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西安经常互撕的原因!一对好基友,现在成仇人

不撕的说,西安和洛阳,其实是失散多年的好基友。从中国进入信史以来:西周都镐京(今西安),可坐稳了天下又偏偏整个东都洛阳出来。后来镐京被玩残了,天子就索性迁到洛阳,镐京不要了。然后东周都洛阳了吧,谁知以咸阳(今西安+今咸阳)为都城的周人老家关中,又意外崛起灭掉周的秦。秦朝第一次统一了,首都咸阳了吧,可刚屁股还没坐热就玩完了,让汉朝给取代了。开国时的西汉,还专门讨论过定都,选项只有两个:洛阳和长安。西汉最早还在洛阳暂都了三个月。西汉比较长。洛阳寂寞了一阵子。直到王莽篡了汉。莽新虽然还是定都长安。可是洛阳终于又被提升成东都。王莽没搞好,完蛋也快,天下大乱,长安又残了。重新统一的东汉,索性迁都到洛阳。但东汉好得还是汉,给长安面子,维修了下叫它西京。东汉日子久了,本来首都在洛阳好好的,可是偏偏董卓绑了小皇帝,强行把洛阳搞残,迁都到长安。没几年,长安也残了,小皇帝自己又逃回洛阳,却又被曹操给绑走。长安洛阳双残了一小段时间。曹魏建立,又定都回洛阳。这下长安进入漫长空窗期。可曹魏没多久让西晋给篡了,洛阳还是首都。西晋刚统一,马上就乱了,乱到五胡入华。洛阳的皇帝被匈奴人给弄死了。洛阳又残了。长安那边一看洛阳不行了,马上拥立一个新皇帝。可长安这西晋末代皇帝也没撑住,很快就又被匈奴人弄死了。匈奴人索性自己定都到长安。但北方汉人五胡之间厮杀的厉害,很快长安和洛阳就双残了,一起长期失去了都城地位。这事在西周以来的一千多年里可算是头一遭。之后的几百年,北方非常乱,割据政权遍地,都城都一大把。但是期间称得上逼近统一的王朝,也就三次,第一次长安的前秦政权,第二次洛阳的北魏政权,第三次长安的周隋政权。这第三次就成了。隋朝统一了,妥妥长安是说一不二的首都。可没成想,隋朝老二一上台,就马上营建东都洛阳,不想带长安玩了。历史规律如出一辙,洛阳再次挑战长安地位。眼看隋朝就要把长安丢了,隋朝自己却先玩完了。紧跟的唐朝,还是定都长安。这下洛阳心拔凉了。可是唐朝过了三代,居然让儿媳妇给篡了,儿媳妇还就把首都迁到洛阳了。洛阳又搞了一次大反转。可惜好景不长,女人终归要退下来还给儿子。都城又拐回长安。但是皇帝还时常去洛阳住住。皇帝一看不行啊,来回跑太累不是事,就下决心解决长安的运输短板。问题一解决,皇帝果然不再去洛阳,老老实实住长安了。这下首都稳了。但安史之乱来了。两京俱失。长安、洛阳都被蹂躏的不行。平乱后,也都开始走下坡路。洛阳在唐末破坏尤为严重,凋敝到“城中寂无鸡犬”、“四野俱无耕者”。唐末,开封的军阀比较横,逼皇帝从长安迁都到洛阳。史载:“长安居人按籍迁居,撤屋木,自渭浮河而上连甍哭号,月余不息。”绵延渭河百里的拆迁户之悲哭声,送走了煊赫千年的长安城。从此都城不长安。洛阳还是挺了一段时间的。迁都后没两年唐朝就灭亡了。但五代的后唐时期,也定都洛阳一段时间。由于洛阳是赵匡胤兄弟老家,北宋时期一直也被尊为西京。但已不复昔日的枢要繁华。北宋以后,洛阳也便自此沉寂,不复为都。这么一条线下来,很容易明白为什么现在网络上洛阳和西安撕的很多,而开封和二者没有太多争议:很简单啊,洛阳和西安历史同质化严重。你有周,我也有周,你有汉,我也有汉,你有隋唐,我也有隋唐。大乱世里,你挽救了统一,我也挽救过文化...两边争的是一个程度:谁更重要...而且地方官方宣传上,都会称自己是最大、第一的那个代表性城市,不可能出现我们在某个时期是仅次于某城的第二大城市的宣传用辞。当两地人通过网络发现对方的宣传口径和自己认知不同时,问题就来了。可以说,从西周到唐朝的两千年里,凡半壁(北方)及以上王朝,都城不是西安就是洛阳。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爱相杀,相生相克。期间大多数时间里,它俩才是一个战略板块下的一体双生。周到唐的这文明初生的两千年,是名副其实的“长安-洛阳”双城时代,一个代表关中,一个代表关东。它们和开封,关系则是泾渭分明,历史版权所属十分明确,想撕也撕不起来啊。再看看这两千年里,半壁(北方)及以上王朝的定都性质,其实也很有趣:西周:首都【西安】-276年;国祚-276年;暂都或【陪都】有【洛阳】定都性质【创业】统治成就【全国】【成康之治】41年,至国人暴动,权威稳定201年东周:首都【洛阳】-512年;国祚-512年;大诸侯【国都】有【西安】定都性质【选迁】统治成就【局部】无盛世,至郑庄公小霸,权威稳定62年秦朝:首都【西安】- 15年;国祚- 15年;定都性质【创业】统治成就【全国】无盛世,至陈胜吴广起义,权威稳定12年西汉:首都【西安】-214年;国祚-214年;【暂都】或陪都有【洛阳】定都性质【创业】统治成就【全国】【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共136年,至王莽把权,权威稳定211年莽新:首都【西安】- 16年;国祚- 16年;暂都或【陪都】有【洛阳】定都性质【继承】统治成就【全国】无盛世,至关东民变,权威稳定10年东汉:首都【洛阳】-165年;国祚-195年;【暂都或陪都】有【西安】定都性质【选迁】统治成就【全国】【光武中兴、明章之治】共53年,至黄巾起义,权威稳定160年曹魏:首都【洛阳】- 45年;国祚- 45年;暂都或【陪都】有【西安】定都性质【选迁】统治成就【北方】无盛世,至司马氏把权,权威稳定29年西晋:首都【洛阳】- 48年;国祚- 51年;【暂都】或陪都有【西安】定都性质【继承】统治成就【全国】【太康之治】8年,至八王之乱,权威稳定35年前秦:首都【西安】- 35年;国祚- 45年;定都性质【创业】统治成就【北方】无盛世,至淝水战败,权威稳定21年元魏:首都【洛阳】- 41年;国祚-172年;【暂都】或陪都有【西安】定都性质【选迁】统治成就【北方】无盛世,至北魏分裂,稳定权威31年北周:首都【西安】- 24年;国祚- 24年;暂都或【陪都】有【洛阳】定都性质【继承】统治成就【北方】无盛世,至杨坚把权,权威稳定23年隋朝:首都【西安】- 38年;国祚- 38年;【暂都或陪都】有【洛阳】定都性质【继承】统治成就【全国】【开皇之治】24年,至关东民变,权威稳定31年唐朝:首都【西安】-274年;国祚-289年;【暂都或陪都】有【洛阳】定都性质【继承】统治成就【全国】【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109年,至黄巢起义,权威稳定245年武周:首都【洛阳】- 13年;国祚- 15年;【暂都或陪都】有【西安】定都性质【选迁】统治成就【全国】无盛世,至神龙政变,权威稳定15年通过这样一个列举不难看出,西安的王朝,多是都城本就在西安的创业王朝,以及通过禅让继承下首都的王朝。而定都洛阳的王朝,即使向东汉、曹魏、北魏这些堪称创业型王朝,他们也是选迁到洛阳,而不是本身就在洛阳。东周是东迁致此,东汉龙兴河北,曹魏经营邺城,西晋是继承曹魏,北魏从平城迁都,武周是篡唐改都。唯一不给洛阳任何陪都遐想的秦王朝在西安列表里存在时间最短。唯一给西安西京和京畿名分的东汉,在洛阳列表里存在时间最长。这就很有意思了。西安和洛阳的关联和区别到底在哪?


洛阳西安经常互撕的原因!一对好基友,现在成仇人​区别就在于:洛阳是华夏大平原金三角的西角,临近平原腹地,便于控制人口重心地区。另外,北角是北京,南角是南京,都名列四大古都。如果没有关中这一刀刃型狭长平原的存在,洛阳大概会垄断那两千年的大部分都城时间。既生瑜,何生亮?奈何就是有关中平原这一西角优质横向延伸地带的存在,且还连带着陆路入蜀的通道,让洛阳的西边总有一个强大势力盘踞,变得不那么安全。关中的这股强流,战略安全形势更好,面对人口重心区华夏大平原的几股逐鹿势力,总是可以坐山观虎斗,然后进行逐个击破。成为文明初生,陆权时代这两千年里,创业型统一、半统一政权最多的西部势力。可是统一后,他们又发现,本来保持缓冲距离的战略优势,成为控制关东时距离略远的治理劣势。于是,这些王朝,除了西汉,都在统一关东后,齐刷刷的对洛阳眉来眼去。于是,两城一家,战略互补,成了最多王朝的选择。关中为刀刃,河洛为刀柄,两者构成了真正的华夏大平原完整西角。东西两京由此同气连枝,并生同命。直到,整个西角在中枢名单上被荒废。可以说,西安和洛阳,是那两千年里的一对好基友,只是宋以后失散了一千多年。我是西安人,也经常为西安说话,不过都是我认为是对的。而两地部分极端网友,罔顾事实,苦苦相撕的,从来也没想过,长安、洛阳那两千年里,两城人口大规模互相迁徙之频繁,谁知道谁祖上是西安人,还是洛阳人?压不住乡情,生不出史怀。真正渴望明晓历史以鉴人生的人,不会把历史任意装扮成自己喜欢的小姑娘,更不要说,给小姑娘做变性手术成大老爷们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