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舉牌再添新例 長線資金替換萬能險成為主角

鼓勵險資入市的聲音言猶在耳,險企舉牌上市公司的公告便紛至沓來。繼險資舉牌凱撒旅遊、通威股份等上市公司後,昨日,華夏人壽增持同洲電子的一紙公告又讓“險資再度入場”成為熱議話題。

10月以來,伴隨著監管層的密集發聲以及政策的接連出爐,市場對險資入市大為看好。從年初至今,從險資舉牌的上市公司來分析,其謀求長期穩定投資收益的目的較為明顯。而且,不同於以往萬能險當“衝鋒隊”的情況,在迴歸保障的前提下,此次險資入市也亮出了拳頭產品。

華夏人壽先後兩次“出手”

昨晚,同洲電子公告稱,12月14日至12月19日期間,華夏人壽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增持公司股份628.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84%,此次增持後,華夏人壽合計持有公司股份7459.6萬股,佔比10%。

這並非華夏人壽本年度首次出手。12月5日,華夏人壽透露,凱撒旅遊股東凱撒世嘉及其一致行動人新餘佳慶、新餘杭坤將合計4018.78萬股公司股份(佔公司總股本5%)以6.45元/股轉讓給華夏人壽。股份轉讓過戶登記完成後,華夏人壽成為凱撒旅遊第四大股東。

12月3日,國壽資產披露稱,“國壽資產-鳳凰系列專項產品”通過上交所大宗交易形式,增持通威股份公開發行的非限售流通股7397.63萬股,約佔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91%。增持後,國壽資產所管理的賬戶合計持有通威股份1.94億股,共佔通威股份總股本的5%。至此,國壽資產成為通威股份第二大股東。

年初至今,險企已舉牌6家上市公司,如華安保險舉牌精達股份,平安人壽舉牌華夏幸福和中國中藥,平安人壽聯合平安養老舉牌久遠銀海,天安人壽舉牌奧馬電器,百年人壽舉牌嘉澤新能。

萬能險漸漸退出舞臺

和2016年的險資潮舉牌相比,今年舉牌的主角不再是萬能險。

比如,舉牌同洲電子,華夏人壽是利用華夏人壽-分紅-個險分紅賬戶;舉牌華夏幸福,平安人壽認購資金來自平安人壽的壽險賬戶;舉牌通威股份,中國人壽使用鳳凰系列專項產品。

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王向楠對記者表示,從險企舉牌的目的來看,今年的舉牌更多是財務投資者和善意的戰略投資者,而非謀求公司控制權。

王向楠表示,險資入市、舉牌增加了股市資金供給,能改善被舉牌公司的合理估值;而被舉牌公司的業績走高既有險資“眼光”較好的原因,也有險資改善公司治理和提高財務協同的原因。

如舉牌凱撒旅遊,華夏人壽便表示,符合公司以保險產品為基礎構建大旅遊生態圈的初衷,公司看好未來保險業與旅遊業的協同和合作。對於入股通威股份,國壽資產也表示,一方面協助企業優化治理結構,提高運營效率;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協調中國人壽系統內外資源,與通威股份在綜合金融服務領域開展深度協作。

本文源自上海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