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軍到底有多厲害?

浪花中的婚禮


川軍出川抗戰的時候,所有的軍隊都看不起他們,軍紀亂、裝備爛,各方面條件都是墊底的。但也正是他們,打出了四川人的精神,打出了中國人的精神。

當年劉湘出川抗日,一出來部隊就被分散到各個戰區,當年蔣介石答應了不把川軍的建制打散,一出來就忘了。

這還不算,本來答應的裝備補充也幾乎沒有。當時第22集團軍第41軍司令部高級參謀胡臨聰回憶說:“……所有步槍十分之八為川造,十分之二為漢陽造,更因使用已久,質量太差,以致大部不堪使用,打一兩槍就搬不開槍機,有的槍上連刺刀也沒有。至於輕重機槍,其數極微,每師多則十餘挺,少則數挺而已。火炮方面,每師除數門迫擊炮外,山、野炮一門都沒有……

至於出川之後的後勤補給和軍餉的問題,更是慘不忍睹。

說川軍裝備爛,戰鬥力不強,恐怕不完全是人家自己的原因吧。

就算是這種條件,川軍打仗依然勇猛,不輸給任何一支部隊。


淞滬會戰,楊森率領第20軍趕赴上海,這支部隊是川軍裡最窮的,裝備最差的。第26師一個連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輕機槍和五六十支步槍。正是這支部隊,“全師4個團長,兩個陣亡。14個營長,傷亡13個,連、排長共傷亡250餘名。每個連留存下來的士兵僅三五人,最多不過八九人……全師4000多人,這場仗打後僅剩下600多人!

第20軍的其他部隊同樣打的慘烈,當時第20軍的第124師第805團團部少尉見習官胡憶初回憶:“……深約2米的戰壕,在戰爭開始時,人們還要站在踏腳坑上才看得出去,隨後戰壕逐漸被戰士的血肉填滿了,此時死屍堆集竟比戰壕還高,活著的人是用先烈的血肉作掩體,繼續打擊敵人的……


臺兒莊大戰,李宗仁評價說:“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臺兒莊大捷?臺兒莊之戰果,實滕縣先烈所造成也。”

滕縣是誰在堅守的?川軍。

川軍所面對的,是日軍中非常精銳的板垣師團和磯谷師團,以川軍的裝備,硬抗死守,只能用悲壯來形容。

當年親歷戰場的一位藤縣老人回憶,他看到了陳瓦房村躺著一位犧牲的川軍士兵,在他的布袋裡有張紙片,上面寫著:“生於四川,死守山東。”他大概是知道自己會死在這裡,所以想告訴後人,自己是四川兵。

抗戰當中,到處都有川軍的身影。


8年抗戰,全國徵兵1400多萬,四川徵兵320萬。出川抗戰的川軍達到40萬以上,參加了正面戰場幾乎所有的大會戰。據不完全統計,在戰鬥中為國捐軀的有26.3萬多人,負傷35.6萬多人,失蹤2.6萬多人。

裝備好不好不是關鍵,再爛的部隊,只要不怕死的抗日,那就是一流的部隊。向川軍致敬,向所有抗日烈士致敬!


七追風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川軍的戰鬥力意志是不錯的,也付出了巨大犧牲。

但薩沙是戰史作家,要實事求是說話。

客觀來說,四川人不是好軍人。抗戰中編入中央的川軍戰士,相對好一些。如果在川軍服役的川軍,戰鬥力始終死二三流。

原因是比較多的,其一就是民風問題:

四川是天府之國,物產豐富,最低程度吃飯不成問題。這裡的人相對比較安逸,不像湖南、廣西人那樣生存艱難,往往要拼命才能吃飯。

就戰鬥意志上,廣西桂軍能在陣地上打到最後一個人,還敢果斷和日軍拼刺刀。而鬼子在湖南從1938年打到1945年,始終不能佔領湖南省。湖南不要說正規軍厲害,連游擊隊、民兵都能和鬼子拼命。

川軍戰鬥意志不弱,但和他們比起來就差了,一些硬仗打不了。


薩沙


與其它的地方派系不同的是,川軍從來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體系,但他們卻成為統一的精神!

我曾有一位四川的同學,他跟我講起了大一入學剛軍訓時的一件事:

大一軍訓的時候,他和教官聊天,教官問他是哪兒人,他說四川的。教官說川軍打仗很猛啊!當時我那位朋友激動極了,作為四川人,感到非常驕傲!

其實在民國時期,川軍的戰鬥力絕對稱不上強!

自辛亥革命以來,四川就一直處於軍閥割據和派系互鬥中。當時的川軍,軍紀渙散、裝備拙劣,被認為是中國“最糟糕的軍隊”。然而這支處處被人嫌棄的部隊,卻從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開始,幾乎無役不從,足跡遍佈主要抗日戰場。從“最糟糕的軍隊”到抗戰後期贏得“無川不成軍”的讚譽。

川軍裝備老舊,極度缺乏重武器,後勤補給混亂,士兵訓練差,軍官指揮素養極差,軍紀也並不嚴明,這是一支標準的叫花子式的地方軍閥武裝,戰鬥力絕稱不上強。抗戰八年,日軍未能踏進四川,而作為後方的四川人,卻提供了五分之一的兵源和一半的糧草。

抗戰開始,在四川窩裡鬥了幾十年的大小軍閥,紛紛停止內戰,帶著自己手下那群粗野、蠻橫、一手快槍一手煙槍的士兵,參加各種會戰。這群讓正規軍瞧不起的老兵痞們,面對侵略者死戰不退,戰死不降,去時數千,返鄉往往不過數百,甚至傷亡殆盡。

在四川,在他們的家鄉,多年不堪其擾的百姓,為他們滿城披麻戴孝。他們裝備很差,他們素養不高,但他們是每一個將軍夢寐以求的士兵。這,就是川軍!

就像剛才開始說的,川軍從來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體系,但他們卻成為統一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如果將它形象化後,最貼切的便是那面讓人潸然淚下的“死字旗”!

川軍戰士王建堂,在出川抗戰前,收到父親贈送的一面旗幟,旗的正中寫著一個斗大而蒼勁有力的“死”字。

“死”字的左右兩側寫著這樣的幾行小字:

右邊,“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分上盡忠。”左邊,“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而這面“死字旗”的主人——王建堂,在參軍抗戰中,他共計參加大小戰鬥數十次,四次負傷,多次立功受勳(其中兩次獲甲級勳章),實現了“傷時拭血”的誓言。

從南宋川軍釣魚城,再到抗戰川軍死字旗,作為一個四川人,值得足夠的驕傲。同樣,值得足夠的尊重!


刀墓手札


有網友問川軍到底有多厲害,有什麼著名戰役。很多人都說無川不成軍,抗戰350萬四川人參軍,全國第一。但是,要說川軍打了多少著名戰役,其實誰都就不出幾個例子。

最多就是說一下,川軍26師參加淞滬會戰,川軍145師血戰廣德,122師王銘章死守藤縣。李家鈺在河南作戰陣亡,然後川軍第20,21軍參加過南昌會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和鄂西會戰。

然後還能舉出例子嗎?基本上就沒有了,就會奇怪,川軍有350萬人,佔了全國從軍的四分之一,真要細算下來,川軍沒有打過很多大戰啊?而且,也沒有在任何大型戰役擔任過主力軍。

而且還會發現,川軍的番號其實很少,說來說去都是那麼幾個軍和師,就那麼幾個人名。怎麼看也不是有350萬人規模的龐大部隊。其實,每天很多人說川軍如何如何,根本就不懂真正的川軍是啥樣的。

整個抗戰川軍才20來個師,90%以上的四川新兵都不是補充到川軍,而是補充到了各個嫡系部隊。絕大部分四川新兵都是補充中國遠征軍,第6,第9戰區和西北方向的嫡系部隊,就連駐紮在雲南邊境的第93師都是四川兵補充的。

所以每天都問,川軍有多厲害?川軍打過多少著名戰役,其實很難回答。因為四川新兵補充到了全國各個部隊,這才有了無川不成軍的說法,但是,90%的四川新兵其實去的都不是川軍,所以350萬川軍出川抗戰,是個錯誤說法。


深度軍事


在咱們的印象中,南方人總是不如北方人強壯,在古代戰爭中,北方多出王牌軍隊。但是在四川,這個定律被打破了。

盧溝橋事變爆發第二天,在其他省份還在討論的時候,時任四川省主席的劉湘毅然決定出兵三十萬,供給壯丁五百萬,沒過多久,來自四川的七個集團軍,總共四十餘萬人就開赴戰場,此後,四川每年為前線輸送的青壯年軍人都居全國之首。

抗日戰爭期間,四川為國家獻出300萬兵力,傷亡高達70萬人,五個軍人中,就有一個來自四川。即便如此,來自四川的川軍仍然源源不斷的相應國家的號召,青壯年拼沒了,
四川的娃娃兵上,很多才十二三歲的四川孩子在前線為國效忠。

我國在當時,無論從兵力還是軍事裝備上來說,都是落後於日本的。川軍帶上戰場的槍,很多都是清朝留下的老毛瑟槍,經常容易損壞,而且當時的川軍裝備很差,甚至連挖戰壕的鏟子,都只能找老百姓借。

但是川軍在如此差的條件下,依舊保持了高昂的鬥志。川軍的26師,在淞滬會戰中死戰不退,全師四千官兵,拼到最後只剩幾百人,沒有人後退一步;南京保衛戰中,川軍145師受命死守廣德,師長饒國華不願離開廣德,飲彈自盡;臺兒莊戰役,122師王銘章將軍在滕州和日軍作戰,全軍五千人,只活下來17人,王銘章將軍英勇就義。

川軍中還流傳著死字旗。主動請纓出戰的王建堂戰士,在即將奔赴前線時,接到了父親寄來的包裹,這份包裹裡是一塊白布做成的旗幟,旗幟正中間,寫著一個斗大的“死”字,右邊寫道:“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上盡忠”。左邊寫道:“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永往直前,勿忘本分。”王建堂果然沒讓他的父親失望,多次加入敢死隊,並親眼見證了日軍投降。

川軍靠著不怕死的精神,創造出眾多奇蹟,用自己的鮮血守住了祖國。當時的川軍,把自己的大部分兵力分配給了各大軍隊,可以說當時的抗戰軍隊,是川軍一手支撐起來。

四川不光軍隊強,作為“大後方”更是強。抗戰時期,四川一個省承擔了國家財政總支出的百分之三十以上,無論是出糧出錢,四川都在全國排名第一,這麼多的物資,全部都是四川人民一點點的節省出來的。很多百姓收了糧食,立馬全部上繳給軍隊,自己靠吃苕藤菜葉和樹皮生活。

所以,從抗戰時起就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無川不成軍”。

感謝四川人民的付出。

參考文獻:《軍事歷史研究》、《試論抗戰中的川軍》、《西部經濟管理論壇》


歷史風雲錄


對於劉湘,我是佩服的。

劉湘在四川摸爬滾打了大半輩子,成為了四川實力最大的軍閥,總算是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在全面抗戰之前,對於蔣介石試圖入主四川,把川軍置於自己掌控之下的舉動,劉湘一直是抵抗的。但是在全面抗戰爆發後,民族大義面前,明知道川軍一旦出川,必然會被蔣介石中央化,劉湘還是亦然率領川軍出川抗戰,最終因為血友病死在了抗日前線!



再對比一下韓復榘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了保存實力,主動放棄了防守,將山東拱手讓給日本人。兩人境界之高低,不言而喻。

四川為國家後防要地,今後長期抗戰,四川即應負長期支撐之巨責。四川竭力抗戰,所有人力、物力,無一不可貢獻國家……

劉湘的這句話,至今聽起來還是讓人動容!民族英雄,莫過於此!

對於川軍,我是佩服的!

整個抗日戰爭時期,共有350萬川軍出川抗戰,佔全國總兵力的1/5,犧牲的川軍數量高達64萬人,同樣冠絕全國。

四川農民王者成,贈給兒子王建堂一面'“死”字旗,上面寫著:

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淞滬會戰中,川軍145師在師長饒國華的率領下,與日軍血戰,最終傷亡慘重,只剩下一個營。饒國華率領僅存一個營衝入了敵陣,最終以身殉國,兌現了自己離川時的那句諾言:我此去,為國而戰,義無反顧,我萬死不辭!

臺兒莊戰役中,川軍122師在師長王銘章的率領下,奉命苦守滕縣。面對日軍主力師團磯谷師團的瘋狂進攻,王銘章和122師全體將士奮勇抵抗,最終彈盡糧絕,王銘章也身負重傷。為了避免成為日本人的俘虜,王銘章選擇了以身殉國。還有300多名重傷的川軍士兵,選擇用手榴彈和日軍同歸於盡。



並不是說川軍的戰鬥力有多麼強大,但是川軍在抗日戰爭時期表現出來的決心,讓人欽佩!

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小鎮月明


川軍抗戰的功績當然很大,但是本人發現太多的人把一些謠言和網絡段子當歷史了,作為一個川軍資深粉絲,本人來一一澄清吧。

1、有人說,四川軍閥互相混戰了二十六年,抗戰一爆發就馬上停戰一致抗日了。但是,事實上四川軍閥混戰到1932年的“二劉之戰”後就結束了,1937年劉湘率軍出川前,老蔣的參謀團正在四川搞和平演變呢。

2、有人說,劉湘出川抗日積勞成疾,去世前留下了“日寇一日不滅,則川軍一日不回川”的遺囑。這個其實是老蔣為了安撫川軍將士編造的遺囑,事實是,劉湘與韓復榘、宋哲元圖謀蔣介石,結果被部下範紹增告發,劉湘去世的也很蹊蹺,他的病本來大見好轉。但是這個事情暴露後陳立夫去醫院見了劉湘,之後劉湘突然吐血去世,很有可能是被蔣介石謀殺的,劉湘去世的突然並沒有來得及立遺囑,但是人們在收拾劉湘遺物時還是在枕頭底下發現一張紙,紙上反反覆覆寫的只是一句杜甫的詩: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注:劉湘是筆者非常喜歡且尊敬的一位英雄人物,無論怎麼說他率軍出川抗日,馬革裹屍,令人肅然起敬。)

3、有人說,川軍全力支持抗戰,300萬川軍投入抗日前線。這個玩笑開大了,事實上四川全省是動員了300多萬人口上前線,他們大部分以壯丁的形式分散編入各只軍隊,和300萬川軍區別還是很大的。

4、有人說,抗戰時,整個川軍無一人投降,無一人做漢奸。這真是個美好的願望,但現實是殘酷的,因為川軍張德昌率領的144師就是成建制投日的。

5、還有關於122師守騰縣的事實真相與主流認知也是有出入的,事實是,王銘章部能確認陣亡的只有200人左右,其餘大部分都在突圍中失散了。川軍抗戰的功績當然是巨大的,四川省在抗戰中的貢獻和犧牲亦是全國之冠,但是治史要秉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為了美化歌頌英雄而扭曲史實,就是這樣。


林屋公子


有句話叫做無川不成軍,抗戰時期四川犧牲巨大,抗戰犧牲了八位上將,川軍的李家鈺就是一位。但是多厲害?雖然抗戰四川出力不少,但川軍實在說不上厲害。為什麼這麼說呢?川軍也沒太多戰績,那20多個川軍師,也沒在任何戰役當過核心主力。


抗戰川軍就20來個師,只能說四川兵多,但是絕大部分四川兵都不是川軍部隊的。(額外說點別的,四川的非劉湘部隊,可以說是最差。劉湘的部隊還比較富裕。畢竟劉湘佔據了四川的幾乎所有大城市,其他四川軍閥都是窮山溝裡面的。後來四川大城市基本都是劉湘的了,其他人都在四川偏遠地區。劉湘還從上海購買和進口武器,英國機槍什麼的,其他那些四川軍閥基本就靠土造和修械所了。)

所以川軍主要是在於人多,武器裝備,人員的訓練,包括將領的指揮能力其實都一般。川軍被稱為雙槍兵,使用的麻花手榴彈,扔出來炸成兩半。川軍曾被我紅四軍打的慘敗,抗戰時期川人出力很多但是川軍沒太多戰績,很多人也是舉不上來。(但是你要說和誰比,和東北軍比肯定厲害了,雖然裝備差東北軍太多太多)


川軍才20來個師,還基本都是小編制,人數不算多。無川不成軍是說,很多部隊都有四川兵,但是那些部隊不屬於川軍。比如遠征軍40%是四川兵,但你不能說遠征軍部隊是川軍。四川當時是人口第一大省,人多,抓的壯丁就多。所以,不能說川軍多厲害,只能說四川在抗日戰爭時期,犧牲非常大,出力非常多,我們應該銘記!(遠比東北軍出力貢獻大的多的多,強的多的多)


李三萬的三萬裡


抗戰最厲害的不是川軍,而是川人化的中央軍。

理解抗戰史,首先需要釐清一個概念,川人組成的部隊不都是川軍。川軍是四川軍閥組成的地方軍。在抗戰中,四川出壯丁300萬,更多是加入中央軍,奔赴抗日戰場。

1、川軍出川

川康整軍會議開始後,盧溝橋事變爆發,川軍諸將主動請纓出川。被編制為22、23兩個集團軍。

一個主要在北線作戰,先後在娘子關、臺兒莊戰役中血戰。

一個在廣德、泗安方面血戰。

(川軍22集團軍主力在作戰中不利)

川軍的裝備與戰役法都相對落後,在於日軍作戰中,基本處於劣勢。

2、川軍在抗戰中期

47軍軍長李家鈺升任36集團軍軍長;楊森的27集團軍;第23集團軍司令官唐式遵;第28集團軍 司令官潘文華;第22集團軍司令官鄧錫侯、孫震;第三十集團軍總司令王陵基。

(豫中會戰)

在戰爭中,以川軍留守部隊為基幹不斷編組部隊,在前線的川軍集團軍也相對多了起來。川軍參加了幾乎所有的大會戰。

3、中央軍進了很多川人

陳誠的十八軍在淞滬會戰中傷亡慘重,之後很長時間裡駐紮在四川,大量整補兵源,都來自四川。可以說石牌會戰許多就是川人。

同樣的諸如駐印軍許多也是從四川徵召的壯丁。抗戰中每四個兵就有一個川人,自然無川不成軍,中央軍中川人的比重逐步提高。

總結

抗戰初期,川軍出川,戰果並不明顯,但很壯烈;在抗戰中期,川軍是許多戰場的中流砥柱,作戰勇猛,湧現出一堆集團軍司令;同時整個中央軍也開始大量進入川人,比重迅速提高。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怎麼說呢,川軍厲害的不是軍事素養。

在抗戰前,士兵訓練差,軍官指揮素養極差,裝備後勤也不行,內部管理混亂,被戲稱“大煙軍”,“雜牌軍”,在中央正牌軍看來,川軍基本是被瞧不起的,要不也沒有後來“藤縣保衛戰”,湯恩伯遲不增援,導致王銘章將軍及幾千川軍兄弟長眠於此。但是川軍厲害就厲害在川人的愛國熱情(抗戰最困難時期,四川負擔了國家財政總支出的大約30%。八年抗戰國家總計支出14640億元(法幣),四川就負擔了約4400億元);及川軍不屈的軍魂,出川抗戰的350多萬川軍,有64萬多人傷亡(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可以說我川人沒有一個孬種。

大家還記得“死”字旗,旗的正中寫著一個斗大而蒼勁有力的“死”字。“死”字的左右兩側寫著這樣的幾行小字:

右邊,“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分上盡忠。

”左邊,“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可見川人的抗戰熱情。

大家也應該記得“西充八百壯士”。《南充地方革命鬥爭史》有記:1937年10月1日,800餘名西充熱血男兒揹負家鄉父老厚望,肩扛“為民先鋒”、“抗戰到底”兩面旗幟,告別親人,開赴抗日戰場第一線。他們衝鋒陷陣,英勇殺敵,史稱“西充八百壯士”。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戰死沙場,以身殉國,倖存下來並返回西充的只有一人。可想戰爭多麼慘烈,我們不應該忘記歷史忘記戰爭,“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當然了,我們也不應該忘記為今天美好生活流血的先烈。下圖是抗戰中犧牲的川軍將領

最後,我們最不應該忘記的是那些為抗戰默默流血的無名英雄。有他們,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