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炒作:使股票短期走強

概念原本是沒有什麼經濟價值的,它無非是給事物一個界定,以區別於其他事物。可是這樣一個界定引入股市之後,常常會裂變出驚人的價值效應。比如曾經的手遊概念、軍工概念、醫改概念等的炒作無不是概念裂變的例證。

幾種常見的概念股分類如下:

1、重組概念股

重組是牛市中永恆的話題,如果投資者在重組前進入一些股票,往往能暴富。現今的海通證券就是當初的成都建投,三年漲了50倍。重組股一般業績都較差,但也有一些好的股票,既有重組概念又有好的業績。在下跌週期買入10個重組股,總有幾個可能會成功,那麼這種賭法也不失為一種炒股好方法。例如東源電器,就是近期活躍的重組概念股,由於該公司由國軒高科借殼,並且有新能源汽車等概念,復牌後股票連續出現十個漲停。

2、兩會概念股

兩會召開期間備受關注的三大主題是:民生保障、新興產業投資和體制改革,其所涉及的相關行業盈利確定性會得到強化。

3、新能源概念股

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石油在世界經濟不斷髮展與中東局勢動盪的壓力下變得越來越珍貴。除了節約石油資源,開發新的石油替代能源已成為各國解決石油危機的另一條出路。

4、新三板概念股

新三板擴容已經日益臨近,包括武漢東湖高新區、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等多個國家級高新園區正力爭設立“新三板”。在此背景下,“新三板概念”橫空出世,成為過去兩年證券市場的第一個概念板塊。

從歷史表現來看,無論是何種概念的炒作,無論炒作手法何其巧妙,其本質都是類似的,歸結起來,大多具備以下三項特徵:

1、由某項與股市有關的事件引發

概念炒作的前提是要有概念。所謂概念,就是與股市相關,但對上市公司業績影響甚小或壓根兒沒有影響的事件,主要靠激發市場想象力影響投資者的行為,靠資金優勢推動股價的短期上漲。

2、炒作概念自成板塊

俗話說:“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莊家要成功地炒作概念必然要擁有足夠數量的個股,這樣在拉昇過程中,個股之間容易形成協同效應,才能在市場中掀起引人注目的波瀾,以吸引跟風資金,降低拉昇的成本,同時也在無形中擴大了整個板塊的流通市值,提升了市場流動性,使出貨變得更加容易。

3、短線炒作和投機特徵顯著

多數概念本身具有時效性(如國慶概念、奧運概念、禽流感概念等),加上炒作資金多屬於以投機為主的遊資,所以概念炒作註定是短期行為。

概念可能意味著對市場未來走向的深入挖掘,但也可能僅僅是一個市場炒作的藉口,作為中小投資者,如果追隨各類小道消息和熱點概念而跟風炒作,結果可能是賺少虧多,甚至長期被套牢。

歷史上類似的教訓很多,概念往往只是一時。只有公司擁有良好的現金流量、不斷增長的盈利能力和市場佔有率,才能得到市場的最終認同,才能給投資者帶來長期的回報。否則僅靠概念,難以持久。

追漲錦囊

重組概念炒作舉例如下:

2014年6月23日是停牌3個月之久的丹甫股份復牌的首日,開盤後不久公司股價便封漲停板。這與公司剛剛披露的重組方案緊密相關。根據公司在同月22日晚間發佈的公告,公司擬通過資產置換、非公開發行股份等方式置入臺海核電100%股份,整個方案作價達31億元。如果順利重組成功,丹甫股份就將被臺海核電成功借殼,成為核電設備概念股。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金融界股靈通(ID:jrjstock),龍頭股點評、漲停板預測、題材掘金、股市要聞、大盤走勢、公司新聞和停復牌等消息一網打盡,具備壓力位、支撐位和買賣點查詢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