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和老十四是同父同母,為啥他倆離心離德呢?

宿遷安快智能


康熙生育能力強,生了35位兒子和20個女兒。那時候新生兒死亡率高,皇帝也不例外,活到可以參加排序的兒子是24個,在康熙晚年參與奪嫡的是九個,就是著名的“九子奪嫡”。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雍正帝生母,在康熙朝封號是德妃。她雖然出身不高,但很受康熙帝寵愛,生了三子三女。其中皇四子胤禛(後來的雍正)與皇十四子胤禎(後改名允禵)就是她生的兩個即能力超群又給她帶來無限煩惱的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在奪嫡過程中分屬不同陣營,在雍正繼位後更勢同水火。一母同胞為什麼不同心協力,我想大概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考慮:

1、在男權社會中,人們更認“同父”才是一家人。康熙的這些兒子因為老爹是康熙,所以都是兄弟。這從排行都可以看出來,都是按照康熙這條線來排,而不是按母親這條線來排。

2、這兄弟倆的交集、尤其是童年的交集並不多,沒有培養出深厚的情感。生雍正的時候,烏雅氏的地位還很低,不能獨立撫養皇子。所以,雍正是在孝懿皇后佟佳氏膝下長大。生恩?養恩?一般養育也是很大的恩情,情感更深厚。雍正對於佟氏一組一直都不錯。對於生母烏雅氏應該從情感上也不是很親近。而十四阿哥比雍正小了十歲,在其母親膝下長大,跟母親的感情更為親密。而兩個兄弟間因為年齡差距大和不同的生長環境,小時候肯定不會“同吃同住同勞動”。沒有接觸就不會有太多情感。

3、道不同不相為謀。政治理念、性格、利益不同,自然走不到一起。在這個世界上,許多物質上的利益是可以談判妥協或者出讓的,但理念上的,比如治國的根本思想,是不太容易改變的。這兄弟兩個一定是在政治理念上差距很大,所以分別站到了不同的陣營。

4、願賭服輸。奪嫡兇險,這些生長在權力圈中的皇子自然也知道。成功的自然一人之上,失敗的就難免身敗名裂。雍正對於敵手的其他兄弟,比如八阿哥、九阿哥多狠啊!但對於十阿哥,因為是佟佳皇后妹妹的兒子就網開一面;對於這個一奶同胞的弟弟也更是網開一面。這弟弟一直活到了乾隆二十年,也算善終了。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平常人家的孩子,為了套房子還充烏眼雞呢,何況帝王家。

首先,胤禛和弟弟雖然是一母同胞,但從小的生活環境是不一樣的。他出生於康熙十七年,那時候,他的生母烏雅氏出身低微,沒有撫育的資格,胤禛滿月後由皇貴妃佟佳氏(孝懿仁皇后)撫養。而他的弟弟胤禎(對,這是他最初的名字)出生時,烏雅氏已經是德妃了,所以,兩兄弟一個由孝懿仁皇后撫養長大,一個由生母烏雅氏撫養長大。

其次,在康熙朝期間,兩兄弟的境遇不同。四王爺胤禛的性格比較容易衝動,後來他主動向父親求“戒急用忍”四字,說明父親對於他的這個脾氣,其實是不甚滿意的。在康熙朝,雍正的整體表現,一如他求的這四個字一樣,忍。而十四子從少年時代起,就頻繁地扈從其父出巡,日常生活中,也往往被給予一些特殊優待。比如,皇子蒙父皇恩准,享有支取官物的符權,由大內供給其一家的食用物品。這種做法通常是以一年為限,期滿後由父皇決定是否沿續,而沿續時間愈長,愈能體現出父皇的厚愛。康熙諸子中享此殊遇者不只一人,但時間最長的則是胤禵。自康熙五十四年至六十一年,整整七年,康熙始終特批胤禵一家支領宮物。“大將軍王”什麼的更不必說了,不管康熙是否打算讓他繼承大統,對於這個孩子,他一直很寵愛,這是毋庸置疑的。

兩個一母所生的孩子,生長環境不同,收到父母的區別對待,如果是你,你能和這個弟弟同心同德嗎?更何況,你們的關係,更像是競爭對手,而你們要競爭的,不是房子,而是一個帝國。


susie李舒


向敬之

康熙帝的皇四子胤禛(後來的雍正)與皇十四子胤禎(後改名允禵),一奶同胞,都是德妃烏雅氏(死後被追諡孝恭仁皇后)所生。這對胞兄弟,在齒序上間差為十,年齡上也相差為十,康熙給他們的名字更是諧音。

他們名為同胞手足,實則離心離德。胤禛精通權術,以退為進,躲在潛邸運籌帷幄,弄出讀禪的幌子潛在爭奪帝位。老十四聰明過人,個性爽直,重情重義,從小便和才華橫溢、為人謙和的皇八子胤禩情投意合。

康熙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以佟國維、馬齊為首的大臣暗箱操作,絕大多數大臣推舉胤禩為皇太子。康熙心中的人選還是廢太子胤礽,故而藉著胤禛支持胤礽,行一票否決權,怒斥胤禩妄蓄大志、企圖謀害胤礽,“即國之賊”(《清史稿·允禩傳》)。胤禎挺身而出,跪奏曰:“八阿哥無此心,臣等願保之!”康熙十分憤怒,出所佩刀欲誅胤禎,皇五子胤祺跪抱勸止,諸皇子叩首懇求。康熙怒氣稍解,命諸皇子打了胤禎二十大板,行步艱難。胤禎還是不改初衷,堅決地支持胤禩。

坦蕩之人未必看得上陰謀家。胤禎知道胞兄的心思,但始終不做胤禛的追隨者。而康熙因胤禎直言受罰事件,覺得他心直口快,表裡如一,對兄弟的有情有義,因而之後更加寵愛他。

康熙對胤禎的厚愛,有些離譜了,除了頻繁命其扈駕出巡,且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優待。胤禎的爵位不過固山貝子,按規定歲俸銀1300兩、祿米1300斛,與胤禛作為和碩親王的歲俸銀10000兩、祿米10000斛,相差甚遠。胤禎所得的俸祿,養活一大家子自然困難。胞兄不援手,那麼老爸就給予破格的資助。自康熙五十四年至六十一年,整整七年,康熙始終特批十四阿哥一家支領宮物。在胤禎受命西征前,康熙帝先後給了他十萬兩銀子,讓他享受到了親王的待遇。

胤禎

康熙五十七年十月,胤禎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統率大軍進駐青海,討伐策妄阿喇布坦,封大將軍王,“用正黃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樣”,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起程時,康熙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出征之王、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齊集太和殿前。

康熙這樣對胤禎格外重視,勢必讓胤禎及胤禛認為這是選擇儲君的前兆。結果,康熙最後選定胤禛,無疑讓這對胞兄弟相互怨恨越來越多。胤禛即位後為了捍衛皇權,只會加倍地折磨胤禎,使之成為了被長期圈禁的失敗者。


以禮觀書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回答從幾個方面來講就比較清晰,雖是同父同母,可是性格立場不同,黨派政治立場不同,父母所給予的也不同才導致同父同母不同心的下場。


1、性格立場不同:雍正和十四雖是一母所生,然而從小不在一起長大,雍正呢,因為德妃生下雍正時,德妃地位低,還不夠資格養育兒子,所以雍正自小是沒有在媽媽身邊長大的,康熙兒子也多不是嗎?而且雍正的生母德妃當是也不是康熙面前的紅人,所以內向的雍正在父親那並不受寵,和親生母親呢也是逢年過節才見一面,這樣一來有點爹不疼娘不愛的架勢了。而到了生十四的時候呢,德妃熬了那麼多年,地位也上來了,從小在媽媽身邊長大,感情也是極好的。在媽媽身邊長大,也自然常在康熙眼前饒啊,增加了曝光率,哪有父親不喜歡兒子的道理?經常出巡帶上十四,自然十四比他四哥命好,也更受寵愛,在這種正能量滿滿的環境下長大,自然也陽光帥氣,性格開朗。所以可以說媽媽是更偏心小兒子的,歷史記載德妃特別不滿意雍正登基,也特別不滿意雍正罰小兒子去守陵,所以幹了三件事:1、不接受雍正給的封號。2、不接受百官朝拜。3、不接受換寢宮。這就是不承認自己也不承認雍正這個皇帝嘛……可見德妃並不喜歡這個兒子,而十四也是開始得到雍正稱帝的消息也是不稱臣,不跪拜,聽了八哥的話才乖乖臣服。估計雍正當時內心是崩潰地,多半在想:我可能有個假媽媽和假弟弟吧……



2、雍正和十四的黨派立場不同想必眾所周知的事,十四不支持親哥哥支持老八,老八得皇位呼聲最高,一次康熙生氣了要懲治老八,老四為八哥辯駁結果被打了20大板,這有情有義的勁兒可不是鬧的。那老四哪?不喜歡這個弟弟是真,開始讓他守陵,後來圈禁他,真是有點浪費人才了,大將軍王給圈禁了,直到雍正死後乾隆當政才解除他十四叔的圈禁。那雍正喜歡說呢?想必大家知道,雍正和老十三是情投意合啊,用這個詞不過分啊,雍正的幾個股肱之臣都死了,隆科多,年羹堯啊,只有老十三備受寵愛,老十三走在雍正前面,雍正甚至痛苦的罷朝三天,這對勤政的雍正來講可是了不得的事。原來雍正和十三從小感情好,小時候雍正教十三數學,這小哥倆可以說情深意重,十三呢也會辦事明事理,從來不給四哥添麻煩,四哥要封他兒子為郡王王,他其實是拒絕的,不授。雍正就變著法的賞十三,十三的隨從太辛苦,每人賞20兩,死後雍正越想越覺得對不起十三,加封了十三另一個兒子為王,呃,十三前面那兒子有點虧得慌吧……收到這,很明顯雍正和十三是好CP,十四和老八是一對,很明顯黨派不同。



3、父母給予不同:這是事實,父母給老四和老十四的確實不同。咱們前面說老四爹不疼娘不愛雖是戲說但說的事兒不假。以至於雍正當了皇帝大家都質疑,懷疑結果不是這樣,不是嗎?對十四好那是真好,兩廂一對比可見分明。十四沒成年時是貝勒身份,不是親王,待遇工資自然不如成了年的哥哥,康熙直接給提成親王規格,自己有了府邸之後,家裡用的東西都從宮裡出,好傢伙真是親生的!而且在十四遠去青海征戰時封大將軍王,以皇帝規格出征,意思是代表我出戰,王爺貝勒大臣相送,後封扶遠將軍手握重兵。如果說康熙真的傳位給雍正那麼讓十四手握重兵就是給了他一劑護身符,而其他老八什麼的死後就沒多管,可見對十四寵愛有加。那麼老四能不嫉妒能不難過嗎?父母的偏愛,使兩個兒子性格,命運,政治路程截然不同,也使兩個親兄弟關係卻並不親。謝謝!



脫離高級趣味的王閃爍


說到這個問題,我相信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不可避免,雖然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緹是一個母親,但是兩個人的關係不是那麼好,有幾個原因。

第一,我覺得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為清朝後宮有一個規定,皇子皇孫出生出生一段時間必須有奶媽照顧,送到別的宮中,而且在成年之前不能見到生母。這就造成了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在童年並沒有在一起生活,隨便兩個人是一個母親,但是關係比較疏遠

第二,十四阿哥是一個個性比較張揚的人,經常會在一些場合做出一些違背禮儀的事情。四阿哥則是恩怨分明,一板一眼的一個人,兩個人的觀念發生衝突,導致矛盾,兩個人不和。

第三,九子奪嫡這個歷史事件很出名,十四阿哥爭奪皇位的心很明顯,但是他四個是個很有能力的人,他已經把四阿哥當做一個競爭對手,所以心裡肯定會有隔閡。

第四,等到雍正紀位以後,十四阿哥很是不服,已經到無所謂,破罐子破摔的程度,導致兩個人關係繼續惡化

由於等等原因,兩個人關係不是很好



恆段


雍正的生母最早地位很低,被迫把親兒子送給正好喪子的皇后佟佳氏撫養,本以為是權宜之計沒想到皇后對年幼的雍正很是照顧視如己出,這使得雍正心中有了優越感,從小和其他兄弟不太合得來,和太子多有來往也是出於同是皇后的兒子,那種嫡子的自豪感自然眼裡容不下旁人也包括親生母親。即使佟佳皇后病逝,雍正仍舊對佟佳皇后的弟弟隆科多直呼舅舅,而其他皇子幾乎沒有人會這樣稱呼隆科多,這也是他後來為什麼死心塌地的幫助雍正登上皇帝寶座!對於佟佳皇后的突然病逝,年幼的雍正顯然深受打擊雍正心裡不願意承認自己由嫡子變成庶子的事實!變得沉默寡言,尤其是發現親生母親有了自己的弟弟對自己只是客氣而已,更讓雍正感到孤獨,性子也越來越冷,也許從皇后病逝開始雍正便覺得自己是孤兒,不再相信任何人!在雍正晚年時常還會追憶佟佳皇后再世時對自己的愛護。雍正沒有養母的庇護,反過來找生母,生母又被自己的弟弟全部佔有,給予妒忌,雍正很反感這樣的生活境遇把一切的不幸歸結於弟弟的出現,而弟弟覺得哥哥已經被送給皇后不是自己母親的孩子了,自然有種排斥感加上兩人的年齡差距,兄弟不合情理之中更何況大家的爹都是皇帝誰也不服誰。


盛情楠闕


雍正和老十四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但雍正從小就是在皇后身邊長大的,他不但老十四關係不好就是和自己親媽德妃烏雅氏也不親密。

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寅時,胤禛出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生母為德妃烏雅氏。清初時後宮不允許生母撫育自己的兒子,因此胤禛滿月後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孝懿仁皇后是一等公佟國維之女,孝康章皇后的侄女,孝懿仁皇后沒有生過皇子,只有一個公主還早年殤逝,故而養育德嬪之子。說白了吧雍正和老十四從小就不在一起能有什麼感情。

而且雍正從小刻薄嚴厲,對自己要求嚴對別人要求也嚴,不討人喜歡;而老八長袖善舞,與人交談能讓人如沐春風,所以在儲位爭奪這個生死棋局上老十四站在老八這邊對付自己的親兄弟老四雍正,那點血緣親情也就更淡薄了。

康熙的兒子都挺有能耐,所以儲位的爭奪弄得朝野震動,血腥異常,這對雍正的觸動還是很大的,所以後來雍正不立儲君,而是建立密匣立儲制度,在自己要死的時候才在大臣面前宣佈誰繼位。


當狗容易做人難


就算是一奶同胞的兄弟,也是有親有疏,而且兄弟之間可能會爭母親的寵,現在這個社會不也是存在這樣的情況嗎?好多孩子聽說媽媽要生二胎,就會氣憤的離家出走,甚至威脅媽媽,如果生二胎的話,他就怎麼樣怎麼樣,這種相互嫉恨的心裡一直古來也有。


更何況兩人都是生在帝王家。最是無情帝王家。又存在著利益紛爭,更何況老十四最初是跟八爺走在一起的,支持八爺的。

成者王侯敗者寇,八爺失敗了,老四成功了。那老十四的好日子當然就沒有了,別看是一母同胞。生在帝王家的老四,想想他能在這麼多兄弟中脫穎而出手段的使用肯定不一般。

對親兄弟也自然毫不手軟。他手軟了,有可能他日他就被除掉。


文心採露苑


因為康熙的曖昧,給了每個人非分之想!這使得每個人都是競爭者,然後除了一個人之外全部是失敗者!老十四一直自視清高,恃才傲物,總覺得自己才是皇位繼承人。所以,他與雍正之間的關係不是離心離德這麼簡單,他們爭的是皇位!具體可以參看雍正舉薦老十四出任大將軍王的時候,老十四那個親兄弟長親兄弟短的,哪還有之前的仇恨樣子!

鄔思道曾有言跟雍正說,皇帝的帝王心術不了猜!康熙這個人談不上昏君,但是晚年的許多行為確實讓人不了猜。他把權力集中到自己手裡,使得每個王子的權限都差不多!他們甚至到康熙臨死前都不知道康熙想立誰當繼位人,他的本意是想讓自己的兒子們和和氣氣到老,但是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誰只要得到老康熙的青睞,誰就能繼位為帝。反之,什麼大阿哥二阿哥都只是一個稱呼!這使得老十四也具備了帝位候選人的資格!人一旦有了野心,自然不會願意再居人下了!比如,他之前奉八爺為王,在有了兵權以後反而也跟八爺離心離德了,這也是死鷹事件發生的緣由!

但是,終歸,薑還是老的辣!雍正這個作為清庭最晚繼位為帝的人,他的謀政本領比其他人強多了!他以守孝為由詔令老十四進京,期間,老十四又繼續犯事,給了雍正口實,直接拿掉職位發配看守陵園。從謀政手段上看老十四確實差雍正遠多了!


優己



政治立場不同,代表的利益不同,帝王將相家沒有無私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