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穿越手册——舌尖上的大长安(肉食篇下)

前情回顾:随着西安城大雪,时间调回到三千年前,一众由5饭组成的吃货团随凤五君共同穿越到大唐长安城,开始了吃吃吃之旅。

吃货穿越手册——舌尖上的大长安(肉食篇下)

第一期我们一起吃了大唐面食。害怕太过单调,第二期又带大家吃了水产河鲜。本期,穿越吃货导游凤五君,将要荷包大出血,带大家去吃一系列昂贵的畜肉。以及最正宗的唐牛!

俗话说的好,入乡就要随俗。

以下是我唐吃肉的一些注意事项,想要在大唐好好吃肉的你必须知道的二三事。

吃货穿越手册——舌尖上的大长安(肉食篇下)

穿越唐朝吃货注意事项(吃肉须知)

输12

• 1.受不了羊肉膻味的,还是别去吃肉了。

大唐是限制屠杀牛的,畜肉类里,羊肉的占有量极高。不仅仅是畜肉,在整体肉食中,羊肉的占有量也是很高的。如果你属于很受不了羊肉味道的那类人,那完蛋了,你会被讨厌的羊肉一直围绕哦。

• 2.野味虽好吃,小心果子狸哦。

我唐自然生态还是极好的,大自然的恩赐当然不会少,吃肉的话各种野味是独占鳌头。什么斑鸠,鹌鹑,这种鸟类,野鸡野鸭,还有熊,鹿等等。野味是很好吃,但是有一道野味需要重点提醒大家。大唐叫牛尾狸,其实就是果子狸。还记得被非典支配的恐惧吗?野味虽好,可不要乱吃哦。

吃货穿越手册——舌尖上的大长安(肉食篇下)

• 3. 生肉虽好吃,生病没得治。

大唐吃生肉的风气很盛行,什么生鱼,生牛,日本料理那都是儿孙辈啦,大唐百姓们早开始这么吃了。但是,长期吃生肉,身体里会有生寄生虫,在当时非常不好治疗。以及,面食篇的注意事项也提到过,治病何等遭罪。所以,尝鲜就好,不要一天三顿都吃生肉!

吃货穿越手册——舌尖上的大长安(肉食篇下)

这道野味赐给你,好吃到升天

吃货穿越手册——舌尖上的大长安(肉食篇下)

土豪的终极选择—升平炙

我唐生态环境甚好,野生动物也多,尤其鹿类多。桌上肉食少不了鹿这一道珍馐。而且鹿全身都是宝贝,除了鹿肉之外,鹿尾,鹿舌,鹿肠都是能拿得出手的高档食材。

而凤五君要带你见识的这道升平炙,可以说是土豪的终极选择。

升平炙食材主料是鹿舌,用三百道炙烤的鹿舌与羊舌相拌,就是升平炙。

这道升平炙是“烧尾宴”的第四十道菜,所谓烧尾宴呢,就是唐代官员升迁后,进贡给帝王的食宴。升平,非常吉祥的名字,祝福国运升平。

鹿本就是珍味,还要取每头鹿只有一个的舌头做原料,那可真真就是土豪的终极选择。

吃货穿越手册——舌尖上的大长安(肉食篇下)

吃货穿越手册——舌尖上的大长安(肉食篇下)

野味伴侣—鹿脩熊白

凤五君带你吃的这道更有创意,可以说是心思巧妙,精益求精。

融合两种野味,鹿与熊。

鹿脩就是鹿肉风干成的鹿干,熊白呢,是一种用熊的脂肪炼成的膏油。用鹿干包裹熊白进行烹制,可谓是“白肥而脩瘠,滋味相宜”。

两种野味,一干一肥,搭配起来,凤五君觉得这就是上佳的野味伴侣呀。

这道菜记录在《资瑕集》中,一位官员家中儿子们在试验菜品的推陈出新,当时尝试的一道神奇搭配,不能不说我大唐吃货们对 美味的追求,很极致啊!

吃货穿越手册——舌尖上的大长安(肉食篇下)

生食野味—五生盘

既然已经说到了熊肉,那就带大家去尝试一下五生盘。

五中野味和畜肉,生吃拼盘即为五生盘。

上一期的肉食篇中,凤五君给大家科普过,唐人吃肉喜欢生吃,而且喜欢做成脍,就是薄如蝉翼的细丝。

料理鱼肉喜欢做成鱼脍,料理野味畜肉也喜欢做成脍来生吃。

这一道五生盘呢,是由熊、鹿、羊、猪、牛五中肉,切脍生拼的冷盘。讲究的就是一个鲜美。这种花色拼盘,也是烧尾宴上的一道菜品哦。

模拟一下五生盘大概是这样的↓

吃货穿越手册——舌尖上的大长安(肉食篇下)

吃货穿越手册——舌尖上的大长安(肉食篇下)

大家一起食羊肉

羊肉可是唐人非常爱吃的畜肉哦,爱吃羊肉的你有福气了,凤五君带你见识花式羊肉~

吃货穿越手册——舌尖上的大长安(肉食篇下)

清淡蒸法—蒸羊头肉

蒸法是我唐最常见的烹制方法,制作工艺简单,能够保持食材的原味。

《食医心鉴》中记载的方子, “白羊头一具,蒸,令极熟,切。以五味汁和调食之。”一个羊头,蒸至极熟,切片后用佐料调和食用。简单上手快,自己也可以动手做。

羊肉主食搭配,还可以治病哦—羊肉索饼

出自《圣惠》记载:“羊肉四两、做臒;面半斤,右溲面做索饼,和臒调和,空心食之。”

臒呢,就是肉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吧羊肉做成肉沫沫,当作臊子。

溲面就是白面与水混合成面,做成索饼。索饼一种说法是素面,一种说法是素饼,搭配羊肉臊子来吃,香喷喷!

来吃一碗羊肉索饼(羊肉面)↓

吃货穿越手册——舌尖上的大长安(肉食篇下)

吃货穿越手册——舌尖上的大长安(肉食篇下)

来一盘烤全羊—红羊枝杖

做羊肉怎么能少得了炙烤的方法呢。一只香喷喷外脆里嫩的烤全羊在这里“红羊枝杖”。 枝杖就是四只腿四只蹄撑着烤的方法。

和我们现在做烤全羊方法没有太多差别~

吃货穿越手册——舌尖上的大长安(肉食篇下)

我唐的羊肉还有很多花样,以上两种只是冰山一角,凤五君就先带你们吃到这儿~

猪肉要配蒜还有一道西江料

豚豚就是猪肉,我唐不叫猪,您可别在买饭的时候说给我来个猪肉,店家可听不懂啊。唐代猪肉叫彘肉或者叫豚肉。

我唐吃猪肉也很多,虽然隋唐前人们重羊而轻猪,但到唐代后逐渐开始开发猪肉的美味,虽然猪肉的使用量依然不及羊肉,但也可以排在老二了。

唐人吃猪肉常常都是蒸着吃,而且喜欢配蒜哦。

《诗三百三首》云:“蒸豚搵蒜酱,炙鸭点椒盐。去骨鲜鱼脍,兼皮熟肉脸”。

《太平广记》记载有一位客僧,不好好遵守僧法,饮酒食肉,蒸豚陪酒是他最喜欢的搭配。

猪肉不仅整块来蒸,还可以蒸做猪肉碎末,烧尾宴中就记载一道西江料,把蒸碎的猪肉沫做成大丸子。西江呢应该是西江的上好肉桂作为调料,与猪肉一起蒸,肉桂的特殊香味和猪头混合,鲜美异常。

最后来一份正宗唐牛

终于要吃最贵的牛肉了,做好准备吧!

什么烤牛肉蒸牛肉都太过普通了,要吃贵贵的牛肉那就要有贵贵的吃法。

瓮中牛肉—牛肉煲

这道牛肉做起来可是费功夫了,《北户录》记载:“火上燂过,复以汤毛去根,再三洗了。加酒豉葱姜煮之,候熟,切入手掌片大,调以苏膏椒桔之类,都内于瓶翁中,以泥泥过,煻火重烧,起名曰煲。

看,这一道煲,先要烫毛,然后将牛肉用酒豉葱姜煮熟了,去腥味,切片。在瓶子里和调料一起腌制,再用泥裹起来进行烤制。做法有点像现代叫花鸡,泥裹住了牛肉的香味,又因提前进行腌制,所以烤出来的牛肉鲜嫩入味完全不柴。

用泥包裹严实的牛肉煲↓

吃货穿越手册——舌尖上的大长安(肉食篇下)

珍惜的食材当然要更用心的烹制。这种重重烹制的方法,也是我唐吃货们珍惜上好食材的表现吧。

吃肉是不是吃腻了,下一期来吃菜吧~

吃货穿越手册——舌尖上的大长安(肉食篇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