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滿足相互保險特徵”相互保“合規性爭議不斷

难满足相互保险特征”相互保“合规性争议不断

11月27日消息,“‘相互保’幾天的量等於一些中小保險公司幹幾年。”一位中小保險公司人士如是感慨。

螞蟻保險、信美相互聯手面向螞蟻會員推出的 “相互保”上線後,在市場引起了一系列關注和爭議,並傳出其他機構有跟進之意。但在此之前,必須理清“相互保”在運行過程中,是否真的按照保險監管要求。

喧鬧之後當更清晰。“相互保”何去何從,市場正在等待答案。

看不懂的“相互保”

值得注意的是,“相互保”不等同於相互保險。螞蟻保險、信美相互聯手面向螞蟻會員推出的 “相互保”:芝麻分650分及以上的螞蟻會員(60歲以下)無需交費,便能加入其中,獲得10萬元至30萬元不等的額度的包括惡性腫瘤在內的100種大病保障。在加入“相互保”之後,如果有成員患病產生賠付,其他成員需要參與費用分攤,自身患病則可一次性領取保障金。

根據《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相互保險是指具有同質風險保障需求的單位或個人,通過訂立合同成為會員,並繳納保費形成互助基金,由該基金對合同約定的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保險活動。相互保險組織會員是指承認並遵守相互保險組織章程並向其投保的單位或個人。通俗地理解,相互保險的保險人、被保險人和公司所有者應該是同一群人。而不少保險業人士認為,“相互保”並不完全滿足這些特徵。

如果將“相互保”理解為團體保險,似乎也有疑問。因為團體保險是由特定團體簽單、統一繳費,而特定團體是指法人、非法人組織以及其他不以購買保險為目的而組成的團體。

這也不禁令人想起一些網絡互助平臺推出的類似保險形態的產品。不過,信美相互強調,“相互保”是通過銀保監會備案通過的保險產品,信美相互擁有國內首家相互制壽險牌照,接受銀保監會的指導和監管,能夠長期穩健運營。“相互保”的一次性全額賠付也與網絡互助平臺“收到多少、給付多少”的規則不同。

事實上,對於“相互保”的關注不止於此。例如,與一般保險產品根據疾病發生率定價、需先行支付固定保費不同,“相互保”服務根據實際發生賠付案例的情況進行費用分攤。根據規則,每月兩次公示、兩次分攤。在公示日,期間發生的確診賠案均會在適度隱藏敏感信息的前提下,給予公示並接受異議申訴。公示無異議的所有賠案產生的保障金,加上規定的10%管理費,會在分攤日由所有成員均攤。

“相互保”何去何從?

當然,一個保險產品的好壞優劣還是要看消費者的口碑。“‘相互保’看起來價格和保障具有一定優勢,但也存在一些疑慮,比如‘相互保’沒有明確繳費上限,是否會造成投保人需要承擔的風險存不確定性?”一位保險業人士坦言。

其實,理賠亦十分重要,因為越來越多的保險消費者不再是價格敏感型,而是服務、價值敏感型人群。此前多份互聯網保險統計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投保,購買的保單越來越多,誠然這反映了保險產品的設計更加便民,而民眾的保險意識和責任感也越來越強,但保險機構要避免在保費端“大開口袋”,而在服務端“扭扭捏捏”,否則將對保險業造成更為深遠的不良影響。

雖然“相互保”存在一些問題,但一些保險業人士指出,如果相互保險社能夠真正發揮牌照的價值,則將為我國保險業“補短板、填空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儁生指出,相互保險社如同硬幣的兩面,既有優勢也有不足,前者如共同所有、參與管理 、分享盈餘,後者如難以利用資本市場、缺乏股東的外部約束等。目前,國內的相互保險社仍然處於探索階段。

事實上,在傳統保險公司林立的格局下,從哪個細分領域切入、從哪個合適場景開始等問題,考驗著相互保險社的智慧。作為首批相互保險社,信美相互成立一年有餘。2017年,經審計調整後的財務報表顯示,信美人壽營業收入50618.3萬元,保險業務收入47404.4萬元,投資收益4481.6萬元。

信美人壽成立後,主打共創模式,一是將其保障和服務產品像“樂高積木”一樣任意組合,將共性的需求模塊化,同時開發出個性化的組件,會員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靈活的組合;二是首次引入“賠審團”制度,即當賠付發生爭議時,會員可以申請啟用該制度,隨機選取符合資質的會員,由他們通過在互聯網端的討論,最終決定是否賠付。

保險業人士坦言,從三家相互保險社落地項目看,一些具有較為明顯的相互保險特徵,另一些則不盡然。我國開展相互保險社試點,定位為現有市場主體的合理和必要補充,側重於“補短板、填空白”,如果在發展過程中沒有充分體現這一特徵,則失去了試點的初心。

作為信美相互的發起人之一的螞蟻金服,亦在保險業有頗多探索,例如“車險分”、“定損寶”等,其中一些也引起了較大的關注。如今,“相互保”何去何從,市場正在等待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