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前11月電動物流車生產7.32萬輛 開瑞

電車資源訊:

電車資源獲悉,2018年11月,國內電動物流車生產2.13萬輛,同比下降47.6%,環比增長93.4%。2018年1-11月,國內電動物流車累計產量為7.32萬輛,同比減少24.0%。


2018前11月電動物流車生產7.32萬輛 開瑞/東風/瑞馳新能源排前三


前11月累計生產電動物流車7.32萬輛,開瑞新能源/東風/瑞馳新能源排前三


2018前11月電動物流車生產7.32萬輛 開瑞/東風/瑞馳新能源排前三


企業方面,奇瑞集團開瑞新能源前11月電動物流車產量達12220輛,佔國內電動物流車總產量的16.7%,位居排行榜第一名。東風系位居第二,前11月電動物流車產量超過1.1萬輛,佔比達15.3%。由於開瑞新能源、東風前11月的電動物流車產量已遠遠超過之後的企業,因此,不出意外的話這兩家企業或已提前鎖定2018全年電動物流車產量冠亞軍。不過,12月的電動物流車產量仍充滿變數,一切需靜觀其變。

瑞馳新能源前11月電動物流車產量達6001輛,佔比8.2%,位居第三位。

排在第四至七位的企業依次為:北汽新能源汽車常州有限公司(佔比6.4%)、陝西通家汽車(佔比5.6%)、吉利四川商用車(佔比4.1%)、山西成功汽車(佔比4.1%)。以上四家企業前11月電動物流車產量均在3000-5000輛之間。

安徽江淮汽車排在第八位,佔前11月國內電動物流車總產量的3.7%。一汽客車(大連)有限公司佔比達2.9%,位居第九位。這兩家企業前11月電動物流車產量均在2000-3000輛之間。

年底臨近,主機廠電動物流車生產量出現分化

目前,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和相關技術標準尚不明朗,主機廠該趕在補貼退坡前大量生產,還是像往常一樣按部就班生產,抑或是先不生產或少生產等待政策標準確定後再行動?電車資源整理數據後發現,年底臨近,各主機廠電動物流車生產量開始出現分化。

第一類為“大量生產型”,這類企業11月電動物流車產量佔該企業前11月總產量的35%以上,如東風系、江淮汽車、北汽新能源汽車常州有限公司、奇瑞集團開瑞新能源等。其中,東風系11月電動物流車產量在4500輛以上,佔東風系前11月總產量的40.5%;江淮汽車11月電動物流車生產1085輛,佔該企業前11月總量的40.5%;北汽新能源汽車常州有限公司11月產量超過1700輛,佔該企業前11月總量的36.9%;奇瑞集團開瑞新能源11月產量達4425輛,佔該企業前11月總量的36.2%。


2018前11月電動物流車生產7.32萬輛 開瑞/東風/瑞馳新能源排前三


第二類為“按部就班生產型”,這類企業11月電動物流車產量佔該企業前11月總產量的10%左右,如瑞馳新能源、山西成功汽車等。瑞馳新能源11月電動物流車生產844輛,比上月略有增加但不明顯,11月產量佔該企業前11月總產量的14.1%。山西成功汽車11月生產電動物流車322輛,佔該企業前11月總產量的10.7%。


2018前11月電動物流車生產7.32萬輛 開瑞/東風/瑞馳新能源排前三


第三類為“不生產或少生產型”企業。這類企業偏保守,11月電動物流車產量佔該企業前11月總產量非常少。在前11月電動物流車產量排名前九的企業中,有兩家屬於這種類型。

電車資源小結:2018年接近尾聲。前11月整個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63.6%,而作為細分領域的電動物流車產量同比卻下降24.0%。一增一降的強烈對比下,更顯得電動物流車市場的脆弱。是什麼原因導致電動物流車如今的尷尬局面?需要這一行業的參與者認真思考。2019年1月9日上午,2019第二屆中國(成都)新能源汽車高峰論壇之中國新能源物流車大會,邀您共同探討。

文章來源:電車資源網www.evpartner.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