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讀一畫|清 郎世寧《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名稱】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年代】清

【作者】丁觀鵬 郎世寧等

【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

【尺寸】305 x 206 CM

【材質】絹本 設色

《乾隆帝歲朝行樂圖》是清代畫家丁觀鵬、郎世寧等創作的一幅人物起居寫實畫。這是由中西畫家共同創作的一幅畫,擅長人物肖像寫實畫的郎世寧畫乾隆帝像,中國畫家沈源、周鯤、丁觀鵬等人畫小童、房舍、樹木。這件中西方繪畫藝術在皇權之下有機交融的成功之作,不僅渲染出了皇家歲朝喜慶祥和的熱烈氣氛,同時展示出了乾隆帝與諸皇子間融融的親情。

每日讀一畫|清 郎世寧《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清 郎世寧《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款識:“臣郎世寧、沈源、周鯤、丁觀鵬合筆恭繪。”下鈐“臣沈源”朱文方印、“恭畫”白文方印。幅中鈐乾隆皇帝“八徵耄念之寶”、“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太上皇帝之寶”鑑藏印。

每日讀一畫|清 郎世寧《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清 郎世寧《乾隆帝歲朝行樂圖》局部

乾隆帝繼承皇位後,許多方面都承襲前朝典制,每遇漢民族歷代相承的傳統節日,如元旦、上元、清明、七夕、中秋、重陽等,他都要求在皇宮中舉行相關的慶祝活動。

每日讀一畫|清 郎世寧《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清 郎世寧《乾隆帝歲朝行樂圖》局部

在眾多的節令中,他對新年伊始的第一天,即歲朝(元旦),尤為重視,每到這一天,他要與家人團聚在一起,在宮苑內點竹放炮,祈求平安吉祥。同時他還要認真地書寫《心經》一冊,以示慶賀。農曆一月也叫正月,吳自牧在《夢梁錄·正月》中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唐人蘇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詩中描述:“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正月又稱端月,那是秦朝為避始皇之忌諱,正與嬴政的“政”諧音,故而把正月改為端月。《後漢書·馮衍傳》中說:“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這裡的 “開歲”也是指農曆一月。

每日讀一畫|清 郎世寧《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清 郎世寧《乾隆帝歲朝行樂圖》局部

《乾隆帝歲朝行樂圖》由前後兩個庭院構成,以中部的圍牆分隔,前景庭院中盤坐並手持如意的是乾隆皇帝,目光慈祥充滿愛意,他的腳下有一童子在燒炭火,兩邊站立著多位皇族子弟,院中有孩童做點炮竹狀,後景中的童子或堆雪獅、或在長廊中觀看,形態各異。與其他描繪民間過春節場景的《歲朝圖》不同的是,在《乾隆帝歲朝行樂圖》中可以看到宮廷的長廊中掛滿了彩色燈籠,柱子上也貼著春聯,這在平常的《歲朝圖》中是不多見的。

每日讀一畫|清 郎世寧《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清 郎世寧《乾隆帝歲朝行樂圖》細節

這幅作品中繪乾隆皇帝與皇族子弟在庭院內點炮竹,慶賀歲朝的熱鬧場景。其慈祥的目光,溫柔的舉止,顯現出他身為帝王之外,作為普通家長的一面,令畫面充滿無限的愛意與溫情。

每日讀一畫|清 郎世寧《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清 郎世寧《乾隆帝歲朝行樂圖》細節

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裡奧內,生於米蘭,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成為宮廷畫家,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由於郎世寧帶來了西洋繪畫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宮廷畫家展示了歐洲明暗畫法的魅力,他先後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他是一位藝術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獸、花鳥、山水無所不涉、無所不精,成為雍正帝、乾隆帝時宮廷繪畫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圖》、《嵩獻英芝圖》、《百駿圖》、《弘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戰圖》等。

丁觀鵬,生卒年不詳(生於康熙晚期,約卒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以後),清代畫家,藝術活動於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順天(今北京)人。丁觀鵬雍正四年(1726)進入宮廷成為供奉畫家,他擅長畫人物、道釋、山水,亦能作肖像,畫風工整細緻,受到歐洲繪畫的影響,其弟丁觀鶴同時供奉內廷。

沈源(1736—1795)清宮廷畫家,善畫佛像與唐岱(一六七三-?)合作應真圖,得邀睿題。九年唐、沈合作圓明園圖。《熙朝名畫錄、唐沈合作圓明園圃冊》

周鯤 字少魚,號章端,嘉靖十七年(一五三八)進士,宮廷畫家。


每日讀一畫|清 郎世寧《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