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醇:低油價下煤化工企業的囚徒困境

隨著OPEC+減產協議談崩和疫情全球蔓延帶來的市場整體恐慌,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布油已跌破30美元/桶大關,美油更是一度下破20美元/桶。油價的斷崖式暴跌帶來了化工品市場成本端的坍塌,乙二醇期現貨價格均已跌破3000元/噸。前期一些市場觀點認為乙二醇煤制產能佔有相當份額,由於原料煤較之石化上游價格更為堅挺,煤制乙二醇裝置將承擔更大的虧損壓力,從而勢必引發大規模減停產以調節供需和穩住價格。這樣看來,乙二醇似乎較之原油直接下游的PTA具有更好的成本支撐。但是儘管價格一路走低,國內煤制裝置似乎並未受到虧損的影響,平均開工率不降反升,隨之而來的是庫存的持續累積,現貨供應過量日趨嚴峻。

1 目前國內乙二醇裝置的經濟性分析

眾所周知,國內乙二醇裝置大體包括乙烯法與煤基合成氣法兩種生產工藝,其中乙烯法又細分為石腦油一體化法、外採乙烯法及MTO法。隨著2018年下半年以來乙二醇價格中樞逐漸走低,外採乙烯法及MTO法利潤逐漸惡化,現在國內乙二醇產能中僅有少量裝置沿用工藝,佔比不足10%。因此目前為止,國產乙二醇的主要產能就集中於石腦油一體化法與煤基合成氣法。

目前國內石腦油一體化法的工藝主要是Shell OMEGA法和Dow METEOR法,這兩種工藝都已經相當成熟,在國際乙二醇生產企業中被廣泛採用。這兩種工藝的各環節成本雖有小幅差異,但由於原料及流程較為近似,總生產成本相差不大。近期逐漸投產的大煉化一體化裝置,其在石腦油-乙烯-乙二醇環節的工藝與原有產能並無二致,但依靠大煉化實現了產業鏈的延長,從而降低了環節成本。

與石腦油法相比,煤基合成氣制乙二醇由於發展歷史較短,工藝尚不成熟,目前為止國內存在多種不同工藝路線。由於原料、工藝等多方面的差異,不同煤制乙二醇裝置的成本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分化。從國內煤制乙二醇的發展進程來看,早期(2015年之前),國內煤制乙二醇產能較少,基本上作為乙烯法工藝的補充。隨著2015年國內煤價逐漸下行,伴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部分煤化工企業開始轉向乙二醇生產。自2015至2019年,煤制乙二醇裝置總產能達到約450萬噸/年。而隨著產能日益過剩,各企業生產工藝不斷更新,成本也逐漸降低。近年來,出現了部分其他煤化工產品線的聯產裝置,通過物料和熱能的循環利用,達到進一步降低成本的目的。

圖1我國乙二醇各產能成本分析

乙二醇:低油价下煤化工企业的囚徒困境

上圖為目前石腦油法制乙二醇與煤制乙二醇早期工藝、新工藝和聯產裝置的成本構成。可以看到,石腦油法制乙二醇的固定成本與非原料可變成本所佔比例均相對較低。由於當前上游原料原油-石腦油價格很低,石腦油法的成本優勢相當明顯。由於煤制乙二醇工藝相對複雜,所需固定投資比例較大,在不同工藝裝置的成本中均佔有相對穩定的比例。而剩餘可變成本中,原料氣及熱能成本受原料價格波動影響較大,而其他如循環水、耗電、人工等成本則基本不受原料價格的影響。可以看到,新工藝及聯產工藝較之早期工藝而言,在固定投資上有所提高,但是有效降低了可變成本。目前後兩種工藝的主要裝置大體可以將可變成本控制在3000元/噸附近,,而對於部分聯產裝置而言,可以通過其他生產線對部分成本進行分攤,因此可以承受原料價格一定幅度波動帶來的乙二醇價格下跌。但當國際油價下跌至30美元/噸以下的極低區間時,煤制乙二醇的成本線仍將受到挑戰。

2 現階段國內乙二醇供需情況

及煤化工企業的囚徒困境

2019年國內聚酯總供應量為4988萬噸,考慮到防凍液等其他需求,對應乙二醇總需求約為1700萬噸附近。2020年由於疫情影響,預期需求將至少縮減8-10%,即約136-170萬噸。隨著年初兩套大煉化乙二醇裝置分別投產,乙烯法(非煤制)總產能增加170萬噸。進口方面,2020年初油價下跌後進口乙二醇的價格優勢有所縮減,但考慮到中國主要進口來源國沙特原油的增產,與之配套的油田伴生氣產量勢必有所增加,因此全球乙二醇供應預期有所上升,國內乙二醇供應仍將面臨進口端的壓力。

對於煤化工企業而言,2019年曾經出現過的“保現金流利潤”還是“保市場份額”的問題將再度出現。2019年2-3季度,煤制裝置保持了長達5-6個月的低負荷運行,實現了對國內庫存的大幅去化,最終成功將價格中樞重新抬起至5000元/噸一線。但2020年的情況無疑較之2019年更加艱難。目前我國煤制乙二醇總產能約489萬噸,按照較高的平均開工率70%考慮,年產量貢獻約342萬噸,在供應預期增加、需求預期縮減的情況下,成本不佔優勢、且在下游生產及交割等方面存在諸多限制的的大部分煤制乙二醇產能將成為邊際產能,出現被進口貨源和國內乙烯法產能擠出的風險。

那麼對於煤化工企業而言,目前所面對的可以說是一種類似囚徒困境的局面。即使個別企業主動減停產,國內總體供過於求的趨勢仍然難以撼動,庫存繼續累積,價格壓力持續。而由於煤制乙二醇裝置減停產成本較高,一旦個別企業減停產,短期內再度開車難度很大,在供給過剩的市場下其份額將大概率被其他產能佔據,徹底成為被擠出的產能。只有大批煤制產能集中減停產,才能根本上改善供應過剩的格局。然而我國煤制乙二醇產能集中度較低、單一企業所控制產能最高不過100萬噸,對市場影響力相對有限。儘管當前價格低位已經使部分煤制裝置出現虧損,但目前情況下大量煤化工企業集中減停產的難度仍然較高。煤化工企業能否真正打破囚徒困境,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本文源自中糧期貨研究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