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擔憂揭示出房產稅收的顧慮,會讓炒房客高興而買房者悲哀嗎?

3大擔憂揭示出房產稅收的顧慮,會讓炒房客高興而買房者悲哀嗎?

在漫長的生活歲月當中,人們為了能輕易的搬動重物而不斷髮明出類似滑輪組、起重機這樣的工具,後來便有了專家學者把這些工具的原理給整理成冊就形成了現在的“物理學”,這當中用來起到節省力氣的做法就是現在著名的“槓桿原理”。這個原理就是通過尋找一箇中間點而輕鬆撬起另一端的重物,它被運用到了我們生活當中的很多地方,經濟學當中是使用的最得心應手的。 阿基米德曾有一句至理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這句戲言揭示出了槓桿理論的省力,在樓市當中也有著跟這差不多的說法,不過這就卻是出自炒房客的“給我不限制的加槓桿,我能炒熱所有的樓盤”,一個槓桿原理被應用的淋漓盡致。房地產市場也正是因為這群炒房者不加節制的使用加槓桿操作,而導致了房價的上漲跟信貸危機的不斷積累,房地產稅在此時的出現就帶有調控與創收的性質。大多數買房者都日夜期盼它能實施,但房產稅每次都總是“雷聲大雨點小”的匆匆露面就戛然而止,或許這3大擔憂將是揭示出了房產稅收的一些顧慮,這會成為一件讓炒房客高興而購房者悲哀的事情嗎?

1、或許是作為土地出讓之後的接替,用房產稅頂替土地做收

3大擔憂揭示出房產稅收的顧慮,會讓炒房客高興而買房者悲哀嗎?

一個所有人都明白的事實,就是現在財政收入來源大多數都是來自土地的出讓費用上,過度的依靠土地買賣來維持運作的模式也是導致房價上漲的原因之一。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這個模式維持的時間也快要進入倒計時了,因為屬於市區的土地變得越來越稀缺已經沒有再多的土地可供出讓了。

土地稀缺是因為規劃都已經設定好,無法再做更多修改。但是在土地上建造起來的房子數量卻不少,所以在當土地出讓金“枯竭”時房產稅就能接力過來,用對單家房屋收取稅收的方式來繼續維持財政的收入。但這第一個顧慮就是,如何對現有的房子進行定義來徵收,是人均面積、公攤前後總面積還有出租的房屋,這至今都還沒準確的定義。

3大擔憂揭示出房產稅收的顧慮,會讓炒房客高興而買房者悲哀嗎?

2、假設現在就開始全面進行房產稅的收取工作,首先“謀害”的是我們現行的經濟。

上海與重慶是作為目前試點的2座城市,如果房產稅推行的標準還是為此不變的1%。先來計算一筆以租房為例的賬,按正常的1.5%回報計算1千萬的房價、再加上5.2%的房貸率,到年底時就能收到大約15萬的租金而我卻要掏出52萬的還貸,這當中還要算上每月上交的1%房產稅呢?

3大擔憂揭示出房產稅收的顧慮,會讓炒房客高興而買房者悲哀嗎?

經濟是在持續發展,但是工資的漲幅是跟不上租金以及房價。在大城市買房貴的地方雖然租金也會跟著上漲,在工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房東是無法大幅度增加租金的;買房者也是同樣的道理,雖然不是針對所有人徵收,但是每月1%的徵收也足以讓炒房者棄房而走,雖然房價下來了但崩盤也出現了。所以這第2個顧慮就是如何保證既要在全面開始收取房產稅後,又不會讓大家集中拋房而首先“謀害”到現行的經濟。

3、購房者希望降低價格減輕買房的重擔,開放商、銀行、炒房客卻不樂意看到它大降。

3大擔憂揭示出房產稅收的顧慮,會讓炒房客高興而買房者悲哀嗎?

談買房就始終繞不開“房價泡沫”這個話題,現在我們的樓市泡沫是不會低的。剛需是不會隨時間流逝而減少,現在的房價對他們來說是太過於沉重了所以希望房價降低來減少負擔是他們的心聲,這永遠是對於後來居上的買房者而言。

房產稅的出現,無疑會衝擊到整個房地產市場讓房價出現下跌,在此之前為了能買房而耗盡一家6口人積蓄買房的剛需他們便會出來強烈譴責開發商降低價格出售。這之後保利、雅居樂、萬科、碧桂園的那個開發商就會集體收到新業主以及炒房客的集體“聲討”售樓處,房地產泡沫的破裂情況出現就會讓開發商的資金鍊後續不濟,開始瓦解;銀行在收到這些斷供的房屋也會因為房價降低無法拍賣出原有貸款的額度,這時房價泡沫的破裂、銀行次貸危機的多米諾骨牌開始連鎖反應。第3大顧慮就是如何在前期加大調控措施來減少炒房客的進入,以及讓先前買房的剛需先供一段時間的房貸後出現上下都不是的尷尬局面,這時再順理成章的收取房產稅。房價泡沫破裂、銀行次貸現象等情況就自然迎刃而解。

3大擔憂揭示出房產稅收的顧慮,會讓炒房客高興而買房者悲哀嗎?

房說君有話說:收取的房產稅,它所帶來的財政創收必須要大於現在土地出讓的收入,不然地方也會以各種理由來規避;再後就是房價、房產稅在執行的順序上,必須是先等價格降下來後再進行收取;最後就是有效抑制房地產泡沫以及嚴防次貸危機的出現,這3大擔憂就是影響房產稅進行全面徵收的顧慮。在對待“房產稅暫時無法實施,到底會是炒房客高興還是讓購房者悲哀”的這個問題上,房說君以為恰好是相反的購房的人會高興而炒房的人則會悲哀,這是基於當前不斷完善嚴厲的調控是堅決遏制樓市再出現價格上漲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