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兵諫,十三爺為什麼能接管兵權?

夜和雨


電視劇《雍正王朝》確實很經典,讓人流連忘返,特別是雍正奪嫡繼位和八爺黨聯合關外王爺逼宮兩段戲更是扣人心絃,都是在雍正緊要關頭,十三爺總能力挽狂瀾、化險為夷。

八爺黨聯合關外旗主企圖恢復八王議政從而架空雍正,他們策反隆科多假傳聖旨調走御林軍,並讓關外的將領接管豐臺大營,按照老八的話說扳倒雍正已有九成的勝算,剩下一成就看天意了。


然而天意不可違,不管多完美的謀劃,最終都會敗給天意。他們千算萬算就是沒有算到十三爺胤祥。

面對八爺黨和關外王爺的步步緊逼,加上隆科多的倒戈叛變,無助的雍正只能隱忍再隱忍,毫無招架之力,他最信任的胤祥又不在場,眼看招架不住就要敗下陣來,恰在這時胤祥來了,當十三爺胤祥被抬進來給了他一個肯定的眼神時,雍正就心領神會,心裡有了底,語氣也就硬了起來,就開始了真正的反擊。八爺黨徹底的失敗。 十三爺從小就帶兵打仗,在軍隊裡威望極高,手下有大量信任的將領,西山大營和京畿戌衛部隊的軍官大多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都是可以把命交給十三爺的,康熙朝就掌管兵部,到了雍正朝,雍正將京畿的防務全交給胤祥,不管是步軍統領衙門,還是豐臺大營甚至內務府管理的大內侍衛都可以調動,可見雍正對胤祥的絕對信任。


隆科多能調動和指揮的也只有他掌管的九門提督的人馬,那些御林軍聽不聽他指揮就不清楚,這些將領也不傻,起兵造反是株連九族的,誰敢?十三爺是皇帝的寵臣,雍正的親弟弟,跟著他平叛立功輕而易舉,就連九門提督的人馬也不敢違抗十三爺的命令,而隆科多隻不過是雍正和十三爺的奴才,孰重孰輕,該聽誰和不該聽誰的他們都清楚。


十三爺可謂是拼命十三郎,雖然成天病懨懨的但關鍵時候果斷決事,敢於擔當,他到軍營決事王牌,決事聖旨,從豐臺大營的強勢奪權到協助雍正果斷處理關外王爺,都可以看出十三爺的俠義忠心。


歷史上雍正年間也沒有什麼八王議政,西山健銳營在乾隆朝才設立,在這裡屬於早產兒;八旗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皇帝本身就擁有上三旗,早在康熙朝就規定下五旗的統領越過旗主直接向皇帝負責,因此旗主就是個虛職,光桿司令。


十三爺在雍正七年被封為鐵帽子王,是清朝第九位鐵帽子王。


遺產君


十三爺才是真正的管兵大臣!隆科多隻是有軍隊調撥權沒有治軍權!在整個兵諫過程中,隆科多的職權只限於往哪個地方派多少人,哪個地方不派兵而已!在兵諫事件中,隆科多利用職權,把御林軍調走了!但不代表這些御林軍就敢拿捉拿雍正。真正有機會施行兵諫的其實是那五個旗主王爺!由於這些人都是世襲鐵帽子王,他們的軍隊都是屬於他們自己的!這是八爺調五個鐵帽子王進京的主因!

在兵諫過程中,八爺讓隆科多調走了御林軍,又讓五位旗主王爺派兵看住了豐臺大營,等於限制住了雍正調動軍隊的能力。但是十三爺來了這一切就都變了。十三爺是欽封兵部尚書,軍營裡的軍官又都是他一手帶出來的,五位旗主王爺只有幾千部隊,豐臺大營卻有幾萬部隊,十三爺一到就可以命令豐臺大營的其他軍官拿下幾個旗主王爺派來的關外鐵騎!而後,十三爺進宮,把那些被調往他處的御林軍又調了回來!這時候隆科多假傳聖旨的事暴露,想跑便被抓回來!


優己


十三爺胤祥,康熙帝第十三子,隸屬滿洲正藍旗,生母是喀爾喀蒙古部落公主寶日龍梅,雍正帝的死忠粉。


胤祥年少時就精於騎射,也喜歡呆在軍中。康熙皇帝的兒子中只有十三子和十四子喜歡武備,常年在軍中行走。十四子胤禵立足於西北軍營,十三子胤祥則混在京郊護衛京城城防的豐臺大營。雍正繼位後,隆科多掌管九門提督府,和豐臺大營裡應外合護衛京城的城防治安。隆科多和八爺胤禩勾結打算利用推行“八王議政"制度逼雍正退位失敗後,雍正帝收回了隆科多手上掌管的九門提督府大權,一併交給胤祥管理。這樣做除了胤祥從來對雍正帝忠心耿耿沒有二心外更重要的是胤祥在京中京效的軍中有很高的威信。早在康熙年間胤祥帶兵豐臺大營時就長期和營中將士同吃同住,獎懲分明,很得人心。因此由他掌管兵權能夠達到高效的政令合一,對於雍正決心改革朝政拖蹋有利無害。


陳晨孕育育兒專欄


題主是依據的《雍正王朝》,所以,我就先《雍正王朝》來說。然後再從歷史說!

一、從雍正王朝說

1、級別不對等

隆科多提督九門,相當於京城衛戍區衛戍司令,能調動也就九門步兵巡捕營。雖然還有其他職務,位列中堂大人,但是頂多也就是一品大員。

十三爺,康熙帝十三子,屬於嫡系皇親。又封和碩怡親王,是王爵人物。同時又兼管部分六部部門。屬於超品!

2、影響力不同

隆科多也是行伍出身,曾在十三爺麾下效力,軍中影響力,肯定與十三爺相比差遠了!而且還曾長期無官無職,閒居市井,後來是康熙帝需要他對四爺繼位要有擁立之功,所以又才發跡。這一點其實很多人是看不起的……

而十三爺以皇子身份長期在邊關和軍中效力,帶出了大批中層將佐,所以在軍中威信影響巨大!就連康熙信任的侍衛頭頭圖裡琛都曾在十三爺麾下效力!

3、天意如此

在劇中,皇五子弘晝在路上遇到十三爺,說了去豐臺大營的一五一十,十三爺作為老資格,立馬發現了問題,所以立即奔赴豐臺大營!控制了京城的主要軍隊!這就是天意,命中註定隆科多之輩的舉動不能夠成功!

二、從歷史來說

1、八旗兵制

八旗兵歸旗主統領,九門提督無法影響,所以隆科多無法調動八旗兵。同時,關外王爺也不可能調動和指揮豐臺大營八旗兵,因為八旗旗主不可能都居關外!

再說,隆科多縱然是一品大員,只要不是旗主,就無法形成軍中勢力!

2、胳膊擰不過大腿

隆科多雖然貴為中堂大人,位列一品,但是在十三爺這位大清第九位鐵帽子王-和碩怡親王面前,那就顯得有些不夠了!

3、八王議政就是個辣雞

清朝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在康熙朝的時候,已經分量不足了,康熙設立南書房,雍正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不副實,乾隆朝,取消……


志軍翔宇



1 康熙在眾皇子奪嫡中有了很深刻的教訓,因此佈局就十分重要和優先的了!

2 在太子第二次被廢后,為了皇權的穩定和延續,不立太子,為保護胤禛,把十三爺關押十年,防止陷入爭權漩渦 ,磨礪心性,以免保劍鋒利被折斷!

3 隆科多沒有根基,跟八爺黨篡權奪位,在當時是非正義的,有一句話邪不壓正!

4 康熙佈局把十三爺的浩然正氣和光明磊落,保存給雍正,是為穩定江山之用意!

5 十三爺代表忠和勇大家都知道,跟著正確的方向,跟著十三爺走肯定沒錯!

6 張廷玉講道理講的是正統法理!十三爺控制軍權!可謂一文一武十分正統!

7 糾正一下提問者 不是隆科多兵變而是八爺兵變,隆科多隻是棋子!


逆鱗217602735


豐臺大營是小說杜撰的,《清史稿》沒有提到過“豐臺大營”的說法,清初多爾袞曾一萬清兵駐紮在京城與盧溝橋之間,在今天的六里橋以南的大片地方衛戌京城。後來這裡駐軍撤掉,成為軍馬操練的場所。清朝前期京師駐軍:大內侍衛有600人,親軍營1770人,前鋒營1770人,護軍營1.5萬人,圓明園護軍營6000人,前面都是守衛宮廷宿衛皇帝的。除此之外步軍營巡防五營(九門提督)2.1萬人,西山鍵銳營3000人,虎槍營600人,火器營8000人。《清史稿·職官志》:“乾隆十四年設健銳營。”“直隸省駐防都統二人,張家口都統、熱河都統(原副都統)”,“直隸駐防副都統二人。密雲副都統、山海關副都統(原山海關總管)。”“直隸提督一人。順治十八年置駐大名,康熙二十七年省,三十年徙古北口。” 直隸八旗駐防軍、綠營軍,均無豐臺大營。健銳營設於乾隆十四年,雍正奪位時還沒有健銳營。 清朝前期還沒有“豐臺”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屬於宛平縣,豐臺是“金中都豐宜門外拜郊臺”的簡稱,清中期才設豐臺鎮。


輸入密碼有誤



僅僅就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的情節來分析,十三爺從小帶兵打仗,原本在軍中長大,在軍隊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雖然老十四也曾經帶過兵,但是資歷比老十三淺的多,而且雍正繼位後,他就被解除兵權,被隔離政治,徹底軟禁起來了,“八王議政”風波時他根本就沒有在朝廷中樞。


八爺黨收買了隆科多,把豐臺大營也換成了關外來的番外王爺們的人控制,原本以為萬無一失,按老八的話說是九成把握,剩下的一成就看天意了。這說明畢竟是謀逆篡政的陰謀,無論多麼穩當內心總還是會有不安。

老十三雖然身子骨變弱,成天看似病歪歪的,可畢竟是曾經任事果決、敢於擔當、叱吒風雲的俠王、拼命十三郎,又是滿朝盡知的雍正王朝唯一出來做事,深得雍正信任的王爺,以他的身份,根本不需要任何令、旨,只要現身就是最大的權威和號令。而且人雖病著,他可也沒有閒著,從雍正眼見要出事第一件事就是問老十三在哪裡,就可以看出來,雍正對於國家安全這等大事還是一直倚重老十三的。



再加上他拼命十三郎的性格和擔當,在豐臺大營強勢奪權,番外王爺們都是從關外來的,本來就不得拱衛京師的皇家嫡系部隊的待見,只是礙於弘時假傳的聖旨而已。在老領導老十三法駕親臨,並殺伐決斷的處理了番外王爺們的人之後,這些舊部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起兵造反可是株連九族的事,有機會跟著十三爺平叛立功,自然是天上掉下來的功勞!高興還來不及。十三爺帶領豐臺大營的軍隊換防隆科多的九門提督警衛部隊,誰敢不從?第一,九門提督的部隊曾經也是老十三的舊部;第二,警衛部隊要跟野戰軍打,結果可想而知;第三,老十三是皇帝寵信的王爺,皇帝的親兄弟,隆科多不過是皇帝和老十三的奴才,該聽誰的不言自明瞭。

就算是錯了,最後都可以推到十三爺身上。所以老十三能夠輕鬆奪權,既跟雍正平時對他的信任、他的地位有關,也與他從小知兵,善於殺伐決斷有關。


謝金澎


關於“八王逼宮”這一段,小說和電視劇是不一樣的。藝術創作和真實歷史又不一樣,所以我分三部分說。

先說小說。原著小說中,隆科多沒有參加“八王議政”!

原著中的八王議政比電視劇要簡單,

雍正召旗主進京是為了整頓旗務,但是弘時和胤禩卻騙十六阿哥,讓他假傳聖旨告訴旗主王爺,議政會上要討論恢復八王議政的制度。小說中,旗主王爺並沒有控制豐臺大營,隆科多也沒有讓九門官兵接管御林軍。

所以,八王會議其實就是八爺黨突然向雍正發難,十三阿哥發現苗頭不對,就讓所有大臣都退出乾清宮,他在外面調兵遣將,直接武力接管了旗主王爺和八爺黨。小說原文是這樣的:

正好圖裡琛得到消息,正向這邊跑來,他急急地問:“十三爺,聽說裡頭鬧起來了?”

“你火速給我調來一棚御林軍來!”

“扎!”

“慢!”允祥眼裡閃著兇光,狠狠地,也是一字一板地說:“聽我的號令,我叫你拿誰,你就給我馬上抓起他來,不要犯嘀咕!”

“扎!奴才明白了。”

等允祥回到殿裡時,這裡早就亂成了一團,允禩也已經撕下面具親自出馬了。

所以,小說中的八王議政,八爺黨是沒有兵權的。直接被雍正武力鎮壓!



再說電視劇

電視劇的劇本改編是作者二月河親自操刀的,他把隆科多謀反和八王議政的劇情合併。這麼改有個好處,就是劇情的張力十足,同時也突出了十三阿哥的重要性!

我簡單的講一下劇情。

弘時騙弘晝,讓他假傳聖旨,讓旗主王爺的參將接管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防務。再讓隆科多控制九門大軍,接管紫禁城的御林軍防務。所以八爺黨大殿逼宮時,雍正讓圖裡琛帶御林軍進來,收拾八爺黨。

然後圖裡琛告訴雍正,御林軍的防務被隆科多接管了。

雍正大怒,斥問隆科多為何如此大膽!城外還有豐臺大營,你一個區區九門提督,管著兩萬人就敢如此放肆?




弘晝告訴雍正,豐臺大營被旗主王爺的參將控制了。雍正癱倒在地上,被迫和八爺黨和旗主王爺展開了一場論戰。這一段論戰的戲份我就不多說了,直接跳過。

當論戰陷入僵持時,大救星十三阿哥來了!不僅他來了,還綁了四個旗主王爺的參將。這說明,十三阿哥已經完全掌控了西山銳建營和豐臺大營的防務。



電視劇中,這段演技非常重要。十三阿哥朝雍正使了一個眼神,雍正用信任的眼光點了一點頭。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說,所有的事情都已經搞定了。不管是西山銳建營還是豐臺大營,還是九門官兵,他都搞定了!

為什麼十三阿哥能搞定一切呢?因為當時胤祥是總覽京畿防務,不論是步軍統領衙門,還是豐臺大營、密雲古北口大營、西山銳健營還是善撲營,包括紫禁城中由內務府和領侍衛大臣管理的大內侍衛。胤祥都可以調動。雍正把防務全交給胤祥了,絕對的信任。

八爺黨控制豐臺大營,是靠“騙”,而不是朝廷的正式文書。胤祥身為軍機大臣,可以直接將旗主王爺的參將拿下,控制豐臺大營。

再一個就是步軍統領衙門,上面也強調過了,隆科多讓步軍接管了御林軍。也就是說隆科多封鎖了紫禁城,外人是進不去的!

十三阿哥能進去,說明他已經搞定了步軍統領衙門。至於怎麼搞定的,電視劇中沒說。可能是武力接管,也可能是直接憑自己的威信讓步軍聽他號令。畢竟隆科多調步軍衙門的兵,是去護駕的,不是謀反。如果十三阿哥把詳情說出來,步軍衙門就會臨陣倒戈了。



最後說真實歷史

先說一個電視劇的Bug,西山銳健營是乾隆十四年創立,雍正時期還沒有這個部隊。電視劇在創作劇本時顯然是沒有查閱相關資料。(小說中沒有提到西山銳健營)

再說說八王議政,其實早在順治時,皇帝就親領三旗的旗主,康熙和雍正都是如此。雍正不僅自己親領三旗旗主,弘晝也領一旗。第二代裕親王在雍正二年革爵,第三代裕親王在雍正四年革爵。等於說鑲白旗在雍正朝沒有旗主。

這樣算下來,有旗主名號的王爺只有三個人,三個人怎麼八王儀政?

而且雍正繼位後,明確指示,下五旗的統領向皇帝效忠,而不是向旗主效忠。旗主在雍正朝,都是光桿司令,空桶子王爺,什麼權利都沒有。逼宮,是不可能的!


Mer86


再清楚不過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建營裡面的參將士兵都是十三爺的人,而且都很服十三爺,為什麼說十三爺是俠王呢。而且雍正登基之後有過明昭,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建營只聽命皇上和十三爺。當時因為八爺忽悠弘時和弘晝去豐臺大營曲解皇上的聖意,豐臺大營的將領也持疑議,但看到兩位皇子也不好說什麼。雖有疑義也就只能這麼辦了。 隆科多是個豬腦袋,有點飄了,八爺跟他說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建營被他和幾位旗主接管了,你再控制著九門。裡外都是咱的人,咱推弘時上去,咱們都是功臣,以後日子美的很,隆科多腦袋一熱就把十三爺忘了。八爺和隆科多正在逼宮呢。十三爺因為弘晝告訴說豐臺大營被八爺和幾位旗主接管了,扭頭就去了豐臺大營。雖然電視沒演十三爺接管豐臺大營的場景。咱們可以想象一下。


豫貓看北京


題主問的是電視劇《雍正王朝》的事,老八聯合四位鐵帽子王,要搞八王議政,架空雍正皇帝!

老八等人為了能夠成功逼迫雍正,提前誤傳雍正五子弘晝的話,讓四位鐵帽子王帶來的參將接管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權。同時,收買隆科多,讓隆科多用步軍統領衙門的人換防了紫禁城的御林軍!這樣,京城防務都被八爺的人控制了,八爺要武力奪權了!

可惜,他忽略了重病之中的胤祥!胤祥俠肝義膽,在軍中素有威信!



"俠王"胤祥雖然不拉幫結派,但是,在軍中素有威望!他樹立威望,不靠利誘,全靠人品攢出來的。胤禛在"奪位前",拿出一份軍中將領名單,讓老十三看看那些人能用。老十三準剔除那些見利忘義的人,只用“忠義”之人。


而且,雍正繼位前夕讓蘇培盛放出圈禁多年老十三,接管豐臺大營兵權。當時,老八的黨羽成文運仗著他掌管豐臺大營多年,不服從老十三命令。老十三直接讓人砍了成文運,底下的參將副將沒有一個人支持成文運,反對老十三。可見,老十三在中層將領中,威信很高。而且,他知人善用,能把控大局!

再者,胤祥在雍正繼位以後就負責總覽京畿防務。京城附近所有兵馬,他都有權過問。

當時,不論是步軍統領衙門,還是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都由他負責。而且,他還兼著領侍衛內大臣!也就是說,大內侍衛也歸他管。

胤祥是名副其實的"京畿所有武裝力量一把手"!再加上,他還是鐵帽子王。這等權利和威望,老八他們無人可及!


胤祥聽弘晝說了旗主用自己參將接管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以後,馬上以“看病”為由,扭頭去了這兩個軍營。幾個空降來參將,"名不正言不順",肯定鬥不過老十三,都被老十三綁了。

之後的步軍統領衙門更好說了,本來就是城內衛戍部隊。被隆科多假傳聖旨忽悠了,才去換防禦林軍。現在,頂頭大領導,總覽京畿防務的十三爺帶著人來了,肯定聽十三爺的。

雍正見老十三終於來了,兩人眼神一對,就知道事情擺平了。老八搞的“八王議政”夭折了。

這件事,是電視劇編出來的。原著小說和歷史上,都沒有武力奪權這回事。

調兩個參將過去,就能掌管豐臺大營?開玩笑呢,沒有中下層將領支持,這些人就是光桿司令。這些殺人的主,怎會聽命於這些空降領導?電視導演腦洞大啊,怪不得二月河跟導演鬧矛盾。軍隊將領調動,都要經過兵部。還有,那時候,還沒有西山銳健營。

老八他們肯定不敢,也沒能力這麼明目張膽謀反。所以,這件事不是歷史,也不是二月河原著中的故事。而是電視劇編劇自己加的戲。

不過,老十三以這種方式結尾,也算是“戰死沙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