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迥擁兵數十萬,將領能征善戰,為何起義2個月就全軍覆沒?

執而不惑


尉遲迥的叛亂髮生於南北朝後期,當時的北周北周宣帝駕崩,太子年幼,楊堅是皇后的父親,在朝中有較大的聲望,入朝輔政,一併接管了朝廷一切軍政大權。當時尉遲迥在相州大總管任上,他不滿楊堅的專權,覺得楊堅要謀國篡位,於是乎起兵反叛,史稱尉遲迥之亂。

公元580年楊堅當上了大冢宰取得了北周軍權,他怕前朝的老臣反對他就派出親信去替換各州長官的職位,其中尉遲迥相州總管的職位也被拿掉了。尉遲迥此人聰慧,知道楊堅不會放過他,就趁勢起兵造反。

尉遲迥起兵後北周朝廷用韋孝寬為帥帶兵進討。韋孝寬軍進至武陟初與尉遲迥的兒子尉遲惇拒戰打垮了尉遲惇部。

武陟之戰後行軍元帥韋孝寬率六總管軍趁勝追擊尉遲惇潰軍,迅速逼近相州(治所於鄴城)尉遲迥以精兵三千埋伏於相州以南之野馬崗,遭孝寬部下宇文忻率五百突騎殲滅之。尉遲迥又在草橋(鄴城以南)部署兵力阻擊周軍,亦被宇文忻擊敗。周軍於8月16日近抵鄴城近郊。尉遲迥集結兵力十三萬於鄴城南號黃龍軍準備同韋孝寬決戰。孝寬當即發起攻擊,尉遲迥不顧自己年老,仍親披甲冑上陣迎敵,士卒感奮拼死力戰,孝寬軍受挫,被迫後退。時宇文忻見鄴城百姓數萬人觀戰,旋與監軍高熲、長史李詢商定攻擊觀戰之百姓,造成混亂再趁勢衝擊。

觀戰百姓被射紛紛逃避,呼聲震天,宇文忻趁機大呼:賊敗矣!孝寬軍士氣復振,趁亂進擊,尉遲軍大敗餘部退回城中,韋孝寬率軍攻城,李詢與將軍賀婁子幹率眾登城,城破,尉遲迥被迫自殺。尉遲惇、尉遲勤等潰圍逃走被大將軍郭衍帶數千精騎於途中擒獲,至此,尉遲迥舉兵只68日即敗亡。

此役尉遲迥的速亡在於其守軍末能同尉遲勤所部五萬援軍會合,韋孝寬至鄴城當日即發動攻擊,在攻戰失利時運用策略先射觀戰者,言敵已敗,造成戰場環境混亂,以亂中進擊,繼而乘勝攻城,迫使尉遲迥自裁。兵法:一鼓作氣,兵不厭詐都在此戰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賀灝


在楊堅篡周前夕,65歲的北周重臣尉遲迥發動起義反對楊堅輔政,各地紛紛舉兵響應尉遲迥,很短的時間內,尉遲迥就聚集了數十萬兵馬,然而不過68天,起義就徹底失敗,尉遲迥兵敗自殺。第二年,楊堅稱帝。

尉遲迥為什麼會輸,楊堅為什麼會贏?並不是天命在支持誰,而是諸多因素導致的。

尉遲迥是宇文泰的外甥,北周的皇親國戚,跟隨宇文泰立下不少戰功,在北周時期出任秦州總管、秦渭等十四州諸軍事,鎮守蜀地。57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宇文贇繼位,尉遲迥成為相州總管,地盤就在華北平原一帶。580年五月,宇文贇去世。楊堅的朋友們(內史上大夫鄭譯、御正大夫劉昉)矯詔讓楊堅輔政。當時楊堅已經讓各地的藩王們都回了長安,便於控制,而對於北周重臣尉遲迥的處理則沒有那麼簡單,彼此都有猜忌,即便楊堅想要先穩住尉遲迥,尉遲迥也還是不滿意由楊堅來輔政,於是決定舉兵起義。

尉遲迥集合下面的文臣武將以及百姓,開始了動員大會,大意是楊堅試圖挾幼主自立,自己作為北周的皇親國戚,理應起兵保衛北周的江山。於是尉遲迥的起義就轟轟烈烈的開始了,尉遲迥自稱大總管,又扶立宇文泰的一個孫子。尉遲迥的侄子、青州總管尉遲勤響應尉遲迥的起義,還有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等相繼起兵響應,一時間尉遲迥獲得廣泛的支持,聚眾數十萬。而且尉遲迥還北接突厥,南聯陳朝,動靜不可謂不大。這是楊堅登基路上最大的一塊絆腳石。

楊堅派韋孝寬前去討伐尉遲迥,用了68天就解決了這場聲勢浩大的起義,原因何在呢?

其一、尉遲迥能集結的兵力是很強大的,但另一方面,他卻沒有得到百姓的普遍支持。我們都知道,北周宣帝宇文贇在位期間昏庸殘酷,民心基本已經失的差不多了,這樣的北周又有哪個百姓願意保衛。在尉遲迥與韋孝寬對陣時,有一個現象很有意思,那就是鄴城的百姓組隊觀戰,規模不小,正是他們的存在讓高熲找到了取勝之道。

其二、但凡這樣的起義,不管最開始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最後都不免流向個人對權勢的渴望,尉遲迥也不例外,而響應他起義的其他總管也是如此,他們各懷異志,不能達成統一的指揮和調度。

其三、楊堅當初讓韋孝寬攻打尉遲迥,但到了河陽之後,各部官兵誰也不想領先出戰,由此可見尉遲迥的實力。楊堅眼見這樣不行,就想找一個人做監軍,進行統一的指揮。當時很多人都不願意去,高熲去了,高熲足智多謀,是著名的戰略家,他的加入無疑讓楊堅看到了勝利的希望。在兩軍相持不下的情況下,高熲要求射擊觀戰的群眾,趁混亂打了尉遲迥一個措手不及,直接導致了尉遲迥的失敗。

其四、尉遲迥這邊並沒有優秀的軍事將領,而且他還啟用前北齊的軍事將領。

其五、楊堅背後有關隴集團的支持。


蕭曉四姑娘


尉遲迥其實是被圍觀群眾給坑死的。

公元580年,周宣帝暴病身亡,年僅21歲,隨後北周形勢急轉直下。楊堅勾結宣帝近臣劉昉、鄭譯,假稱宣帝遺命輔政。隨後,藉口為宣帝會葬,誘捕在外的諸王,趙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畢王宇文賢等宗室王迅速被處死。楊堅忌憚名將尉遲迥的實力,又藉口會葬大行皇帝,命尉遲迥本人到長安。

於是,尉遲迥決定起兵對抗楊堅。

580年六月,尉遲迥奉趙王宇文招的兒子為主,殺了楊堅派來的使者,登鄴城大會文武,聲討奸臣楊堅,號召天下忠臣起兵討逆,青州總管尉遲勤舉兵響應,兩處合兵,眾號數十萬人。當然這數十萬是號稱了啊!

隨後,勳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分別趁亂起兵,聲援尉遲迥。史稱三方之亂。

結果,楊堅以韋孝寬為元帥,率兵十萬渡黃河攻河陽,別遣楊素攻滎陽。滎陽守將宇文胄是北周宗室,此人早年曾被東魏俘虜,因為年幼沒被殺,閹了之後放回西魏。可憐這位宗室雖有忠心,用兵卻無所長,被隋朝第一名將楊素擒殺。

河陽方面同樣形勢不妙。尉遲迥兒子尉遲惇的十萬主力沒能阻止韋孝寬。韋孝寬是西魏北周最負盛名的將軍之一,早在北魏末年關中万俟醜奴之亂時,他就隨軍征戰;東西魏對峙,他在玉壁城打出了經典的防守之戰;北周滅北齊,他獻上平齊三策。50多年傳奇戎馬生涯,讓這位老將成為軍隊的臺柱級人物。相比之下,尉遲惇無疑太過稚嫩。

韋孝寬一路追擊,當年八月,殺到鄴城之下。

尉遲迥收合軍隊,集結十三萬兵力,在鄴城城南與韋孝寬軍大戰。

尉遲迥雖已64歲,仍能披甲上馬,率自己的一萬親衛軍“黃龍兵”上陣搏殺,這一萬兵中有一千人是尉遲迥從關中帶過來的鮮卑兵,戰鬥力非常強悍。主帥臨陣,尉遲迥軍士氣大振,城下一戰,打退了韋孝寬的進攻。鄴城裡的老百姓為了看熱鬧,紛紛爬上城頭觀戰,時不時給兩軍喝彩。

韋孝寬手下的將軍宇文忻於是帶著一小隊輕騎兵繞到尉遲迥軍後面,人手一弓對著城頭的老百姓一頓狂射,老百姓們嚇得哇哇大叫,紛紛往城下跑。喧鬧聲傳到兩軍陣上,韋孝寬心領神會,立即整兵突擊。尉遲迥軍不明白怎麼回事,以為背後城破,慌亂之下手足無措,被韋軍打敗,退入城中,隨即又如水銀瀉地一敗不可收拾,鄴城被打破!

眼見韋軍士兵圍逼上來,尉遲迥引刀自盡!

沒過多久,尉遲迥的親族、餘部被各個擊破,王謙、司馬消難也被楊堅掃平。聲勢浩大的三方之亂宣告失敗。

回顧尉遲從起兵到失敗,才短短六十八天!


冷兵器研究所


尉遲迥是漢化了鮮卑人(北魏時都強行漢化為漢人)。他是西魏,北周名將。西魏王朝權臣丞相宇文泰的外甥,大將軍入蜀平蕭紀以功為西魏大都督管轄益潼等十八諸軍事鎮守一方將軍,北周建立宣帝為相州總管。宣帝死後,楊堅獨攬天下軍政,他被削權,起兵討伐楊堅兵敗自殺。

他從小聰明貌美,長大又是獨裁者宇文泰姐姐兒子速成都督,娶皇帝女兒金明公主為妻。征戰中立功成大將軍,進爵安郡公。在宇文泰謀取地制服梁屬蜀地他帶領精兵一萬二幹人,戰馬一萬匹伐蜀。

從散關出發經由白馬,指向晉壽,開闢平林舊道,抵達劍閣。安州樂廣,梁州楊幹投降,益州蕭捴不敢交戰被圍,梁王肖紀到巴郡派譙淹四權援救被打敗肖捻投降。平定巴蜀。尉遲迥明定賞罰,恩威並舉,安定蜀地,又經營西蠻人使之歸附。是一個十分有軍事才能的將軍。封寧蜀公。

北周建立遷任大司馬,在晉公宇文護東征北齊時,進攻洛陽。齊軍渡河你突現背後戰芒山,北周軍驚散,是他反進禦敵,使周軍大勝滅北齊,全師而還。宣帝宇文贇為帝出任相州總管。宣帝去世。楊堅輔佐朝政。當然害怕他另有圖謀,早就有所防備。以會葬各名義四調尉遲迥回京養老,讓韋孝寬代替尉遲迥擔任總管,削去兵權。

尉遲迥舉軍反叛,以楊堅陰謀篡位,謀劃起兵。殺掉總管府長史晉昶,集合文武百官,以相,衛,黎,毛,洛,貝,趙,蕢,瀛,滄,青,膠,光,莒各州為基地擁有軍數十萬,與楊堅相抗。還北交高寶寧,聯絡突厥南結陳國答應割讓長江淮河一帶的給陳國幫助滅楊堅。楊堅率領韋孝寬,高潁在沁水決戰,尉遲惇無能大敗。韋孝寬乘勝抵鄴城城下,尉遲迥與兒子尉遲惇,尉遲祐率十三萬人列陣迎敵,尉遲勤又率人大軍五萬人從青州赴援,三幹騎兵先到。

韋孝寬失利退卻,百姓前去觀看組成人牆,高潁看準機。會向百姓衝去,百姓驚亂帶動尉遲軍混亂高軍乘勢進攻。尉遲迥又是大敗,入城被韋孝寬縱兵的包圍破城。尉遲迥在射死數人後眼看大勢以去,自殺身亡尉遲勤,尉遲惇驚荒逃跑被捉。最後餘部眾將被處死。

只有二月多叛反被楊堅就鎮壓。說明當時人們希望統一,是人所心向,他們勾結外邦突厥不得人心。要統一時代,分裂是行不通。尉遲迥表面打招保衛北周旗號,行分裂之實,以出讓分裂長江以南地方以求以自立。再說他老糊塗了。人家還沒有叛周替代為隨。道是他摧生遀朝建立,勝利後楊堅替代北周。建立隨朝也統一中國。


ww3721


其一,中國文人有個特點,慣用春秋筆法。其二,誇大己方實力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戰場欺騙行為。其三,起義軍是註定沒有經過軍事訓練,烏合之眾人再多也沒用


gc衛風氓


自古以來,以一隅敵一國者恆敗,除國自敗。


馮唐李廣


韋孝寬也是一代名將!尉遲將軍生不逢時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