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什么会发展出卤煮、豆汁这样的小吃?

龙言大阅


号称是当地人命根儿的豆汁儿一直是壹周君好奇源泉,好奇什么呢?这样一种人尽皆嫌弃的小吃怎么搁北京就被宠成了命根儿……

经过壹周君作了一番功课,发现这个“行走的生化武器”早在辽、宋时期就已经为老百姓所食了。辽建国以后,现在的北京是曾经的五京之一,那时的人食肉量大,肉的制法各式各样且没有什么忌口的,所以酸口的豆汁在那时的盛行,也和调节肠胃这一功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但豆汁儿真正有身份的时候是乾隆十八年前后,豆汁儿还一度成为清宫御膳的饮料,所以之后流传的那句“北京豆汁儿,旗人的命根儿”也是说得通的。 民间卖豆汁儿的最初多是流动的小摊,要么就是走街窜巷的流动小摊。


过去庙会集市是最热闹的地方,那里经常设有豆汁儿摊。到了民国时代,豆汁儿也有了些知名的店面,这些店面里不乏有穿着体面、坐着名贵豪车前来喝一碗五分钱的豆汁儿的人。

“吃了么您”,“前边儿胡同吃的卤煮”。一口大锅熬煮着猪大肠、小肠、猪肺、炸豆腐,调着卤汁、蒜汁、酱豆腐汁,配着火烧,就是一碗老北京爱的卤煮火烧了。这道汉族传统小吃,前身是“苏造肉”,关于这苏造肉的故事,已经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事情了。


当时河北三河县有人用上好的五花肉制作苏造肉,但因为价格昂贵,几乎无人问津,便用价格低廉的猪下水替代熬煮,这便是卤煮最初的样子。“小肠陈”是老北京卤煮最负盛名的百年老字号,这一家子做卤煮已经好多代人了。


武汉壹周


穷人的吃的东西,现在反而成名小吃了。卤煮火烧过去老北京的拉洋车的,苦力,扛大个的 ,进城卖黄土的,卖菜的,送水的,这类人吃的食品 讲究人不吃。豆汁是用绿豆粉过滤的汤做的,豆汁煮开了卖,配上焦圈,辣丝吃,便宜。剩余的渣子叫麻豆腐,回回一道菜,羊油炒麻豆腐。久而不吃 想这一口。


颂风f


麻豆腐是用豆汁熬出来的


八一的主人


应当保留发展,这是北京的特色,在磁器口豆汁店经常看见年轻人喝,还有家长带小孩喝,这说明豆汁还是受大家欢迎的。


我心飞翔153021186


中餐要改革。历史上垃圾食品应该扔掉


一意孤行天下事


北京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地方


剪刀手356


高手在民间!被穷逼迫的!


手机用户60418792401


北京的老传统


长白山阅来越好


每个地方随着历史的变迁会不断衍生出适合当地口味的特色小吃,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利用一切可以食用的食物并被广大老百姓所接受,就会形成我们现在的各地特色小吃。


河北媳妇山东郎


与地理、历史、经济和文化有关。有色人种吃动物内脏的多,白种人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