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無理取鬧時總是忍不住打罵,該怎麼教育孩子以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泡泡魚3446496


跟一個孩子一般見識真的是不靠譜,孩子心智見識都不及成人,為人父母應覺得自己的孩子比任何人優秀 。特別是教育孩子學習的時候,極其需要耐心,切忌簡單粗暴,在日常中就要耳濡目染,像春雨那樣潤物細無聲。

還有 再生氣也別對孩子說這5句狠話,字字如針扎,比拳頭更傷人的舌頭。

  1. 多大點事,你就不能忍忍?
  2. 你有沒有腦子啊? 這麼簡單都不會
  3. 你是想誠心氣死我 ,對不對
  4.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自己
  5. 別煩我啊 ,今天夠煩的了

其實寶媽也都是新手 仍需學習,加油吧 ,給點耐心, 和寶寶一起成長!!




a大萍果


3歲的孩子,正處於叛逆期,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去對待。

當孩子惹我們生氣的時候,可以試著這樣做:

  • 深吸一口氣,按暫停鍵。當心中的怒火要爆發的時候,試著對自己說“暫停”,然後深吸一口氣,讓自己冷靜下來,或者乾脆冷落孩子,不理他/她,當孩子沒有了發洩的對象,自己哭鬧一會兒,情緒很快就會過去。


  • 冷靜後,分析孩子無理取鬧的原因。我們要關注孩子無理取鬧的原因,而不是面對孩子因為無理取鬧造成的後果而耿耿於懷。孩子是因為要求沒有得到滿足,還是因為被冷落等,當我們知道孩子無理取鬧的原因之後,再想對策處理。

  • 允許孩子發脾氣
    。每個人都有脾氣,更何況是孩子,大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可孩子不會,孩子想哭就哭,想鬧就鬧,我們何不讓孩子先發洩自己的情緒,當孩子冷靜下來後,再與孩子好好溝通。

  • 鼓勵孩子表達自我,增強親子溝通。當孩子冷靜後,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做,不但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也有利於增強親子溝通。



當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我們會心煩,會憤怒,會想要打罵孩子,但是,心煩、憤怒和打罵不能解決問題,也許孩子一時會被我們的“淫威”所屈服,但是孩子並不會從此吸取教訓,下一次還會故伎重演。


所以,讓自己冷靜下來,分析孩子無理取鬧的原因,找到原因後,引導孩子表達自我,進而解決問題,一勞永逸不是更好!


【我是"成長為自己",今日頭條育兒專欄作者,希望通過身邊的故事影響你我他,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及評論】


成長為自己


3歲的孩子是記事的開始,有句古話說的是:三歲看到老!其實就是說在這個時間段,是孩子開始有性格,有愛好,有記憶的關鍵時刻,在此期間作為家長,如果不注重正確的引導與教育,以後甚至長大後就改變不了了,所以這個時間段很辛苦但也很關鍵。

辛苦是因為這個時間段的孩子,沒有什麼太多的主見,也沒有什麼太多的真實興趣,看見什麼都想要都想玩,而且也是在這時他們開始找家長的弱點了,比如他哭鬧,你給他滿足了,下次還是哭鬧,有的在地上睡、滾等等,而這時的家長感覺很是沒有辦法,因為愛讓家長們都讓步了,同樣因為愛,感覺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大打出手。所以說這個時間段的家長很辛苦,特別是那些很聰明的孩子,家長感覺更頭疼,因為他們的招式更多!

所以在這個時間段的家長就要注意了,首先你要觀察你的孩子,找到他的大概喜好。其次,如果天氣好,空氣質量好,多帶孩子在外面多轉,減少孩子的好奇心,有些垃圾食品當孩子非要要的時候,不要在他鬧的時候再買,只要他要,立馬買,但給他吃的不是這個東西而要換換內容,以後決不再要這個東西!具體怎麼弄家長自己想。

教育孩子本來就是一個很頭疼很難的事情,特別是三歲的孩子更難,所以家長們要耐心,仔細,認真細心的去做一定會做好的!(圖片來自網絡)





雨滴34618


我不會全盤否定用打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事實上在我們傳統的教育中,打罰是重要的手段之一,而且成效也不差。過去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說法。

不過按照我們現代的教育理念,打罵孩子,除非是極端的情況,一般不推薦。

按照新的理論認為,對於一般正常孩子的教育,打罵式的教育容易讓孩子產生暴力傾向,會讓孩子遇到挫折解決問題的能力減弱。

現代教育提倡耐心引導,逐步式引導,說真的,要不是正規師範畢業的,很難做到這一步。

尤其是面對三歲小孩,這個時期的孩子處在第一階段的叛逆期,說道理也聽不懂。許多父母忍耐性不夠,往往會忍不住打孩子。切記,3到6歲孩子越打脾氣越倔,很快就會產生暴力傾向。

我建議那些脾氣不好的家長,如果你因為孩子生氣而忍不住,那麼請你給自己定下一個原則,打之前想好:只要找到一個我不打孩子的理由,那麼就把舉起的手放下。抱抱自己的孩子。然後引導他讓他自己向你說明自己剛才做了什麼事,這個事是怎樣的性質,如何補救。

這就是引導式教育。

記得有一次,一個幼師朋友帶著自己兩歲的孩子來我家做客,孩子淘氣,把裝烏龜的小魚缸打碎了,孩子很緊張,嚇到了。幼師朋友沒有馬上去責備孩子。而是過去抱住自己的孩子。等孩子心情平復了,朋友才問孩子剛才發生了什麼事,孩子說出了事情經過,幼師朋友進一步問,你看你把烏龜的房子弄壞了,烏龜現在沒地方住了,烏龜可憐嗎。母親就這樣一步步引導,與孩子一起收拾碎掉的魚缸,並讓孩子一起向烏龜以及主人道歉,並且告訴孩子要給烏龜一個新家。

整個過程大約二十分鐘。

其實我們就是確實耐心。六歲以下的孩子只要細心引導,輕生與之交談,長大後也會變成一個溫柔的孩子


趣味小學


首先要明確打罵孩子這種教育方式欠妥。

3歲孩子無理取鬧也一定是有原因的,一般情況下是沒有滿足他的某種需求,他想做不可以做的事情等。你不需要打罵,只要想辦法讓他知道這件事情是絕對不可以做的,哭鬧也沒有用。先和孩子講,孩子不信還是哭鬧,就不理他,你做你自己的事。孩子哭鬧都是給大人看的,沒人理他,他鬧一會兒看沒什麼效果,就不鬧了。

孩子情緒穩定後再明確的告訴他一遍,以後無論有什麼想法,跟爸爸媽媽說,合理的要求能滿足,無理的要求一定不能滿足。

經過幾次這樣的教育,孩子自己就知道哭鬧沒有用了。

至於大人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你就在心裡數10個數吧,慢點數,一邊數,一邊在心裡告訴自己,不要發火,不要發火。你這樣練幾次你也就忍住火了。

另外,如果你對孩子發火,你不是和孩子一樣了嗎,你打罵孩子,他也會跟你學的,孩子小,他會以為打罵是一種正常的行為,你想想,他遇到問題時是不是也會這樣處理呢?

教育孩子很不容易,要有足夠的耐心,還要學會有效的方式方法。


淡月輕風2006


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一下,孩子的提出的不合理需求,我們不能滿足時,經常引發彼此的衝突,家長最常見的做法就是生氣發脾氣甚至打罵。可結果是隻是終止了孩子的一次行為,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無數次。這讓我們很頭疼。


那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改變自己的行為,以後減少或者不再無理取鬧呢?根據我自己的經歷,提幾點建議,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1、孩子的無理取鬧對我們來說是不好的行為,是無理取鬧,可對孩子來說他就是在表達自己的需求,用自己的方式讓我們來配合他的需求。他自己並不能判斷自己的方式是對是錯。所以我們首先要尊重他,尊重他做出需求和行為的權利。每個人都有提出需求和選擇行為的權利,不管對錯。



2、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做出選擇的權利,但我們也有不配合無理要求的權利。我們不用去改變孩子,更不用去打罵發脾氣,只要我們做出自己的選擇並堅守就可以了。這樣做,不用發脾氣,就會讓孩子知道媽媽是有原則的,是有底線的。孩子就會找到界限,就會調整自己的行為,就會減少這些不好的行為,去做出好的行為。


很多時候孩子無理取鬧的方式其實是在試探我們的底線,看看我們到底會不會妥協,如果妥協了,他就會覺得辦法可行,以後繼續活著變本加厲,不良行為就會越來越多,養成習慣。如果我們用打罵強硬的去鎮壓他,雖然解決了一次問題,但也會引發更嚴重的問題,孩子就會想著次媽媽贏了,媽媽脾氣更大,那我下次應該更激勵,或者孩子會想只有媽媽動用武力的時候再聽她的話,其它時候可以不聽了。這些也都會增加孩子的不良行為,而且傷害親子關係。


3、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管發生了怎樣的衝突,都別忘了孩子正在隨時隨地向我們學習。學習我們的一言一行。如果我們不想讓孩子變得脾氣暴躁,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在以後遇到與別人的衝突時,能通過溝通去解決,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是一個情緒穩定的人,那麼,請控制自己的脾氣。


我們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但每個人的權利和行為都應該是有界限的,這才是彼此尊重。也是我們必須要教會孩子的。有界限感的孩子更有安全感,也會更自覺。當我們守住自己的底線和家庭原則的時候,孩子也就不會一而再再二三的去挑戰,去試探,不良的行為就會因此而改變,衝突就會減少,關係也會更好。


小晗晗愛閱讀


三歲的孩子正是需要陪伴成長的關鍵時期,孩子無理取鬧是不是為了引起你的關注?

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這三點:有人愛、有希望、有事做。你的陪伴讓他知道有人愛他,讓他有一定的安全感,你給他的鼓勵和肯定讓他感覺到希望,你給他佈置一些小任務讓他沒有時間無理取鬧。

偶爾也可以對孩子的無理取鬧進行一些適當的懲罰:如罰坐、幫忙做家務、整理玩具等等都可以作為懲戒方式。


月如ls


3歲是孩子形成規則意識的關鍵時期。給孩子樹立規則是父親的責任,母親在這個時候不能心軟捨不得。

在父親樹立權威和規則的時候,孩子會轉向母親求助,母親是溫柔的堅定:“我知道你很難過,但媽媽認為爸爸做的對。”

孩子會反覆測試父母是否立場一致,家長要經受一段時間的考驗。


心之光工作室


只能是耐心的教了,打罵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也會影響後期人格的形成。教育這事,是個細緻而漫長的過程,雖然對他講道理起不了太大作用,但慢慢的形成說教的習慣,以後只要道理說得通,孩子還是會聽的,就兩字耐心。


yy小冬冬yy


有時候真忍不住!打過後感覺挺內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