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追悼会今日举行,生前版权收入过千万,曾两次遭商标注册

每日人物游芳芳撰文

二月河的遗体送别仪式简单。仅有默哀三分钟、三鞠躬、遗体告别仪式三个流程。

今日上午9时,二月河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河南南阳市殡仪馆举行。四天前,他因心脏病突发在京逝世。

生前,他对家属的遗言是 “别惊动太多人”。当天上午,南阳殡仪馆千秋殿外摆满了悼念逝者的花圈,现场上千名各界人士按秩序献花吊唁。

二月河追悼会今日举行,生前版权收入过千万,曾两次遭商标注册

二月河追悼会

“人生就像抛物线,弧线下落的过程也是很累的,太阳该落山就落山,二月河该死就得死,这就是我的历史人文观念,我现在就是尽量让这下落弧线画得完美一点。”生前谈及死亡,二月河很坦然。

40岁时才开始文学创作的二月河,凭借其代表作“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被海内外读者熟知。不过,他对这康雍乾三位帝王的形象刻画,也让二月河备受争议。

在电视剧中,雍正被塑造成了“高大全”的正面人物,忍辱负重,“为推行利国利民新政不惜得罪利益集团的改革先锋”,这种刻意的拔高,成为了二月河身上最受争议之处。

仕途无望,进入红学

1978年文革尾声,33岁的二月河转业回到河南南阳市委当一名宣传干事,彼时的凌解放还是想当官从政。

在部队还是副连的二月河,看到身边的同事已是正团,“前途渺茫”的他想到了转业,寻求发展机会。

1968年,21岁高中毕业的二月河应征入伍,在山西太原的一所军营所当工程兵。这兵,一当就是十年。在那里,二月河白天干的最多的就是挖煤和打山洞,晚上闲暇只能靠读书打发。他熟读《毛选》、《辞海》、《二十四史》及《红楼梦》。

转业归来的二月河,不甘心于每天打水、喝茶、看报纸,开始研究起《红楼梦》来。此时正值80年代红学时兴的时候,大大小小的红学研究会在各地创立。

1980年,二月河因一篇《史湘云是“禄蠹”吗?》受到红学专家冯其庸的赏识,冯老称赞其论文“想象丰富,用笔细腻,是小说的笔法。” 随后的1982年,他以中国红学会最年轻代表的身份赴上海参加全国《红楼梦》第三届学术研讨会。

这是二月河从红学家转向作家的一个偶然契机。据个人回忆,席间有个学者叹息康熙是一个有雄才伟略的皇帝,却没有一部像样的文学作品来表现他,二月河当时接了一句:“我来写!”

二月河视冯其庸是他的伯乐。1985年,冯其庸看完《康熙大帝》前十章后对二月河说:“你不用研究什么红学了,这就是你的事业。”此前,二月河写的作品频频遭到出版社的退稿,冯其庸的这段话这让迷茫中的二月河备受鼓舞,还为其联系出版社。年底,二月河34万字的《康熙大帝》完稿,第二年6月出版。这一年二月河已41岁。

这部4卷共160余万字的历史小说出版后,迅速引起了轰动。1989年,该书获河南省优秀图书奖,1993年获河南省第一届优秀文艺成果奖。香港、台湾也相继推出繁体字竖排版本。

在后来的《二月河作品自选集》中,二月河写到:“我原想走仕途,作一代名臣,冠冕地说想做个大公仆,为社会尽点责任。但仕途终于没有走通,因为我发现这路不是单用人品加学识才能就走得通的。实践不成,只好纸上谈兵,把自己想的变成别人做的给人去读去想。”

这是二月河对自己的“致仕情结”之于文学创作最集中、也最明白的表述。其后,他又在不同场合,直言自己是“见仕途无望,改而攻学”。

为感激冯其庸提携之情,二月河曾拿出5000元稿费送给病中的冯老,但被退回。后来他给红楼梦学会捐款30万元。

四十一岁发轫,三部帝王作品2006年版权收入达1600万

《康熙大帝》第一卷“夺宫”出版时,黄色封面上,署名“二月河”。

二月河自述笔名由来时解释,“二月的黄河,冰凌破裂,万排齐发,奔腾咆哮,一泻而东,很是壮观。”此前,他一直使用“凌解放”的名字。

“从小生活在黄河太阳渡的边上,我就是太阳渡的孩子。”后来定居在南阳,其原籍是在山西昔阳。他甚至希望死后能葬在黄河边上。

此后,二月河保持持续旺盛的创作力,笔耕不辍,接连创作完成了《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历时14年,完成时二月河已54岁。

二月河追悼会今日举行,生前版权收入过千万,曾两次遭商标注册

落霞三部曲

这三部皇帝系列作品,外界又称“落霞三部曲”。二月河解释,我们的文明在那时像晚霞一样绚丽,同时又存在一些很要命的东西,比如对权力无原则地崇拜,对个人名利无止境的渴望和追求,文化上固步自封等等。

“四十岁之前无只言片语文学作品,而白手夺刃。‘张空拳于战文之场,策蹇步于利足之途’,于四十一岁发轫。连出十三部书,声势咄咄。” 他在致读者时总结道。

成就二月河的文坛地位,是出版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雍正皇帝》一书。不过,两次参评茅盾文学奖,却两次在终评时以一票之差而落选。

“(第一次)落选后,我与二月河通电话。我很沮丧,他却很豁达。他说,得不得奖无所谓,只要读者喜欢就行。我知道,这并非是二月河的真心话。首届姚雪垠历史小说奖颁奖,他曾亲自去领奖。”时任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周百义回忆称。

他事后分析落选原因,或与《雍正皇帝》中的有些情节和人物不符合历史有关,如雍正的死因、李卫的出身,特别是引娣与雍正的“乱伦”之嫌,还有人提出小说中的诗词歌赋有些不符合格律。

2006年,三部帝王作品的版税收入至少给二月河带来1200万元,他也因此登上福布斯中国作家富豪榜第二名。

不过二月河也遭到出名带来的烦恼,成为部分商家的抢注商标。

2007年12月,河南新乡有人申请“二月河”为啤酒、果汁、矿泉水、豆奶、乳酸饮料等商标。后通过媒体宣传以及当地政府出面行政干预,该市民自愿撤回了该商标。

两年后,平顶山市又有两人分别注册了“二月河及ERYUEHE”、“二月河开凌解放”两个商标,服务内容为:饭店、快餐店、咖啡馆、酒吧、茶馆、旅馆等。这场商标注册纠纷,在2012年以二月河维权完胜。

“拿我的名字去注册从事商业活动,会在社会上产生混淆、误认和某些联想,这对我本人的名誉权、文学创作、艺术声誉都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二月河说道。

帝王作品引发的“帝国话语”争议

90年代末,二月河的小说相继被改编为电视剧,其中,最先上映的是《雍正王朝》,造成的轰动效应超过二月河任何一本书。

1997年,《雍正王朝》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包揽了当年所有电视剧奖项的大奖,由于契合了改革年代的某种心理投射,成为了党政机关推荐收看的电视剧。

文化批评家朱大可曾在《帝国话语的复兴与泛滥》一书里评价帝王三部曲,他称二月河“利用历史叙事营造大清幻象”,把三朝皇帝塑造成了拯救和繁荣民族的最高英雄。

除此,二月河精心刻画了“满清皇帝和汉族知识分子之间的友情、皇帝的信赖和知识者的忠诚”这种亲昵关系,“是从野史的残卷里‘提取’出来,成为新国家主义知识精英的楷模”,这背后“隐射着知识者与体制关系的理想格局”。

在朱大可看来,二月河是九十年代诞生的最重要的国家主义作家,他似乎比任何人都更透彻底了解知识分子以及民众的“话语需求”。

“我写皇帝并不是对皇帝情有独钟,而是这样的人容易带领全局。他们都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而且他们所带领的时代又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辉煌,在回光返照中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呈现出来。”

2014年7月22日中纪委官网开通“聆听大家口述实录”栏目,二月河阐述其创作的初衷。

“我用这样的艺术形式来告诉大家,我们民族曾经发生这样的事情。历史总是在提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作家的责任就在于此。”

不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二月河完成帝王系列作品也部分实现了其早年从仕的初愿。

2003年,二月河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此后连续当选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同时,亦连续当选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在其15年履职人大代表期间,二月河关注过免农业税、作家免税、全面降低书价、老龄化社会、推广普通话、空气治理、水污染治理等大大小小的议题。他曾给自己这15年履职打分数, “及格”。

无疑,成名二月河已然成了河南南阳的一张名片。

人生是抛物线,下落时要像流星一样闪亮

二月河晚年的生活依然朴素,晚年仍在自己绿藤萦绕的农家小院里隐居,邻居们常看到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一菜篮,菜市场上和菜贩们讨价还价,回家炒菜做饭。

二月河追悼会今日举行,生前版权收入过千万,曾两次遭商标注册

二月河

只是最近几年,二月河身体不太好,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家里的桌子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随处可见。

早在2000年,二月河脑栓塞中风,抢救过来后仍半身不遂。紧接着,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接踵而来。此时,《乾隆皇帝》最后一卷尚未写完。

糖尿病带来的眼疾,让他看东西不太清楚,二月河后来很少写东西。“尤其是写长篇小说,一部动辄100多万字,非常耗费心血。”在2017年一次采访时,他透露当时近况。不过,他笔耕不辍,先后推出了《二月河语》、《密云不雨》、《佛像前的沉吟》等散文随笔集。

晚年的二月河,仍有野心。在帝王系列完成之后,他还想创作“陨雨”系列。这系列作品,包括太平天国、香港沦陷、热河政变、曾国藩的崛起,还涉及到义和团等内容,写作规模比以往大一倍。但因身体和精力不足,最终未能如愿。

二月河承认“这是个大话”,也承认“人生是个抛物线,有上有下,不能只向上;上到顶点,当人生的线向下的阶段,无论怎样努力,还是向下。”。“上升阶段时考虑怎样才能达到极峰,下落时,就得考虑怎样像流星闪亮一点。很多杰出人士不懂这个道理,我不蹈这样的覆辙。”

不过,“一想起没完成的作品,我就热血沸腾,目光炯炯,睡不着觉,如果说是上帝假我以精力,假如我还处在上升期,肯定会继续写下去。”在去年接受采访时,他坦言道。

可惜,2018年12月冬天,上帝最终未能给二月河这个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