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结婚后女方都不喜欢和婆婆住在一起呢?

共建和谐社区


我也要当婆婆了,这个问题我很关注,我这个婆婆会不会不高兴离开儿子?


现在人都很独立,每个人都喜欢有自己的生活空间,离开儿子媳妇,是迟早的事情,然而对于每一个母亲都有失落感,我也是。儿子自从有了女朋友,既高兴又失落。


女孩不喜欢和婆婆生活在一起,我能理解。

原因无外乎:

避免产生生活习惯不同的尴尬,毕竟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

避免不必要的摩擦,生活在一起那有“勺子不碰锅沿的”。

避免婆婆挑剔,婆婆可能会提出些不合理的要求,远了少点。

避免婆婆唠叨,婆婆退休了没有事情,关注点过于集中在儿女身上,话多。

避免过分宠爱下一代,害怕老人对孩子百依百顺,希望自己教育孩子不受干扰。

避免看婆婆的脸色,婆婆无论什么原因不高兴,儿媳都可能多心,“眼不见心不烦”。

避免让婆婆发现自己的弱点,距离产生美,住在一起什么事情都在眼皮子底下,美的丑的全看见了。

避免......

其实可能还有很多不便,当然这些都是从正面去理解的,也可能还有一些负面地因素。可是我们做婆婆的尽量要积极地去想事情,别把儿媳妇想得那么坏,这样自己的心情也会好些,您说是不是?


我高兴离开儿子,因为他开始了他自己的生活,因为有媳妇替我照顾他了,我要感谢有人勇于承担这个义务。


息事宁人62


结婚了,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了,就该脱离原生家庭,不能老和父母住一起了!

你觉得和父母一起住挺好,但是你老婆会不适应!家里只能有一个女主人,两代人又观念不同,住久了,矛盾肯定会有,有了矛盾,最倒霉的那个肯定是你!

建议你先看看《双面胶》

丽娟一开始,刚从婆婆家回来,还跟她妈妈说,亚平妈妈对我可好啦,我有新妈妈了,我不要你啦!

那个时候,她心里还是很喜欢她婆婆的,也很爱她老公!

她婆婆第一次来,刚来的时候,感觉婆媳俩关系还是很和谐的,婆婆也不讨厌她,她也不讨厌婆婆,可是后来呢,先是避而不见,再是恨不得让对方立马去死!小两口的感情也彻底破裂!小说里的结局就是在婆婆的鼓动下,丽娟被亚平活活打死的!

如果丽娟的婆婆一直不来上海,不来打扰他们小两口的生活,他们会一直相亲相爱!

即使后来公公生病了,那个时候再来上海看病,以丽娟的心性,肯定会热心照顾,因为她很爱亚平,自会爱屋及乌,当成自己爸爸照顾!那她婆婆也不会对丽娟各种不满!

之前婆婆来住,种种行为让丽娟寒心,后来生病过来住院,丽娟自然不会太热心,婆婆又心生怨言,挑拨离间!

还有一部《婆婆来了》沙溢演的,凤凰男一词,被此剧推广开来!

你可能会说:我的妈妈很开明,我的妻子很温柔!

那请问:和你父母一起住时,你老婆是笑颜如花还是满面愁容?你母亲的脸色又如何?

相由心生,心情好,自然一脸春风,心情不好,压抑久了,要么抑郁,要么大爆发!

若想婆媳关系好,保持距离,将心比心!

婆媳无血缘,全靠对你的爱来调和。


周小周熬粥


有个故事说得好:女孩生娃住院,娃被抱出来时婆婆先扒被褥问医生生的男孩还是女孩,而亲妈却追问医生我闺女现在怎么样。由此可见,婆婆终究不是妈,同样一件事情亲妈与婆婆说话与处理事情方式相隔天地,那么婆婆平时在儿媳身边所作所为也一样会习惯性的或者说言不由衷的表现出儿媳是外人。而相同的,婆婆没生儿媳,没养儿媳,儿媳也一样的对婆婆不会有太多感情投入,加上年龄上的代沟,平时婆媳不会有太多沟通,不会如和亲妈般说话做事那么无所顾忌。那么住一起久了,生活上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婆媳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不同产生相互埋怨的心理,久而久之成为日后发生大纠纷的导火索,所以,为避免日后有大的不愉快,最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与婆婆分开住,都说距离产生美,住一起婆媳之间本紧张的关系,如若一分开偶尔见见面吃顿饭反而会变的更和谐。


多彩的社会


结婚了父母和孩子还是分开住的好,给彼此保留一定的空间。有利于家庭和睦,婆婆和儿媳妇毕竟不是亲生母女。说话办事都要掌握一定的度,如果住在一起难免日后产生摩擦,闹矛盾。


最主要的都会觉得不方便,分开住,没事了可以互相走动。婆媳间也都会客客气气的,这样更好些。不在一起住不代表儿女不孝顺,父母也省了不少心,这样挺好的。


如果非要住在一起了,那儿子得做好两头受气的准备,呵呵不是吓你,最起码你的气量要相当大。能压事,孰轻孰重,自己选择吧。


一抹阳光868


谁都不会喜欢的。

跟公公婆婆一起住,那回到家就还得穿内衣,不能穿好看性感的睡衣,不能洗完头之后倚在卫生间的门口媚眼如丝的向老公示爱,不能两口子一起搂搂抱抱的我在沙发里看电视,还要压抑各种私生活。

更重要的是,男人与父母一起生活,他就不是丈夫了,他就是一个拖着奶瓶的巨婴,他就不会变成能够承担起家庭责任的男子汉,他就变成了个妈宝甚至两口子之间就连吵架都不能开开心心的炒。

家是让人放松的地方,上了一天班回到家都累了,谁都不想再累心劳力的面对各种人了。人很多时候都需要独处,就更别说跟公婆一起过日子了。


辛巴856


这个问题我实在太有发言权了,因为现在婆婆和公公就在客厅

都说三岁一代沟,我和婆婆相差30岁代购可想而知啊!

生活习惯上。每天做的让我无言以对。那经典的西红柿鸡蛋炒茄子,芹菜炒豆芽。。。那经典煮稀饭豆豆煮不熟,热个馒头都是硬心。煮个莲藕都是生味。。。那上小厕不冲马桶,吐痰在马桶里不冲,到剩饭到马桶里不冲。。我想不是我一个人吃不习惯的,受不了。但她认为她做的饭是人家美味,一点不比别人差。她已经死特别爱干净好嫌弃别人不干净。

她会随便动我的东西,睡我的床,她觉得这是对我的照顾。情人节老公送的巧克力,我放到柜子底部的袋子底部,出趟远门回来打开了。放我床头柜的东西她向来一句不问就开始使用。让我非常厌烦,不习惯。还受不了我买贵的东西,五块钱买包鸡蛋卷都开始小声嘟囔我,每天吃鸡蛋她都受不了。花的都是她儿子的。用她的行为告诉就是我就是个机器,不应该花他儿子的钱就应该给他们生孩子,带孩子。烦不烦。

她会倚老卖老,觉得自己养大了她的孩子我们就必须满足她的各种无声的需求。有了孩子之后老公和我是分居的。她需要什么从来不拿到明面上给你要,而且时不时的说自己需要这个需要那个。就是生病还不知道自己去买药等着你。你不行动她就会各种老了也没人管等言语刺激。过分的有。她想要智能机,说了很多遍自己的手机带不出去,人家都是智能机怎么。然后我给我丈夫说她想要个智能机,然后我丈夫问她是不是想要个智能机。她非常激动的说。别给我买啊!给我买我也不会要,你买了我就走不在给您看孩子了。事实却是看到智能机开心的不离手,又不服大人让她孙子教她使用。卖衣服也是嘴里说要便宜的。但就是想要贵的。我不是一个不孝顺的人。就算目前我们这么艰难她也有求必应了。我多希望你想要什么直接说啊

养孩子上更是一绝。除了带孩子出去玩和孩子饿了吃东西以外吃什么,穿多少,怎么养都不会有相同的意见,因为这个没少斗嘴吵架,相信大家也没少见奶奶冷,奶奶饿。我数不出来因为孩子吃东西和孩子生病她让去小诊所我们吵了多少次。

或许你会说都这样了你都会不和婆婆住。我想说我离婚的心都有了。介于有这样的婆婆。我和我丈夫都说了。明年就是离婚我也要上班。虽然上班的心那么坚决,但心里多不忍我的孩子让婆婆带。她会说脏话,会各种护各种宠。孩子三岁内是性格培养期。

亲们能不能给点意见,我该怎么办


开始自力更生


正和婆婆住在一起的说一句。首先声明,我运气好,遇见的是百里挑一的好婆婆。爱干净,通情理。下面说但是。

夫妻到了一起,是要磨合,但这个家只磨我一个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人家三个人一个腔调,我是少数派,意见被直接忽略。生活习惯上,也是我一个人改,适应。总不能让人家三个人迁就我一个人。

我们小两口吵架,婆婆不帮老公说话。又要说但是,她会出来说,别吵了,等等等等。她出来的时机是有讲究的,我老公占上风的时候她是不管的,一看她儿子开始没理,马上就出来劝架了。

诸如此类吧。所以,虽然婆婆公公对我很好了,我还是向往自由的生活。



婆媳关系其实是个千古难题,有很多俗语就是对这个关系的总结,一句是千年的媳妇熬成婆;一句是古婆媳姑嫂多不和;一句是向婆婆对小媳妇、总给你小鞋穿。为什么婆媳关系这么难搞定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媳妇和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爱那个被称为丈夫和儿子的男人的两个女人。她们时时刻刻都想去瓜分这个男人,都想得到这个男人的最爱,而且如果让他们她们朝夕相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们怎么会没有矛盾呢?

婆媳关系,本质上还是一个人与人交往的问题,只要存在这种人际关系,矛盾一定不可避免,只是或多或少、或隐或现的差别。不论是德国进化心理学家尤勒的研究,还是美国普渡大学的调查报告,都显示婆媳关系在母婿、翁婿、公媳、婆媳这四种关系中最不和谐的一种。

一般而言,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都是这样解释的:传统中国家庭,重亲子关系,轻夫妻关系。而年轻一代,接受了现代教育,把爱情为纽带的夫妻关系视作家庭的核心。两种观念,必然产生冲突。观念上的冲突,是一定有的。问题在于,婆媳矛盾是一件件小事堆积而成的,是一个个细节固化爆发的,是建立在父母对已婚子女婚姻生活“入侵”的基础上的。

婆媳问题的本质,有的还是年轻夫妻经济能力不足造成的,比如婚礼、买房、装修、育儿,在这四件大事上不独立,需要婆婆资助,这点,也许也是婆媳矛盾得以爆发的根源。年轻夫妻在领证后,要经历四件大事,分别是婚礼筹备、买房成家、操办装修、生儿育女。这四件事,不论是从物质还是非物质的角度来看,新婚夫妻都需要父母,尤其是男方父母来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而这种责任的承担,恰恰替婆媳矛盾埋下了一个巨大伏笔。

还有一种是婆婆和媳妇的生活习惯带产生了矛盾,

年轻夫妻若渴求更简洁、更现代、更轻松自由的生活,但是,这样的家庭观念,很多是和老一代的家庭观念相违背的,于是矛盾也会由之而起了,很多自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再有,媳妇不太可能把婆婆当成自己的亲妈,婆婆也不太可能把媳妇当成自己的亲女儿。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二十多年来,没有和你见过面的人,你会把她当作亲妈吗?说出来,自己也不信吧。婆婆是你老公的妈妈,是你孩子的奶奶,但不是你妈妈。

母子的关系因有亲近血缘关系,彼此之间是“应有之情”,而婆媳关系应该定义为“真有之情”,夫妻之间的关系也是“真有之情”。所谓“应有之情”,是指本身就存在,不太需要维护也能持久的感情;所谓“真有之情”,是指本来不存在,但因某种原因而触发的感情,其维护成本较高。媳妇对待婆婆的方式,是靠“真有之情”来推动的,但这种“真有之情”,往往是因为丈夫对他母亲的“应有之情”隐射了过来。对这种隐射,不能抱有过高期待。“应有之情”由于是根据角色规定的情感,属本能性触发,不会轻易变化;而“真有之情”虽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却可能时过境迁。一旦婆媳双方混淆了“应有之情”与“真有之情”的区别,就很容易导致矛盾的产生:婆婆希望媳妇像子女一样孝顺,媳妇期待婆婆像对自己女儿一样无私。

但这往往是做不到的。做不到和期待之间产生落差,就容易产生矛盾。有人打过这么一个比方来形容婆媳关系,可能还比较恰当:婆婆和媳妇都是好相处的人时,两者最好是同事关系、朋友关系;不好相处时,媳妇把婆婆当成领导就可以了,留一份敬重,少一点接触。


坐看云起于此时


其实婚后有条件还是不要和老人住在一起。因为双方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有一定的距离。年轻人有年轻的爱好,老人有老人的爱好。住在一起,时间长了容易产生矛盾,产生摩擦,产生了不和偕的气氛。如果分开住。礼拜天去看看老人,陪老人说说话,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子非魚焉知魚之乐


简单的来说结婚前,女方只认识男朋友一人,也只是熟悉他一人,爱情里,两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都能接受。婚后,女方会带着她在娘家二十多年的生活习惯来到男方家里,这是两种生活方式的冲突,一般来说,加上和男方父母有代沟,而且真的没什么话题说,单纯的就是喜欢你儿子,只想两人一起过日子。所以主要原因就是为避免两种生活方式的吵闹和不情愿的改变,再加上婆婆的话语和要求普遍都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