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高考试卷难度如何?

趣味心理学


我是江苏的,我只想说,江苏高考太没有人性了,先看数学,数学没有选择题,全是填空和大题,前几题很简单,过了第六题就难得受不了,想蒙都蒙不了,大题更是惨绝人寰,我当初在高中,每月都有考试,月考,数学学校出的,难得我想把卷子撕了,记得有一次,总分160的卷子,全校平均分68,我大题就第一题做出来了,后面的题目,只有第一小题能看懂,其他的,看都看不懂,就别提做了。。现在想想还挺过瘾的。以前高中从来不做外省的题,老师说的,外省那1加1的题目,做了浪费时间,真是太狂忘了,再说说英语吧,英语也是难,难度直逼四六级,总分120分,我记得我只有高一的时候上过90,其他几年,我上到80分都费劲,尤其是阅读理解,我看到就想骂,他他妈是人做的吗,整篇一半多单词都不认识,还让我们做,记得当初13年高考了最后一道阅读理解整整有四面长,一千多个单词的量啊,我看到没看,瞎蒙的,还好运气好,6道蒙对了四道,要是读的话,估计都没有四道题做对。。。。其他的科目也是难,作文附加题中内在十几本名著。。。不说了,都是泪,还好度过高考好几年了,我强烈建议,江苏参加全国卷的高考,我敢说,江苏考生,会成让全国考生的噩梦。。。。。


乔治xu


高考作为中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牵系着家长和学生们的心。而生在什么省份,将要面对什么难度的高考试卷,真的是件运气的事。因为在考全国卷之前各省的高考难度以及录取率都不一样。

小编总结了各省高考以及平时训练难度,将他们分为几大类:

简单模式:

北京、上海、天津、青海、新疆、海南、宁夏

他们好像并不刷题,也不考全国卷,但是他们有时候也很迷茫……

到底上清华好,还是复旦好呢?

一般模式:

浙江、吉林、陕西、黑龙江、福建、重庆、贵州、内蒙古、广西、甘肃、辽宁、云南、西藏、台湾

某生遇到一道题,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求助老师。

老师瞄了一眼:“超纲了,不用看!”

对不起政策倾斜和加分政策,上面这种简直不能忍!

困难模式:

四川、广东、山西、河北

把刷题当做游戏闯关,

从小喽啰一路修炼升级,直到打倒大boss。

凌晨三点睡,一把辛酸泪。

刷题千万道,考试忘不掉!

闯关打怪多辛苦,且打且珍惜。

噩梦模式:

山东、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

据说湖北湖南有两绝,

湖南的奥数和湖北的黄冈密卷。

对这些地区考生来说,题目只有两种:

会做的和题目出错的。

他们的成绩分两种:

满分的和老师故意找茬扣了一两分的。

他们只背基本公式,其他靠自己推导……

地狱模式:

江苏

老师把学生当超人。

两年读完三年的课,剩下一年跟你玩命。

一天大概睡五个小时。

试卷难度,怎么形容呢:

大概是360度前空翻托马斯跳接侧身旋转三周半,后以720度转体后空翻……

但是,在录取率榜单上,排名越高的,考大学越容易;而在分数线榜单上,则是排名越低的越容易。所以,在哪个省考大学更难是要综合刚才举例的难度以及分数线和录取率来看的。

综合来看,可以把中国考大学难度分为四个档次:

第一档:宁夏、青海、内蒙、新疆。

录取率高,而分数线较低,学霸能上大学,运气好的学渣也能上;

第二档:天津、北京、上海、西藏、陕西、海南。

北京上海虽然分数线高,但录取率也高,学霸虽然多但都能上大学;陕西分数线偏低,录取率较高,学霸考砸了也能上;西藏海南录取率低,但分数更低,学霸少,上大学妥妥的。

第 三档:浙江、江苏、云南、福建、湖南、吉林、安徽、黑龙江、湖北、江西。

这一档情况也不尽相同,江浙、福建地区录取率较高,但分数线也不低;云南、安徽、 江西、黑龙江、吉林等分数线不高,但录取率也偏低;湖北、湖南录取率和分数线都居中等。总的来说,这一档省份考大学的形势不算乐观,学渣就别想上大学了, 学霸要是运气不好,也可能有个别倒霉鬼掉下来。

第四档:四川、贵州、山东、河南、甘肃、广东、重庆、广西、河北、辽宁、山西。

这一档的考生最倒霉,分数线普遍偏高,但录取率却相当低,学霸多,竞争惨烈,每年都有一部分学霸成炮灰,学渣根本熬不到高考。

下面再详细讲讲风靡全国的江苏高考,到底难在哪!

1、题目难

整体而言,江苏高考试题难度在全国各类试卷中都是数一数二的,数学江苏卷和上海卷是没有选择题的,这本身就增加了考试难度,某些年份遇到“数学帝”——葛军命题,比如2010年江苏数学平均分83.5分(总分160分)。噩梦……

2、总分结构增大难度。

表面上看起来只看语数外三科,难度更低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科目越多,哪一个科目相对落后成绩影响相对较小,科目一少,一个科目就可能要人命。这就导致了大家都拼命学习语数外,大家都强的时候,差距就很难拉开了。

3、总分结构让每一分人都很多。


480分的总分和750分有什么区别呢?以2016年高考数据为例,文科一本355分,二本325分 理科一本353分,二本315分。和江苏考生规模相当的205年贵州省理科一本453 分,二本372分;文科一本 543分;二本 472分。对比贵州理科重本线附近,一分平均是370人左右。江苏省2016年理科一本线351-355分共有8160人,每一分为1630人左右。人数为贵州省重本线人数的4.4倍。

分数集中主要造成的困难就是志愿填报。


4、高考录取人数。

江苏虽然有11所211,仅次于北京,全国排名第二。2016年考生人数为36万,照理说211院校应该大量照顾江苏本省考生。可是江苏省211升学率仅有5.19%,远低于北京的13.99%。211院校在本省招生人数少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大量指标外调。

2016年高考是江苏文科生的噩梦……


5、重本率看似很高,录取率不高

2016年高考,文科共有约9300人进入一本线,一本实际录取人数为8240人,应该是按照招生计划的120%比例进行划线。

2016年高考,理科共有约39560人进入一本线,一本诗集录取人数为33109人,应该是按照招生计划的130%比例进行划线。

所以,不能简单用一本上线人数/报名总人数来算重本升学率,而要用实际录取人数/报名总人数。这样算来,一本录取率仅为9.6%。整体水平和很多教育落后地区相当。(可怕……)

6、教育基础加剧竞争。

如果一群学生小学、初中基础都不怎么样,到了高中,稍微努力一点的同学就很容易脱颖而出。

相反,如果小学大家都很优秀,那竞争就从小学一直到高考了。据新华网报道,南京市红山小学公布了一项“一年级新生识字量”调查报告,108名新生无一人不识字,人均识字627个,识字量最大的为3000个。

你在哪个省,经历了或将要经历什么样的高考呢?和我们分享一下吧!


趣味心理学


根据以往数据和各地试卷结构、录取方式的不同,我认为高考录取难度最典型的五个省份是——江苏、山东、河南、河北

江苏省:不寻常的3+2考试模式

去年高考前夕,江苏“减招调标”一出来,江苏的家长如此不淡定,其实可以理解,毕竟江苏自己也不容易啊!

虽然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但江苏并不是想象中的高考学子的天堂。从源头来说,江苏中招政策是普高与职校比例原则上为1:1。也就是说,一半的学生读普通高中,另一半的学生就算你再努力也得去读中职和高职,在源头就堵住了一部分人上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通道。其次,江苏的平均一本录取率只有9.66%,与邻居上海的21%相比,差了不只一倍!

最后,江苏的高考也非常有“个性”,而且以试卷难著称。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高考采用的是:语数英(每科满分150分),文综或理综(合卷总分300分),整个考试总分750分。

与之相比,江苏的高考科目和设置要复杂一些:理科考生要考语文(满分160),数学(满分200),外语(满分120),物理、化学或生物。文科生则是语文(满分200),数学(满分160),外语(满分120),历史、政治或地理。

不管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高考总分只计语数英,满分480分,理综和文综科目选两科进行评级(其中物理和历史必选,剩下两科任选一科)。这两科的等级将会直接影响考生报考学校的批次。比如没有拿到双A,很可能就会无缘985院校。这样的考试模式,学习哥不予评价,大家自行感受一下。

不过也有值得欣慰的地方,江苏的教育资源丰富,共有11所211高校,其中有2所985高校,重点大学的数量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所以,考上一本的江苏考生能够更大比例地进入重点一本高校,换句话说,江苏的一本生质量比较高。不过福兮祸之所伏,这也是江苏“减招调标”的一个主要原因。

山东省:一本录取率高,但含金量低

“山东自古出学霸”,古有孔仲尼、李清照,近现代有季羡林和莫言……额,说的有点远,就说现在吧,对重点大学里的学霸,通常有一种说法——“不是河南的就是山东的”。所以山东在榜并不是一个惊喜。

山东考生多,位于全国前三位,省内竞争压力大。从一本录取率来说,山东的排名并不低,位于全国第六名。于是很多人误读了山东,这里高考明明很好考啊!

但值得注意的是,山东省的一本录取率变动幅度很大,2014年骤降至12%,2015年又回升至18%。这个时候,让我们把211录取率拿出来看一看,会发现What?!山东只有3.3%,倒数第二名。也就是说山东一本的含金量和江苏刚好相反,很低。按照理论意义上来说,一本率不低,211录取率相对来说也不会太低。但山东这是什么情况呢?

原来,由于在政策的调整下,山东省大量省属院校二本专业在一本批次招生,以此抬高了山东本地一本录取率。如此一来,山东一本录取率的数据看起来很漂亮,实际上谁考谁知道。

河南:僧多粥少,全省只有一所211

河南“高考大省”的名号基本已经响彻全国了,这和它庞大的高考人数不无关系。根据教育部网站公示的数据显示,2015年河南高考报名人数多达77.2万,2016年近80万,是名副其实的“高考大省”。

然而高考人数比冰岛总人口两倍还多的河南,只有一所211大学(郑州大学),教育部直属高校为零!高等教育资源捉襟见肘。与此同时,河南这三年的平均一本录取率只有7.53%,位居全国第27名。

一本率不高,省内重点高校只有一所,河南考生的竞争环境可谓十分恶劣。在这种条件下,想上好大学就更加难了。河南考生211录取率只有3.8%,与之对比的是上海、北京、天津三市12%以上的211高校录取率。

怪不得会有“在河南上二本的分,在北京能上211”的说法。总的来说,河南是内部竞争激烈,内部资源严重缺乏的典型代表。

河北省:要啥没啥,透明体质

提起河北,提起高考,多少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衡水中学”。这个跑步都要背课文的高中闻名全国,被人每每提起时,也隐藏着一丝轻易就能被察觉的戏谑。其实,军队式管理的教育模式,又何尝不是高考环境恶劣的一种体现?河北省虽然紧靠京津,但完全没有沾到两个直辖市在高考上的政策待遇(河北人民表示:已经习惯了)。

河北的情况和河南类似,高考报名人数多,录取率却不高,近年来平均一本录取率仅在10%上下浮动。而省内优秀高校也屈指可数,共有三所: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和河北工业大学。

其中河北工业大学还位于天津,可以说是河北、天津与教育部共建的高校,华北电力大学也因主校区迁至北京也被认为“名存实亡”,至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属于东北高校,并不会在招生上明显偏向河北省。也正因此,河北省到底有几所211,似乎想说都说不清……

甘肃省:各种指标齐低,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甘肃省,一个跟河北省一样有着透明体质的低调省份,同样也是一个高考洼地。首先是录取率低,连续三年平均一本录取率7.96%,全国排名第25位。211录取率3.4%,仅好于山东和广东。省内211高校数量仅有1所——兰州大学。再看看前面那几位,有的虽然一本率不高,但名校资源丰富啊;有的虽然211录取率低,但一本率高啊。到了甘肃就是哪哪都低了。

此外甘肃省的教育水平受地理位置所累,一直表现一般。中国教育报和人民日报联合发布的调查报告《全国各省份教育水平比较分析》,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教育发展指数:

教育发展指数=40%×教育机会指数+30%×教育投入指数+30%×教育公平指数

单纯地使用教育经费和投入来看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是很片面的,所以引进了这个概念。

教育发展指数是教育机会、教育投入指数和教育公平共同作用下的一个用来体现该地区教育发展程度的指数。在这份报告中,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和江苏等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指数最高,甘肃、西藏、云南和贵州等西部地区垫底。在教育水平低下、各种录取率不给力、省内高校稀少的情况下,甘肃在去年高考“东部向中西部调出指标”中也并没有获得额外照顾,也算是被遗忘了。

当然,高考是一个严肃复杂的社会课题,并不是几个指标就能讲清楚的,每个地区高考的难易程度也不可能像试卷一样打出分数。作者只想真心地说一句:各地的高考学子们都不容易,祝愿所有的考生都能在考场上正常发挥,取得理想的成绩!


互联网科技广角镜


关于高考的话题每年都会呈周期性地爆发,而每一个省市都会抱怨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有的是政策上的,有的是舆论上的。这张高考难度排行榜让很多江苏考生感到非常的解气,可是让很多其他省份的考生感到很憋屈。话说回来,哪个省份高考随便学学就能考好呢?

其实,高考除了试题难,更重要的要看录取率。题难,大家都难,可是录取率低了,才是最终竞争的难处所在!

不过无论网上的舆论导向如何,数据终究是不会骗人的。

因此,今天我们就通过数据来看看,中国高考难度最高的5个省份都是谁?

NO.5 甘肃省

甘肃省在高考舆论上一向比较低调,但事实上,甘肃省的考生们可算是当了多年的受气小媳妇。原因如下:

1、录取率低:近些年的一本录取率都维持在7~8%之间,虽然比广东、河南、辽宁、山西、西藏、四川要高。但211及以上大学的录取率,则只有3.4%左右居倒数第4。

2、重点大学少:甘肃省内,211大学只有兰州大学一所。这和甘肃的教育经费的投入有着很直接的关系,而根据《全国各省份教育水平分析》甘肃省教育经费的投入所带来的教育发展指数,在全国仅高于西藏、云南与贵州。

NO.4 山东省

山东省的数据一直很有争议,原因在于其一本上线率并不低。但有个及其致命的原因是,这些一本率从何而来?

答案是,有大量的山东省属二本院校提升为了一本招生,扩大了山东省一本的名额。但事实上学校还是那些学校,只不过是把二本改为了一本。

这也就是为什么山东省的一本率那么高,但211大学的录取率却排全国倒数第二的原因。所以说,山东省的高考难度体现在:一本录取率水费太重。

NO.3 江苏省

江苏省充满特点的3+2高考模式,令全国所有考生都心有戚戚。外加上难度高得吓人的高考试题(比如2003、2010、2012年江苏数学考卷等)。

而且最要命的还不是高考,而是江苏的中考中招政策,无论当年的学生整体水平优秀与否,普高与职高的招生比例都是1:1。这样就无任何缘由地一刀砍掉一半学生通往普高的路。

最后,江苏的3+2高考模式也很奇怪,高考总分只计语数外3课总共480分。而其它科目物理、历史分别理科、文科必选,再任选一科。虽然不计入总分,但得分等级却是是否为重点大学录取的必要条件。比如985以及部分211大学,则要求必须获得双A等。

然而,即使江苏的考生经历过如此“惨烈”的淘汰,但一本录取率依然只有9~10%左右。实在令人费解。

NO.2 河北省

关于河北高考,很多人会在第一时间想到衡水中学,而且其令人乍舌的清华北大录取率、985/211大学录取率让全国所有大学都只能望洋兴叹。

但事实上,河北省整体的高考一本录取率只有10%左右,211大学的录取率也只有4%左右。

此外,河北只有一所211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但自从主校区迁到北京后,这个保定校区也几乎没再给河北考生给予什么照顾了。

有人说,不是还有河北工业大学吗?难道她不是211大学吗?确实是211大学,实力也非常不错,但问题是她在天津。

NO.1 河南省

河南省位居第一的原因有3:

1、全国第一的高考报考人数,2015年77.2万、2016年82万人;

2、倒数第5的高考一本率(7%左右),倒数第5的211大学录取率(平均3.8%);

3、211大学仅有一所(郑州大学),985更是一所都没有。

99%的学生想考名校,但只有1%的学霸知道怎么做!


说一说生活事


这个问题我的体会是这样的,10年高考,宿舍我湖北,一个江苏,一个河南,一个福建,进去的时候大家都比较了一下分数,我最高601.河南600,这我记得特别清楚,福建五百多,江苏三百多,当时挺意外,后来才知道他们是3+2,说实话江苏数学后面有奥数加分题,这一点我觉得挺好的,有能力的多的分,没能力得就应该得不到分,这个卷子出的好,我很赞成,当时舍友一直骂出卷子的,我和河南的哥们就不高兴了,有能力得多的分,没能力你活该得不到分,这是我和河南哥们的共识,事实证明江苏那哥们数学分数低也确实有原因,大学四年我和河南哥们数学都是几乎满分,也没怎么学,大家一起浪,一起爬山旅游,所以我认为试卷难不难自己都现场考过再比较,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数不一样,状态也不一样,福建也是主科+选修副科,我和河南的哥们都是六门全部高考,我感觉各有侧重点,你选修可以重点突击语数外,副科评等级,别人只能六门功课全部学,各有各的特色,虽然我更欣赏江苏的,因为我推崇这点,湖北这边得老师很多都推崇有能力上,没能力滚蛋原则,很多人对试卷不满,很多学生付出了那么多努力,试卷却给不了公平的角逐,对于我这种偏科的特别不公平,但是又改变不了现状,湖北河南湖南都是教育强省,大家也期待改革,我还是希望中国教育平衡发展的,大家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牧羊人101068203


作为江苏考生,其实已经习惯了。从小学到高中学的都是江苏自己的教材、自己出的卷子,所以所谓难度对于我们来说从来都是那个已经适应了的难度,因此也不会感觉本省的高考试卷有多难,但是在偶尔做到其他省高考题的时候确实感觉挺简单,比如上海卷、北京卷之类,全国卷感觉是最简单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可能就能体现出江苏高考的难度吧。自然而然,其他省考生习惯的都是自己省命题试卷或者全国卷的难度,做江苏省试卷当然会感觉难。

但是江苏卷难有难的好处,正是因为有这个难度,所以对考生的要求大多比较高,所谓高标准严要求嘛,这也就导致了江苏考生去外省大学就会发现自己的综合能力比多数外省考生强,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相对外省考生更容易取得。

所以,经历过江苏高考后,我只会感激江苏高考是这样的难度,并且是全面考核的。在我们那届高考会考语数外,这三个算分数,语文、数学、英语分数分别为160、160和120,满分480,其中文科生语文另有40分加分题、理科生同样数学有40分加分题(并且像数学是只有填空题和大题,这个是完完全全考验考生水平,也就不存在选择题这样还可以靠运气的情况出现);然后根据全省文理科选修的两门选修课程在高考中的排名情况分别给予A+、A、B+、B、C、D等级,这五门是高考会考查的,并且文科生除此之外还有高二时候的综合素质水平检测考试(俗称“小高考”),考的就是除高考考试科目之外的四门科目以及英语口语考试、计算机考试。这几个也是以A、B、C、D等级来评,那四门考试取得1个A在高考总分中就加一分,4个A就加5分,但不能有D,否则无法参加当年高考;英语口语考试和计算机考试同样也是合格后方能参加本届高考。最后录取看的就是语数外分数和两门选修等级,语数外分数达到了之后,对两门选修一般本一都是要求A+A+、A+A、AB,少数几个学校会要求BC这样的阶段性安排我认为其实比较合理,在高二考掉一部分,最后高考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那五门考试复习中去了。

但是,江苏省虽然高考较难,但不意味着江苏考生的录取率就高,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因为排外政策等原因对江苏考生的录取分数线从未低过,至少本一分数线20分才可上本一,本一线略高几分就基本都是本二了,也因此但凡考上北京上海高校的江苏考生至少都是学霸级人物。当然,这还要看学校档次的,好学校分数线从来都不会低,包括江苏本省好学校(如南京大学)分数线也不低,所以呢,一句话,自己的水平决定高度,而这个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环境、学习目标。这也就牵扯到了教育问题,富裕的地区教育水平高于不富裕地区是没有错的,因为资源在那,所以有这么好的资源就要好好利用,该学习的时候就认真学习;资源欠缺地区呢如果你很努力优秀,你不会轻易就被掩盖,反之没资源还不努力可想而知。

经历江苏高考并且成功的人从来不会觉得有多难,只有失败的人和没有经历过的人才会觉得难,所以哪,管他难不难,水平到了自然什么都不会觉得难了。


fashion it


2016年山东考生飘过

去年山东高考难度真的不高,语文数学是山东自主命题,英语理综用全国一卷。语文渣渣感觉所有的语文试题难如登天,比母猪上树都难,还有那个叫背囊的作文,真的不知道怎么写,最后只考了98分(150满分)。数学高一还可以,但高二高三饿不英语的时候给落下了,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计算能力也差,最后6个大题,做出了4个,只全对了两个,剩下两个答案错了,考了117分,但是试题是真的不难,130多分的一抓一大把,我敢说去年山东数学是有史以来最简单的一套题。这次山东数学出题专家真的仁慈。对于全国一的英语,我这个突击上去的英语渣渣,发挥失常考了102分 ,其实考前模拟都考120多分,其实英语并不太难,很多英语一般的同学都120+。理综是我强项,但是语文和数学考试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有预感自己考的不好,所以考试的时候特别紧张,也他妈的没考好,236分草草收场。但是全国一的理综是出了名的不讲套路,出题很有心意,去年的新意在生物上,所以物理和化学都不难,我做题慢,等把生物的新意研究透了之后,就没有充足时间去做物理化学了。最后剩了一个物理大题(15分),一个化学大题(10分)

总得来讲,去年山东高考试题真的不难。

但是难不难也不影响整体水平,我难人亦难。

还好山东去年扩招,才让我低分上了一本。


青春行折翼梦


作为一名老师,我想说,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理性分析这个问题。

第一、再难的高考题也有规律可寻!

原来用山东卷,觉着用全国卷就是灾难!完全不能理解全国卷的出题思路!2015届毕业生在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传出要用全国卷,当时拿全国卷的试题给学生练了一下,12个历史选择题,错6个已经算是优秀的了!还好那一年,只是谣言!


2017年山东文综正式使用全国卷,虽然文综成绩普遍下降,但是各分数线也有相应的下滑,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影响!

反而研究了几年全国卷之后,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难,也有自己的“套路”!按照这个套路去训练学生,发现并非山东的学生水平低,而是之前我们不熟悉而已!

第二、试题难度大,对一个省的学生影响是公平的;但是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和教育资源的差异,则会引起很多不公平。

江苏考生试卷难度大,是客观事实!但是,这些分数不需要和别省的进行换算和竞争只是本省内的竞争而已,所以,江苏的本科录取率实际上并不低而且还是排在前列的!

第三、你以为试卷简单就容易考吗?

那是错误的,当750分的高考题你考700分都上不了北大清华时,你就知道,题目简单一些,也未必是好事!




所以,无论使用那套试卷,不要觉着受了多大的不公,也不要以为自己省的学生就比别的省优秀多少。

最后,很好奇的问一下:如果全国一张卷,你认为哪个省会最厉害? 我是“赢在高三”,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随着2016高考的临近,去年广为流传的一份中国各省高考难度排名又被重新扒了出来。这份排行榜按照高考的难度系数把各省份做了一个排名,最容易的省份被称为简单模式,而最困难的省份则是地狱模式。除了这份榜单,关于各地区高考难度的排名花样繁多,有的是按照分数线排的,有的是按照录取率比较的,有的则是看北大清华在当地的录取人数。但这些排行榜真的靠谱吗?各省高考的难度到底应该如何衡量?

网上盛传的高考难度排行榜

一个省份的高考难度不是通过分数线的高低来衡量的,毕竟各个省份还没有实现试卷的统一。判断高考难度的一个常用办法是录取率,即录取人数除以参加高考的人数。从下图可以看出,2015年高考录取率最高的省份是青海省,达到将近90%,最低的是74%的广东。其他省份录取率之间的差别并不算太大。[1]

当然,高等院校录取人数涵盖从重点大学到专科院校各个层次的学校,反映的是普遍情况,

如果要看重点学校的录取情况,则需要考虑一本重点院校在各地区的录取率。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天津、上海毫无悬念的排在前三名,录取率均超过20%,也就是说这些地区每100人当中就有超过20人能上一本大学。而一些中西部省份如甘肃、贵州和四川的一本录取率还不到8%。不过比较出人意料的是,传统的高考大省山东省在一本录取方面表现不俗,以18%的录取率排在前列。[2]

但是如果只用一本录取率来衡量高考难度也存在一定偏差,

第一个原因是各个省份在一本学校的界定上存在差别,比如一所学校在A省属于本科第一批次录取,而在B省则可能被划归为二本。第二个原因是,一本院校之间的质量也有不小差别,而高质量大学录取的不公平性正是很多人诟病的地方。所以我们接下来只挑选出一本院校中的211工程高校在各地的录取率。下图显示,上海、北京、天津三地在考取211大学方面依旧难度最低,而中国另一个经济发达省份广东则难度最大,每100名考生只有大约3个人才能考上211大学。而山东考生虽然在考一本学校难度较低,但在211大学方面难度陡增。其他的录取率比较低的依旧是中西部省份。[3]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学校。在一本大学中,有一些是几乎所有考生都梦寐以求的中国顶尖院校,这里选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率(各校在当地的录取人数除以当地的高考人数),看一看各地区的考生上这四所大学的难度。

从北大和清华的录取率分布来看,北京、天津和上海的录取率分别位于前三位,而其中在北京的录取率要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北大在北京的录取率为0.27%,比第二名的天津要高出4倍多,而清华大学在北京的录取率类似,为0.25%,是第二名天津的将近5倍。此外,两所学校在西部地区的招生比例也比较高。[4]

而上海的两所高校,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的录取率排在最高的地区分别是上海、浙江和江苏,复旦大学在上海本地的录取率约为0.96%,也就是说上海考生每100人中基本上能有一个人上复旦,这一比例将近是第二名浙江省的14倍。而上海交大在上海的录取率约1.3%,也达到了第二名浙江省的12倍。[5]

我们可以看到,这几所学校在本地不仅录取的考生数量最多,而且录取率最高。尽管京沪考生要想考取本地最优秀的大学的同样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相比于外地考生,北京和上海的考生在报考以上四所本地学校显然有很大优势。

其实如果我们再多看几所学校就会发现,大学有意照顾本地区考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接下来我们再选取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一是前一段时间因为高考减招引起考生家长抗议的江苏,代表学校是南京大学,第二个是多年来的高考大省山东,选取的是山东大学。

南京大学录取率最高的地区分别是江苏、上海和北京,在江苏的录取率0.22%是第二名上海的两倍多。而山东大学由于招收的总人数较多,所以录取率普遍高于以上几所学校,山大录取率最高的省份分别是山东、青海和福建,在山东的录取率是青海的三倍多。[6]

从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1)大学录取会优先照顾本地区的考生,投放较多的招生名额。相比于北京和天津,上海对本地考生的照顾力度尤其的大。此外,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因为政策原因录取率也比较高,比如青海,而中部地区考生上好学校难度很大。

(2)各地区在考取重点大学上的难度差异较大。同样的难度(录取率)下,北京的考生能上北大和清华,江苏考生只能上南京大学,而中部一些地区的考生可能只能上一所普通211大学。

(3)大学录取存在一定的区域集中性,除了本地区考生上本地学校较为有优势,周边地区同样会受益,比如天津考生考北京的大学,浙江和江苏考生考上海的大学。

事实上,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考招生的公平,几所重点大学,特别是上面提到的京沪顶尖大学,在各省份招生名额的投放上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对比2012年和2015年的录取数据可以发现,

北大和清华的录取率在京、津、沪以及江浙地区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缩减,其中在北京地区两所学校的录取率分别下降了0.044%和0.05%,在上海分别下降了0.075%和0.057%,多出来的名额部分投放到了中西部省份。[7]也就是说,在考取这几所顶尖大学方面,今天京津沪地区的学生比前几年难度更大,这部分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有所提高。尽管问题有所好转,但是从上面的数据也可以看出,考取好学校的不公平问题依旧严峻。

学校的招生计划向本地考生倾斜的原因,一个较为普遍的说法是省属大学的教育经费主要来自地方政府,自然会照顾到本省的考生。不过与省属大学不同,部属高校的办学经费大部分来源于中央财政,但这些大学同样会把大量招生名额留在学校所在省份。那么从高考难度的角度来看这是否就意味着,一个省份如果重点大学数量多,那么考生上重点大学是不是就会更容易呢?

我们来看一下211大学的数量和各省211大学的录取率之间的关系。从下图中横轴是该省份的211大学数量,纵轴是211大学的录取率。可以看出,这二者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比较微弱。具体来说,北京和上海属于211大学数量多、录取率高的地区,天津的211大学数量处于中游,但录取率同样很高。而江苏省的211大学数量虽然全国第二多,但江苏考生考取211大学的难度却很大。一些西部省份,虽然本身教育资源并不丰富,但在考取全国重点大学方面保持了较高的升学率。而左下角集中的大量省份则是本地重点大学比较少、211大学录取率又比较低的地区,其中很多都是考生数量众多而重点院校稀少的高考大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想用一个指标就衡量高考难度是十分困难的。各省的高考难度到底相差多少,我认为还是要从考生个人的报考目标来看:

(1)如果高考目标是考上中国最优秀的大学,如北大、清华、复旦,那么北京、上海以及天津的难度要远小于其他省份。

(2)如果目标是考上211重点大学,那么京、沪、津地区的优势依旧很大。但其他省份的高考难度并非就是“地狱模式”,而且报考本省的重点大学会有一定优势。不过需要承认的是,一些教育资源较为贫乏,同时考生数量与重点大学数量严重不成比例的省份,如河南、山东,考生考取一般重点大学的难度依旧很高。

(3)如果成绩一般,高考的目标就是考上一所普通大学就可以,那么就没必要再过多的为高考不公平而担忧,因为各省份考取普通大学的难度差距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大。

如果把全国的高考考生比作一个按照成绩排列组成的金字塔,那么越靠近金字塔顶端、上的大学越好的学生,其实面对的省际间的难度差异越大,京、沪、津地区的优势最为明显。越好的大学,教育资源越稀缺。在稀缺教育资源的分配上,本应该有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但现行的高考制度却恰好相反,这就好像是高考考生脚下的“独木桥”在金字塔底部还都粗细相同,但越靠近金字塔上方,粗细的差距越大。

但尽管如此,高考大省的学生们仍然希望能考到外省更好的大学,因此出现了各地的人才不断地向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输送。其实这只是中国众多资源分配不均现象的一个缩影,除了教育资源,发达地区还掌握着最为丰富的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这些都足以吸引各个地区的人们趋之向往。对于年轻的考生来说,高考只不过是人生路上或公平或不公平的全国性资源争夺战的开始。

贴在教室墙上的高考励志标语

-----------------------------

备注:

[1]根据各省招生部门及新闻媒体公布的数据整理而成,内蒙古、吉林、海南数据缺失。

[2][3]数据来源于搜狐教育以及各省招生部门。

[4][5][6]数据来源于阳光高考网。

[7]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在线,人民网。


用熊掌来抓魚


作为一名江苏考生,我觉得江苏高考不是地狱模式。不是说高考内容不难,难吗?当然难啊!不能怎么选拔人才?

因为没有做过其他高考卷,在这里我不想评论别的高考卷难不难。那些因为江苏高考难度是否是全国第一而争论的人,我想都是一些极其无聊的人吧(不要攻击我,拜托了)

还有,江苏高中学生真的很累,就拿我说吧,早上六点起床(因为我家在学校对面,而且我洗脸刷牙3分钟搞定,吃饭在路上),六点一刻到学校,开始早读(必须大声点,困的话还有同学站起来),后来就是十节课,中间有个午饭和午休,最后上4个小时的晚自习,十点半回家(回家我不学习,不过我很多同学回家学习,自愧不如啊)!

是不是偏题了,哦买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