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離北京最近的海島上

登上唐山國際旅遊島的菩提島,猶如走進了佛國世界。飄飄渺渺的佛樂,遠方閃爍著金光的四面觀音,暗紅色牆體的朝陽庵、外部造型取自佛像的佛光閣以及那島子上回蕩的晨鐘暮鼓聲。讓登島的匆匆過客浮躁的心境慢慢地歸於平靜……。


徘徊在離北京最近的海島上


徘徊在離北京最近的海島上


菩提島前世並非這個名字。曾用名:石臼坨,十九坨。石臼坨是源自島的形狀,十九坨則源自民間傳說故事。而現用名菩提島則是源自島上大面積生存的菩提樹。


徘徊在離北京最近的海島上


徘徊在離北京最近的海島上


菩提樹是一種生長於南國的樹木。在遙遠的年代中曾經有過這樣的傳說:有一個做了很多善事,積了很多功德的人在家讀書,看見一個面相慈祥的人從窗外走過,他追出去,卻不見那人。夢中,菩薩問他,你積德很多,有什麼要求沒有,他說只想見那個人一面。菩薩說,你若真想見那人,一定要捨棄這一世的人生,投生做一棵大樹,500年後,也許有機會能見那人一面。於是他轉世成為河邊一棵大樹。500年過去了,他忍受著風吹雨打,不能移動,不能說話,只為了能見那人一面。500年後有一日,他終於看見了那個人。他使勁地搖著渾身的枝葉,想引起那人的注意。但是那人經過他身邊,瞧都沒瞧他一眼。他失望、委屈。當晚他又夢見菩薩。菩薩說:如果他還想見那人,再做500年的大樹,或許會修到一點緣分。他在河邊又站了500年。500年後終於有一日,那個人又遠遠地從河邊走過來,這一回他沒有激動,沒有搖枝動葉,只是靜靜地站在那裡。為了這一日,他捨棄了做人的機會,痴痴地做了1000年的樹,吃盡了苦,傷盡了心。他已經能夠以平靜的心等待那個人的出現了。只見那人向他走來,走到他的樹蔭底下,安然坐下來,一坐就是七七四十九天。樹下的人就是佛祖。於是菩提樹就成為佛的象徵,因菩提樹而得名的菩提島也就成為了佛國世界。


徘徊在離北京最近的海島上


徘徊在離北京最近的海島上


至於在北國的海島上,何來這麼多菩提樹,又為何菩提樹只在潮音寺周邊生長,成為了人們尋覓的根源。菩提島不僅有著茂密的菩提林,還有著成千上萬來自南國的鳥禽。最終人們弄明白了是遷徙的鳥兒將南國的菩提樹種留在了島上,潮溼的海島有著菩提樹生存的條件和空間,於是成為了如今的模樣。


徘徊在離北京最近的海島上


徘徊在離北京最近的海島上


潮音寺是島上禪修交流之地,也是出家人清修集聚之所,歷代香火繁盛。潮音寺原有佛殿三層。在戰爭的炮火摧毀下,在文革的浩劫中已經前兩層佛殿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人們看到的只是後殿。


徘徊在離北京最近的海島上


徘徊在離北京最近的海島上


徘徊在離北京最近的海島上


徘徊在離北京最近的海島上


徘徊在離北京最近的海島上


徘徊在潮音寺,內心變得越發地凝重。依次走過天王殿、大雄寶殿、舍利殿。東西配殿伽藍殿、祖師殿、觀音殿、地藏殿以及鐘鼓樓。寺院的樹上掛滿了祈福帶,出家僧人也在院落裡出出進進。


徘徊在離北京最近的海島上


徘徊在離北京最近的海島上


穿過菩提林,沿著木棧道往前走,就是祇陀園。說起祇陀園還有一段典故:相傳古代印度㤭薩羅國舍衛城善施 (一作須達) 長者,人稱給孤獨長者。他聽了釋迦牟尼佛的說法後,即深為敬慕,願意為釋迦摩尼佛主建立精舍,請佛來降臨。城中只有太子逝多(一作祇陀) 的園地高爽寬敞。長者去拜見太子,願買此園。太子戲言:“以金鋪滿地便賣。”孤獨長者於是傾家藏金,把這個園子給鋪滿。鋪滿了以後去找祇陀太子,祇陀太子說:“你鋪滿了也沒用,我是跟你講笑話,我怎麼能賣這個園子呢?”長者就說:“你現在是太子,將來就是國王,君無戲言,你不能跟我講笑話的。”最後祇陀太子就問他:“你買這要幹什麼?”他說:“我要給佛用。”太子被感動了,說:“地歸你,樹沒鋪到的黃金歸我,樹算我供養佛的。”佛對弟子阿難說:“園地是善施所買,林樹是逝多所施,二人同心,從此這地方應稱為逝多林給孤獨園。”也稱祇陀園林須達精舍。距離祇陀園不遠處,是五子鬧佛石雕。菩提林中還有一些讀書、做事的小童子石雕。


徘徊在離北京最近的海島上


徘徊在離北京最近的海島上


徘徊在離北京最近的海島上


在縹緲的佛樂聲中,在菩提林婆娑婀娜,蘆葦搖曳隨風的島上,行色匆匆的我們拂去了內心的焦慮、不安,慢慢地迴歸了內心的平靜。望著沙灘上起起落落的海鷗,望著佛光閣、朝陽庵、四面觀音,內心不禁感慨道:人這一輩子不都是在不停地追尋著心中的菩提樹嗎?


徘徊在離北京最近的海島上


徘徊在離北京最近的海島上


中午時分,我們在島上的飯莊品嚐了當地的特色海鮮美食。儘管在菩提島停留的時間很短,但是真切地感受到這座海上佛國的魅力,感受到島上風光的絢麗多彩。

溫馨提示

菩提島遊適合禮佛、拍鳥、夏季滑草、冬季滑雪、品禪茶、觀賞植物、動物。島上吃、住、行一應俱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