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半拍的快手終於提速商業化

長期被外界質疑商業化慢節奏的快手,終於開始加速。

近日快手創始人兼CEO宿華對外透露,“經過一年多摸索,快手商業化提速。”10月30日,快手公司正式發佈營銷平臺,稱核心是“AI+社交”,“高效與長效”並重。


慢半拍的快手終於提速商業化


實際上,早於2013年即從工具轉型為短視頻社區的快手,已積累了足夠的用戶群體與運營經驗,但相比較而言,晚至2016年9月才上線的抖音,卻更早更快得實現商業化落地。一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他曾在商業化層面向快手高管層提過建議,但兩年前的快手團隊,對商業化這件事並沒有形成準確的認知與邏輯,滿足於當時的流量、用戶量、資本資金支持。

但在快手團隊的口徑中,公司早已啟動商業化——2017年3月,快手信息流廣告公測,4月粉絲頭條上線,6月話題標籤頁開放合作,9月快遞單上線,10月商業號入駐;2018年4月,子母矩陣號生態佈局,6月成立快手小店,8月發佈新版廣告管理平臺,10月發佈快享計劃。

快手商業化副總裁嚴強表示,快手兩年前啟動商業化,兩年來一方面尋找更好的適合商業的形態,一方面打磨商業中後臺能力。

實際上,用戶需求是快手進行合理商業化的基礎。快手CTO陳定佳表示:“現在到了合適時機,將自發的用戶商業需求規範起來,為用戶提供包括廣告在內的商業化工具,實現商業價值,提升商業效率。”

陳定佳強調,“在商業化過程中,快手看重如何實現用戶、商家、創作者和快手平臺四方共贏。”也正因此,今年4月,快手發佈自研發“AI用戶體驗量化體系”,通過量化方式測算廣告對用戶體驗的損害——即商業內容的點擊率、播放時長、點贊、關注、評論、轉化率等正面指標越好,越能贏得更多的流量支持,自然ROI(投資回報率)就越高,鼓勵廠商創造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至於商業化佈局,快手首先以短視頻社交廣告為切入點。據《中國互聯網廣告市場年度綜合分析2018》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為3509億元,到2020年增長到6600億元。其中社交廣告2018年市場規模為502億元,到2020年將增長到838億元,系千億規模市場。

此外,2018年6月至8月,尼爾森對快手部分商戶進行深度定向調研。數據顯示,48%被調研用戶從快手上直接接到生意,其中42%在快手上年收益超過10萬,平均每個視頻可以帶來1068元收益。

不可避免的,快手與抖音在各方面均作為對標競品而存在。去年年8月,抖音啟動商業化佈局時,其日均視頻播放量破十億,DAU(日活用戶)破千萬。啟動商業化在抖音團隊看來是隨著量級的達到而自然啟動的事情。

形式上,與傳統短視頻行業普遍通過流量變現、直播打賞抽成、站內商業化合作等形式不同,抖音選擇了原生信息流廣告的形式,抖音產品負責人王曉蔚曾表示,全屏豎屏的原生信息流廣告既是廣告、又是優質的15秒短視頻,該模式未來將成為抖音商業化的發力點。

而快手則將其營銷平臺分為廣告和商業開放平臺,嚴強介紹稱,快手廣告的目標是讓廣告高效而精準,而快手商業開放平臺以“長期效果”為導向,主要目標是將品牌賬號、電商等商業能力開放給商家和用戶,同時讓商業內容實現對平臺生態的反哺。

快手戰略分析高級總監曹世博直接將快手定性為一家以數據與算法驅動的人工智能公司,也正因此,他將快手與包括創作者、服務商之間的合作關係稱為“搭平臺“。其核心特徵是逐漸由人工績效轉到以機器算法為支撐的績效,而以數據為驅動的護城河是很難被打破的。

至於通過對比抖音商業化而指責快手進展緩慢,快手副總裁何華鋒表示,外界批評有道理我們就聽,比如騰訊公佈的數字基本上都是真的,沒有水分的,快手也是一樣。

發佈會現場,快手發佈多個針對各種類型合作伙伴的扶持計劃和方案。同時推出針對不同垂直行業的“價值聯盟”,從流量、數據、內容等多方面進行價值整合,實現行業深挖,輸出長效+高效的解決方案。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首批推出的“電商價值聯盟”,快手將與阿里媽媽、京東、拼多多在流量、數據、內容和社交等領域逐步展開合作,優化升級聯盟成員和快手之間資源的合理分配與快速流通,打造可持續發展的電商生態。不同於競品自建電商平臺的方式,快手選擇了開放電商功能,降低交易互動門檻,將電商做成平臺生態、營銷體系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