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彩禮為什麼比城市高很多?

深夜遊族


堂哥結婚,娶到得是市區的姑娘(姑娘大學畢業有穩定工作),彩禮要了兩萬塊錢,他們家也沒有要求車,房這些,然後結婚得時候還給買了一部十萬元左右的汽車。結婚當天雙方都開開心心的。而朋友結婚,娶到我們這兒一個山溝裡的姑娘(姑娘初中輟學,無工作)。結婚的時候女方要求彩禮十六萬,要在縣城買房,並且要有十萬元左右的代步騎車。朋友沒辦法,讓父母付出了半輩子的心血,答應了那些要求。結果結婚當天女方又提出彩禮再給兩萬才結婚,最後又給了女方兩萬。



我覺得造成這些問題的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農村人思想觀念落後,重男輕女思想嚴重,當初我國實施計劃生育的時候,很多家庭都選擇生男孩,造成男女比例失調。農村人為了給孩子娶到媳婦不惜一切代價,能娶到媳婦的願意加高彩禮,只要孩子能娶到媳婦。


農村經濟條件差,都是靠外出打工來增加經濟來源。有的家庭都是一男一女,自己兒子結婚需要蓋房,買汽車等,但錢不夠啊,那麼就讓自己姑娘到時候彩禮多要點兒,這樣就可以給兒子結婚用了。就這樣一直死循環下去了。

農村攀比風嚴重,別人家出嫁男方給了多少彩禮,自己家只能高不能低。這樣才顯得自己沒有給姑娘找錯人,自己臉上才有光。

農村人眼光比較短,分析不出來孩子以後的發展會是什麼樣,想著只要男方給的錢多,就證明有實力,同時給的錢多了,付出的代價大,那麼男方也不會輕易的和姑娘離婚。

以上僅屬個人觀點,喜歡的動動你發財的小手點個贊,感覺說的不全面的,留言一起交流!謝謝


做農業的麻瓜


濤子觀點!

先來說農村,大家眾所周知,現在農村彩禮一般人都承受不起啊!少則十多萬,多則五六十萬。實在是承受不起啊!以前農村封建思想主道,造成了重男輕女的現象嚴重,也造成了男女比例失調。導致很多農村男性娶媳婦成本高,女方家裡要多少彩禮給多少,哪怕借錢也要讓兒子娶上媳婦。女方家裡我估計有很多是這麼想的,養個女兒不容易,嫁出去不多要點錢感覺“賠了”,也有攀比之風的心理作用,看到別人家要彩禮錢都很多,我的憑什麼不多要呢?最重要的原因!如果家裡有哥哥,弟弟的,多要彩禮留給兒子娶媳婦用,俗話說的好,吃了穀子還米!要了別人家的,還是要給別人的,因果循環,何時到頭啊?


在來說城市,城市生活條件好,多數都有車有房,這都不是考慮的,最重要的,城裡獨生子女多,要多少彩禮也都是孩子的,所以很少有要天價彩禮的,一般都會帶回去,我一個親戚,家裡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去年訂婚,除去買衣服,三金(金首飾)彩禮就要了六萬六!這六萬六多數要帶回去男方家的,這六萬六全部給女孩保存,女孩父母一分都沒要!女方家裡還要給買嫁妝(傢俱家電之類的)!還陪送了一輛十多萬的小轎車!我們都笑談,養個女兒送出去這麼多錢!


結束語

現在農村天價彩禮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而城市這種原因相比農村要少很多,城市裡孩子父母更在意的是孩子未來的幸福,而不是高價的彩禮!而農村則徹底相反!

我是濤子,關注我看更多精彩內容!


魯南濤子


農村彩禮高一方面是習俗和觀念,現在社會貧富差距太大,總得來說農村就是窮沒有安全感,要的彩禮多才覺得很有身價,越窮才越要的多,你要有個幾千萬可能女方就不要彩禮了!再就是女的太少了娶不上媳婦,物以希為貴,哄抬物價!農村也有彩禮高的地方也有少的地方,有的地方女方還陪送很多東西。



現在農村彩禮越來越高,都是因為攀比心理,一個村裡有一家彩禮漲價了,其他人家也必須按這個標準來,因為女方感覺要的彩禮少感覺自己丟人,掉價,讓人看不起。有人說越窮的地方彩禮越高,為什麼?因為越窮的地方越是娶媳婦難,娶媳婦難了就把彩禮漲上去!說到底還是現在女少男多!造成了惡性循環!農村就是彩禮高也有很多光棍!因為沒有姑娘可娶,農村姑娘本來就少,又有很多農村姑娘去城市打工,很多就不願意回農村了,很多都想方設法在城市紮根!
說白了就是農村窮,農民沒有穩定的工作!上了年紀沒有退休金,女方要錢給女兒打個好基礎,越是沒錢要的彩禮越多,城市要富裕的多,都有正式工作,老人有退休金,所以考慮彩禮不那麼較真!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農民小天天


農村彩禮為什麼比城市高很多?

我是民工札記南八,我在農村生活二十多年,在城市裡生活十多年。為什麼農村彩禮比城市高很多,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城市獨生子女多。首先我們說一下城市的人口結構,在城市裡,相對農村來說獨生子女比較多,幾乎家裡都是一個女兒或者一個兒子。男女戀愛要結婚,每家就這麼一個孩子,只要孩子能過的好,兩家出錢把婚結了就成。一般是,男方買房子,裝修,女方買電器,再買輛車。彩禮也是象徵性地收一些,大多數是萬里挑一,一萬零一元。

二是,城市房價較高。

城市房價高,男方準備一套婚房往往要把父母攢的一輩子的錢拿出去當首付,然後用自己的工資去還房貸。如果再拿高昂的彩禮,那這婚還結不?而女方也是生活在房價的高壓下,他們首先考慮的是男方有沒有工作,有沒有穩定的收入,有沒有能力,有沒有上進心,很少去考慮結婚拿彩禮的高低。

三是,城市女方父母養老。上面說了,城市裡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女方的父母年齡大了後,雖然有退休工資,但總得要養老吧。就這麼一個孩子,養老女方也得負責。兩戶人家成為一戶人家後,將來都要靠這對小夫妻,要不要彩禮都一樣。

說完城市的情況,我們再說說農村。在農村呢?一般家庭至少有兩個孩子。女兒的話一般都是要嫁出去,傳統來說,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撥出的水。將來父母養老醫療什麼的,女兒願意出就出,不願意出別人也不會說什麼閒話。再者,如果男方兄弟多,那女方怕吃虧,肯定多要點彩禮,要不然男方父母的錢都給弟弟或者哥哥了怎麼辦?

所以,現在城市的彩禮反而比農村低,村裡的人都開玩笑說,將來兒子在農村找不到對象就去城市裡找一個。我聽後也只能訕然一笑,雖然彩禮低,要是算結婚總成本,那城市裡不知道要比農村高出多少倍?


民工札記


第一:與人的認識程度有關

春節期間,我到城裡的一家知識分子家去拜年,中途聊到了他兒子結婚方面的事情,其中就提到將來女方向他家兒子要彩禮錢的情況,他立馬說道:“要彩禮就不結婚,我反正是一分錢的彩禮也不會出的。”

再看農村裡的人呢?他們在沒有結婚之前就拼命的賺彩禮錢了。故而,城裡人對結婚的認識是“去彩禮”化,而農村人對結婚的認識是“要彩禮”化,這就是差距啊!

第二:跟城鄉人的生活氛圍有關

對於城裡人的結婚大事,沒有人會去詳細的詢問他家出了多少彩禮錢,他家收了多少彩禮錢。而對於農村人的結婚大事,農民談的最多的就是他家要了多少彩禮錢,他家又給了多少彩禮錢。在這樣兩種生活氛圍中,必然會導致兩種結果,故而,農村的彩禮在人們口頭相傳中要比城裡人高很多。

第三:跟城鄉人的收入也有關

城裡的人,即使不給對方彩禮錢,那麼他們也會為自己的兒子與兒媳購買車子,購買房子,購買一切的生活用品。反觀農村呢?農民的收入本來就很低,既不能給兒子買房又買車,故而就給對方一筆彩禮錢用來平衡她們不滿的心理。

其實,對於結婚的彩禮錢,我們男士給一點也無所謂,只是你們女士要求不要太高就行。


農村深一度


城市中結婚彩禮不是很高,大都以象徵性的型式出現,很多女方家裡不緊把彩禮錢給孩子們,最後還要給出幾十萬,甚致一套房子,而在農村地區則不然,據調查經濟發達地區農村彩禮十萬元左右,而經濟欠發達地區彩禮都在十五萬元以上,而且彩禮一年比一年高,究競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1)窮,在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民的經濟來源基本上就是土地,有的在外面打打工增加一些收入,他們大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子女,有的是一兒一女,女兒大了要出嫁,彩禮必須多要,因為家裡還有個兒子,也在等著彩禮,而在城市裡,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將來雙方父母老了,財產都是他們的。

(2)由於農村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很多年青人都出來打工,一些農村男女年青人在城市中一起工作,一起學習,一起掙錢,時間一久產生了愛情,而女方家裡確不同意,於是用多要彩禮的方式把男方要跑。

(3)由於農村舊的傳統思想,家裡必須生男孩,在農村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大都是男孩,而且女孩在城市打工不願意回農村,至使農村的男青年比例要遠遠高於女青年,所以女方彩禮越要越高。


都俠廣場舞


不請自來。


有這麼一個現象,在農村收取高額彩禮的女孩,無論是相貌,還是學識,都非常普通,沒有過人之處。

造成這個現象的發生,主要是相比城市,農村的男女比例失調要高得多。由於傳統觀念作祟,許多農村家庭認為,男孩才可以繼承祖業,完成家族血脈的傳承。


再加上XXXX政策的約束,重男輕女現象非常普遍,在農村許多小學,每個班級男孩都要比女孩多的多。

這些孩子成年後,一些學歷高,相貌出眾的女孩子絕大多數都會選擇嫁給城裡人。

而城裡無數大齡剩女,寧可給老頭子們做續絃,也不肯屈尊嫁到農村。這些更讓本來就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的農村,更加雪上加霜,造成一家有女百家求怪相。

儘管留在農村的女孩兒都不太出色,但奇貨可居,儘可能的獅子大開口,讓彩禮錢變成一個天文數字。即使這樣,還經常出現有錢也娶不到媳婦。

曾經在農村參加過一個這樣的婚禮,其貌不揚的新娘已經離過兩次婚,每次再婚都會得到一份十分豐厚的聘禮,她每次都會在十幾個追求者中,選一個最優秀的,彷彿是施捨般的接受對方的聘禮,還要約法三章:

〈一〉成親後不會償還因結婚欠下的債務。

〈二〉要在縣城有樓,要有代步的汽車,銀行戶頭上要有不低於六位數的存款。

〈三〉結婚時一定要大操大辦,不能因為她是三婚就偷工減料。小夥子無奈,只能接受近乎恥辱的婚約。


花近高樓1


謝謝!其實在城市這麼多年真的沒有天價彩禮。都是一兩萬,象徵一下。農村反而都在攀比,看誰的姑娘彩禮高,失去了結婚的意義了。給男方造成很大的經濟負擔。女兒出嫁了,到了婆家也要過日子。你整的人家娶了媳婦無法過了。成了你賣姑娘,對方在買媳婦。沒有了秦晉之好。前天我近門的弟弟,打電話給我,問公司的勞務情況,他年內兒子結婚,今年他五十二歲了決定出門打工。往年他搞養羊,收入也不錯,因為風險大,只有出門打工收入把握。目的是要還彩禮帳。我也在想這個原因,到底是為什麼?咱們共同分析一下吧!

一,男女比例失調,有人要,有人給,不給錢打光棍。

二、人們的價值觀出了問題,不是情不是義,只是錢。教育沒有跟上,失敗了。

三、攀比之風盛行,你要的高,我的姑娘比你要的更高。

四、女方心理的變化。認為不讓你多出錢就不知道心疼老婆。

五、農村經濟的落後,窮則思變。

就這麼幾點原因吧,麻煩你給補充一下。


柯子28


農村彩禮比城市高,這個問題我已回答,我這裡是城郊,不存在很高,覺著一般般,從八十年代的見面禮二十元,結婚再給女方二百元,後來到了兩千年,我兒子定婚見面禮,四佰,結婚給女方兩千元,但是給女方的錢大部份都帶回來,以便婚用,現在是三萬一千八,意思是三家一齊發,婆家,孃家,小兩口家,為三家,大多數女家這個錢只不過是形勢,還是都把這個錢買成物品,或者帶輛車來作為賠嫁,這裡不存在買媳婦,或者比城市彩禮高,


桃香情真


一、自古以來形成的農耕文化,自古以來,農民的生活相對較差,是最基層的勞苦大眾,由於農民的主要收入來自種植及養殖,基本上是靠天吃飯,風調雨順則能帶來相對較好的收入,若碰到災荒年間,往往食不果腹。所以農村人認為錢是最實惠的,在嫁女的時候,要較多的彩禮,錢在手上,才有安全感。

在很多人的農村人的觀念裡,女兒從出生到出嫁,二十多年的養育,也是要花費一筆錢的,這筆錢理應由男方支付。女兒出嫁前,一直處於消費狀態,而到了成年,有能力賺錢了,卻要嫁人,成為別人家的人,為別人家賺錢、養家。所以需要等價的彩禮。

農村近幾年的攀比之風嚴重,如果劉家的女兒彩禮15萬,李家的彩禮只有12萬,那麼李家就會覺得沒面子,同時也會覺得自己的女兒要彩禮錢少了,嫁過去對方不會珍惜等。


二、相比農村,城市的教育條件及生活水平較高,城市裡的人,希望孩子結婚後有更好的自己的生活,所以彩禮只會象徵性的要一點或者不要,大的氛圍是這樣,所以彩禮相對少很多。

居住城市,雖是鄰居卻往來甚少,也就不存在攀比等事。自然彩禮不會越來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