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之水》:吹散了迷雾复又见满天乌云

最近这些年官场小说这种类型颇受欢迎。因为现实生活中官场上事情比较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所以在文学中也就必然地出现强烈对于官场猎奇的需求。在众多的官场小说中,有一部2003年出版的《沧浪之水》堪称个中佳作。

《沧浪之水》:吹散了迷雾复又见满天乌云

官场小说写作时候的禁忌颇多,笔触难以控制,要想拿捏得当就显得非常的困难。官场小说笔锋所向,无非描述官场的变幻和宦海的风波,也正因此,想写出新意,让作品优于其他同类作品的难度就高了。《沧浪之水》做到了,它揭穿了虚幻的真实,深刻地揭示了权与利对精神价值的冲击。极端时期人的扭曲容易被描述,而人格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沉沦、塌陷的过程却难以描绘,《沧浪之水》也做到了将难以描绘的过程描绘的异常的精彩。

《沧浪之水》不是那种寻求宣泄快感的那种小说,它的一个突出优点是不靠惊人的故事,而是依托生活化的叙事往精神根源上挖掘,努力追问价值、意义等之于人的精神重要性的哲学问题,作者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考的心得。比如,孔子在知识者心中已经死去等。

《沧浪之水》也不缺乏形象的丰满度和生动性,池大为和马垂章两个主要人物就写得很立体,他们既是当下社会中常见的活生生的人,又是手中掌握权力,受民众关注的社会精英,其复杂内涵令人深思。马垂章那副污浊的嘴脸咱们先不说,单说池大为内心扭曲从量变的质变的过程就尤为触目惊心。一开始他作为一个崇尚古风,坚持保持人格尊严,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的耿直青年,是现实中大多数青年活生生的写照。他的道德理想和价值基础,与他的父辈们的追求,与我们悠久而深厚的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于是表现出了强烈的人文情怀。而之后,他发现自己刚正的活了那么些年,却一无所有,郁郁不得志,在物质环境的碾压和渐渐扭曲的内心的引导之下,他“大彻大悟”,心中的神圣感被摧毁。抛弃就操守,抛弃了曾经秉持的价值观,他活得轻松多了。他逢迎,拍马,出卖,讨好,无所不为,短短几年,不仅曾经压迫他的种种现实问题迎刃而解,而且还享受到了另外一种“尊严”。池大为心里当然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只是抗争失败的他已无可奈何。

读《沧浪之水》,有种吹散了迷雾复又见满天乌云的感觉。作者奋力把困扰主人公的各种问题一一解决了,可是主人公却陷入了更大的迷茫。《沧浪之水》确有发人深省的一面,特别是对官本位文化在现实中的能量级别及其渗透程度,对权力崇拜的危害,可谓鞭辟入里。那些看似吹散了迷雾找到了方向的人,却又在另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中迷陷入了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