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银行推荐购买的理财产品值得相信吗?银行的理财经理是依据什么向客户推荐产品的?

weiboguo5034


行理财经理会依据客户的资金量、年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客户的理财目标预期来推荐理财产品。

如果是老年客户,经理一般推荐较多的是安全系数最大的存款产品,因为老人一般退休金相对丰厚,求安稳,所以会推荐三年期、五年期的大额存单,年利率可高于4%,有些银行有按月付息模式,这样既保证了老人每个月有一笔养老零花钱,也满足了老人要求本金安全的心理保障。

如果老年人对存款收益不满意,那经理会推荐银行理财。

如果是中青年客户,一般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存钱三五年他们基本不能等!

银行有一种靠档计算收益的理财特别受欢迎,为什么?因为有急用随时取走啊!

他们风险承受能力也比老年人高,理财经理会介绍银行自有理财产品,起步一万,封闭期45天到一年不等。风险为中低或者低,投资方向是银行间债市、债券等低风险领域。预期年化收益如果实现,目前可达到5%左右。结构性存款也是如此。

有些客户是为了给未来做一些养老、子女教育的资金储备,那有此类代销业务银行的客户经理也会介绍下。

如果是年轻人来,基本上都是了解互联网宝宝产品的,他们心里会默默对标

所以理财经理肯定会先抛出自家行内的同类优势产品——同样1块钱起步,随存随取的银行版宝宝或者类货基产品,也有叫现金管理产品的,继而推荐自家拿手的理财。

讲真年轻人走进银行一般都是从买房办理贷款开始的,互联网一代嘛。但一旦走进银行,很多人第一次发现,除了自家人白给白借,向银行贷款借钱利率真心是便宜,也是银行在年轻人面前重塑对印象的一个机会(觉得产品陈旧、起步投资门槛高、不时尚)。

至于一些中高级风险的理财产品和基金,理财经理也还是慎重的,高收益伴随高风险,也可能无法实现预期,会推荐给相对投资经验更为丰富成熟的客户。

认识一位负责考评、引入基金的银行产品经理,她哪怕自己对某个基金产品超有信心,对身边人都是一再做风险提醒的。好在大家都是清醒的人,万一亏了也不会苛责她。


米虫理财手账


理财值得相信这个看你指的哪一方面。

很多人指的值得信赖肯定指的是稳赚不赔。但实际上作为理财哪里有承诺稳赚不赔的产品呢?只有风险高低。所以,银行也好,独立财富机构也罢(不算非独立财富,也就是只卖一类产品的销售机构),客观推荐的产品的值得信赖就是这个产品是真的,钱真的是去募集的,而真的用于募集描述上的投资项目中了,这样的话其实已经是值得信赖的了,至于稳赚?那么需要看项目具体的运作和市场环境等。经过测算的项目应该会好于动态管理的项目,就看怎么衡量了。


张小帅说理财


基本都算是比较靠谱的。

一是因为目前去刚兑的大背景下,保本理财逐渐退出,但银行的众多客户依然是普通民众,如果真的大量理财不保本,那真是没人去买银行理财了。所以虽然很多银行的理财宣称是非保本理财,但会向着保本的方向去做。所以购买银行理财,基本可以做到保本保收益。



二是因为目前银行的监管应该是所有金融机构里监管最严格的,银监和人行经常性的检查迫使银行更加合规经营,不敢再像过去那样闭着眼睛卖理财,而是会充分考虑风险和收益。以前保险当成理财卖给客户的事情非常多,现在这种事则比较少见了。

所以,既不能接受股票、基金等风险较高的投资产品,又想获得超过银行存款利息的朋友,可以考虑银行理财。

欢迎留言讨论交流,我是司南立冬,后续更多走心分享


司南立冬


大家在银行里面经常会碰到理财经理向客户推荐理财产品。

所有进入银行推荐系统的理财产品都是经过正规渠道发行的,并且是通过银行风控部的。 在风险控制方面也是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所推荐的,不是说所有客户都可以购买,所有购买的客户需要填写风险能力测试表。

银行所推荐的产品大多数是属于保本保息或者保本不保息,或者预期收益率的产品,高风险不保本的产品比较少。

需要注意的是银行也会推荐一些银保产品,银保商品在风险上是没有问题的,在时间期限上和取出上就会有很多的限制。因此,以前经常会发生,储户的钱变成了保险。现在这种问题越来越少了。


探股市


银行理财分类

银行理财一般分代销类和自有类。代销类

产品有信托、基金、保险、代理证券公司的其他产品。自有产品有储蓄存款、固收类理财、净值型理财、结构性存款。

一般情况下,代销类的产品风险比自主发行的产品风险大一些,毕竟产品运作掌握在别人手里,银行无法参与运作和监督。自主发行的产品中净值型的理财和权益类的产品风险比固收类的产品风险相对要大些。

理财经理推荐产品的依据

1.年龄年轻人,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高,一般喜欢购买收益高的产品,如固收类理财、净值型理财,也会适当配置保险和基金。老年人,喜欢保本类的产品,如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希望本金纳入国家存款保障的范畴,在收益和安全性中,更多地会选择安全性。中年人,理财风格偏稳健,即会配置高收益也会部分购买保本类产品,希望将高收益和风险性折中。

2.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购买理财前,银行要对客户进行风险测评,根据不同的测评结果为客户推荐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理财产品被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分别是CR1、CR2、CR3、CR4和CR5,分别对应了谨慎型、稳健型、平衡性、进取型和激进型的投资者。

3.投资者风险偏好。理财经理也会参考客户自身的风险偏好,尊重客户的投资意愿。

建议

如果遇到不是经常性购买的产品,建议您还是先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看清产品出处、风控、风险等级、投资对象,谨防“飞单”


财瑾微课堂


银行理财产品相对来说,还是值得相信的。

1.银行理财的风险分类、投资标的选择都很谨慎

银行理财产品一般会根据产品风险特性,将理财产品的风险由低到高分为R1(谨慎型)、R2(稳健型)、R3(平衡型)、R4(进取型)、R5(激进型)这五个级别。

一般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银行会评定为最低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就是一级,适合所有投资者购买;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根据投资标的以及投资比例的不同,银行会给出二级或三级的理财产品风险等级;风险等级被定义为四级、五级的银行理财产品占比较小。

因此风险等级在R3级以下的银行理财产品较为适合大众投资。

每款理财产品属于哪一个风险级别都是经过银行方面的精心设计,一般会根据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风险、收益、流动性等不同因素来共同设定。

2.银行理财产品的卖点就是安全、稳健

今年银保监会发布的资管新规,规定了资管产物的类型规制,将进行净值化治理,打破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这样有助于降低未来的金融风险。

然而面对新规,银行理财不再保本,还有损失本金的风险,因此大家购买理财产品自然就愈加谨慎了。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银行理财的安全性还是相对很高的,毕竟银行理财吸引大家的卖点就是安全、稳健,即使打破刚兑,银行也会努力挑选较优质的投资标的,进行投资,以此来吸引消费者。

3.银行理财经理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风险偏好进行推荐产品的

银行理财经理会根据大家的收入情况、年龄、风险偏好、预期收益、投资期限等情况多方面了了解,再根据大家整体的情况进行推荐。

比如,风险较低的产品适合中老年人,因为他们的风险承受力较弱;投资期限较长的不适合中青年人,因为有家庭花销方面的原因,资金流动性需求较高,那种投资期限适中且能够提前支取的产品可能更受欢迎;而年轻人的则因存款较少,更适合货币基金类能够随时存取的理财产品。

所以如今大家的理财需求都不尽相同,因此只有了解个人情况,才能更好的推荐最适合的产品。


度小满金融



银行理财经理和商场导购员没有区别,可以帮助客户迅速了解产品,知晓产品的价格性能及售后服务等,从而大大缩短海选时间,提高效率。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能够跨进银行大门的人,至少对银行还保留一丝信任。

理财经理的职责大致两个部分,一是为客户服务,二是为银行服务。

我们知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客户金融性需求也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为贴近市场更高服务客户,提高自身竞争力,银行也会适时推出更多理财类金融产品。一个再小的银行,理财类产品都是数十种,每种下面还有几款到几十款。试想,一个客户要想在短时间内逐一认真了解产品,必须得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理财产品购买协议以及风险提示等。如此庞大的信息量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比评估,并最终做出选择,显然对一般人来说是不可能的。为客户提供精准辅助服务,不仅是客户的诉求,也是服务的行业规则。当然,通过对客户的高效优质辅助服务,也能够有效促成交易,从而实现自身业绩,从这一层面理解,也就是同时服务了银行,但这也是企业属性之一,无需回避忌讳。



一个合格的理财经理,应该遵循“适合的产品推荐给适合的人”原则,切勿一叶障目,唯利是图。有句俗话,银行都爱有钱人,有时确实不假。因为不仅高净值人群可以可以给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但理财类产品也有门槛,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比如理财产品最初门槛为5万起步,基金黄金类业务虽然门槛低,但还需要对客户进行风险测评。所以,当理财经理向客户推荐产品时,首先是看个人持有金融资产数量,这在电话销售方面尤为明显。其次,再结合客户年龄、性格偏好以及抗风险能力等进行综合判断。否则,不仅没有为客户着想,有时还会害了客户;不仅没有尽职本职工作,还会抹黑银行招牌。



对于银行理财经理和产品是否信任,我们不能仅仅依赖别人苦口婆心的“甜言蜜语”,还需要自身的审视与甄别。摒弃高息贪念,努力辨别产品真伪,清楚了解违约责任,只要做到这三点,不仅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而且即使出现风险,也能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龙门山财经


我作为在岗理财经理认为,银行理财当然值得相信,理财经理推荐理财是本着客户利益最大化为初忠的,进而扩大自己的客户群,以便其获得更高的业绩。


三叶草152950129


理财产品需要认真研究,应该说是有利可图的,因为银行职员都买,但是买的什么产品,一般人套不出来,谢谢


荪哥


多听,下手要慢,不要轻信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