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心疼孙子烧坟纸,心疼外孙把手指”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

海角天涯路


这是一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再加强语。

是母系父系区分方式的警语,即,女人嫁男家后就不再是自娘家的人了。

武则天到临死前,才明白武家人不供拜她的坟,仍是李家子孙供拜她的坟,才还权李唐的。

因而,孙子是可给自己拜坟者,外孙不拜坟,仅指指这是姥的坟。

这是一个血缘家族与否的划分形式。

即,孙是同家族者,外孙不是自家族者,虽然都归亲戚,但孙为亲,外孙为戚。

这是父系时代造成的。若还是母系时代则正相反了。

即,父系时一切归男方,包括资财孩子在内。而母系时一切归女方,包括资财孩子在内。

终结于祖先是女还是男外,家谱族谱祖谱记女还是记男的形式。

归男为主,女为辅。还是女为主,男为辅的确定方式。

本质是祖坟是女,还是男的明确方式。

此在中国很重要,人死后入得祖坟否,是终极奖惩方式,比归神归魔都重要,属盖棺论定的最终审判问题了。这是中国祖比神大的原因。从而显无神了。

赞议一下,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味哎儿


农村老话“心疼孙子烧坟纸,心疼外孙把手指”是啥意思,为什么这么说?

“心疼孙子,烧坟纸;心疼外孙,把手指”,老表哥给这句老话加加标点符号,以便于更好的理解。意思是老人心疼和疼爱孙子,孙子是自家的香火,是给已故的老人烧坟纸,祭祖。而老人再怎么心疼和疼爱外孙,外孙也是不会给已故的老人祭坟,烧坟纸的。

1、“心疼孙子烧坟纸”

在传统的观念中,儿子孙子是自家香火的延续,是可以也有义务给老人养老送终的。老人也非常真心地疼爱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在农村有成文的规定,老人也义务抚养自己的子女,也有义务带大自己的孙子孙女。带孙子孙女虽然没有法律的规定,但老人也一直遵循着不成文的农村规定。在农村老人养老送终主要是靠自己的儿子,虽没法律规定要带孙子,但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一般都会主动带孙子。而且

在农村清明节等祭祖的节日,儿子孙子甚至曾孙都会去坟前祭拜自己的祖先,按照习俗要在坟前烧纸钱。在老表哥当地每年的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这三个时节,都会去祭拜我的先祖。

2、“心疼外孙把手指”

外孙不会去祭拜老人。

再怎么真心疼爱外孙,按传统习俗,外孙是不会给外公外婆养老送终的,已故外公外婆,外孙也不会去坟前烧纸钱,祭祀的。按照传统观念,外孙是女婿的血脉香火,不属于外公外婆的香火,是不用给外公外婆养老的。就算外孙知道老人的坟在哪,在清明节等时节也不会去祭拜。

“一辈亲,二辈表,三辈四辈认不到”

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外孙与娘家人的关系。外孙与外公外婆,舅舅等是非常亲的一代,但到了舅舅的儿子那一代就是表亲了,舅舅的儿子的儿子也许就认不到了,不再走亲了。自然外孙是不会给老人祭拜,不会在坟前烧纸钱了,只会“把手指”指出哪座坟是外公外婆的。

3、现在独生子女多,外孙也许也会去祭拜已故的老人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女儿出嫁后。老人老了,去世了,也只能由女儿女婿去祭拜,外孙也会随父母去祭拜外公外婆。

在农村子女多,大部分人还是遵循着“心疼孙子烧坟纸,心疼外孙把手指”。但随着独生子女的越来越多,也慢慢变老,也许这句老话也不太适合独生子女的夫妻家庭。也许以后会改为“心疼孙子烧坟纸,或者是心疼外孙烧坟纸了”


昕瑞生态


农村老话“心疼孙子烧坟纸,心疼外孙把手指”是啥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句老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儿子,孙子是自己的亲骨肉,是家族香火的延续。孙子疼爱大了,将来有出息光宗耀祖,百年归后给自已上坟烧纸的是自已的孙子。


而外孙就是另外回事了,外孙虽是自已女儿所生,但他是跟女婿姓,是外姓人。人家有人家的爷爷奶奶疼,人家有人家的爷爷奶奶要孝敬。外孙大了回家祭祖上坟的时侯,路过外公外婆的坟墓时,会用手指着告诉妻儿那是外公外婆的墓。

其实我认为这话不是没有道理,本来吗,各家有各家的子孙,到时候都会给自已的爷爷奶奶上坟烧纸。到没有都少外孙去给外公外婆上坟烧纸的。在我们老家基本都是这样,就拿我自己家来说吧,我姐嫁在我们本村,她的公婆和我的父母都在同一个墓园,每年上坟烧纸时我从未发现有谁在我之前给他们烧过纸,难道他们每次上坟烧纸都是在我之后吗?不可能!我每年的时间都不是固定的,或早或迟。(只是顺便说说而已,没有其他意思,体现了农村老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再往后就不同了,独生子女都生儿育女了。一个女儿的,一个儿子的组成了家庭生了小孩子,孙子,外孙都是你们,外公外婆跟爷爷奶奶一样疼过你们,你们也是他们的香火延续。也是他们的期望,给外公外婆上坟烧纸是你们应尽的责任。


百花争春我为先



很多农村人都说“心疼孙子烧坟纸,心疼外孙把手指”,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人都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其实简单来说,就是疼孙子和疼外孙子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当老人去世的时候,孙子会痛哭流涕,在坟前磕头烧纸,而外孙子却在坟前把玩手指。其实就是说孙子和外孙子对待长辈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都觉得孙子和外孙子是有很大差别的,而且有人觉得心疼外孙子是不值得的,嫁出去的女儿 泼出去的水,女儿生的毕竟是别人家的孩子,而孙子是自己家的。所以农村还有一句俗语,说“姥姥家的狗,吃完就走”,也是说外孙子的。



不过现在人们的思想已经转变了很多,很少再有重男轻女的人了,而且孙子外孙子一样疼。 我还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姥姥是带娃大军,奶奶反而没事做,网上还有人编了一句顺口溜“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观赏,爸爸回家就上网”,听着挺有意思的,但却反映了很多有孩子家庭的现状。


多米聊三农


这是一种传统的说法,意思是:等老人去世了,上坟的时候,孙子会烧上一堆纸钱纪念,而外孙只会用手一指,说这是外公外婆的坟。


这句俗语的引申意思是,孙子和外孙是有区别的,要对孙子好,因为他是给你养老送终,传宗接代的,而外孙是别人的姓,养老送终、传宗接代是指望不上的。

而外孙,一代亲,二代表,三代闲。再往后,认不认识都难说,但孙子的孙子始终都会敬你为祖宗,这不正是老一辈所看重的香火延续吗?

因为这个俗语,还带来了很多矛盾,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多了,双方老人带孩子的问题上就会出现很多矛盾。

有些老辈子传统观念的老人,觉得带自己孙子才是天经地义,觉得带外孙就是帮忙,甚至不去带。这种情况,你身边出现过吗?

但是,我是不同意这个说法的。

为什么呢,因为从无亲身体验来说,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给予我的是同样的爱,甚至因为爸妈工作的原因,小时候,我是长期住在外公外婆家的。

虽然,外公外婆现在都相继离我而去,但是在我心里,他们依然是最疼爱我的人,也是让我这辈子都不能忘怀的。

民间的俗语,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随之时代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更新。

现在已经出现很多外公外婆因为就一个闺女是独生子,然后跟着闺女女婿一家在城市生活的,而且对外孙照顾的也非常好。比如著名演员,潘长江不就是带外孙小石头吗?

朋友们,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你还觉得这句俗语有道理吗?


嬉笑怒骂农家事,柴米油盐茶酒中!


老爸的茶


右上方红色“关注”点一点,更多农村农事、惠农政策早知晓。

农村老话“心疼孙子烧坟纸,心疼外孙把手指”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

这句农村老话说的主要是”家孙子“与”外孙子“的区别,在笔者家乡还有”家孙子打不跑、外孙子养不顺“的说法,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笔者就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心疼孙子烧坟纸

这里所指的孙子,是自己儿子的孩子,也就是笔者所说的“家孙子”。在我国,“隔辈亲”的现象很是普遍,或许一位父亲对于自己的儿子很严厉、要求很严格,但是对于孙子,总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疼爱有加、百般溺爱,所以,孙子与爷爷、奶奶的感情通常很深。而爷爷、奶奶百年之后,如果孙子在爷爷、奶奶的忌日和清明节等节日在坟前烧些纸钱的话,就会被认为是对孙子的爱没有白付出,用笔者这里的话来说“孙子没有白心疼一场”。

心疼外孙把手指

外孙子,指的是自己女儿的孩子,一般都是跟自己的姓氏不一样,而称呼也不一样,一般是姥爷、姥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姥爷姥姥对于自己的外孙子多么的疼爱、多么的照顾,但是,等到自己百年之后,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外孙子是属于女婿家的血脉,是不会在忌日和清明节等节日前来给自己烧些纸钱和祭拜自己的。

当然,现在情况不一样的,不管是“家孙子”还是“外孙子”,都会记得自己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会在他们忌日的时候一同祭拜。

您又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欢迎关注“农策分析”,您的关注、阅读、点赞、评论、转发、分享,是笔者解答更多农业问题、解读更多涉农政策、诠释更多农村现象的动力。谢谢!


农策分析


农村确实有这样的老话。“心痛孙子烧坟纸”意思是孙子是他的“一根脉”,永远继承着他的香火,代代祭租拜先;“心痛外孙把手指”意思是外孙是改了姓的,传承的是人家的血脉,祭拜的是他们祖先。

之所以这么说,这是受到传统观念和人们代代相传的口碑影响。无非就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的水,女儿的孩子就有了“外心”:【1】随了人家的姓氏;【2】拜祭的是随了姓的祖先、上的是他们的族谱;【3】不来舅家过年……


这种想法已不适合当今的社会,如果生得都是女的,即使招赘了女婿,有了孙子,也随了你的姓,怎么说得通?再说有了孙子也不一定就会为你送葬,为你祭拜!有这么一个例子,我的一个亲戚,女儿已出嫁,儿子胡作非为,娶不上媳妇,还做为主杀致人死亡。他也被判了死刑。那以后还不全有外孙了!

儿女都是父母心头的肉!抛弃旧观念、旧思想,一视同仁对待孙子、外孙吧!


为生活而提神


昨天刚回答了“家孙烧纸,再说一指”,与这句话表达的意思一样,就是说相比外公外婆,孩子和爷爷奶奶更亲近。

拿我外甥来说,去年1岁多在我家住了半个多月,后来奶奶来接他,本来我妈抱着他玩的挺开心的,看到奶奶后哭着闹着要奶奶抱,我在一旁看着觉得相当无语,真是应了这句老话“心疼孙子烧坟纸,心疼外孙手一指”。

清明节刚过,借着清明节理解这句话就简单多了,每逢清明、中元节、重阳节等烧纸的节日,如果爷爷奶奶已经去世,亲孙子一般会扫墓祭奠,怀念老人生前对自己的照顾。去外公外婆坟上祭奠的几乎没有,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句老话有一定的道理。

小时候外婆常说“外甥如狗,吃完就走”,听完后我还用手打外婆,现在想想这话太贴切了!

老话是老规矩下的产物,在以前人们以种地为生,每家每户一年到头忙农活,孩子一般都是爷爷奶奶看管。“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特别深远,由于很少跟外公外婆生活,自然而然的就显得疏远。“心疼外孙把手指”虽有些夸张,但确实体现了疼外孙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在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照顾,使得这一现象更加明显。

我妈常说疼外甥是为了拉拢女婿,外甥还是跟他们家人亲,毕竟血缘关系在那。相信很多人也这么认为,孩子跟爷爷奶奶的血缘关系更近。

其实从血缘来讲,双方老人的基因比例均是四分之一,根本不存在谁多谁少的情况,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陪伴时间,日久才会生情。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交由外婆照看的也多了起来,孩子与外婆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浓厚,也就不存在外孙用手指的情况了。

我一个大学同学就跟他外婆关系非常好,三天两头打电话,只要有空就回去看望老人,所以说孩子从小由谁带,跟谁关系好。

我是田头说农事,喜欢的朋友留言点赞哦⊙∀⊙!

田头说农事


农村老话说"心疼孙子烧坟纸,心疼外孙把手指",是一民间俗语而已。

它的意思就是说,爷爷奶奶心疼的孙子是真心真爱,心疼自己的孙子可以传宗接代,可以延续自己家庭姓氏香火,可以使家庭兴旺发达,平时孙子想要什么?爷爷奶奶们会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就是父母亲教育责罚自己的儿子方法过重,爷爷奶奶在一旁焦急万分,生怕父母亲对自己孙子责罚太重,立马跑过来解难,呵护着自己的孙子,生怕父母亲把他们吓坏了,有时还留着孙子跟自己吃饭,睡觉,可见爷爷奶奶们是多么地疼爱自己的孙子们。


但是,爷爷奶奶们为什么这样疼爱着自己的孙子们呢?原因很简单,孙子毕竟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血肉相连,孙子一天天长大,而爷爷奶奶一天天在老去,爷爷奶奶今后走不动了,孙子们可以用手牵着扶着,他们平时想吃什么?孙子可以帮忙买回家来,孙子们平时在外头工作最忙,也会时不时给自家爷爷奶奶们来个电话,视频问问好,逢年过节回家时少不了给爷爷奶奶带好吃的,并给爷爷奶奶献上一个大红包,问候一下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如何?并献上新年的祝福。


人总是要死的,爷爷奶奶百年之后,逢年过节,每年清明扫墓,给爷爷奶奶们烧纸钱的,点上香烛,献上贡果,燃放烟花炮竹,跪下低头鞠躬的还是自己的孙子们,所以,爷爷奶奶心疼孙子是真,孙子们在生孝敬爷爷奶奶,百年之后逢年过节祭祖,清明扫墓,也离不儿孙们的身影也不假。

而外孙呢?毕竟是外姓人,如同手指,常年暴露在外,老话说得好呀,父亲叔代,娘亲舅代,娘在外甥亲外婆外公,娘不在了,外甥们恐怕对外婆外公也没有那亲近了,你还不说外孙又隔了一代,你小时最心疼他们,辛苦带大他们,他们长大之后,来看你老外公老外婆一次就是一次,屈指可数了,还不说外祖父母们百年之后,指望他们上坟瞌头烧香烧纸钱了。



不过北斗七星认为,不管是孙子还是外孙,爷爷奶奶,老外公外婆都是我们的祖辈,都是我们的最值得尊敬亲人,既然小时候我们受到过他们的疼爱,我们必须铭记于心,感恩图报,不使老人伤心流泪就行。

[热爱生活.喜欢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北斗七星回答,每天精彩不断,谢谢大家!]


北斗七星92070701


农村古语‘’心疼孙子烧坟纸,心疼外孙把手指‘’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个人理解是老人心疼孙子孝心之举,每年都扫墓都烧掉很多钱。老人心疼外孙不把自己当亲人,用手指着墓碑说‘’这个是我外公‘’!



其实,孙子和外孙一个是老人儿子的儿子,一个是女儿的儿子,按照道理来讲都是老人的至亲呀!为什么孙子和外孙的行为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重男轻女封建思想,儿子可以传宗接代,女儿长大之后要嫁人。儿子生的孙子也是一样,女儿生的外孙就不同了,他可是个外人!因为孙子可以一代又一代的继续传脉下去,每年都会有后人们来烧纸扫墓。


然而,外孙这边就不一样了,当外孙在长大之后,不仅看望老人的时间和次数很少,甚至在老人百年之后,很少来扫墓烧纸戴孝,并且用手指着墓碑介绍给别人,一点都不尊重老人,枉费老人生前的疼爱了,不愧为外姓人啊!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前那种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很少了,现在人们的观念是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百善孝为先,连父母都不尊重的人,怎么能让别人去尊重你呢?一直以来,尊重老人,孝敬老人是中华人们的传统美德,希望朋友们继续发扬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