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国内通常叫外国人“老外”,而外国人在他们国家叫中国人又叫什么?

Ch一切从头开始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因此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国不同的时期也对不同的国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而这些受到我们影响的外国人也对我们有着不同的称呼。



东亚地区

在东亚汉文化圈中,中国一直是以君临天下的姿态俯视周边国家,也因此对东亚其他国家影响最深。

古代的朝鲜距离我国最近,也因此受到我国的影响最深。而且在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朝鲜大部分时间都是中央王朝的附属国,所以朝鲜认为自己也是华夏文明的一份子,称呼自己为“小中华”,而相应的称呼我国为【大中华】



日本与我们隔海相望,最早部落时代的时候正是我们强盛汉朝。当时日本国王请求汉光武帝赐名,刘秀就赐给了日本名称为倭奴国,而日本则是以我国朝代的名称称呼。比如称汉朝为【大汉】、唐朝为【大唐】。直到后来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开始以【支那】蔑称中国。

越南也是一个深受我国文化影响的国家,他们也认为自己是汉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称呼中国为【北朝】,据说民间也有【船国】的称呼。



欧洲地区

欧洲人最早对我国的称呼为【Sinae(赛里斯)】。曾经的古罗马凯撒大帝对丝绸爱不释手,有一次他穿着丝绸制作的袍子去看戏,当时的人们都被丝绸的华丽惊呆了。后来得知丝绸来自一个东方国度,他们便称中国为【赛里斯】。意思是丝绸的国度,或者是丝国的人。

China】是欧洲人继【赛里斯】之后对我们的通称,并且延用至今。关于【China】有很多说法,一种是源于瓷器。一种是源于梵语中对秦称呼的音译【chin】,从印度传入欧洲就由【chin】变成了【China】。



俄国人称呼中国为【Китай(契丹)】。原因在于我国北宋时期,辽国雄踞我国北方,导致俄国人只知道辽国的契丹人,所以俄国人也就一直称呼我国为【Китай(契丹)】了。



中亚地带

古代印度因为佛教而与我们交往频繁,它曾经称呼我们为【摩诃至那】或者【摩诃震旦】。

【摩诃】的意思是大而无量,智慧无边。

【至那】有两个意思,一种是(秦)的音译,一种是赞美我国丝绸娟布的精美。后因佛教传入日本,所以日本最初称中国为支那是赞美向往之意。

【震旦】的意思东方日出之地。

从以上称呼来看,古代的印度对中国推崇之至。

阿拉伯一带的人称呼中国为【桃花石】或者【唐家子】。


我是越关


把巴基斯坦叫做巴铁,把印度人叫做阿三,而韩国人被很多人叫做高丽棒子,至于越南人和菲律宾人,我们称呼为越南猴子和菲佣,北方的俄罗斯叫做毛熊,我们对于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称呼,反过来说,不同的国家不同时期对我们的称呼也不一样。这其中既有平等的合理称呼,也有鄙视的污蔑称呼,当然了,也有含有敬意的尊称。

丝国人,是古罗马时代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对中国人的称呼。那时候中国的丝绸在欧洲贵族之间得到热捧,王公贵族争相穿着丝绸衣服,一时间丝绸成了高贵的代名词,而对于东方这个会造丝绸的国家,他们接触不到,只能从中间商手中购买丝绸,于是便称中国人为丝国人。

China,这个是我们最常见的外国人对我们的称呼。有人说China是昌南(景德镇

)的意思,一个中国古代盛产瓷器的镇子,也有人说China最早的意思就是瓷器,现在小写的也是瓷器的意思。不管怎么说,外国人称呼中国为China,都离不开瓷器的因素,古时候无论是邢窑白瓷还是越窑青瓷,都是深受外国人喜爱,于是久而久之很多人称呼中国为China了。

掌柜国,这是韩国人对于中国的蔑称。记得冬奥会期间就有韩国网友“掌柜国运气太好”的感慨,掌柜国一词的来源是在清朝,彼时有许多清朝人到朝鲜半岛做生意,由于获利颇丰,又都是掌柜,所以被他们成为掌柜,国家被他们成为掌柜国。

唐人,这个称呼相对比较正常。大唐盛世,威名远扬,长安成为世界性大都市,各国商队来此贸易,而相对的,大唐的影响力也在向外传播,时至今日很多国家的中国人社区都被叫做唐人街,尤其是在欧美国家和东南亚地区。

支那、清国奴,这是近代以来日本人对于中国的蔑称,有侮辱的用意。自从清军入关以后,日本便不再正眼看中国,认为传统的汉文化已经丧失殆尽,而他们自己就是正统的中华,本来支那一词来自印度,含有智慧的意思,但是甲午战争以后,日本不再把中国放在眼里,支那一词逐渐变成贬义词。

Nuoc Tau(船国),这是越南人曾经对中国的称呼,但是只限于民间。从宋朝到明朝,中国人来到越南,多半都是乘坐大船,越南的乡下人只有小渔船,哪里见过这么大的船只,于是惊呼大船,久而久之中国在越南人眼里变成了船国,尤其是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更是令他们大开眼界。

其实,除了这些称呼,还有很多朝代的名字也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比如,秦人、汉人、明人等等。


无笔史官


我们现在称呼外国人,一般用“老外”这个词来叫他们,因为我们中国人叫人都喜欢在“名字”前面加个“老”来修饰一下,用以表示亲切。比如你姓王,称你为老王,姓李就叫你老李了,而外国人“姓”外,就自然称呼老外了。


老外这个称呼还是不错的,外国人也挺喜欢,因为至少比之前叫“洋鬼子”、“洋人”要强不少,居然双方都没意见,老外这个称呼就这样传开了,外国人在中国就都被称作老外了。

有些人就很感兴趣了,我们既然称呼外国人为老外,那外国人会怎么称呼我们呢?

首先西欧的叫法我们都很清楚,这里我就简单提下,他们称中国为China,中国人为Chinese。China其实来自“秦”(chin)的发音,加上的a是表示地域,China其实是指秦朝,同理Chinese则为秦人。名字的来源于我国古代影响力相当大的大秦帝国。


还有一种说法是瓷器,由于瓷器是叫China,而中国瓷器远销海外,十分出名,就用瓷器来代表中国了。

中东、东欧、俄罗斯称中国为“契丹”,即“китай”。在中世纪时期,契丹曾在中国北方建立了一个辽国,辽国疆土扩张到了整个丝绸之路,甚至是今俄罗斯境内附近,所以当时辽在与中东、俄罗斯等国的交流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是当时的北宋都不能比的,辽将中国文化输入到他们国家,于是他们都对辽很熟悉,就用契丹来称呼中国。



至于其他的大多时候是“中国人”直接翻译过来的,这里我再来分享几个外国在古代是如何称呼中国人的吧!

朝鲜称中国人(大清)为掌柜,因为清朝人很精明,相当会做生意,朝鲜在当时与中国做生意老吃亏。


越南称中国人为船夫,船夫是尊称,在宋明时期,中国人常常乘坐大船,越南人羡慕中国有这么多船,更羡慕中国先进的造船技术,于是用船夫称呼中国人。

日本在古代称中国人为唐人,这是受唐朝影响。在近代称中国人为支那人,支那原本是褒义,但在这带有蔑称讽刺味道。

印度称中国人为震旦人,有可能是在翻译“支那”,即china的时候带一点自己的口音,所以就翻译成为了“震旦”。

除了这些其实还有很多种其他叫法,总之很多都是用带中国文化的东西来指代中国。


夏目历史君


之前在东南亚几个国家穷游了一个多月时间,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大部分人见到我这样的亚洲面孔,因为语言的关系基本都用英语沟通,第一时间都是问Japanese?我和他们说是China,他们才晓得,然后态度就没有那么好了。可以看出他们对中国人的印象并没有日本人好,在他们自己的语言中对中国人的称呼很可能存在蔑称。



上周刚和一个日本出版社的人开会,态度确实很好,我自己接触的日本人对中国也都比较友好,也都是称中国人为“烤其酷恩”(日语音译)。

在不到百年前日本人对我们的侵略中,他们称我们为“支那”,带有明显的蔑视,即使今天还有不少日语书用支那。我们称呼日本人为“鬼子”。


去过俄罗斯小一个月时间,和不少当地俄罗斯人交流,他们称中国人为“赤搭”(俄语发音),意思是契丹人,那是从宋代辽国时期开始的,那时俄罗斯人与北方的契丹人打交道,以为契丹就是中国。而对应的中国对俄罗斯人的叫法是“毛子”。

除了鬼子,毛子这些对老外的称呼外,我们对韩国人有“棒子”,印度人有“阿三”的称呼,都是有一些贬义的。

而英语国家对中国人的称呼就是“Chinese”了,对外国人称“老外”也主要是欧美国家了。

你还知道哪些国家对中国人的蔑视称呼?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老李有刀


就叫“中国人”(chinos)褒贬完全看语气。最不能忍受的“侮辱”就是带三角斗笠和留辫子。他们在说小眼睛时,就说“被中国了的眼睛”(Ojos chinados)。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就是:眯眯眼。而且是很小很小的眯眯眼。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马德里有个西班牙小孩,从小就跟着一堆中文老师学中文,由于住得近,整天和老师一家人泡在一起。当这个孩子14岁的时候,他不仅中文非常流利,而且还会说一点点温州话。他和中国人在一起的时候,叫自己的西班牙同胞就叫“老外”。有一次他来办公室玩,一位西班牙人进来找人,这个西班牙小孩就用中文在门口喊“有个老外来了!”把我们一屋子人都逗笑了。

西班牙语里有指小词,类似于咱们中文里的叠词或者加个“小”,普通的中国人是Chino,指小词就是Chinito,类似(小小中国人或者中国崽子)。这个叫法,很多华人觉得是侮辱,很多人觉得就是昵称。这个敏感的问题,其实和我们中文里“小崽子”是一样的。完全看语气和预警。叫人家兔崽子,可以是咒骂,也可以是表达亲近关系。

外国人会眯起眼睛,或者用手把眼睛拉长来表示“中国人”,是否是讽刺和侮辱,也要看具体语境。

比较难以接受的是用“清朝辫子”和“三角斗笠”来暗指中国人。这种形象设计会出现在漫画和搞笑节目中,这样的设计动机,基本上就是带有贬义了。

这种设计,不仅无知还很蠢,一定要抗议一下。


西班牙大米良


“外国人”和“老外”只是我们对中国以外国家公民的统称,同样外国会称呼本国以外的所有国家公民为“foreigner”,只是具体到中国人又有分别。

由于历史原因,每个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称呼不尽一致,下面介绍下世界主要语种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称呼。

俄语国家

俄语属斯拉夫语语族,斯拉夫语语国家对中国的称呼一般是Kitan,这个单词源于汉语中的“契丹”(契丹曾在五代宋初十分强大),就连蒙古语、希腊语甚至中古英语中都把中国称为契丹,读音分别为Kitay,Kita1a,Cathay,中国人则被称为Kitanyes(契丹人)。

中国历史上对俄语国家人(主要是俄罗斯)的统称一般是老毛子(调侃)。

英语国家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也是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国家对中国的称呼一般是China,这个英语单词源于汉语中的“秦”(秦朝曾在中国古代十分强大,影响远播西方),也是“瓷器”;中国人的称呼是Chinese,这也是当代国际社会,中国和中国人的标准称呼。

中国历史上对英语国家人的统称一般是老外、外国人、歪果仁(调侃)。

日语国家

日本和我国渊源匪浅,日语中国人被称为“ちゅうごくじん”,中文谐音是“曲告哭进”,但在民间,日本曾称呼广泛中国人为“支那人”。

支那人源自梵文,与震旦同义,是古印度佛教徒对中国的称呼,因为他们称印度为“中国”,东北方的中国为“支那”,后来随着随佛教流传到整个东亚、东南亚、中亚甚至西欧。

支那人本无贬义,但近代以来由于日本屡次侵略我国,支那人在中国人民看来是一种歧视用语,所以日本官方一般不在正式场合使用“支那人”,但有些人还是会有意使用。

中国历史上对日本人的称呼有倭人、鬼子(调侃),称呼印度人则是阿三(调侃)

韩语国家

韩语对中国人的称呼是중국어,但这是官方语言,现在很多韩国人称呼中国人是掌柜,据说是因为早年到韩国的中国人都选择卖菜作为职业,因此被称作“掌柜”。

掌柜这个称呼其实是一种蔑称,就如同我们称呼韩国人“棒子”一样,互相伤害。

纵观整个历史,每当中国国力强盛,在世界上影响深刻广泛时,外国就习惯于用这些强大王朝的国号来称呼中国人,比如秦人、汉人、唐人、明人(Damin)。最衰弱的晚清民初,外国人则蔑称我们是“东亚病夫”。外国对中国人的称呼变化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落后就要挨打”。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外国人叫我们中国人,但你要让他对你竖起大拇指。

没给中国人丢脸, 昨天工作的时候捡到一个工具箱,是印度人的。那工具箱被印度人的工友藏起来的。里面有冲击钻和手磨机,捡到的同时上报给了公司领导,今天早上失主找到了我,一脸哀求和紧张的样子。

我想既然做好事就坐到底吧,一套工具也要400美元左右。就带着这印度朋友找回了他的东西,虽然语言不通,但我看见他一脸感谢的表情,内心有种自豪感。刚来马来西亚两天,这事给我遇到了,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觉没给国人丢脸。交流的时候这位印度的失主一直树大拇指。

两个小时的相处我和他成为了朋友,他给我看他手机里的家人,脸上洋溢着幸福。不管哪国人背井离乡都不容易。尤其是在国外,我小心翼翼的做事。虽然不能为国争光,但不能丢脸到国外。我可以很自豪的告诉每一个外国人,我是中国人。





风险管理员


中国对于文字的把控能力炉火纯青,世界上鲜有国家能及,对于世界各国的绰号和外号上,也是玩的花样十足。

比如说印度人,我们称之为“阿三”;对于巴基斯坦人,我们称之为“巴铁;对于俄罗斯人,我们称之为“毛子”/“战斗民族”;对于法国,我们称之为“高卢雄鸡”;当然,对于某些国家,我们还有“棒子”、“鬼子”、“猴子”之类的称呼。


而对于所有的外国人(歪果仁),我们又会有一个统一的称呼:老外!就类似于老张老李一样。

那么外国人又是怎么称呼我们的呢?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晚清的无能,我们被外国人冠以“东亚病夫”的称号;而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则是用“支那人”来称呼我们。这两个称呼,都是一种歧视的称呼。

在古印度,则把当时的中国称之为“震旦”,中国人自然也是“震旦人”。得益于唐王朝的昌盛,在某一个时期中国人也被称之为“唐人”,目前在国外很多华人聚集的地方被称之为“唐人街”。

而像俄罗斯和一些中亚国家,则把中国称之为“契丹”,中国人则是“契丹人”。契丹是唐宋之际活跃在我国北方的强大的游牧民族,建立了辽国,一度也是国力强盛,因而让当时俄罗斯境内的人认为契丹人就是中国人。

而在一些英语国家,则把中国称之为“China”,中国人称之为“Chinese”。有一种说法认为China就是秦的音译,Chinese就是秦人。还有有一种说法认为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有时候,英语国家会使用“Chinaman”(中国佬)这样的蔑称来称呼中国人。

在明清时期,朝鲜人把中国人称之为“掌柜”,大概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人会做生意。


小镇月明


肯定不叫“老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传承源远流长,自古中国就是礼仪之邦,在待人接物上继承了老祖宗留下的优秀传统:别人尊重自己,自己也要尊重别人;别人不尊重自己,自己也不要客气。

关于中国人通常怎样称呼外国人的,有这样一个真实故事。

故事讲的是一个西班牙马德里有一个小女孩,从小就跟着一堆中文老师学中文,由于住的近,几乎每天都和中文老师学习中文。
等到这个小女孩14岁的时候,他不仅中文普通话讲的非常流利,甚至跟着中文老师学会了一些温州话,即便跟自己西班牙的同学在一起时,也经常会用中文交流。她在学习过程中,也跟着中文老师学到了一些中国的风土人情,以及称呼人的方式。有一次,这个小女孩正在跟着中文老师学习,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西班牙当地人来找她,而她对着自己的中文老师说了一句:“有个老外来了”。

我们从这个故事里了解到,不但我们中国人确实习惯的称外国人为“老外”,而且“老外自己心里也明白”,但,不要错误地认为这是对外国人的不尊重,相反,这样的称呼更显得亲近。

在过去,我们把陕西人称为“老陕”,把山西人称为“老西儿”,把广东人称为“老广”,把江西人称为“老表”。这些称呼,无一例外都是表亲近,毫无嘲讽歧视的意思。

虽然,我们称呼外国人为“老外”,但并不是全部外国人都能享用这种尊称,很早之前称呼美国人为“老美”或者“大老美”,称呼英国人为“老英”,这些称呼后来都随着中国的强大,自身实力的提升的同时也要向全世界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才慢慢将美国人、英国人,或者说类似于欧洲人长相的,称为老外。

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并不习惯性的把类似于非洲黑人,比如印度人称为老外,他们这类人通常都因特殊技能而专享特制称号,比如称印度为阿三、开挂的民族;称俄罗斯人为战斗民族,称日耳曼人为德国战车,称法国人为高卢雄鸡。

那么,我们到外国去以后,那些外国人是怎么称呼我们的呢?

先重点说一下西班牙,在西班牙语中的中国是“Chino”,而指小词在西班牙语中是“Chinito”,因此他们对中国人的称呼翻译过来就是“小中国人”,与我们中文中的“小崽子”很相似。

因此,从语气与语境上来说,这种称呼无疑是对中国人的不尊重,他们甚至会在一些综艺节目中故意眯起眼睛,或者用手把眼睛拉长来表示“中国人”,是不是讽刺,大家心里都明白。

其实,这还不算是最严重的,有一些国外综艺节目,甚至直接用“清朝辫子”和“三角斗笠”来形容中国人,因为他们都学过历史,都知道慈禧领导的晚清政府积贫积弱,被国外米粒小的列强欺负的不像样,借此嘲讽。

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军事水平已经与西方强国齐头并进,虽存在一定差距,但我相信,在本世纪中叶,我们国家一定会国富民强,那些“清朝辫子”、“支那”等等不尊重我们的称呼,将不会再有人敢说出口。我们那时不再落后,不再挨打,到那时,我相信全世界的外国人都会伸出大拇指来,满脸崇拜的叫一声“Chinese”。



小小嬴政


给别人加个标签,有时候是为了区别,有时候只是表达一个态度,表达一种喜好或憎恶。

中国人喜欢叫外国人叫“老外”,当然这个称号多是指欧美人种。但,有时候为了区分,也会给这些欧美国家,单独用个外号,比如“美国佬”,比如“德国佬”等。

对亚洲人,中国也是有专门的“称呼”,比如叫日本人为鬼子、小日本等,叫韩国人为“棒子”,叫印度人为“阿三”。

中国人是这样称呼外国人的,那么国外的人到底怎么称呼中国人的呢?

欧美国家对中国人的称呼

欧美国家,在古代对中国最深的印象是,丝绸之国,茶叶之国,于是China(瓷器)成为了中国的代称,中国人就是chinese people,或简单地叫chinese也是常见的,这句词也可以翻译成“唐人”,这个是最为普遍的。

但以上是比较客气的,有时候,在民间总是有些不客气的语言,比如gook这个词就是欧美人对亚洲人蔑视的统称,意思就是东方人、废物。如果碰到有老外恶狠狠地说“顾客(gook)”时,你得知道那不是一句好话。

当然,欧美区的外国人对于中国很不友好的骂人的话,还有就是在chinese或china后面加个pig或dog。

亚洲其它国家的人对中国人的称呼

中国对亚洲地区的各个国家在历史上的影响非常大,曾经是朝鲜和韩国的宗主国,也是日本的“偶像”,日本以中国马首是瞻。

在中国辉煌时,日本人和韩国人称中国为“天朝”。

在民间,韩国称中国人为“掌柜”,这个意思起初是尊敬,后来变了,成了“守财奴”的意思。韩国人用韩语叫我们“掌柜”和我们喊他们为“棒子”差不多,绝对不是一句敬语。

而日本人则叫我们“支那”,其实是“china”的直译,不止日本人这样叫,印度人以及有些欧美人受文化蔓延的影响也这样叫。“支那”一词从字面来看不是骂人的话,但加了后缀“猪”“狗”后成了地地道道骂人的话。

既然不是骂人的话,那么日本人说我们为“支那”的时候,我们却一点都不开心,反而很生气呢?

因为日本人说“支那人”人时,带着种种讽刺和轻蔑,他们觉得他们“大和民族”是在生物链顶端的,而“支那”则是处于生物链下游的,这就形成了他们的鄙视链。

另外,日本人叫我们“支那”,我们不舒服,也和历史发展有关。

举个例子,我们中国一直是东亚地域大哥级别的人物,日本也好,韩国也罢,都曾以我们马首是瞻。我们中国曾经就像韩国或日本的大哥,或者父亲,突然有一天,这个晚辈对我们直呼其名,你舒服吗?直呼其名也就罢了,你还指手画脚,典型的小人得志的丑恶嘴脸在显现。

所以韩国叫我们“掌柜”时,我们还能接受,毕竟是暗讽。而日本是直呼其名,而且动不动就加后缀,关键是,有时候叫的时候,语气当中含着轻蔑,还在我中华大地上跑来撒野,所以无法忍受。

俄罗斯叫我们为“契丹”,印度还是叫“支那”

俄罗斯的土地大部分在亚洲,但俄罗斯这个北极熊使劲往欧洲圈里“拱”。

往哪里拱不要紧,关键是人家欧洲也不爱搭理它。俄罗斯和中国的渊源很长,曾经占过我们不少便宜,也曾经被我国北方一些民族“吊打”。不说元朝蒙古帝国对俄罗斯的侵占了,就说我们大中华之前有个大辽的国家,曾经版图很大,让曾经的沙俄苦不堪言,他们称南方的这势力为“契丹”,这个名称一叫好多年,直到现在还在叫。

在俄罗斯眼中,他们南方的大片土地就是中国的区域,为了减少自己“腰部”的风险,前苏联硬是在中国还比较弱的时候,让“蒙古”从中国独立了出去,这就是外蒙古。

但,对中国人的称呼,俄罗斯人是一直叫“契丹”的,这是直译俄语过来的。

俄罗斯人叫我们为“契丹”,而印度人,我们叫着他们“印度阿三”,他们古时叫我们“摩诃至那”,现在简称“支那”,叫中国人为“支那人”。

也许,还有另外一些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称呼,但上面这些是较为普遍的。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国家强大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尊敬才会更多,称呼才会更礼貌,这需要我们中华各民族一起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