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意盎然 起底乙二醇“前世今生”

龐大的體量,無門檻充分競爭的市場,較大的進口依存度,多樣化的參與者共同造就了充滿活力、充滿激情、跌宕起伏的乙二醇市場。由於長年來價格劇烈波動,乙二醇產業鏈企業對於風險管理工具具有強烈需求。

乙二醇期貨上市後,為企業提供了更權威、規範和透明的衍生品工具,給乙二醇產業鏈優化定價模式、提高風險防控帶來了更多的選擇,輔助企業更穩定的經營管理。

正規化期貨平臺誕生之前

中國的乙二醇市場自新世紀伊始開始真正的市場化後,自發的經歷了內貿現貨、進口船貨、遠期現貨(紙貨)、電子盤、掉期市場等不同的發展階段。

“在乙二醇期貨未上市之前,乙二醇市場按價格模式分為合約價格和市場現貨(紙貨)點價模式。”遠大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烯烴事業部總經理戴煜敏介紹,合約價格則分為均價模式和中石化結算價模式兩種。均價則為月度平均價+Alpha,Alpha有正有負。中石化結算價,形式上是中石化自定價,但因為當下的乙二醇市場更趨向於買方市場,所以中石化結算價實質上接近於月度均價。市場現貨(紙貨)點價模式則是市場即時成交的單次價格,它是形成月度均價的基礎。此外,日結價還有華西村的電子盤定價模式。

“2016年以前,中石化的結算價,中石化定價,大部分是工廠要用的,大宗商品有金融屬性,貿易商才參與進來。”前程石化聚酯部副總經理楊清山表示,中石化定價出發點是下游工廠的需求,中石化合約比較多,基本上都是賣給工廠。但從這兩年中石化向下遊賣合約的情況來看,工廠比較排斥中石化結算價的定價方式,加上美金參與度比較少,現在外管局包括銀行對轉口貿易的限制,造成現有的美金量比較少,市場定價方式轉移到紙貨和華西村盤。

“乙二醇的門檻較低,貿易商參與做紙貨,以500噸為例,均價6000元/噸的話,貿易額300萬,付保證金也就是15萬(5%)。”楊清山說。

國內紙貨貿易中,一般是貿易商與下游簽訂中遠期銷售合同,並收取一定保證金,然後以現匯或承兌模式向廠商或上一級貿易商採購。

“廠家多是先款後貨,導致下游物權轉讓前的存貨風險和資金週轉風險集中在貿易商身上。”楊清山表示,由於液體化工品供求和價格變化週期較短,在途存貨的價值變動風險較大,進而產生違約風險。一旦市場價格出現急劇變化,下游的違約風險和存貨貶值風險很容易衝擊貿易商的現金流。

事實上,近幾年,紙貨市場中違約事件不斷,市場不確定性增加,增加了市場的投機難度,很多純投機目的的貿易商由於不斷的虧損,逐步退出市場。與此同時,乙二醇基於專業研究以及對沖套利模式的交易行為也在逐漸增加,市場對正規化期貨平臺的呼聲也越來越大。

場內外市場齊頭並進

“場外交易市場最主要的侷限性在於市場參與者多是產業鏈企業,整個市場容量相對較小,流通性不足。在面對較大的市場價格波動風險時,大型的企業主體進行風險對沖時流動性是個較大問題,市場價格滑點很大,或者是套保對沖做進去後後期在平倉時因流動性問題出不來的現象。”洋浦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研發經理汪貞祥表示,因此場外市場僅能幫助企業規避風險敞口較小時的市場價格波動風險。

中垠物產事業部負責人郝大慶告訴記者,相較於華西村的電子盤,乙二醇期貨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平臺更加權威,運行更加規範,參與方更加廣泛,持倉量和成交量會更大,所表現出的價格更加公允,能更好地實現價格發現的功能,更加利於產業套期保值。

在眾多受訪者看來,乙二醇期貨上市後,對於原有的場外交易市場其實是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的。

“相較於華西村電子盤、紙貨和掉期,乙二醇期貨具有公平公正、流通性好和資金博弈定價充分的先天優勢,可以方便大型的乙二醇產業鏈企業進行風險對沖,而不用擔心流動性和滑點問題,同時一些主要參與投機博弈的貿易商也可能更喜歡大期貨這一交易平臺。”東吳期貨分析師王廣前認為。

“長期來看,多種交易模式會相互促進。並且,由於掉期價格是逐月活躍,與合約貨均價模式更為貼近。另外,掉期與期貨(不參與交割,提前平倉的情況)均為現金結算,二者之間的套利均不需考慮增值稅的問題。”郝大慶表示。

為產業鏈企業“保駕護航”

“乙二醇作為一種液體化工,其存儲費用較高,因此在低價時,現貨企業的採購規模受限。但通過期貨市場買入遠期合約,比直接採購現貨節省了資金成本,同時解決了倉儲問題。”國投安信期貨分析師龐春豔表示,在2018年春季調研市場過程中,很多聚酯廠表示對後市行情比較樂觀,因此願意多拿合同貨,但也存在供應商難以滿足聚酯廠的情況。

眼下,乙二醇行業處於產能擴張週期,2018年至2020年國內外均有大量新裝置投產,可以預見的是中國的乙二醇進口依存度會逐步下降,全球的乙二醇供應會走向寬鬆,乙二醇市場的利潤會被壓縮,生產企業躺著賺錢的日子會逐漸結束。因此生產企業應當居安思危,乙二醇期貨無疑是最好的風險管理工具。

“生產企業是市場上天然的空頭,在未來市場走勢偏弱的預期下,應選擇逢高賣出套保,對未來的產量進行保值。尤其是華東市場的MTO企業,在缺乏成本競爭優勢的情況下,大部分時間盈利能力較差,因此應該考慮利用期貨市場,在MTO利潤較好時買入原料甲醇賣出產品PP、PE或乙二醇,鎖定加工利潤。”龐春豔建議。

相較生產企業,貿易商操作相對比較靈活,在期貨市場上可以是多頭也可以是空頭,具體要根據其現貨的部位來決定。

龐春豔表示,在現貨充裕,庫存偏高時,貿易商以賣出套保為主,在現貨偏緊,庫存偏低時,可以通過買入套保實現庫存管理。“貿易商的盈利模式是賺取價差,因此可以利用基差交易尋找利潤同時擴大貿易量,前提是要結合市場基本面情況。”在她看來,一般正向市場下,在安全邊際比較高的前提下,買近賣遠的勝算較高,結合期貨市場可能明顯擴大貿易量。

乙二醇上市,對於產業內上下游工廠以及貿易商來說,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套期保值的工具。

對於下游聚酯工廠來說,乙二醇期貨上市以後,所有原材料(PTA和乙二醇)都可以通過期貨來進行套期保值,瓶片工廠這類大訂單型生產企業,尤其渴望期貨這個既安全,又有流動性的套保工具。

“聚酯行業的兩大原料都可以通過期貨市場來進行套期保值,對聚酯企業來說,原料端的風險控制更加靈活方便。企業可以根據訂單情況在期貨市場上對PTA和乙二醇兩大原料進行鎖定,套保效果會比較理想。根據訂單情況提前鎖定利潤,賺取穩定的加工費,也有利於企業長久穩定發展。”龐春豔稱。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