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很多出身農村的家長都不再重視孩子的學習呢?

青蟬網絡


一,爸爸媽媽是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如果照顧孩子,那家裡就沒有經濟來源。所以被迫出門打工。給老人和孩子掙生活。孩子不在身邊。沒有人監護。所以想照顧孩子都比較難。

二,孩子個性化張揚。到進社會的孩子讀書已經不像當年老一輩大人們小時候讀書那樣子。原來讀書都比較老實,規矩。什麼都聽老師的。回家什麼事情也比較積極。現在孩子們的個性都非常張揚。孩子要買這個能買都買到了。還是要買那個東西?能買的全部給她買的。同學們之間互相物質攀比。造成有些孩子不誤正業。每天上學就是比吃,比喝,比穿。

三,中國的教育制度。原來老一輩上學的時候。老師總是把重要的知識點放在課堂上,講,然後佈置家庭作業。現在學生上學是上課做家庭作業。然後老師搞課外輔導。孩子真正學到了多少東西。老師又真正教了多少東西?讓大家心裡都清楚。

四,學習方式多樣化。小時候我們讀書只要讀好語文,數學,英語。現在除了這些課程以外。還有許多的課外活動,以及愛好活動課。比如說彈鋼琴。做父母的就是想交也交不了。可以說完全插不上手。父母有心無力。

天下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子女的。希望那些做子女的看到這些消息的時候也能夠爭氣,好好讀書。不要讓他們失望。




花亭湖小胡土特產


如今,農村的家長不再重視孩子的學習,明顯是不可能的。村裡人一般都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更期望著孩子們能夠通過努力學習能夠有所作為,走出村子。但無奈的是,他們可能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給孩子更好的學習條件。

例如:

農村中去城市中打工的人有很多,如果他們在城裡收入還不錯,一定會想辦法讓孩子到城裡上學,讓孩子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

如今農村的學校,招生問題非常嚴重,就算一個有5000人的大村,也撐不起一個有規模的小學了。因為很多孩子已經被家長接到城市裡上學了。

但就算被接到城市裡上學的孩子,也會因為各種原因在學習條件上與城市中的孩子有較大的差距。

不要說農村的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學習,他們很重視孩子的學習,但很多情況是他們所不能夠把握的。

如果說誰看到農村的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學習,他們可能是因為

1. 生活所迫,因為生活的壓力而不得不放下孩子的學習;

2. 自身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只能夠任由孩子自己學習;

3. 農村學習條件差,自覺孩子學習也比不過成立孩子;

4. 各種各類的藝術加分,讓農村的家長望而生畏;

如果誰能夠解決農村家長在孩子學習上的這些問題,相信如果你到農村裡一定會非常受歡迎的。


逐夢卡拉


農村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學習?這是不可能的,農村家長比任何人都重視自己孩子的學習,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他們的老路,過著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輩子碌碌無為。

再者,農村的家長們,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為了生計、為了自己的孩子,他們不得不背井離鄉,進工廠或者上工地幫人打工,工廠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每天工作12個小時,而且經常倒班,對於他們來說,哪有時間去陪伴孩子?


所以,他們不是不重視自己孩子的學習,而是他們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掙錢來撫養自己的孩子,沒有多餘的時間去陪伴而已。


在我們周圍,最常見的就是異地打工,孩子在老家上學,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撫養,而自己獨自去外地闖蕩,短則三月五月,多則一年半載才回家一趟,但是,他們雖遠在天涯,卻心繫孩子。

最後,祝願天下的父母心,在外平平安安,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


清懿學者


經濟壓力巨大

很多時候並不是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學習,而是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經濟壓力是長年懸在他們頭上的一把利劍,全身心照看孩子上學,則家裡沒有經濟來源,生存是一個巨大問題;只有父母雙方都去打工掙錢來維持一個家的運轉,這樣的話,孩子就自然成了留守兒童了;學習的話,只能靠學校老師和他們自己了。

思想觀念陳舊

從投資的角度看,讀書屬於長期投資,而且就目前國內上大學的成本來講,確實不低。家長是這樣考慮的,讀那麼多書將來工資還沒農民工高,還不如早點出來掙錢。村裡同年齡的小夥已經掙了蠻多錢了,得到了外出打工的實惠。況且,讀書一讀就是12年,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都是要花錢的。而初中出來就可以掙錢,何必讀書呢?這樣的陳舊思想在農村地區還是比較吃香的,特別是讀書無用論,還是很多人相信的。

大學生就業困難

每年大學生畢業都會面臨工作難找的情況,畢業意味著失業。同村的大學生就是很好的現實例子,讀書多年找份體面一點的工作吧工資又低,去當農民工又不願意;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村裡人都看在眼裡呢,至於孩子學習的好環,大多也採取順其自然的態度。


學霸數學


現在很多出身農村的家長都不再重視孩子的學習的說法是不太準確的。

農村父母不重視孩子學習的說法不太準確

農村的父母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外打工,一種是在家工作,爺爺奶奶帶孩子。兩種情況都不能說他們不重視孩子教育,他們也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只是大部分家長文化程度不高,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從假期補習班的火熱就可以看出來,這些家長並不是不重視孩子的學習,而是不懂得怎麼教導孩子,最終把孩子都送到了補習班。在外務工的,孩子留在家裡,只能爺爺奶奶照看,沒有人輔導功課,孩子的成績很難上去;在家工作的,由於文化程度不高,不知道如何輔導孩子,就把希望寄託到輔導班上了,輔導班的效果可想而知,孩子的學習依然很難上去。所以,這就導致了,大家說的,很多農村父母對孩子的學習的不重視。

如何改變現狀

想要改變現在,最好的方法還是孩子上學,文化層次提高上去。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對於孩子的學習方法也比較多,把孩子教育好的幾率比較高。所以,這就是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的道理。教育就決定了孩子的眼界,能夠上高等院校的孩子註定了發展潛力要好於不上學的孩子。



不是農村的父母不重視孩子的學習,而是,因為文化層次的原因,他們不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導致了很多孩子被送到補習班,最終孩子的學習還是搞不上去。解決這個問題非一日之功,需要提高農村父母的文化水平。


睿爸:大學本科雙學位畢業,專注幼兒教育,育有兩個兒子,孩子學業優異,以親身經歷分享育兒經驗!喜歡睿爸的回答就關注睿爸吧!


睿爸快樂育兒


重視不重視教育完全看家長的覺悟,這並非一定由家長的身份、職業來決定。

20多年前,我分配回鄉中學任教。我的老家沒有資源,交通不便,純粹依靠農耕,可以說鄉民們大多不富裕。

我在那裡一呆就是8年,帶了兩屆班主任。班上學生的家長們比我年長十餘歲,雖然都在家務農,可大多接受過教育,以小學和初中為多,讀過高中的和沒讀過書的都很少。

但我感覺,他們中有一大半是很重視孩子教育的!有的會不時到學校來找我瞭解孩子的情況,有的在我去家訪時表現得非常熱情,說話中對孩子的教育也能談得頭頭是道。

8年裡,我很少看到有孩子輟學,連請假都不常見,就算農忙時節,孩子們也絕大多數按時到校,正常上課。如果家長不重視教育,恐怕不會出現這些情況。

8年後,我調到城鄉結合部的鎮中學。這時候,打工潮興起,鎮上比鄉里消息靈通,交通便利,有一條省道穿鎮而過,連接市裡和縣城。

這裡孩子的家長職業就多了,有農民、小手工業者、匠人、農民工、工人、無業遊民,還有包工頭、小商販、政府工作人員,鎮村幹部及腰包鼓鼓的老闆,總之是魚龍混雜。

我在鎮中呆了5年,幹了一屆班主任。這時節就有些頭疼,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各異,相去甚遠。從他們的身份和職業上根本沒辦法辨別到底誰更關心子女的教育,有時候農民和手藝人一個電話或捎個信就能來校溝通,而幹部和有錢的反而三請四邀堅不到場。

每回開家長會,總不能來齊。但絕不是農民家長缺席最多!

後來,我調到縣城工作,雖不直接教農村的孩子了,但我能聽到許多質樸的鄉音,有許多農民朋友到城裡來陪讀了!而且,近年來越來越多了,城裡的房屋租售價格都上漲了呢。

說農村家長不重視孩子學習,是典型的僵化思維。用老眼光看人,骨子裡還是把農民想當然地與愚昧無知劃上等號。其實,這些人恰恰是抱殘守缺、不識時務的,他們活在自己黴敗的世界裡,哪裡明白新時代農民的潮與酷!


劍客談教育


這種觀點有失客觀。實際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農村大部分人已認識到讀書的重要,與老師的交流增多了,對孩子的投入增加了,對孩子的要求提高了。條件稍好點,就把孩子送到更好一點的學校,專人照顧了。

只有少部分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重視,一般有下面幾種原因:

1、沒有條件重視孩子的學習。

現在的農村,大部分的家長都外出打工,對孩子的教育可以說是鞭長莫及,只好託付給家中老人(無法出去打工)來管,老人精力不濟,加上還有自己一畝三分地,根本沒時間管孩子的學習。

個別農村老人學識有限,沒有合適的方式方法來管孩子的學習。經常聽一些老人說:”我沒多少文化,只能管他們吃飽穿暖,學習我就管不了。”

沒人管的孩子如脫韁之野馬,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學習也就“順其自然”了。


2、外出打工的家長中,離婚率偏高。由於家庭變故,生活不順,或者重組家庭,疏於對孩子的關心、教育。長期下去,責任心也就缺失。認識一位姓秦的家長,在孩子兩歲時離婚,把孩子託付給老人照管(老人都八九十歲高齡),外出打工五六年不回一次家,後來老人病故,又把孩子託付給自己姐姐照顧,依然不回家,掙錢嗎?不是,迷上了賭博。孩子讀初二時回家了,一起把孩子帶到外面打工去了。

3、現在大學生畢業,都想呆在大城市,但大城市又面臨就業、住房等壓力,普通的農村家庭是不能承受其重的。與其到時糾結,不如現在就”放手”,讓孩子早點打工,早點賺錢,早點成家立業,大家都輕鬆。

4、有些家長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過去農村孩子只有一條路跳出”農門“,那就是讀書。現在門路越來越多,不需去擠“獨木橋”。


此心安處是吾鄉


其實這都是一些問題,其實更可怕的問題是,現在城市和農村的教育資源的不平等性,農村的九年義務教育雖然普及了,但是再進一步教育就會差距比較大,當然我們不能說有些農村孩子特別聰明也特別努力,那只是個案,我們說的就是大多數孩子。記得前幾天看到京東老總劉強東說的的一件事,就是他捐助人民大學貧困基金,說後來學校找到他要把錢退回來,說實在發不出去,因為現在農村的,尤其是家庭貧困的來人大的基本沒有,而二十多年前,人大的學生為了爭取貧困補助,很多人申請。這不是說明現在生活好了,而是現在能夠進入大學,尤其是一流大學的農村孩子越來越少了,“寒門難處貴子”這不是玩笑話,這背後是教育資源的分配是多麼的不平等。以前都說高考是公平的,是貧困孩子魚躍龍門的機會,以前的確可以這麼講,但是現在這條路是越來越難走。不是說不讀好學校就不行了,只是我個人認為多讀書至少對於開闊眼界,增加個人修為還是有大幫助的。每次看到這個現象,心痛而無奈。


七號公社張懷書


我是一名鄉村高中班主任,對這個問題是深有體會,我先來糾正一下題主提出的問題,農村學生家長並不是不重視孩子的學習,而是他們根本就顧不上這些。

除了過年期間,現在的農村裡根本就沒有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不打工,一個家裡供兩個孩子上高中,孩子的生活費都成問題。如果家裡有男孩,還得存錢給孩子娶媳婦,家裡老人身體健康的話還好,可以幫助照顧學生,如果身體不好,學生家長連出去打工的條件都沒有,只能靠種地養家,靠種地養家將來想抱孫子都難。

我的班級裡有很多家庭困難的學生,家長長年在外打工,一個月給孩子轉賬一次生活費,家長每次都是把錢轉賬到我手機,由我轉交給學生,有的學生家長一個月給孩子400塊錢,有的給300,最少的一個月只給200塊錢。高中生一個月200塊錢生活費,你能想象嗎?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曉瓊老師


為什麼現在很多出身農村的家長都不再重視孩子的學習呢?

這個問題我回答過一次,再次回答一次。


我是民工札記南八,我在農村生活二十多年。如今的出身農村的家長比任何一個時代都重視孩子的學習。你說的所謂不重視,我不知道是從哪裡得出來的結論。

以我們村裡為例,村裡每個孩子不管是在縣城讀書還是在鎮裡讀書,還是在村後小學讀書。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基本都給他們報的有補習班。如果成績不好的話,在家裡估計都會被說的抬不起頭。

因為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已經吃過沒有文化的苦頭,他們可不想讓孩子繼續重蹈他們的覆轍。他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孩子不好好學習,難道要像他們一樣在工廠裡做苦力嗎?原來他們小時候是沒有經條件,而現在呢,哪個農村家庭供應不起一個孩子讀書呢?

我小時候,村裡如果有個大學生,那就是讓人傳說多少年的事,反觀現在,哪個村裡,哪個村民小組沒有幾名大學生。如果村裡沒有大學生的,都不好意思和別村的人打招呼!


所以,我不認同你這個問題,因為我身邊的每一個農村出身的人都是無比重視孩子的學習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