边生态有机茶园、西江沿线生态有机茶廊的“一带一园一廊”格局。荣获2018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强县。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发展特色农业 迈向现代农业示范市

走进常宁市塔山瑶族乡狮园村,犹如走进一幅动人的美丽画卷之中。茶园、青山、瑶寨,汇聚成了最动人的篇章。很难想象,这个地方,以前却是常宁市有名的贫困村。

西岭镇石山村,连片的荷塘装点着小桥流水,依山傍水的易迁安置小区别致而美丽。站在集观光与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步道上,如画的村景,让人心旷神怡。

记者:曾文 汪恋

审核:阿贵 阿盼

三审:白云

新闻热线:0734-72211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