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并存,趣头条还能“裸奔”多久?


内忧外患并存,趣头条还能“裸奔”多久?



9月14日,年仅两岁的趣头条在美国上市了,在刷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最快上市记录的同时,也刷新了受众的“三观”。

招股书显示,趣头条靠着“撒币”收徒模式迅速开拓三四线市场,抓住人性“爱占便宜”的心态,在2018年上半年,将营收做到了7.2亿元,比去年同期翻了7倍。

然而,作为内容资讯平台的趣头条并没有抓住其本该做强的核心竞争力——内容。与此同时,在尚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和《互联网视听节目传输许可证》这两大牌照的情况下,“靠提供新闻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而“裸奔”上市的趣头条,将面临随时被行政处罚而“关门”的风险。


从资本市场的态度来看,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趣头条上市首日暴涨后便迎来更大幅度的暴跌,正当人们还在观望经历了五次熔断后的趣头条股价时,不出意料,本周一也迎来了暴跌,跌幅达41%,股价一夜腰斩。


内忧外患并存,趣头条还能“裸奔”多久?


▲趣头条股价走势

对此,有人认为,总股本不超过2.87亿元的趣头条此前是被背后庄家拉盘。因此,趣头条的股价未来如何还不得而知,但有一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短期炒作并不能掩盖一个企业背后的隐患。

在趣头条上市首日,一篇《趣头条,200颗子弹送给你》的微信文章流传甚广。在该文章中,德恒律师事务所新法律师团队律师徐凯以冒用新闻机构名义开设账户“搬运”了数百篇新闻作品为由将趣头条告上法庭。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趣头条第一次收到法院此类传单。

早在6月初,北京朝阳法院公布的10起案件涉及趣头条。徐凯称,接下来,趣头条将面对200件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的案子。他分析称,侵权平台已形成惯用的套路:冒用机构名义开设账户,以网络爬虫抓取新闻机构的作品,事后推到网络用户身上,以“避风港原则”抗辩;同时定期删除链接,以防被侵权人固定证据。

所谓“避风港原则”,是指美国在1998年制定的DMCA法案中规定,在发生著作侵权的情况下,当ISP(网络服务提供商)只提供空间服务,并不制作网页内容,如果ISP被告知侵权,则有删除的义务,否则就被视为侵权。如果侵权内容既不在ISP的服务器上存储,又没有被告知哪些内容应该删除,则ISP不承担侵权责任。我国在2006年开始施行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也对这一原则进行了吸收和立法。

然而,在该条款中,有两个部分存在较大争议,一是网络中介服务商需被“告知侵权”,二是服务商不承担侵权责任的前提是“必须不知道侵权的存在”。多数被侵权者会因为“告知”的流程复杂,较难得到答复而放弃维权,从而助长了侵权者的气焰;而服务商是否“明知或应知”侵权作品的存在又较难界定,也让服务商有了可乘之机。

市场不乏有声音尖锐地指出,趣头条实际上是“挂羊头,卖狗肉”,做的是流量而非内容生意,至此,收割用户流量似乎成了趣头条的“原罪”。

中新经纬记者翻阅趣头条招股说明书发现,作为一家资讯信息平台,趣头条的内容采购成本非常低,2016年甚至无采购成本,2017年采购成本也仅为2286万元,仅占营收的4.4%,与高昂的销售成本差距甚大,其版权形势想必不容乐观。对此,中新经纬试图联系趣头条负责人,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应。


内忧外患并存,趣头条还能“裸奔”多久?


▲趣头条成本占比情况 截图来源:趣头条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闻资讯界,冷冰冰的“牌照”可谓免死金牌,然而,趣头条在尚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和《互联网视听节目传输许可证》这两大牌照的情况下“裸奔”上市,意味着其将随时面临被行政处罚而“关门”的风险。

内容品质成发展天花板


随着监管部门对网络内容质量要求趋严,趣头条已有诸多的前车之鉴。其中,某大型资讯平台今年已多次被约谈、处罚,并要求关停内容低俗的内涵段子。而趣头条同样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国内资讯类APP内容上多以养生贴士、明星八卦、风水解梦等为主。“全是一些毫无营养没有依据的假新闻”“有意义的文章太少,都是在滥竽充数”……翻看应用下载商店里的网友评价不难发现,“刷新闻赚现金”的推广方式人气虽高但点赞甚少。中新经纬记者打开趣头条APP发现,泛滥的“黑五类广告”随处可见,如药品、医疗器械、丰胸产品、减肥和增高产品等。

趣头条用户定位主要是三四线城市人群,这部分人群工作时间少,工作压力小,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喜欢传播和分享,在内容上偏好娱乐、幽默、情感和养生。


内忧外患并存,趣头条还能“裸奔”多久?


▲趣头条APP页面 截图来源:趣头条APP

此前,趣头条CFO王静波曾表示,随着公司逐渐壮大,一二线城市的用户会非常在意品牌形象,而上市对于提升公司品牌形象而言,是一种非常有效率的方式,因此公司选择上市。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品牌形象一旦被贴上标签便很难扭转,品牌转型谈何容易。现如今,趣头条已被用户打上了“Low版资讯平台”的标签,要想进军一二线市场绝非易事。某券商业内人士告诉中新经纬,趣头条主打的三四线市场短期有增长空间,但想谋求长期发展需要转型,发展方向是选择三四线城市的垂直电商或者金融业务。

但中新经纬发现,在趣头条做摘录的内容来源中,鲜有具备相关资质媒体发布的新闻,大多数是以娱乐、搞笑、鸡汤等为主的自媒体账号文章。

在今年8月举行的中国企业家论坛2018年夏季高峰会上,新东方掌门人俞敏洪直截了当地指出,“如果只想在老百姓的低级趣味上赚钱,我们就永远都起不来。”内容的下沉难以避免地意味着低质、恶俗,内容审核与版权问题也一直是两堵横架在内容资讯平台内部的高墙。在用户形成规模后走出低质化的泥潭,这是一条荆棘路,也是以往所有以下沉、草根化标榜的互联网公司都在走的路。

除此之外,触及企业自身利益的广告对用户体验的影响也不可小觑。据趣头条招股书显示,2016年趣头条营收仅为5795万元,2017年则增长8倍至5.17亿元。而2016年与2017年,趣头条广告收入都占营收的99%以上。


内忧外患并存,趣头条还能“裸奔”多久?


▲趣头条营业收入占比 截图来源:趣头条招股书

而从界面新闻统计的结果来看,在趣头条上转化率最好的广告内容一般为祛斑、祛痘、化妆品、减肥等,客户基本点击率在8%左右,点击成本为0.2元。财联社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广告主的话称:“本来是看上趣头条巨大的流量才选择在上面投广告,没想到广告效率并不高。可能是因为趣头条的用户消费能力有限,即使看到了广告也没有能力购买。”

在分析人士看来,趣头条上市后,如果不在广告业务方面进行清理整顿,它所带来的风险要比内容低俗大得多。

长江证券分析师王傲野对中新经纬说,虽然趣头条通过社交裂变、聚焦下沉流量实现了野蛮生长,但内容低俗、内容审核和版权问题依然是公司未来绕不开的问题。

有分析人士指出,一边因内容侵权低俗“挨枪子”,一边还要在“避风港”中向优质内容转型,趣头条能在华尔街投资人眼皮底下跑多久,还很难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